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拖拉机发动机罩振动的模态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将结构振动的有限元分析和试验模态分析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结构振动特性的分析,确定试验模态与有限元计算模态的相应关系,验证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采用了模态振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对一拖拉机发动机罩壳的试验模态和有限元计算模态分别进行了欧氏空间中的相关分析和基于内积的相关分析。对模态振型相关分析技术用于具体结构的振动特性分析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地隙喷雾机在田间地面激励下喷杆振动大的问题,对悬浮挂接喷杆进行模态特性研究。通过Inventor建立喷杆三维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对喷杆模型进行动力学模态仿真分析,得到各振动方向有效质量参与量0.85以上时,喷杆前60阶固有频率均在120 Hz以下,振型主要集中在垂直方向振荡和翻转。采用锤击法对喷杆进行动力学模态试验,对比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得出:喷杆前10阶模态频率差均<7%,各阶振型对应的MAC均>0.9,喷杆模态仿真模型正确和结果可信。研究结果可为喷杆振动特性和振动性能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有限元模态分析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英  滕召金  赵福水 《湖南农机》2009,(4):27-28,45
模态分析技术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70多年的发展,模态分析已经成为振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最终目标是识剐出系统的模态参数,为结构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振动故障诊断和预报以及结构动力特性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阐述了国内外有限元模态分析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对当今国际上有限元模态分析和软件开发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拖拉机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得到驾驶室悬置系统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发动机怠速激励频率与悬置系统最高模态频率比值达到2.3,满足隔离发动机振动的要求。完成了拖拉机在原地怠速、田间耕作、土路转场三个典型工况下驾驶室悬置系统振动测试。通过计算隔振率发现,悬置系统对发动机激励衰减效果较好,对路面不平引起的低频振动衰减效果较差。本文通过模态分析和典型工况下的隔振率分析,为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分析和优化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某四柱驾驶室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该驾驶室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并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白车身模型精度。在白车身基础上建立驾驶室带内饰仿真模型,通过基于模态的强迫响应分析,得到拖拉机左脚地板和座椅支架两个点的振动加速度响应,和试验结果进了对比分析。最后对驾驶室地板进行了优化,座椅支架垂向振动加速度最大峰值下降了47.4%,垂向振动总值降幅为12.3%。  相似文献   

6.
离心泵反转作透平是一种回收液体余压能的理想方法,泵壳的模态分析对泵作透平的振动性能至关重要.为了掌握泵作透平下,壳体模态对振动激发噪声辐射规律的影响,验证泵壳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针对离心泵泵壳结构特点设计并搭建了模态试验台,采用捶击法对泵壳进行了试验模态分析,对离心泵壳体进行三维建模与有限元分析,进行试验与数值分析结果的对比.结果表明:壳体各阶模态均为独立模态,且相互正交,可认为试验模态识别精度得到检验,试验模态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结构的动态特性,可用于基于模态求解的振动辐射噪声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逯世廷 《河北农机》2019,(10):64-64
研究振动系统的振动特性,需要研究振动系统的模态特性参量,主要包含有振动系统的模态质量、固有频率、模态刚度、模态阻尼、固有振型等。建立振动系统的运动方程,进行模态分析。可以深入分析振动系统结构动态特性,是对振动系统结构进行减震降噪设计的重要前期研究。  相似文献   

8.
摩托车车架振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UG软件对某摩托车车架进行CAD建模,利用MSC.PATRAN/NASTRAN软件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自由模态的计算机仿真分析;利用LMS实验模态分析系统对该车架进行了实验模态分析,验证了计算机仿真结果;结合计算机仿真模态结果和实验实测模态结果,分析了该车架的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索了机械阻抗测试技术和模态分析方法在拖拉机驾驶室振动控制中的应用问题,分析研究了国产东风—50拖拉机驾驶室的动态特性,识别了振动模态参数,提出了模态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以测试分析结果指导阻尼减振和隔振降噪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谟旺  黄鹏程  方亮 《湖南农机》2014,(5):35-36,45
准确计算异步电机定子的振动模态和固有频率是降低电机噪声和振动的基础,文章以某大中型异步电机定子铁心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研究了其固有振动特性;进行了定子铁心模态试验,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确定了定子铁心冲片等效弹性模量,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农用运输车联体后桥试验模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试验模态分析技术为手段,研究了新开发的某农用运输车联体后桥的振动模态特征,得到其固有频率、阻尼、模态振型等模态参数。试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联体后桥垂直振动的前三阶固有频率较低,易于引起联体后桥产生俯仰振动;另外,变速器箱体左右侧面的刚度较差,导致变速器产生明显的局部振动。  相似文献   

12.
郭深 《南方农机》2022,(5):108-110
在舰船结构中,齿轮传动装置是主要的振动以及噪声来源部位,而齿轮箱箱体结构与其振动模态之间是怎样的关系,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笔者就齿轮箱箱体结构对其振动模态的影响进行建模分析,通过构建传动齿轮箱体模态实验的理论模型以及试验模型,以移动锤击的方法采集相应点的冲击数据以及响应数据,用有限元模型计算对相应结果进行分析,验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建立4105柴油机曲轴三维模型,并对曲轴自由模态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2 000 Hz内共有9阶模态,其中最低阶模态为曲轴振动的危险区域,在柴油机工作转速范围内会引起共振。采用多点激励单点响应法对4105柴油机曲轴进行了模态试验,获得了0~2 000 Hz频率范围内的曲轴模态参数。模态试验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曲轴的固有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14.
客车车身振动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建立了汽车车身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有限元计算模态分析;通过比较计算模态和试验模态,验证了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模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车身减振的改进方案,并且对改进前后的车身结构进行动态特性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改进方案能有效减轻车身结构的振动,可以作为控制车身振动,进而控制车内低频噪声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5.
模态分析技术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70多年的发展,模态分析已经成为振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最终目标是识别出系统的模态参数,为结构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振动故障诊断和预报以及结构动力特性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阐述了国内外有限元模态分析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对"-3今国际上有限元模态分析和软件开发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电机台架试验,复现了电机运行过程中发生异常振动现象,建立了电机和电机工装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系统的刚度和振动模态。结合仿真分析结果,电机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振动为电机工装低阶模态频率在电机工作频率范围内所致。为电机工装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型铸件的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动时效用于降低铸件内应力十分有效,但大型铸件的振动时效参数制定较为困难。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床身进行了振动时效模拟,根据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的结果进行工艺参数制定。生产实践表明工艺参数结果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将车厢壁面的振动转化为简支平板的振动模型,采用同位配置的方法,在板的上下表面粘贴几对压电片作为传感器和致动器,将有限元分析方法与模态控制方法结合起来分析抑制简支平板振动的问题。首先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简支平板进行动力分析,建立其动力方程;然后用模态控制方法分析了模态传感、模态观测和模态控制过程,利用模态速度负反馈进行控制;最后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压电材料对车厢内壁的振动进行控制,能得到满意的抑振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金属旋转滑动摩擦产生的高频噪声进行了声学测量,并进行时间历程波形分析和功率谱分析;采用锤击法对摩擦系统进行实验模态识别,并用ABAQUS软件对摩擦系统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态识别。结果发现:两种模态识别方法辨识出的振动频率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两者相对误差不超过10%,并且模态识别得到的振动频率与噪声实验得到的高频噪声频率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说明模态识别方法可以有效地预测高频摩擦噪声的频率,并且高频噪声的产生与摩擦系统振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为了降低西南地区广泛应用的微耕机扶手处的振动,得到扶手的振动特性至关重要。为此,在UG中建立了扶手的三维模型,应用ANSYS软件和LMS test.lab系统分析了扶手的自由模态和试验模态,分别得到了扶手前6阶固有频率及振型,通过对比可知两者振型一致,频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24%,仿真结果的精度满足要求。进而,分析了扶手的约束模态,得到了其前6阶模态值,前4阶频率分别为13.02、17.22、28.57、77.88Hz;1阶振型是Y轴的横向振动,2阶振型是Z轴的上下振动,3阶固有频率处发生了扭转振动,4阶振型是Z轴的弯曲振动;各阶振型在扶手与人手接触处的位移量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