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五倍子是瘿绵蚜科Pemphigidae蚜虫寄生漆树科Anacardiaceae盐肤木属树种的复叶主轴、叶翅和小叶上形成的一类虫瘿,主要成分为五倍子单宁,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血等作用.中国是五倍子主产国,四川、贵州、湖北、湖南、陕西和云南6省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5%.我国科技工作者对五倍子单宁及其应用,倍蚜及其冬夏寄主种类,倍蚜生物、生态学习性等进行了较详细地研究.倍蚜—夏寄主(盐肤木)—冬寄主(苔藓)是发展五倍子生产的"三要素",五倍子种类具有不同的地域性,不同的倍类寄主不同.本文所述五倍子是指角倍蚜虫寄生在盐肤木上所形成的虫瘿(角倍).五倍子资源利用主要以野生资源为主,传统生产中利用野生倍林进行五倍子生产具有单产低、大小年现象明显、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低下的缺点.在生产实践中,对倍烟(粮、药、菜)间作、野生倍林改造栽培模式建立高产夏寄主倍林、人工培养苔藓、倍蚜虫等技术措施进行了探索,取得了烟倍大面积间作造林2年产量达到了121.3 kg/666.7 m2的新记录.现将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天然野生倍林产量低且不稳,大面积平均产量不足2kg/667m2。80年代末以来,具有实用性的五倍子生产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林内植藓护藓养蚜和藓圃养蚜挂放性蚜为主要增产途径的生产实用技术在角倍产区得到了普及推广,大面积人工倍林或经改造后的野生倍林平均产量达30kg/667m2以上,小面积产量超过100kg/667m2。过去为追求单一的五倍子产量而营建的大规模人工倍林现已面临病虫害和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生产经营效益受到明显影响;而同期在云南、四川省的部分产区,因在营建角倍丰产倍林的过程中采用了复合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角倍产量占全国五倍子总产的85%,且倍蚜的冬、夏寄主具有分布广、数量多、易繁殖等特点,现为我国南方各省区的主要生产倍子品种。但处于野生野长,自生自灭的倍林产量不高。湘西自治州每公顷倍林平均产倍量不到7.skg,每株倍树平均产倍不到1个,倍树的产倍株率平均不到1/5。这是由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至使产结五倍子的“三要素”——树、虫、薛自然分布数量减少,且不配套所造成的。要为使角倍达到高产稳产,在总结湘西自治州几年的实践和吸收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技术措施:1选择好立地条件角倍适宜的立地条件如下:海拨:250…  相似文献   

4.
<正> 角倍是我省五倍子资源的主要种类,约占总产量的70%,遍及全省40余县(市),海拔100-1500米均有分布。主产区为鄂西自治州及宜昌、襄凡等地(市)的部分县(市)。由于五倍子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各地在保护原有自然资源的同时,又积极发展和营造五倍子人工林,其中,产结角倍的盐肤木林有了较大的发展,人工营造及改造天然盐肤木林的面积,据不完全统计已在10万亩以上。为了总结和探索角信生产中的技术关键,了解角倍在盐肤木树上的产结规律,近几年来,对利川、恩施、咸丰、来风、建始、宜昌等县(市)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五倍子蚜虫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该蚜虫一生必需在夏寄主即(结倍寄主和冬寄主)上转换寄生才能完成全部生活周期。而在冬寄主上繁殖生存的数量是确定倍子产结量的基础,是倍林增产的关键因素。目前已知夏寄主盐肤木、红肤杨、青肤杨的13种倍蚜虫中只报导了角倍蚜的冬寄主为7种提灯藓,肚倍蚜为佃技赤齿藓。进一步弄清各种倍蚜的冬寄主种类在倍蚜虫繁殖生产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82—1984年我们在四川主要产倍林区采集多种倍蚜和带虫越冬藓类,通过接种试验和不同寄主上产生性母成蚜的形态鉴定,新确定了14种藓类为6种倍蚜虫的冬寄主,其中钝叶提灯藓和大叶提灯藓为角倍蚜的新寄主,其余12种为其他五倍子蚜虫首次肯定的冬寄主这些倍蚜虫及其冬寄主种类是:  相似文献   

6.
选择和创造有利于角倍蚜与夏、冬寄主生长发育的环境,使三者合理搭配,是提高倍林五倍子产量的有效方法。本文系统总结了角倍栽培过程中冬、夏寄主繁殖栽培,角倍蚜的散放、收集和保存,蚜虫袋的挂放及五倍子的采收加工等丰产技术要点,为山区五倍子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角倍蚜春季迁飞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倍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产中国。其中,由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所致的角倍分布最广,产量约占五倍子总量的80%。每年春,角倍蚜从冬寄主迁飞到夏寄主(结倍寄主)上。夏寄主上春迁蚜(性母)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角倍产量。日本高木五六氏和我国唐觉教授等曾对春迁蚜的迁飞进行过观察,并指出:自然迁飞发生在晴天,对迁飞时的气候状况也作过记载。为对其迁飞规律有所认识,笔者于  相似文献   

8.
我省林业科技工作者为提高五倍子产量进行技术攻关,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应用这些成果培植的道真县50亩试验林,平均亩产达15斤,是一般倍林的4倍。我省是五倍子的主产区,产量历居全国之冠,发展五倍子生产对于振兴我省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五倍子长期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产量很低,一般每亩才3—4斤,严  相似文献   

9.
<正> 倍林是次生灌木林。由于长期处于野生状态,五倍子生产的三要素——倍蚜虫及冬、夏寄主普遍数量不足、且比例不当,致使五倍子生产力极其低下。同时,由于环境条件的差异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倍林本身的组成结构也十分复杂,使得各种林分的倍子产量差异很大。为了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以探索家养、半家养人工集约经营途径,我们对本区印江县洋溪区近五万亩五倍子生产基地的经营设计,实施步骤及经营类型的划分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人工栽培五倍子冬寄主和放养秋迁蚜取得重大突破,将一改过去野生状态为基地化生产,对于加速发展五倍子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我国五倍子已知有14种,生产上常分为三大类:角倍类(包括角倍、圆角倍、倍蛋)肚倍类(包括肚倍、枣铁倍,蛋肚倍、红小铁枣、黄小铁枣、米倍):倍花类(包括倍花、红倍花、铁倍花、周氏倍花)。角倍类倍子具有不规则角状突起,  相似文献   

11.
角倍蚜人工繁殖技术的效益分析王健,傅小川关键词角倍蚜,五倍子,经济效益角倍是主要的五倍子种类之一,质量好、分布面积大,占五倍子总产量的75%。遵义是五倍子的最佳产区,历史上最高年产曾达到5000余t.自1982年以来,年产仅有500余t,且处于野生野...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思南炉山林场60亩试验小区野生盐肤木林的技术改造,使倍林亩均角倍产量从试验前的0.6kg水平提高到了16.63kg水平,而其中补植的实生盐肤木所产结的角倍量可占单位面积总量的49.61%。经数量化统计分析表明,在相同气候条件、林分条件及秋迁蚜接种量条件下。不同的改造技术水平对倍林单位面积角倍产量及经济效益等具有极显著影响。在正常气候条件下,8年生左右的野生盐肤木改造林分,盐肤木密度为200株/亩,藓量为每亩13m~2,每m~2藓上秋迁蚜接种量为2.3万头,则角倍亩产量可达20kg左右。亩产值600余元,其技术改造的经济效益与经济效果均相对最好,在每年每亩投资56.06元的情况下,经济效益可达489.34元,同时成本利润率与产值利润率也分别高达872.89%、89.72%。  相似文献   

13.
角倍是五倍子的主要种类,其产量占我国五倍子总产量的80%以上。但在自然状态下,盐肤木林分的角倍产量较低,一般仅为9kg/ha左右,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化工等行业需要。为了提高角倍单产,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生产性试验,较大幅度地获得了增产,使48.7ha野生盐肤  相似文献   

14.
五倍子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是医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在今后若干年内,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需要。发展五倍子生产,是5得林农进市场,脱贫致富奔小康,发展商品经济的有效途径。培养五倍于,必须具备倍树、苔薛、倍蚜虫“三要素”,并要把握好六个技术环节:一、“倍”林地选择:改野生盐肤木林为人工培育林。选择坡度在30°以下,重山的山冲及两侧山坡的下半部(稍箕形),土壤疏松湿润,呈酸性或微酸性的山谷部。山脊和当风、干旱的山地不宜放养五倍子。二、夏寄生修剪:我省角倍蚜虫的夏奇主,主要是盐胶水,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5.
<正> 目前,我国的五倍子蚜中的角倍蚜冬寄主植物主要是提灯藓科的一些种,而这些提灯藓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因此生长受到了限制,影响了五倍子的发展。为了加快五倍子生产的发展,我们认为有寻找新的冬寄主植物的必要,于是对本县的一些倍林山地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本县金星乡前光村一片倍林的林下只有大羽藓、尖叶藓和MX-1藓,无提灯藓生长。据林主回忆,从1982—1984年林内  相似文献   

16.
几种五倍子蚜虫的生活周期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83—1990年在贵州五倍子产区对五倍子致瘿蚜—角倍蚜 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红小铁枣蚜Meitenaphis elongallis、蛋铁倍蚜 Kaburagia ovogallis、倍花蚜 Nurudea shirii、倍蛋蚜 S.Walker 的生活周期研究发现,在自然状况下,角倍蚜属于异寄主全周期型;其他几种倍蚜属于异寄主全周期与同寄主不全周期并行的复迁式生活周期型。此结论突破了我国有关学者提出的五倍子蚜虫均属异寄主全周期型的观点.并论证了生活周期型与五倍子产量的关系以及五倍子的发展战略问题。提出1.角倍的总体自然产量明显优于其他倍子的主要原因是:角倍蚜在藓类寄主上仅有性母世代,春季必须迁往挂倍寄主上产生两性世代,并营瘿成倍;而其他倍蚜在藓类寄主上发生侨蚜和性母两个世代,春季仅有部份侨蚜产生的性母迁往挂倍寄主,营瘿成倍。即,在挂倍寄主上倍蚜种群的总体数量,异寄主全周期型的倍蚜占有明显的优势,也反映为倍子产量的优势。2.根据各地的情况,在选择五倍子品种发展生产时,应首先考虑致瘿蚜生活周期型为异寄主全周期型的或占优势的五倍子种类。  相似文献   

17.
人工挂放角倍蚜虫产量高邹久安近年来,由于国内对五倍子的需求量剧增,价格上扬。五倍子生产由野生野长迅速向人工培育的方向转变。现在人工培育五倍于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倍林地上养藓殖蚜法;另一种是甲地殖蚜乙地挂放法。后一种方法实用性广泛,它是从成熟五倍子中...  相似文献   

18.
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是以产结角倍为主的倍林。贵州是全国角倍的中心产区,仅铜仁地区就有 2 0余万亩成片的野生盐肤木林.进行野生盐肤木林改造,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倍林角倍产量,对开发山区资源,发展农村经济起到重要作用。1986—1991年在铜仁地区思南县卢山林场,对 6 0亩野生盐肤木林进行改造试验,现将其技术效益分析如下:1 试验地条件 试验地海拔1050m左右,母岩为石灰岩,土壤为山地黄壤,中性偏酸,适宜于倍蚜虫越冬寄生藓类植物的繁殖和生长,以6年生左右的野生盐肤木为主(杂灌混交林),密度亩为约70  相似文献   

19.
五倍子是我国传统的林特产品,具有极广的应用价值和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近年来,省内外对角倍、肚倍研究报道很多,而对蛋肚倍研究报道很少,其优势冬寄主、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更为缺乏.为了开发野生倍林资源,我所在对野生资源进行广泛调查和省内外五倍子发展考查的基础上,成立了“蛋肚倍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课题组,经过几年研究,现已完成蛋肚倍生物生态学特性、优势冬寄主及适应我市立地条件和气候特点的丰产栽培技术措施,并建立了人工蛋肚倍丰产基地,发展栽植青麸杨340余万株,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五倍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原料之一。由五倍子生产的单宁酸、没食子酸等产品在医药、纺织印染、石油钻探、冶金、轻工、国防等部门均具有重要的用途。同时,五倍子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物资。近几年来五倍子的产量急剧下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普遍认为采摘嫩倍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而采摘嫩倍与五倍子产量和质量的关系如何? 尚未见系统报道,笔者就这个问题,于1983-1984年,对角倍不同采摘期与五倍子产量和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