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新形势下稻米市场的需求状况,以及唐山市推广水稻旱育稀植节水无公害栽培技术以后,水稻增产10.4%,农民收入提高15.2%的实际结果,提出了唐山地区水稻品种选择、育秧管理、化学除草,增施有机肥、科学施用化肥、节水灌溉及病虫防治等旱育稀植节水无公害栽培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旱育稀植是近年来北方稻区兴起的一项水稻生产技术,具有提高秧苗素质,提高秧田利用率,节省用水,节省用工,减轻劳动强度和降低成本等优点。据旱育稀植水稻生产效益测算,每667m’本田平均可增产稻谷6%~7%,增收47.2元,节省秧田1/10,共增产节本85.2元。水稻旱育稀植收效显著,但应抓住以下几项关键技术措施。1培育壮秧1.1选好苗床,配好营养土。北方稻区多采用营养土保温旱育秧。苗床宜选择园田地或平整的、靠近水源的稻田地。营养上配制应选用肥沃的园田土,有机肥宜选用腐熟的牛粪和猪粪,切忌用末腐熟的鸡粪和马粪,否则会造…  相似文献   

3.
自1984年推广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以来,黑龙江省庆安县的水稻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1992年始,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63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1.2%,水稻产量也一直在2.6亿公斤以上,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65%。但稻米品质不高,价格偏低,经济效益不好。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各地开展水稻地膜覆盖栽培研究较多,但都采用人工铺膜、人工插秧的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不便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此,我们于1996~1998年对机动插秧机进行了配套改造,使其具有铺膜功能,使铺膜和插秧同时完成,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根据小区试验和大区对比示范,本项技术与常现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相比,节水3402m’/hm’,节水幅度34.9%;增产稻谷657.gOkg/hm’,增产率660%;由于实行机械化插秧,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约插秧费用3O00元/hm’,扣除地膜增加的费用472.50元/hm‘,净增收入1177.20元小m’,经济效益显…  相似文献   

5.
从旱育稀植、配方施肥、合理稀植、节水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确保水稻高产、稳产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霞浦县1996年在13个乡镇149个行政村示范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新技术达10万亩,平均亩产412.3k巴比同类田普栽平均增11.4%,总产增425.26万kg’每亩节省用工和成本28.28元。霞浦县把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列入1996年实施“粮食自给工程”主要措施,成立了由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组成的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指导小组,把好技术关,狠抓如下五个技术环节。一、严格选择铁地,搞好苗床培肥按照技术规程的要求,结合我县具体实际,秧田普遍选择土壤肥力中等、土质疏松、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无病害,杂草少的冬种稻田或菜农地。并在播种前结…  相似文献   

7.
从旱育稀植、配方施肥、合理稀植、节水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确保水稻高产、稳产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滨海盐碱土条件下水稻控制灌溉可比对照明显节水,节水幅度在24.0%~76.6%之间,产量变化不明显或略有增产。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采用控制灌溉技术是水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齐齐哈尔市在富裕、讷河、龙江、泰来、昂昂溪等5县区实施的3万亩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技术多点试验、示范工作,取得显效。水稻稀值机插深施肥技术是水稻生产继旱育稀植后的又一次重大技术突破。1996年,齐齐哈尔市在全市的5个县区的3万亩水稻生产中进行试点,经过一年努力,目前已获得成功。田间生产表明,凡应用这一技术的地块,都较应用常规旱育稀植施肥技术地块长势良好,同时具有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两大优点,可以达到省种、省肥、省工、增产、增收、保证成熟和质量的效果,每亩可省种1.5公斤,省肥30%-35%,省工2—3个,三…  相似文献   

10.
平和县地处闽南山区,倒春寒、秋寒危害频繁,1976、1979年受秋寒危害减产数千万公斤,80年代初、90年代初曾受倒春寒袭击,烂种烂秧严重。然而,从近年来引进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中得到启示,水稻旱育稀植能使稻苗根旺苗壮,抗寒力强,早发性好,成穗率高,尤其有利于山区早季抗寒育秧和晚季早发避寒。因此,自1994年以来全县累计8.53万亩,累增总产315.9万公斤。现将山区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总结如下。一、秧田期(一)早季注意把好六个技术环节工.秧地选择、培肥与整畦干上年冬季选择排灌方便的冬闲田,翻犁晒白后每分秧地施腐熟猪牛栏…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主要从水稻的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四个方面对水稻节水灌溉进行了探讨,并且初步掌握了水稻对水分敏感时期,即有效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抽穗后20d内等四个时期。并以此为指标进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节水可迭30%以上,增产幅度在10%-15%之间。达到了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生产节水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大田生产中,合理的耕作方式对于节水保墒、减少水肥流失起到重要作用。对不同的耕作方式在水稻生产上的节水效应进行试验,结果表明,5种不同耕作方式的节水效应均优于对照,其中以精细平整方式效果最好。本田比对照节水17.51%,水分生产率提高0.3146kg/m^3,灌溉水生产率提高0.29392kg/m^3,水稻增产12.23%。  相似文献   

13.
间歇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丽敏 《北方水稻》2008,38(3):68-69
针对黑龙江省水田面积日益扩大、水资源日益短缺这一现象,设计研究了间歇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性状的影响变化。试验在旱育稀植、培育壮秧的基础上,研究间歇灌溉条件下水稻分蘖动态、产量构成因子等方面的变化,为节水灌溉的研究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八项改进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浙江省于1991年8月引进了日本稻作专家原正市先生等人研究而成的水稻旱育稀植技术,1992年原原本本按照引进技术要求实施,在早稻上示范163亩,平均亩产499.6公斤,比当地半旱秧栽培亩增57.3公斤,增幅13.0%,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而且还表现出秧苗矮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双辽地区风沙大及水田日益严重缺水状况,开展了水稻垄系节水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垄系节水栽培方式,稻田日均地温增加0.2~1.2℃,节省肥料投入25%,节水30%,稻谷增产6.7%~7.9%,可节支(化肥350元/hm^2、水费300元/hm^2)增收(鸡2400元/hm^2)达3050元/hm^2,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水稻全程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以来,对水稻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利用负压计测定土壤水势和土壤干量法测定土壤的含水量。初步掌握了水稻对水分较为敏感的生育期。即;有效分蘖期、抽穗前20d、抽穗期、抽穗后20d是水稻对水分较为敏感的时期,并且测定各期土壤水势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此为指标进行了节水栽培技术探讨。同时研究以湿润灌溉、秧苗旱育和旱稻品种利用为中心形成节水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结果:水稻节水达30%以上,早稻用水仅为水稻用水的5%-7%,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7.
水稻机械覆膜穴播节水栽培是集地膜覆盖,节水栽培,幼苗旱长,机械直播为一体的综合配套高产,高效,节水栽培新技术,实践证明该法种植水稻亩产比旱直播增产10%-20%,增效5%-10%,亩节水300-600m^3。  相似文献   

18.
水稻无水层灌溉栽培可以降低水稻的无效分蘖、株高、有效穗数,提高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水稻无水层灌溉栽培技术可节水21.6%,有利于缓解农业用水紧张问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水稻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19.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对北方稻区水稻生产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单产水平明显提高,每年推广应用面积达3千多万亩.但由于一些稻农尚未掌握此项技术的实质,影响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增产潜力的发挥。1存在的问题1.1秧田地的选择不合理。多数秧田设在本田或低洼处,由于本田或低洼处地势低洼冷凉,通气性差,水分过大,失去了旱育基础,造成秧苗素质差。1.2苗床管理不当.播量过大。由于苗床不平,易发生药害、肥害和病害.影响培育壮秧.苗床肥力不足,不能满足秧苗生长的需要,造成过早脱肥,秧苗素质下降;播量过大,群体结构不…  相似文献   

20.
水稻旱育稀植试验初报陈茂顺,李文绍,黄再理(将乐县农科所,35330)根据三明市ig94年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试验方案,我所承担了县科委,人事局、农业局三家下达的“水稻旱育插植密度与不同本数”的试验任务。一、试验设计与内容试验采取裂区试验设计,品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