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乌桕(Sapium sebiferum Roxb)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浙江省兰溪市素有“乌桕之乡”之称,境内山地连绵、丘陵起伏,年平均气温17.7℃,年平均降水量1,446毫米,属亚热带气候。地带性土壤为普通红壤,自然条件很适宜乌桕生长,农民在四旁植桕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兰溪是我国桕子产量最多的县之一,年产桕子最高达4,345,950公斤(1980年),产值352万元。近年来,由于樗蚕(Philosamia cynthiaWalker et Felder)危害严重,成灾范围达15万多亩,使桕子产量锐减,1984年比1980年减产45%,减少收入156万多元。鉴于国内外对  相似文献   

2.
棕桕混交林     
以经营杉木、棕树、乌桕为主的湘乡县酒埠公社林场1973年以来,营造了棕桕及棕檫混交林1070亩,其中棕桕混交林720亩,现保存乌桕21690株,棕树24.5万株,  相似文献   

3.
乌桕(Sapium sebiferum Roxb.)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桕籽含有固体桕脂(皮油)和液体梓油(青油),其出油率高达40%以上,桕脂、桕油广泛用于肥皂、化工、油漆、食品和国防工业。 乌桕是喜暖的亚热带树种,其自然分布区的地理位置约为北纬18°31′—34°40′。东经98°30′—121°40′之间。我场位于淮北平原,地理位置约当北纬33°15′,东经118°12′属于乌桕自然分布区的北界,全场约有2,000余株散生野桕,其中马楼村徐台生产队有一株1932年栽种的乌桕,胸径35厘米,树高10余米,年产桕籽25—30公斤,但江苏野桕种子小,蜡皮薄,含油低,其品种类型:以小粒型鸡爪桕为主,也有少量短穗型葡萄桕。 我场从1978年起开始进行乌桕良种栽培试验,先后从浙江引进45个乌桕良种,其中  相似文献   

4.
正确的采摘技术是乌桕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如采摘不当,将会影响翌年春梢萌发的数量和强弱而造成减产.例如:为了采摘方便,将大枝砍下,再采摘桕子;有的地方为了爱护桕树,光采果穗,不采小枝;还有的则因结子小而不行采收……凡此种种,都导致桕子产量的减少.为了保证桕子的增产,除精采细收,颗粒归仓外,还必须根据乌桕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合理采摘,促进乌桕翌年丰产.现就调查研究材料,谈谈乌桕采摘的生物学基础和  相似文献   

5.
乌桕(Sapium Sebiferum I.Roxb)是大戟科(Euphorbiaceac)乌桕属(Sapium)的落叶乔木,别名桕子、木子、枧子等。是含油率很高的木本油料树之一。乌桕油脂是手工和轻工的重要原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乌桕油脂又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和化学工业。我省是乌桕产区之一,栽培遍及全省各地,目前有实生和嫁接的乌桕树约2190万株。在广大分布区内,乌桕林生长的好坏和产量的高低,相差十分悬殊。这种差异的原因,除了乌桕品种本身的遗传因素之外,与栽培地段内的生态关系非常密切。为此,根据我省现有乌桕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乌桕的群落生态关系,对今后因地制宜发展乌桕生产,具  相似文献   

6.
乌桕Sapium sebi.ferum Roxb属大戟科乌桕属,别名木蜡树、乌桕籽、木梓、桕子柴等,为落叶乔木。乌桕是我国的原生树种,据记载,在我国已有1000年以上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乌桕的栽培十分广泛,是山区、丘陵、平原及城市园林中常见的树种。乌桕分布范围遍及全国19个省、市、区,华中地区是乌桕自然分布的中心地带。  相似文献   

7.
乌桕子脱粒,过去大都采用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脱粒速度慢,一天每人只能脱粒桕子40~60斤。为了改进乌桕种子脱粒方法,去年我场试用机械脱粒,工效提高十多倍,劳动强度减轻,脱粒费用下降。采用机械脱粒,每小时可脱粒净桕子500~800斤,  相似文献   

8.
怎样充分利用乌桕籽资源,开拓新的利用途径,提高乌桕经济价值,增强竞争能力,是促进乌桕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这对乌桕的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桕籽加工利用的现状和问题从全国来看,乌桕籽加工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分离柞制的桕油和梓油,是制造优质肥皂、硬脂酸、提取甘油和生产油漆、  相似文献   

9.
樗蚕(Philosamia cynthia)是危害乌桕的主要害虫。自1984年以来我市的游埠、永昌、女埠3区18个乡,300多万株乌桕树受害。经济损失达150余万元,严重影响了桕子产区  相似文献   

10.
乌桕(Sapium sebiferum Roxb)是我国特产的经济林木,我省普遍生长,亦是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我省群众俗称乌桕为“棬子”,称桕油为“棬油”或“木油”。乌桕栽培利用历史已愈千年,《齐民要术》中著有栽培利用之法,而《农政全书》中则记载更为详细,并提倡广大百姓种植。乌桕能生产两种油脂,一为桕脂,是桕籽外种皮加工的脂,又称为皮  相似文献   

11.
乌桕是我国的特产。由于种子富含油脂,被誉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之一。我国乌桕资源丰富,年产桕籽190万担,可榨皮油47.5万担,梓油28.5万担。但是,由于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落后,桕籽经济价值不高,大大影响了群众生产乌桕的积极性,不少地区出现了毁乌桕树现象,资源日趋下降。为了保护和发展我国这项丰富的资源,现就有关资源开发利用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2.
乌桕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树种,桕油是重要的工业用油脂。我省乌桕主要产区慈利,栽培面积和产量都居全省之冠,单株产量很高,百年以上的大树,常年产桕籽100斤以上,出油率和油质也在全国享有声誉。笔者为了总结群众中积累的乌桕栽培经验,1979年3月至11月,曾三次赴  相似文献   

13.
兰溪县是乌桕的主要产区之一,农民自古以来就有桕粮套种、“以耕代抚”经营乌桕的习惯。为充分利用土地,以农促林,以短养长,处理好乌桕生产中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提高桕林经济效益,近年来,我们进行了桕林套种试验。一、桕林套种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于1961—1964年,曾先后到浙江乌桕重点产区调查,井在临安地区,以鸡爪桕与葡萄桕两变种为对象进行了三年的物候观察。现将观察结果简述如下:一、新梢生长发育:乌桕在浙江一年发生三次梢,即春梢、夏梢、秋梢。春梢是当年的结果枝又是来年的结果母枝,与乌桕产量关系密切。在临安地区4月中旬春梢抽发,4月下旬至5月中旬生长最快,5月底至6月初正是花序旺盛生长期,故春梢生长迅速减慢,6月中下旬分别停止生  相似文献   

15.
湘乡县酒埠公社林场是一个以杉棕柏为主的社办林场。1973年以来,营造了棕桕混交林720亩,现保存乌桕21,690株,棕树245,000万株,普遍生长良好。6年生的棕树平均地径5.6厘米,树高84厘米,冠幅81厘米,1978年开划棕片100多斤,今年可成倍增产;6年生的乌桕平均地径9.5厘米,树高440厘米,冠幅  相似文献   

16.
乌桕(又称桕籽、木籽、蜡籽和卷子等),为大戟科落叶乔木,属亚热带树种,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用途广泛乌桕的根、干、皮、叶、花、桕籽,都各有其用。桕籽分内外层,外层为白色蜡状物,叫桕白,用桕白制得的固体油脂叫乌桕脂(又叫皮油、白油);内层即种仁,榨得的液体油叫梓油(又叫清油、水油),桕籽内外层不分,榨得的混合油叫木油。桕  相似文献   

17.
<正> 采摘技术恰当与否是乌桕能否增产的重要环节。目前,对桕籽的采摘方式、强度以及细致程度很不一致。有的地方为了采收方便起见,砍大枝采摘果实,造成乌桕的隔年结实;有的地方光采果穗,不采小枝;也有的则因桕籽量少而不进行采摘。其结果均导致桕籽的产量逐年减少。为了正确地掌握乌桕采摘技术,1977年以来,我们对10—12年生铜锤桕、大粒葡萄桕、分水葡萄桕、大粒鸡爪桕和小粒鸡爪桕的分枝与结实习性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千粒重与总枝数、千粒重与产量、总枝数与产量等进行了相关分析。其结果如下: 一、分枝习性与结果关系乌桕分枝习性有稀疏和稠密之分,一般来说,大果、大穗、长穗类型(如铜锤桕,大粒鸡爪桕,大粒葡萄桕,水分葡萄桕),具有枝  相似文献   

18.
乌桕是我国重要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据估计,全省现有乌桕20万株,今后还将积极发展。乌桕种子100斤,外面桕蜡,可榨皮油(桕油)25—26斤,里面种仁,可榨青油(梓油)16-17斤。皮油可制肥皂,并可提取甘油和硬脂酸。青油可做油漆和油墨。榨皮油后的桕饼,可作饲料。榨青油后的梓饼,可作肥料。果壳和籽壳,可制(?)醛。木材纹理细致,坚韧耐用,可制家具农具和艺术雕刻。乌桕树叶含单宁,可作染料。乌桕花可以养蜂采蜜。乌桕树根还可入药。因此,发展乌桕,增产油料,对我省加速建成工业省和高产稳产农业基地,关系非常密切。 一、积极扩大新造乌桕林面积 一、坚持适地适树  相似文献   

19.
乌桕的栽培     
乌桕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多年生木本油料作物。单株产量可达40斤左右。种子含桕率达30%以上,含油率为20%左右,高于其它油料作物的含油率。桕子能提炼两种不同性质的油脂。一种是从桕子外部白色蜡质层中榨出来的固体油,叫皮油或白油,是制造高级香皂、雪花膏、蜡纸、肥皂和蜡烛的重要工业原料;另一种是从种仁中榨出来的干性  相似文献   

20.
乌桕籽含油量是乌桕的主要经济指标。桕籽含油量的测定,对于乌桕选优、桕籽验质作价、正确计算加工出油率和核算经济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测定桕籽含油量,通常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稳定,重现性强。但操作环节多,劳动强度高,分析周期长,试剂耗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