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松低质低效林的成因及其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质低效林的成因和分类是对其林分作出评价和改造的基础。在从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低质低效林概念的前提下,结合恢复生态学对低质低效林的定义,分析了云南松低质低效林的自然和非自然(人为)成因,结合起源并采用其生态公益林和用材林的功能的分类方法对云南松低质低效林进行了宏观的分类,为其低质低效林的评价和改造、更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赣州市低质低效林的现状,分析了低质低效林形成原因,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引导,强化项目管理、科学制定方案等方面提出了低质低效林改造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立地、粗放经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了赣州市低质低效林形成的原因,并根据森林资源调查结果,分析、总结了现有低质低效林的几大特征,以期为实施低质低效林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辽西北地区杨树低质低效林的大面积产生严重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本地区杨树低质低效林现状,分析了自然因素、人为干扰等导致低质低效林形成的主要原因,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提出了几种相应的技术措施以及改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为现有杨树低质低效林改造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赣州市低质低效林改造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概述了近年来赣州低质低效林改造实施现状,对其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为赣州地区低质低效林的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上游低质低效次生栎林的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林分的生长过程、形成原因和功能特征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栎类低质低效林综合等级的判别函数 ,将林分划分为四种类型 :极低质低效型、生长潜力型、低质型、综合低质低效型。对林分立地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影响栎林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依次为海拔、土层厚度和坡向 ,它们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立地条件类型。根据对各等级的林分生长过程及其立地特征的分析 ,提出了划分栎类低质低效林的技术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9月,江西省赣州市第五次党代会作出用10年时间改造1000万亩低质低效林决策部署,全面打响低质低效林改造攻坚战。时至今日,赣州市已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面积112万亩。初夏时节,笔者在龙南县渡江镇正桂村大广高速与环城公路附近的500多亩低效林改造基地采访,放眼望去,木荷、枫香、松树等郁郁葱葱,一道道绿浪依山势起伏,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负责低效林改造项目施工方的负责人张德新告  相似文献   

8.
对林分的生长过程、形成原因和功能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杉木低质低效林综合等级的判别函数,将林分划分为四种类型极低质低效型、生长潜力型、低质型、综合低质低效型.对林分立地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杉木生长的因子根据其影响大小排序依次为坡位、土壤厚度、坡度和坡向.它们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立地条件类型.根据对各等级的林分生长过程及其立地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划分杉木低质低效林的技术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9.
对林分的生长过程、形成原因和功能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马尾松低质低效林综合等级的判别函数,将林分划分为4种类型极低质低效型、生长潜力型、低质型、综合低质低效型.对林分立地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不同的区域范围内,影响马尾松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有所不同,但海拔、土层厚度和坡度是影响马尾松生长排在前三位的3个主要因子,它们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立地条件类型.根据对各等级的林分生长过程及其立地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划分马尾松低质低效林的技术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10.
对冷杉林分的生长过程、形成原因和功能特征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冷杉低质低效林综合等级的判别函数 ,将林分划分为4种类型 :极低质低效型、生长潜力型、低质型、综合低质低效型 .对林分立地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在其分布区域内 ,影响冷杉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除了海拔和坡向外 ,依次为土壤名称、土层厚度和坡位 ,而坡度对其影响较小 .它们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立地条件类型 .根据对各等级的林分生长过程及其立地特征的分析 ,提出了划分冷杉低质低效林的技术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