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飞播造林作为治理榆林沙区的一项主要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并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文章根据近年来榆林沙区飞播造林治沙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对今后提高榆林沙区的飞播成效、加快荒沙治理速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榆林沙区历年来飞播造林沙地出苗、成苗调查数据分析,确定流动沙地飞播造林治沙成效评定时间及标准,并且针对不同立地条件类型的播区,提出相对应的评定标准,指导半干旱沙区飞播造林治沙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3.
榆林沙区飞播造林种草主要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榆林沙区的飞播造林种草始于1958年,是全国开展飞播治沙最早的沙区之一。初期飞播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保存率比较低。1974年开展了飞播治沙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使飞播治沙获得成功。1988年以来,榆林沙区的飞播治沙开始投入  相似文献   

4.
榆林风沙区的飞播造林种草开始于1958年,至1965年为初期试验期,共播种沙蒿、花棒、草木樨、苜蓿、柠条等植物种107万亩,保存率比较低。1974年~1981年是榆林流动沙区飞播造林种草的试验阶段,被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成立了由中国林科院、西北农学院、榆林治沙所、陕西林勘院等10个单位、28人组成的榆林沙区飞播  相似文献   

5.
榆林飞播造林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 在全球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提起榆林的治沙造林事业,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榆林治沙何以吸引如此多的眼球?除了矢志不渝治沙造林取得可喜的成效外,更重要的是其探索精神和不屈的生态意识.榆林是中国治沙造林的一面旗帜,而飞播造林更以其特殊的功效,成为这里治沙造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提高浑善达克沙地飞播治沙造林成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实施以来,飞播治沙造林种草作为治理浑善达克沙地的一项主要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并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根据近年来浑善达克沙地飞播治沙造林情况,就飞播治沙造林中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提高浑善达克沙地的飞播成效、加快该地区沙地治理速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70年的治理,榆林沙区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随着飞播灌木造林地植被盖度的持续增加,近年来,各种植物病虫害危害也呈现增加的趋势。针对出现的病虫害严重的问题,选择不同区域对危害程度较为严重治沙先锋植物进行害虫调查,结果表明,沙蒿木蠹蛾对沙蒿的危害是榆林沙区飞播灌木林最主要害虫之一,并依据其生活习性和发生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生物措施、物理措施和化学措施等综合防治,达到了预期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飞播治沙造林是治理荒漠化土地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飞机播种速度快、省劳力,一架运-5飞机一天播种量相当于500人的劳动量,是一项适用于巴音温都尔沙漠的固沙技术措施。2001—2010年,在巴音温都尔沙漠实施飞播治沙造林作业面积约68万亩,其中宜播面积62万亩,成效面积达到42万亩,成效面积率达67.7%,由于飞播成林面积的增加,使乌拉特后旗森林覆盖率提高了0.7%,在防沙治沙、保持水土、防治病虫害、建设草场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同时总结出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沙区飞播治沙造林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北地区,沙漠面积大,人口少,交通不便。为了加速沙漠的改造,利用飞机播种造林治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沙区飞播的关键在于通过各种措施提高保存率。以往沙区的飞播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飞播地的选择有所忽略。从库布齐、乌兰布和、毛乌素沙区飞播成效分析可  相似文献   

10.
省治沙研究所从1973年开始从事飞播造林研究,20多年来,飞播科研不断突破,飞播面积不断扩大。现在,飞播造林已在沙区显示出较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促进陕北沙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发展区域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咸阳市1996—2005年飞播造林播区(以旬邑、淳化、礼泉为代表)开展飞播成效调查,并收集与飞播造林同期气象实况资料,对飞播造林成效与气象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找出影响飞播造林成效的主导气象因子,给出咸阳市飞播造林最佳播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分析和调查研究陕西飞播造林,为今后飞播造林设计、施工、成苗成效调查和科学经营管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沙区的生态建设是阿拉善地区当前及今后林业建设的重点。在对历年来飞播和封育成效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各生活型植被植物数量和总生物量,结果表明:飞播和封育是阿拉善高原沙区迅速增加植被生物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加快飞播造林步伐改善北京周边地区生态状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北京周边地区飞播造林情况,论述了目前飞播造林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飞播造林质量,加快飞播造林步伐,改善北京周边地区生态状况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陕西飞播生产过程中若干基本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阐述了飞播的基本原理、飞播区、树种及种子、飞播作业、成效等内容。认为飞播属于人工促进的自然恢复方式,其实质就是通过种群演替实现群落演替。播区范围的确定应以地类的适播性为前提,选地适播。在群落学层次上,建群种或优势种是确定飞播树种的先决条件。对于种子质量,不仅仅只是播种质量,还需要注意种源质量。飞播作业的核心在于适时、准确落种。飞播成效上,飞播树种的成苗、成林效果是基本。同时,文中也论述了飞播生产中存在的技术偏差和误区,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关注的技术问题。建议飞播在工程理念上应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6.
利用改进的CASA模型,结合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气象数据,估算榆林飞播林2010年7月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通过实测植被生物量,验证CASA模型在研究区的估算结果。结果表明:CASA模型适用于榆林飞播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CASA模型估算的不同地区NPP区别明显,榆林市横山县与榆阳区交界处的植被NPP值最高,其值介233.21~414.15gC/m2之间;榆林飞播林生态系统属于较低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沙柳的NPP水平最高,以柠条+沙柳+沙蒿为播种模式的人工林地生物量最高;除沙柳、花棒和沙蒿外,其他飞播植物生物量与含水量无明显的相关性;不同飞播年代的同种植被生物量与含水量、土壤养分以及气候等因素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冀南山地飞播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冀西、冀北飞播造林取得了好的效果。冀南山区气候、立地条件与冀西、冀北部都有差别,对飞播造林能否成功争论很大。我们从1984年起连续4年在冀南山区的武安、涉县进行了试验。本文通过1984、1985两年的飞播成苗效果调查,对冀南山区飞播造林成败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推广飞播造林技术,加快冀南山区绿化步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收音机播种造林是我国造林绿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山区和沙漠地区更具特殊意义。在收音机播种造林中,如何使空,地勤合理配合引导飞机在播区内均匀撒番种子是飞播造林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9.
飞播治沙是一项快速而有效的治沙措施,是沙质荒漠化土地植被重建与恢复的重要途径。我国的飞播治沙无论是研究水平还是生产规模,都已走到世界的前列[1,2]。毛乌素沙地是我国飞播治沙试验开始最早、成效最为显著的沙区之一[1],然而,沙区飞播用种主要是能够适应流沙环境的物种[3],飞播后随着沙丘的固定及表层土壤的形成,沙层水分状况也随之变化。为此,探讨飞播后植被变化情况,研究飞播植被维持年限在生产实践中有其重要的意义。项目基金:国家林业局天保工程科技支撑项目“盐池县飞机播种造林绿化荒沙技术示范”;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西部专项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