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泥螺的滩涂蓄水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泥螺滩涂蓄水养殖的基本方法、养殖场地的选择、养殖前的准备工作、苗种的质量鉴别及运输、放养等方法与技术。阐述了泥螺滩涂蓄水养殖的管理要点,并提出了3点建议,即重视苗种质量、确定科学合理的苗种放养量、改良滩涂的底质条件。  相似文献   

2.
泥螺平涂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螺平涂养殖,是指在潮间带滩涂上(一般为中、低潮带)先进行简单的翻耕、清涂,然后播撒泥螺苗种,在养殖的中、后期常进行围网,防止敌害生物的侵入和泥螺的逃逸。养殖周期2~3个月,一年一般可养两茬,净利润可达600元/亩左右,还不包括对成品泥螺进行粗、精加工后的附加产值。泥螺的滩涂平涂养殖是一项成本低、投资省、收益高、风险小的滩涂养殖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将对泥螺的滩涂平涂养殖方法及技术作一回顾和总结,分析存在问题,改进不足之处,使泥螺的养殖生产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一、养殖场地的选择1.涂面…  相似文献   

3.
自1995年开始,浙江省台州市养殖泥螺出现零星死亡的现象,1996年死亡面积扩大,平均亩产量下降,到1997年病害达到高峰,个别滩涂甚至颗粒无收.极大地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泥螺养殖生产出现严重萎缩.笔者根据我地几年来泥螺养殖的现状,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初步探讨养殖泥螺的死亡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国华 《海洋渔业》2002,24(3):137-138,133
泥螺(Bullacta exarata)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楯目、阿地螺科,是滩涂常见小型经济贝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潮间带滩涂。近年来,泥螺养殖在启东市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已逐渐形成泥螺育苗、养殖、加工一条龙的生产格局,成为启东市海水养殖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随着泥螺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泥螺苗种的需求量也随之加大。为了有效解决目前启东市泥螺苗种的短缺问题,启东市黄海滩涂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对泥螺土池育苗技  相似文献   

5.
养殖泥螺暴发性死亡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5年开始,浙江省养殖泥螺零星出现死亡,1996年死亡面积扩大,各地区平均亩产量明显下降,至1997年养殖泥螺出现暴发性死亡事件,死亡流行范围大、速度快、死亡率高,个别滩面甚至是颗粒无收,严重打击了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极不利于海洋滩涂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养殖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本文根据近5年来对泥螺养殖状况及暴发性死亡发生情况的调查,结合相关研究结果,分析总结浙江省养殖泥螺死亡的发生规律和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泥螺,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潮间带滩徐,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尤其泥螺腌制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近年价格不断上涨,增养殖泥螺的经济效益十分看好。为此,我乡黄海公司1998年4月从南方运来泥螺小苗在本地滩涂进行了增养殖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1试验材料1.1滩涂的选择选择在中潮区,南北长400m,东西宽100m,面积为66.6亩,滩涂上质为底部沙质,表层有5~100m黄泥浆土,滩面平坦,无污染。1.2泥螺苗种来源共两批,一批苗种25吨来自浙江陆清县,另一批2.5吨来自如东县评口。用桶装湿运法,运输成活率95%,泥…  相似文献   

7.
张仕荣养螺有方一年盈利十八万时值泥螺上市旺季,浙江省乐清市前洋镇沙角村张仕荣放养的泥螺陆续起捕,现已一销而空。他一年共生产出泥螺24.9吨,平均亩产300公斤,总收入达21.14万元,扣除生产成本2.51万元(其中苗种费4855元、药物费830元,临...  相似文献   

8.
泥螺(Bullactaexarata)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目、阿地螺科,是滩涂常见小型经济贝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潮间带滩涂。为了有效解决目前我市泥螺苗种的短缺问题,我市黄海滩涂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对泥螺土池育苗技术进行探索,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现将泥螺土池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供养殖者参考。一、生活习性泥螺是一种广温广盐性品种,其生存温度为-1.5~33℃,最适温度为10~25℃,盐度适宜范围为8‰~28‰,pH最适范围为7.13~8.01。泥螺为舔食性腹足类,摄食时翻出齿舌在滩面上舔…  相似文献   

9.
彭张记  袁华  袁群生 《齐鲁渔业》2008,25(10):14-14
近年来,由于滩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苗种投放密度的增加,滩涂养殖贝类出现了发病时间早、发病面积大等新特点,从而使养殖者经济损失惨重。现将滩涂养殖贝类发病、死亡原因及预防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泥螺为太平洋沿岸半咸水产品的种类,是我省沿海重要的经济贝类,其肉质鲜美,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由于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泥螺自然资源严重衰退,鉴于此,我们结合泥螺主要活动于滩涂表面和潜居泥沙表层的生活习性,自1998年起在启东市吕四港镇近海文蛤围网养殖的滩涂上,示范并推广了泥螺的人工滩涂围网养殖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滩涂的准备工作1.滩涂的选择:在潮流畅通、海水比重1.010~1.020、pH值7.0~8.5的海区,选择表层以泥质为主、涂质细软、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丰富的中潮区滩涂。2.围…  相似文献   

11.
国内目前花鲈养殖的苗种主要依靠天然资源,放养的规格小,质量差,成活率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把花鲈苗种在工厂化车间里进行强化中间培养,使养成放养鱼种的质量提高,规格增大,成活率上升。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花鲈苗种培育期间的不同投饵率的比较,以求得一个最佳的投喂率,来更好地解决培育花鲈苗种时所遇到的问题,使花鲈苗种强化培育期间的成活率得到提高并使生长速度加快,为稳产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材料与方法1.培育池及环境因子培育池选用4#温室车间的PVC循环过水槽。水槽面积4米2,水深1.0米,水源为地下水。培…  相似文献   

12.
泥螺养殖滩面的敌害生物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螺(Bullacta exarata),浙江俗称“麦螺”、“梅螺”、“吐铁”、“黄泥螺”等,北方沿海俗称“海淄”、“海泥板”等,是隶属腹足纲后鳃亚纲阿地螺科(Atyidae)的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潮间带滩涂,尤以浙江一带的泥螺品质最好,深受人们喜爱。目前沿 海各地区已开展了大面积的泥螺 人工养殖生产,泥螺也是浙江北 部沿海的重要经济种类。作者根 据近几年来对浙江沿海泥螺养殖 滩面敌害生物的调查情况,并参 考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一、泥螺养殖滩面的生物组 成 泥螺生活环境中的生物组成 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13.
鳙鱼溶血性腹水病近年来,由于滩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苗种投放密度的增加,滩涂养殖贝类出现了发病时间早、发病面积大等新特点,从而使养殖者经济损失惨重。为了引导养殖户走科学养殖之路,使养殖户对滩涂养殖贝类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有效防止贝类养殖病害的发生,减少贝类死亡,增  相似文献   

14.
滩涂人工养殖泥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滩涂人工养殖泥螺技术浙江省洞头县水产研究所(325700)李昌达泥螺,俗称“吐铁”、“黄泥螺”、“梅螺”等,为西太平洋沿岸半咸水滩涂的习见种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潮间带滩徐,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腌制品畅销国内外市场,价格十分看好。目前,我国浙江...  相似文献   

15.
泥螺的养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我国沿海滩涂广泛开展了泥螺的养殖生产,养殖方法不断更新,养殖技术也不断改进。目前,泥螺的主要养殖方法有:滩涂粗放养殖、滩涂低网围网养殖、滩涂高网围网养殖、滩涂筑堤(坝)蓄水养殖、土池(塘)养殖、盐田养殖等,不同的养殖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养殖成败的关键是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的切实落实,合理放苗密度、合理施肥、适时用药、及时收捕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放养4cm魁蚶苗种40717粒,在14个月的筏式养殖中,采取调整水层,倒笼分级,网床养殖等措施,共收缩商品贝18010个,平均壳长5.27cm,平均体重56g养殖成活率44.3%,专家鉴定认为,本技术居山东省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7.
泥螺Bullacta exarata(Philippi)是隶属腹足纲、后鳃亚纲的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的潮间带滩涂,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尤以其腌制品而驰名东南亚和国内市场,价格不断上升。各地沿海如浙江舟山、宁波、温州、台州等地已开始进行人工养殖。大面积的人工增养殖,必定带来苗种紧缺的问题,由此,自1991年开始,我们着手进行泥螺的人工育苗试验,1992年室内人工育苗成功,1993年在底面积为5.7m~2的室内塑料槽中,共育出泥螺匍匐幼体(壳高280u)134.86万,23.7个/cm~2,达到了较高的育苗密度。现将泥螺室内人工育苗技术作一简单介  相似文献   

18.
泥鳅是近几年水产养殖的热门品种 ,许多养殖户都从市场上收购野生苗种养殖 ,但放养后不到 1周 ,往往会大批死亡 ,人工繁育的苗种 ,规格不同 ,其放养效果也有明显差别。为了寻找答案 ,1998年以来 ,笔者对不同苗种的养殖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开展了不同来源、不同规格泥鳅苗种的养殖对比试验。1 材料与方法试验用苗种来源于野生苗种和人繁苗种 ,其中野生苗种是从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调入的上市泥鳅中挑选出来的 ,人工繁育苗种是我们场自己繁育的。试验池为水泥池 ,池底铺一层 5~ 10cm厚的塘泥。试验设 6个对比组 ,其中野生苗种和人繁苗种各…  相似文献   

19.
孟庆良 《齐鲁渔业》2005,22(3):34-34
2004年5月中旬,海州湾沿岸滩涂养殖的文蛤、杂色蛤大面积发生蛤病,绵延百里的海滩蛤壳遍地.众多养殖户损失惨重。15天后,病变自然消失,蛤类停止死亡.重新放养的蛤苗生长正常。现对该海域蛤病病因及防治措施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养殖鱼类发病原因1.苗种放养密度过高。由于养殖户片面追求单产,认为只要苗种放养量大就能获得高产、高效。从而盲目加大苗种放养量,增大饲料投喂量,加快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剧了池塘水环境的恶化,致病因素大大增加,致使鱼病种类增加且来势快。7-8月份池塘泛地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