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湖北省粮食产量波动周期与粮食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北省粮食产量的现状出发,分析了1989-2009年间的粮食产量波动情况,根据湖北省20余年粮食统计资料,将波动理论应用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析,采用波动系数、波动周期等指标研究粮食产量的波动周期与特征;进一步结合湖北省人口变化,提出确保湖北省粮食安全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顾莉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58-12461
依据1949~2008年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应用波动理论分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情况。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是在不稳定的波动中增长的,其波动周期频度较高,长度比较规则;波动幅度总体呈中度,稳定性不强;粮食产量波动具有对应性,体现了现阶段粮食生产"N"字形的发展态势;粮食产量波动具有梯次性;在粮食产量波动性比较中,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对波动系数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自然灾害、农业政策、生产性投入、粮食价格和粮食流通5个方面剖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的原因,并提出了防御和平抑粮食产量超常波动的措施:一是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二是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构建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四是注重农业组织制度创新,为农业技术措施的应用提供实施路径和载体;五是建立健全灾害防控体系和粮食市场体系,增强粮食生产抗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波动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对于保障全国粮食安全负有重要责任.本文测算了1987-2007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波动指数、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粮食产量波动具有短周期的显著特征,产量波动主要是受自然灾害、农业政策变化、生产性投入等因素的影响.从加快农田水利建设、落实国家粮食保护政策、增加财政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稳定粮食产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粮食产量波动的周期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了重庆市粮食产量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1985-2008年间重庆市的粮食产量波动情况,根据重庆市近20年粮食统计资料,将物理学中的波动理论应用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析,采用波动系数、波动周期等指标来研究粮食产量的波动规律与经济周期和特征,并提出稳定粮食产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粮食产量波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湖南省粮食产量的波动过程及其波动特征,以及影响湖南省粮食产量和需求的主要因素、并预测测湖南省中长期粮食供给前景.结果表明,耕地是约束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灾害情况和播种面积也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化肥施用量在粮食总产增长初期的作用显著,但是随着化肥施用量增加,粮食产量与之呈边际递减的趋势.人口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是影响粮食需求的主要因素.从湖南省中长期粮食供给状况分析来看,湖南省粮食供求关系依然相对紧张,未来湖南粮食需求仍将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最小信息准则采用扩展ADF法对1949-2004年中国粮食及水稻、小麦、玉米产量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其在原始序列水平上均为平稳时间序列;采用TARCH模型与EGARCH模型对以上数据的增长率数据进行非对称性检验,结果表明,波动具有“杠杆效应”,负面影响比等量正面影响导致更大波动;根据扩展C—D函数运用1978-2004年中国粮食生产相关数据构建了粮食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实证模型,结果说明,投入变动对粮食产量波动有同向影响,经济作物比较收益情况对粮食生产有反向作用,粮食本身收益情况并非影响生产的关键因素,粮食生产对气候等自然条件依赖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中国粮食产量周期波动测定及预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粮食生产存在周期波动是一种客观事实.笔者利用谱分析法对中国粮食生产的波动周期进行了测定.然后建立了预警模型,在给出现实解释的基础上,对中国近期的粮食产量走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探究粮食生产波动的原因对于提高粮食生产宏观调控水平具有较大的作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粮食产量波动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波动的关系。在收集 1952 年至 2009 年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ECM)对粮食产量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发现,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波动造成了粮食产量的反向波动,其短期弹性系数是 - 0.24。该结论给粮食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0-2008年宁夏粮食产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粮食产量影响的数量关系.结论表明: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是宁夏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同时政府在保证种植面积的条件下,要鼓励有机肥料的使用,优化农业机械动力的配置,加大技术投入,同时把国家对农村的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功率谱分析、周期图分析、方差分析以及计算转移概率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40年来延边地区粮食产量的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0年来,延边地区粮食产量的增年多于减年,增向转移概率也大于减向转移概率,并且粮食的增减产年具有6年及其倍数的波动周期。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性的成因及其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1978-2008年其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平均为30.33%。运用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采用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波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并且具有波动频繁、周期短、幅度大等主要特点。针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特性,系统分析了政策导向及粮食价格、耕地总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物质和技术投入、粮食流通体制等经济社会因素方面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结合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实际,从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和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粮食生产预警机制、稳定粮食生产价格,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等方面,提出了稳定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分变动对冬小麦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冬小麦品种北农6号为材料,采用温室管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变动条件对冬小麦干物质增长分配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①致使植株的干物质螺 积减少,产量降低,②对叶片干物质累积的影响大于茎鞘,③对穗干物质累积的影响小于茎鞘的叶片,因此,水分胁迫促进了光合向籽粒的调运。复水后,植株各器官的干物质累积和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形了适应新水分条件条件的根、冠结构和功能,但是不同时期恢复供水,对植株各器高干物质增和产量形成的促进作用有所不同,拔节期复水对根重,叶重和穗重增长的促进作用都很大,其产量也是所有复水处理中最高的。  相似文献   

13.
自然灾害对贵州省粮食波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自然灾害对贵州粮食波动的影响规律,稳定贵州粮食产量,保障区域性粮食安全,选取贵州省1990-2013年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和1978-2013年自然灾害情况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灾害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特点。并从最常见的四大主要自然灾害入手,结合粮食产量波动基本特征,从时间和空间视角解析了灾害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78-2013年贵州粮食产量波动频率较高、幅度较大,平均周期约为4 a;自然灾害是影响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且呈负相关性;主要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影响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旱灾、水灾、霜冻灾、风雹灾。针对贵州省自然灾害影响粮食波动的特点,提出了要完善自然灾害防控体系,提高自然灾害预警能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注重合理空间布局;重视抗旱农作物的研究与推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粮食储备规模变动对粮食的供应以及价格的影响非常明显,在无法有效获取粮食 储备总量的状态下,有效准确估算出了粮食储备规模的整体发展状况,进而可以有效分析出规模变动 和粮食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为相关研究工作人员提供出粮食市场供需波动以及价格对应状况,制定 出更加符合生产和贸易往来的粮食供需政策。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定性、定量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总体态势、区域态势、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平抑波动的有关建议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粮食生产系统预警指标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粮食生产供给波动较大,影响因素较多,为了科学的分析中国粮食生产的波动原因,通过建立中国粮食生产的预警体系,确立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主要预警指标,指导中国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波动指数测算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并从自然波动和经济波动两个方面,描述了其波动特征。1978—2002年间,粮食经济波动引起的粮食生产下降的幅度高于自然波动引起粮食生产下降的幅度,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农业投入、宏观经济政策、自然灾害和粮食流通对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波动指数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978~1997年间河南粮食生产波动性较强,表现为波动周期短、频率快、幅度大、指数高:1997年之后进入长周期波动态势;总体上与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特征一致,属于古典型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