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据草地资源最新调查,海西州现有天然草地1191.77×104hm2,退化草地752.58×104hm2,因草地所在地区立地条件的差异和该区域草地所受的自然、人为因素影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退化草地在全州的分布格局也不尽相同。本文结合海西州草地资源调查数据,就海西州天然草地退化面积及退化程度进行了统计和比较。  相似文献   

2.
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天然草原退化严重,生态功能失衡,草地生产力降低,本文对木垒县天然草原的退化特征及退化成因进行了描述与分析,提出了实现天然草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威奢乡放牧牲畜的增加以及天然草地利用不当使天然草地出现了退化的现象。天然草地退化的原因比较复杂,受地理、气候、土壤、灾害等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和人为因素作用。笔者对威奢乡进行实地考察,对当地天然草地退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相应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4.
玉树州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草原作为玉树州土地资源的主体,又是江河源上游的生态屏障,近年来受全球性气候变暖、变干等自然因素和超载过牧、滥采滥伐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玉树州草原严重退化面积逐年增加,草原鼠害泛滥成灾。搞好玉树天然草地生态资源的保护,对全州乃至全国生态环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松江 《草业科学》2007,24(9):15-19
简要叙述了地处青藏高原西南的唐古拉山及可可西里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植被和草地资源目前的生态状况等,调查分析了造成草原退化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其它因素,提出了防止草原退化的几项有效措施,为长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之路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黄河首曲流域草地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近50年来黄河首曲流域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弱化.分析了黄河首曲流域气候、生态观测资料及统计资料,结果表明:造成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和环境蠕变.黄河首曲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草地年干燥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4年明显趋于干旱化,气候变化是草地生态退化的自然诱发因素.超载过牧、滥采乱挖、人为破坏、生物链失衡等环境蠕变是造成生态退化的人为因素.二者共同作用导致黄河首曲流域草地与湿地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控制放牧、防止滥采乱挖、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是维护该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2010年天祝县天然草地退化面积为23.00万hm2,占草地面积的58.76%,目前仍以每年1.33万hm2的速度退化。草地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超载过牧是主要原因,它引起天然草地由轻度退化向中度和重度退化演变。因此,本研究以控制载畜量、解决草畜矛盾为核心措施,提出天然草地综合治理对策,以促进天祝县天然草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祁连山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和草地退化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草地是畜牧业经济发展的载体,是牧区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传统的游牧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但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牧区为了满足人民的生存需求,不得不增加家畜饲养量。长期以来的超载过牧严重威胁着生境极度脆弱的天然草地。在人类超载过牧、人为破坏等人为因素和全球气候变暖、草地暖干化加剧等自然因素的共同干扰下,区内生态环境呈明显恶化态势,草地退化、沙化和石砾化加剧,且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严重,部分溪河断  相似文献   

9.
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青海省海南州草地退化加速,草原退化、沙化、鼠害、虫害、毒草害日益突出,导致草地生态恶化,草地退化已成为制约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直接因素.因此,通过人工干预,化解人类与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遏制草地不断退化的趋势,是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牧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江河源区草地退化状况及成因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近年来 ,江河源区存在草场严重退化、土地荒漠化过程加剧、水土流失加重以及湿地生态衰退等以草地生态系统为主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气候背景下 ,经过长期自然演化形成的江河源区脆弱的草地生态系统 ,对外界环境条件反应极其敏感 ,季节性过牧等人类活动是造成该区近期草地迅速退化的突破口和主导因素 ,从而促使气候、鼠害等自然因子作用加剧。江河源区的草地退化 ,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人为加速加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现状及发展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兴元 《草业科学》2012,29(9):1352-1358
以藏北那曲地区为例,分析了1955-2005年高寒草地、人口、家畜和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态势。结果表明,50年来,藏北那曲地区的年均气温上升了0.8~2.0 ℃,年均降水量增加了100~240 mm,牧业人口增加了5倍左右,家畜存栏数增加了2.9倍,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94.1%,人均消费支出增长了93.1%,高寒草地退化面积占总草地面积的64.3%。以上结果说明,藏北那曲地区的气候向湿润暖温方向变化,对减缓草地退化趋势具有促进作用,而牧业人口的增加和过度放牧利用成为高寒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正确处理草地畜牧业经济发展与生态屏障保护的关系,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是目前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三江源"地区草地资源现状及持续利用途径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王堃  洪绂曾  宗锦耀 《草地学报》2005,13(Z1):28-31,47
"三江源"有"中华水塔"之称,是世界高海拔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有高原生物基因库"之称.但由于近年来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的过度利用,该区草地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生态功能逐渐丧失,已对我国黄河、长江、澜沧江中下游乃至亚洲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在对"三江源"区草地资源调查研究和查阅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三江源"区草地资源分布、利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持续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锡林郭勒天然草原利用强度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时相的遥感数据,对2005年锡林郭勒天然草原生长期放牧利用强度进行了信息提取、监测和制图。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季节,天然草原各旬度的利用强度与植被指数旬度变动系数成反比,并与降雨和植被长势时空分布格局相一致;放牧初期旬度变动系数下降4%左右,利用强度较轻,处于轻度过牧状态;6月中旬以后,旬度变动系数下降12%~20%之间,利用强度加重,处于中度超载过牧状态;8月下旬后植物生长停止,旬度变动系数下降27%左右,利用强度最重,处于重度超载过牧状态。遥感监测结果经过地面同步采集数据验证,监测精度达到79.6%。  相似文献   

14.
甘南牧区草地生产力与载畜量时空动态平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2005~2007年每日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GA和草地地上生物量鲜重实测数据与实际载畜量资料,建立甘南州草地生物量与可食牧草量遥感监测模型、不同季节放牧草场的理论载畜量模型和草畜平衡监测模型,分析天然草地的生产力与载畜量的时空动态平衡状况与调控对策。结果表明,甘南州全年总可食牧草的鲜草产量为61.9亿kg,其中暖季草场、冷季草场和全年草场的可食牧草产量分别占总可食牧草产量的35%、24%和42%。全州的理论载畜量为689.5万羊单位,冷季牧场和全年草场的超载率分别为82%和84%,而暖季草场欠载率为37%,全州草地的超载率为26%。如果保持现有的家畜数量不减,则全年需要补给牧草约26亿kg,补饲量占全州天然草地提供牧草量的42%。如果将农牧区和纯牧区的超载量分别降低50%和80%,则需要补给牧草13亿kg和5.2亿kg,补饲量占全州天然草地提供牧草量的21%和8.4%。  相似文献   

15.
新疆乌昌草地分区与资源合理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做出了加快推进乌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从而促进了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两地发展融合型经济。根据这两个区域草地资源调查资料,将乌昌地区草地划分为2个区,6个亚区。此分区是草地自然地理条件与类型的区域组合,是草地类型的自然综合体,反映了草地类型地域组合与分布的特点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对乌昌地区草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天然草地生产潜力及其限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构建了"光、温、水、土与草地利用"草地生产潜力5级订正模型,利用ArcGIS软件,以1 km×1 km栅格为单元,根据1980—2001年间气象观测资料,定量计算了对内蒙古6种天然草原的光合、光温、气候、土地和自然生产潜力,揭示了各级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找出了天然草地生产力形成的主要限制因子。结果表明:从光合、光温、气候、土地到自然生产潜力,各种草地类型的生产潜力逐级降低;内蒙古草原生产潜力的分布范围在454~12323 kg/hm2;空间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不同地域、不同草地类型生产潜力的主导限制因子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探讨饱和链烷技术在典型草原自由放牧家畜中的应用,定量研究放牧牛食性及食量,于2004年夏秋季节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典型草原进行自由放牧试验,选择体重相近4岁肉乳兼用哺乳牛4头,分两期测定其食性和食量,每头牛投喂一粒YC饱和链烷缓释胶囊,试验期内每天跟踪放牧牛的采食路线,收集其所采食的牧草及粪便样品,利用气相色谱分析牧草和粪样中的链烷含量,应用链烷技术估测放牧牛的排粪量、牧草采食比例和干物质采食量.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季节放牧牛采食的牧草种类基本相同,但采食的比例存在差异,随放牧季节后移,放牧牛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但日排粪量差异不显著.因此,链烷技术可以估测典型草原放牧牛的排粪量、食物组成和采食量,且放牧季节对放牧牛的采食量影响较大.建议在牧草种类组成较为复杂的典型草原估测放牧家畜食性食量时要进行多种方法比较,以进一步完善链烷技术.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多源遥感数据对天山草地资源分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3S"技术平台,采用监督分类法对天山北坡山体垂直带内草地资源进行分类并获取资源分布格局图,探讨多源遥感数据在草地资源类型分类中的应用程度和发展前景.结果表明:ETM 和CBERS都比较适合草地资源分类,除在低山、部分中山分类难度大、正确率低外,在其它区域都能划分到"类"一级,但在"型"级划分上,个别类中有所混淆;MODIS卫星数据不适于作草地资源分类信息源,仅能划分出几个复合的大类.  相似文献   

19.
华北山区位于温带——暖温带,东经107°~123°,北纬35°~43°。包括山东丘陵区,太行山区,冀北辽西山地区,阴山山地区四部分。该区属于农牧业交错区,农业、牧业(农区牧业和草地牧业)、林业十分发达,并且在迅速发展。华北山区是我国小麦、玉米和杂粮的主要产区。草地类型多样,饲草料丰富,又是养牛业、养羊业、养猪业相当发达的地区。经统计,华北山区总人口为5629万,总土地面积3545万ha,天然草地总面积为1588.91万ha,占土地总面积的44.82%,人均草地0.2823ha。各个区的草地类型不同,生产力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植被退化原因及其保护策略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3  
对治多县32年的降水和气温变化资料的分析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出现了较明显的增温减水现象,大气干旱加重,空气中相对湿度呈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因而造成了该地区的气候干旱化,不利于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提高和维持。同时,由于人口和家畜数量的增加,每个羊单位占有可利用草地从1953年的2.3hm^2降低到1994年的1.1hm^2,使牧压成倍增加。与60年代相比,平均产草量降低了50%以上,而有毒有害类杂草增加了20%~30%。到目前为止,约有1/3以上的草地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状态,约有1万hm^2的天然草地已经荒漠化或沙化,主要分布在水边、河岸附近、滩地、坡麓和居民点周围即冬季牧场,是局部的退化;但夏季牧场牧压较小,牧草利用率较低,因而保持相对良好状态。由此可见,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超载过牧。但气候的干旱化给过牧对草地的影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叠加效应加速了草地的退化沙化。同时,由于气候的干旱化可能导致高寒草甸面积的缩小,使高寒草原及荒漠草原的面积有扩大的趋势,从而导致该地区草地总生产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