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燕 《陕西林业》2009,(5):31-31
一、修剪技术 1、覆膜升温前的修剪疏除扰乱树形的大枝,调整好主枝角度。为保证翌年有较高产量,采用长枝修剪法尽量多留枝、少去枝。疏除或拉平背上中长果枝,放延长枝。长放中长果枝,短截下垂果枝。疏除无花枝、病虫枝、过密枝、重叠枝。  相似文献   

2.
日光温室栽植桃树经过科学管理,栽后第2年5月中旬收获鲜桃600kg,比露地栽培早熟60多天,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桃树在幼年和初果期,树冠上部很容易出现强旺枝组,冬季修剪时如果将这些枝组从基部疏除,不但容易造成内膛空虚,还容易刺激伤口附近隐芽的萌发,形成待长枝.若仅疏除强梢,因生长势过强,又处于强势部位,多不易控制,  相似文献   

4.
温室扦插红瑞木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瑞木是山茱萸科莱木属的落叶灌木,秋叶鲜红,小果洁白,落叶后枝干红艳如珊瑚,是极其珍贵的观叶、观茎植物.因此,把它作为观赏树种,绿化城市很有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对过旺树的控制。树势生长过旺时,枝生长占优势,会造成花芽营养不足,不利于花芽的形成。改造这类枝时,应主要以“缓”为主,延长枝长留,一般剪在弱芽处,加大主枝分枝角度,疏除背上枝组,多留侧下枝组,环切骨干枝,控制养分的运送,以促进成花。对弱树的促旺修剪。当树体生长过弱时,可重剪刺激其旺长。延长枝应剪在中部饱满芽处,以强枝带头,逐步抬高延长角度,少留背下枝组,多留背上及两侧的枝组,促进生长。对偏冠树的修剪。一是在枝下部疏枝,在小枝上部疏花;二是拉大大枝的角度,抬高小枝角度;三是大枝多留果,小枝少留果;四是大枝方向要少施肥,在…  相似文献   

6.
随着果树集约化栽培的发展,桃树传统的冬季修剪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为了增加分枝、更新枝组,多年来桃树传统的冬季修剪一直采用短截的方法,即对所保留的1a生枝条均进行短截。由于枝枝短截,故枝条生长量很大,造成树冠郁闭,光照条件不良,严重影响桃树产量和果实品质。因此,以简化修剪技术,实现桃树早果、丰产、稳定和优质为目的的桃树冬季修剪新方法——长枝修剪技术在果园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碧桃树姿婀娜、花色艳丽、妩媚灿烂,是北方园林春季重要的观花树木。但由于成龄碧桃成枝力强、生长旺盛,如果修剪不当,容易形成旺长树。对于旺长树,要及时采取合理的修剪措施,才能控制旺长,使树体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趋于平衡,让树木开出更多、更鲜艳的花,以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一、碧桃的生长开花习性碧桃喜光,自然生长时,中心干生长弱或不能形成明显的中心干,整形修剪时常采用自然开心形树形。碧  相似文献   

8.
<正>板栗 (1)幼树的冬剪:栗树极喜光,因此要求培植成低干、中冠、少主干、少侧枝、多母枝的自然圆头形或自然开心形树体结构。冬剪时对选留的各级骨干枝的延长枝进行适当短截,疏除全部纤弱枝与个别竞争枝外,留下的不动,以利其顶芽向外延伸,扩大树冠。  相似文献   

9.
在草莓完成花芽分化后,尚未进入休眠时,给予高温、长日照、赤霉素处理等措施,使其不进入休眠状态,促进其生长发育,草莓可在10~12月份上市。  相似文献   

10.
水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多数生长在沿河两岸,沟塘、草甸、水田埂以及水渠两旁等地。以东部山区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11.
冬枣,为高大乔木,适应性强,寿命长,选择地势平坦、土层较厚、能排灌的地方造林,采用密植丰产栽培技术,可达到早实丰产的目的。五河县2000年从山东省引进冬枣优良品种进行密  相似文献   

12.
一、幼树的修剪1.定干:定干的目的在于控制第一层主枝的高度、枣粮间作地树势较弱的品种。定干高度在1.4米左右,树势强的品种可在1.6~1.8米之间,纯枣园以11.22米为宜。定干高度确定后,向上留4~5节作为培养第一层主枝的整形带,截除顶梢,并剪除剪口下的二次枝。如果只剪一剪子,截去枣头第二年就不容易抽生出新的枣头向上生长。对整形带内的二次枝,要保留1~2节,在节位前面重截,使主枝尽可能从保留的二次枝上抽生,形成第一层主枝,如果在定干高度内没有健壮的二次枝着生,可适当提高定干高度。2.清干:幼树定干后要对整形带以下的分枝,从下往上逐年清除,但应注意不要一次完成,每年清干应掌握不超过整个树  相似文献   

13.
过旺树的控制.树势生长过旺时,枝生长占优势,会造成花芽分化营养不足,不利于花芽的形成.改造这类枝时,应主要以"缓"为主,延长枝长留,一般剪在弱芽处,加大主枝分枝角度,疏除背上枝组,多留侧下枝组,环切骨干枝,控制养分的运送,以促进成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