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
氮离子注入水稻休眠种子胚部,在根尖细胞内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并抑制根尖细胞的有丝分随着离子注入剂量的提高,染色体畸变细胞呈增加趋势,但剂量间差异不显著。离子注入的染色体致畸效应低于^60Coγ射线;对有丝分裂的抑制作用与γ射线相当。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碳离子注入对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性状的影响,并选育优质突变品种,用离子注入机以6MeV的能量分别向向日葵种子中注入0(对照组)、1×1013、5×1013和9×1013碳离子。经田间栽培,数据采集分析,结果显示,注入5×1013碳离子的向日葵,其种子发芽早,发芽率高;营养生长期的株高、茎粗、叶数及最大叶面积等均高于其他组;产量也显著优于其他组。对各组向日葵幼苗叶片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显示4组不同处理的向日葵酶谱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碳离子注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向日葵的生化及遗传特征。综合各项结果显示,注入5×1013碳离子可诱导产生较多的优良生物学性状,对进一步选育向日葵优良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氮离子注入水稻机理与效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回顾了氮离子注入水稻机理与效应的6个方面研究结果:1.氮离子注入水稻种胚,引起了种胚表层细胞和内部结构的变化。2.与不同剂量的叠氨化钠和γ射线处理相比,氮离子注入M1代生理损伤轻,M2代株高、抽穗期诱变效率高,但叶绿素缺失突变诱变效率低。3.不同基因型水稻氮离子注入,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存在着基因型间的差异。4.氮离子和叠氮化钠处理虽加剧了生理损伤,但提高了突变频率。5.成熟胚培养时,氮离子注入后出愈率虽略有下降,但改善了愈伤组织的质量,促进了愈伤组织生长,从而提高了分化率和得苗率。6.利用优质早籼903为亲本,氮离子注入后筛选到个别性状和综合性状改变的突变体,个别品系群体已稳定,不久就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5.
6.
7.
8.
离子注入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作物诱变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立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17(4):95-99
离子注入是一种新型的作物诱变技术。离子注入不仅损伤轻,而且突变率高,突变谱广并可定向引变。本文概述了离子注入诱变的一般原理和生物学效应,离子注入后对作物形态、生理和遗传性状产生的影响。旨在为深入研究离子注人的诱变机制及其在作物诱变遗传育种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离子注入水稻种子的细胞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氮离子注入水稻休眠种子,60Coγ辐照作对比,研究M1代的细胞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可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随着离子注入剂量的提高,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呈增加趋势,但高能量(30keV)离子辐照反而出现一饱和状态。离子注入的染色体诱变效应低于γ辐照,但对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与γ辐照相似。不同品种对不同诱变源的辐射敏感性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氮离子注入黄瓜种子后引起的当代诱变效应.结果表明,氮离子注入剂量在0.05×1014~1 000×1014 N+/cm2范围内对黄瓜的种子发芽率、出苗率、第一雌花节位和黄瓜子产量等影响不大;成苗率则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大而减少;各个处理对株高的日增长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5×1014 N+/cm2处理的株高日平均增长高度最大.在试验处理范围内,氮离子处理区间在植株和商品瓜形态上表现出了广泛的变异,以300× 1014 N+/cm2处理的变异率最高,其子叶畸形率、植株形态变化率和商品瓜变异率分别达到了16.0%、4.3%和5.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