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白蚧的防治时期以一龄若虫期最佳。用1%有效氯漂白粉液防治一龄若虫,不仅有90%以上的防治效果,而且又是桑树树体消毒的防微措施;选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洗衣粉10~30倍液防治一龄若虫,不仅防效好,而且蚕作安全。成蚧期(含冬季)用柴油石灰乳剂(柴油:石灰:水=1:1:10)或胆水原液防治,其防治效果明显,校正死亡率97.15%以上;用粘土浓泥浆涂干防治雌成虫,无论休眠期或活动期(除产卵期外),防治效果显著;亦可结合冬管树干刷白用的20%石灰浆中,加入1%硫磺粉,有一定防蚧作用;采用漂白粉、洗衣粉、粘土浓泥浆涂干等防蚧措施,能有效地保护桑白蚧优势天敌桑白蚧盗瘿蚊,从而提高捕食效率。  相似文献   

2.
<正> 桑树是多年生的叶用植物,抓好桑园冬季管理十分重要。冬季,桑树正处于休眠期,各种管理措施对树体生理影响小,同时劳力充裕,肥源广。冬季管理得好坏,对次年桑叶产量影响极大。1985年冬,笔者到岚皋县榨溪乡蹲点,看到该乡桑树由于管理不善,导致树形紊乱不成型,幼树未老先衰败。经宣传动员,12月中旬全乡进行了一次桑树修枝、短梢、刷白等管理,开春追施化肥5吨,1986年春桑叶大增产,仅春蚕一季增养蚕55张,净增蚕茧2.5吨,效益很显著。冬季桑园管理具体有哪些技术措施呢? 1.幼令桑树剪枝定型。安康地区的  相似文献   

3.
大跃进的1958年桑树害虫的防治工作也有了创造性的发展:浙江吴兴县广大蚕农试用石灰柴油合剂,综合性地防治各种桑树病虫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配制比例和使用方法:先把生石灰加适量的水,调成不太稀的石灰浆,每100斤石灰浆加重磅柴油1斤、食盐2斤、DDT乳剂0.25斤。所用的食  相似文献   

4.
胡松涛 《四川蚕业》2003,31(3):17-17
冬季是桑树落叶至萌芽的休眠期 ,也是各种病虫害潜伏在树干、枯枝、落叶、地表及土壤中的越冬期 ,因此是桑树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依靠“清理桑地、翻挖治虫 ;挖除病树、堵塞蛀孔 ;修枝整形 ,剪除干枯桩 ;挂束草、抹卵块 ;冬季药物防治”等措施来降低病虫害越冬基数 ,提高来年桑叶质量和产量。1 清理桑地、翻挖除虫冬季进行清园 ,摘除老叶 ,铲除地面的杂草 ,收集桑树下的残叶集中烧毁处理 ,消灭病虫害越冬场所 ,达到消灭桑螟虫、桑粉虱、桑毛虫、桑蓟马、褐斑病、炭疽病、污叶病等病虫害的目的。结合冬季施肥翻挖炕土 ,除去土壤中越冬的…  相似文献   

5.
桑树修枝整形一般分为冬季桑重剪和夏伐式,两期的技术大同小异,只是在时间上、效果上有所不同.目前我县农村桑树修枝整形主要为冬季重剪.桑树冬季修枝整形,是在桑树休眠进行的,不损伤桑树生理.同时正值农闲时间,劳力比较充裕,能确保冬季桑树修枝整形质量.通过冬季修剪,减少了无效条,紧缩了树冠,减少了花果,促进了营养生长,有效地消灭了在桑树上越冬的病虫害,有利于提高来年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科技问答     
<正> 问:桑树冬季为什么要修枝整型?怎样进行技术操作? 答:桑树是用叶植物,通过春、夏、秋采叶养蚕损伤了枝芽,树型紊乱,不利于枝芽生长和增产桑叶。根据桑树耐伐性强,在冬季进入休眠期进行修枝整型,对生理无影响,有利的势良好发育,提高桑叶产,质量。修枝整型  相似文献   

7.
徐广泽 《广西蚕业》2005,42(4):64-64
多年的实践证明,冬季搞好桑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有效地消灭病虫,减轻来年桑树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下面介绍如何结合桑园冬管进行的桑园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8.
<正> 桑树冬季芽接1980年冬季在我县试验成功,受到群众欢迎。1983年冬在全县全面推广,到1987年底全县已利用冬季芽接改造实生桑350多万株,普及到全县18个乡100多个村,现已成为群众自觉改造劣桑树,提高桑树经济效益的适用技术。根据多年来的实践我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9.
<正> 榆林地区有10年左右树令的零散和成片桑树近三万亩(约二百万株),大多数生长不好产叶量低,利用价值不大。分析低产的原因,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立地条件不好。高山、硬梁、陡坡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簿,桑地荒芜,水肥条件太差,致使桑树未老先衰,成了“小老头树”;(二)养用不合理,不施肥不修剪,只用不养,影响桑树生理机能,致使树形不整,树势不旺,条细叶碎,以致衰败死亡。如能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造利用,就将会大大提高这些桑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 桑树冬季芽接,具有嫁接时间长,穗条不需贮藏,嫁接后增产幅度大等优点。为了探索影响桑树冬季芽接成活的诸多因素,笔者于1985年冬到1986年春在青山乡河坝村进行了桑树冬季芽接试验与成活因素的调查,现将情况概述于后:  相似文献   

11.
早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规定,要在12年内消灭猪病瘟,到目前为止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还没有完全消灭,仍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疫病,因此消灭猪瘟势在必行。当前对影响消灭猪瘟的因素基本上有六种看法:(1)无法可依(兽医法);(2)无长远的防疫规划;(3)疫苗质量或多或少有问题;(4)免疫程序不够合理;(5)明显发病的猪瘟消灭了,又出现了温和型猪瘟及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干扰;(6)忽视综合性防疫措施。  相似文献   

12.
晚秋养蚕结束后,对蚕室、蚕具等进行消毒,即回山消毒,可以消灭蚕的越冬病原,为来年养好春蚕打下良好基础。 (一)清扫环境 售茧结束后,用新鲜石灰粉或石灰浆处理蚕室地面和四周,杀灭地表病菌,然后认真打  相似文献   

13.
<正> 从冬季落叶到来年春季萌芽生长,是桑树休眠期。在休眠期中,桑树的光合机能完全停止,但其他生命活动,仍在缓慢地进行。桑树虽然休眠,但许多管理工作——剪梢、整株、冬耕冬肥、补植缺株、防治病虫害等,都要按时进行。把冬季的各项管理工作做好了,就能使树形整齐,土质改善,肥力提高,为次年桑树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现按工种顺序,分述如下:一、剪梢冬季桑树枝条剪梢,早在我省普遍推行。大家认为剪梢确有增多生长芽,促进叶  相似文献   

14.
<正>桑树冬季芽接是我省各地常用的桑树品种改良的主要技术,其主要技术要点有:1嫁接时期根据我省的气候特点,桑树冬季芽接时间,一般为每年的1、2、3月份,期间嫁接成活率高,长势旺。2选好部位幼树的嫁接部位在砧木离地17~30cm,壮树在支干上离分叉处7cm左右,锯桩芽接的部位在离地40~60cm处。接芽处要求表皮光滑,无虫孔和无破损。3切砧木在选好的部位上,用刀向下削一块长约2cm左右的皮层,以不伤木质部为宜,长宽与嫁接穗  相似文献   

15.
学术动态     
<正>1984年9月28日,陕西省标准局发布了陕西省企业标准”桑树育苗及栽培技术”(试行),已于1984年11月1日实施.标准的内容包括:(一)桑籽采收标准;(二)实生苗培育规范;(三)嫁接苗培育技术标准;(四)桑苗出圃标准(包括实生苗、嫁接苗);(五)栽植形式以及密度,养成类型效果标准;(六)桑树病虫害防治标准.这一标准是由陕西省农牧厅提出,由陕西省蚕桑研究所起草,经陕西省标准局批准、发布的.标准编号为“陕QB3039—84”.  相似文献   

16.
本省桑树面积很大,抓紧冬季有利时机,彻底消灭桑虫桑病,是保证明年桑叶高速度增产的重要关键。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防治桑树病虫害已取得很大成绩,群众创造了许多先进经验。全面推广“鱼藤精”“敌百虫”药械防治桑蟥,大大增产了桑叶,吴兴县16.4万亩桑园今年全部防治一遍,有20个大队51个生产队实现无蟥化,嵊县创造推广了“666”注射  相似文献   

17.
冬季育71-1桑树留条长度,主要影响春季桑树发芽率和产叶量:发芽率以条长93.35cm区最低;单株产叶量以留条93.35~115.88cm范围内最高。留条过短(平均条长28.31cm时)不仅影响桑叶产量,还易造成桑树冻害;但留条过长(平均条长134.43cm时)则增加蚕农采叶、治虫等桑园管理操作的不便。  相似文献   

18.
<正> 桑天牛、桑蛀虫,在我省的川北、川东、川南等蚕区都有发生为害,个别村、组的壮、老桑树发生被害后常有枯死状态。其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1、人工捕杀:在5~7月份是桑天牛羽化盛期,应采玻人工捕杀成虫,防止食害干、枝,皮层和产卵;7月上旬幼虫孵化后在干、枝皮层活动,可用硬物击灭;2、针刺幼虫:利用冬闲期用铁丝或钢丝插入最下蛀孔向下刺进杀死幼虫;3、修剪虫害枝干:结台桑树冬季落叶休  相似文献   

19.
桑树是蚕桑生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扎实搞好去冬今春桑树冬管工作,确保今年全市蚕桑生产稳步发展,各养蚕区县(市)结合实际,按照重茧丝司发[1998]096号文和[1999]003号文要求,突出重点,主攻薄弱环节,全力以赴抓好桑树冬管工作.4月以来,由重庆市蚕桑站牵头并委托万州、黔江开发区丝绸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分别对申报评奖的涪陵、垫江、奉节、彭水、江津、铜梁、永川等13个区县(市)桑树冬管工作进行实地考评,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基本上完成了冬管各项工作.据统计,全市桑树修枝整型13.06亿株,刷白治虫11.56亿株,除草施肥  相似文献   

20.
《四川蚕业》2012,40(1):18-18
<正>2011年12月11日,达州市蚕业管理站和达县蚕桑局,在达县双庙乡,开展了桑树电动桑剪修枝现场示范工作,蚕农积极参加,对电动桑剪的修枝效果和速度都十分满意。桑树冬季修枝整型是桑树冬季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其修剪质量的好坏,对来年桑树的产叶量有显著的影响。由于近几年农村大量青壮劳力外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