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禽养殖概况、问题与对策■周世朗(四川省温江农业学校611130)一、特禽养殖概况近10多年来,我国特禽养殖业发展很快,全国已有两千多家特禽饲养场,而小规模的家庭养殖就更多了。广东省是我国发展特禽业最早、最快、最多的省,目前全省饲养各种特禽达6000...  相似文献   

2.
年近50岁的李青选,是滦南县扒港镇寺道院村村民。其通过多次考察养殖市场发现,特禽养殖有着较广阔的发展前景,于是,在2000年初创立了滦南县第一家特禽养殖场———振兴特禽养殖场。该场占地3亩,一次投资20万元,从山东引进了七彩山鸡、鹧鸪、乌鸡、绿头野鸭、贵妇鸡良种,当年就收回成本。现如今他的养殖场存栏特禽良种达2700套,年供雏禽15万只。在特禽的养殖实践中,李青选认识到特养业必须走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模式,才会有大的发展,因此在2001年初又开始创办了一个占地2亩的加工场,投资30万元引进了具有真…  相似文献   

3.
一、特禽养殖概况:近10年来,我国特禽养殖业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特禽饲养场已有2000多家,而小规模的家庭养殖场就更多了。广东省是我国发展特禽业最早、最快、最多的省,目前全省饲养各种特禽5000多万只,存栏种群达230多万只。 自8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肉用王鸽、美国鹧鸪、美国雉鸡、法国肉用鹌鹑、日本和  相似文献   

4.
《中国家禽》2001,23(17):33-34
1 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特禽饲养品种随着特禽养殖业的发展,特禽的品种越来越多,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特禽是养殖业成功的第一步。所谓自身条件包括种源技术、场地、资金、人员、饲料、水电、交通、销售等多方面因素。科学养殖信息的掌握和了解固然很重要,但要避免盲目地听信宣传、广告和承诺。就我国特禽养殖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尚不存在一定能完全盈利的特禽养殖品种,任何人也不能完全保证饲养何种特禽盈利,即使短期高效益的特禽品种,也不可能长期(3~5年)保证盈利。所以,欲想使特禽养殖取得好的效益必须根据自身条件踏踏实实、长期…  相似文献   

5.
特禽养殖是近年来崛起的新兴产业,因其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获利高等特点,备受养殖户的青睐。在我国传统养殖业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特禽养殖的产销市场却火爆异常,成为当前的热门投资行业。我国目前主要发展的特禽品种有:山鸡、黑凤鸡、孔雀、鹧鸪、鸵鸟、大雁、贵妇鸡、肉鸽、红腹锦鸡等数十个养殖品种,特禽养殖户遍及全国各地。但是,特禽业毕竟是个新兴的行业,养殖市场变幻莫测,投资选项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并不是投资每一个品种都能挣到钱,投资选项不当,也有可能让你“赔了夫人又折兵”。那么,究竟哪些特禽品种将成为市场…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砀山县现已发展成为我国特禽养殖的重要基地。近年来,该县以古进酒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依托本地优良的资源环境,大力发展特禽养殖业,使特禽养殖成为该县的主导产业。 经过几年发展,他们在交通便利的砀山县葛集镇西郊二公里处建起了拥有场房1000余平方米,场地2500余平方米的大规模特禽孵化、育雏、繁育养殖场,目前已饲养美国七彩山鸡、鹧鸪、宫廷黄鸡、贵妃鸡、黑凤鸡、珍珠鸡种禽5000多羽,年可育雏禽百余万羽,商品特禽数十万羽。公司现采取“龙头+农户”方式,扶持发展特禽养殖,已带出大批特禽养殖户,带动本地经济发展。(郝秀华)  相似文献   

7.
最近,有关专家经过对我国特禽业市场调查认为,从2001年到2005年期间,我国的特禽养殖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以适应我国即将加入WTO拓展国际市场的需求。本世纪,我国特禽养殖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培育更多的新特禽,满足人们的美食之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新、奇、特为主题的消费时尚将随之而到。各地特禽养殖企业为满足市场需要,利用杂交、驯化、更新换代繁殖等技术,培育大量特禽新品种。如上海、南京等地的特禽养殖开发中心近年成功培育出体重仅0.5公斤的微型鸡等,深受城市小家庭…  相似文献   

8.
特禽养殖既适于大规模集约化饲养,也适于家庭小规模饲养,其投资少、产出多、低成本、高效益、周转快、风险相对较小。因此,特禽养殖是一项极具潜力与竞争力的新兴产业。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量的加大,我国特禽业具有较大的升温之势。首先,我国人口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国外劳动力市场价格继续走高,迫使部分国家缩小养殖规模,将目光转向进口。因而,特禽养殖市场容量广阔。其次,我国工业形势普遍不景气,加之丰厚利润的趋使,部分资金持有者转向农业,尤其是特禽业。再者,家禽养殖的单位效益普遍下…  相似文献   

9.
《饲料工业》2001,22(8):41-41
最近,有关专家经过对我国特禽业市场调查认为,从2001年到2005年期间,我国的特禽养殖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以适应我国即将加入WTO拓展国际市场的需求。本世纪,我国特禽养殖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培育更多的新特禽,满足人们的美食之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新、奇、特为主题的消费时尚将随之而到。各地特禽养殖企业为满足市场需要,利用杂交、驯化、更新换代繁殖等技术,培育大量特禽新品种。如上海、南京等地的特禽养殖开发中心近年成功培育出体重仅0.5kg的微型鸡等,深受城市小家庭的青…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特禽养殖业产销市场火爆异常,大有独霸养殖市场之势。其原因是,做为特禽的山鸡、鹧鸪、孔雀、大雁等具有野味浓郁、肉鲜味美、高蛋白、低脂肪,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在人们崇尚回归自然的今天,这些特禽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喜爱的品种;在养殖方面因其投资少、见效快、获利高等特点,成为养殖户的首选养殖项目;另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步伐渐近,据专家分析认为,在新世纪中国特禽养殖业将有三大机遇:一、中国特禽养殖业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劳动密集型的管理方式使成本优势明显,因国际市场劳动力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特禽养殖快速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现已成为养禽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今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热点和出口创汇的优势产品。1我国特禽养殖业现状1.1养殖品种多目前我国的特禽品种多达几十种,主要有引进品种,如鹌鹑、火鸡、王鸽、贵妃鸡、  相似文献   

12.
我国特禽养殖业生产现状 我国特禽养殖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速度迅猛,现己成为养禽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热点和出口创汇的优势产品。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快速,其中养禽业的生产状态也逐步的看好,但是随着饲养殖规模不断的扩大,新品种的陆续引进,饲养环境污染的情况也逐渐日益严重,此时如果对禽病的防治措施投入不到位,兽药市场的经营不规范,这些因素都会造成禽病的发生,呈现更加复杂的情况。1禽病发生的新特点随着畜禽及其产品国际贸易的增多,国外优良品种引进和一些养殖人员在疫病防治方面的不规范操作及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14.
绥德县榆江珍禽养殖场于1994年3月从北京市特禽场引进美国七彩山鸡种蛋5 000枚。经过饲养繁殖,成为规模较大的特禽养殖场,填补了本县特禽养殖的空白。经过4年饲养,由于地场地租赁到期后转产。笔者从中掌握了一些饲养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特禽养殖快速发展始于80年代,现己成为养禽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今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热点和出口创汇的优势产品。(一)我国特禽养殖业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1.养殖品种多。目前我国特禽品种多达几十种,主要有引进品种,如鹌鹑、火鸡、王鸽、贵妃  相似文献   

16.
大雁养殖在我县畜牧养殖行业中属于新兴行业,也占有重要地位,受全国特禽养殖业规模化水平不高,品质差,价格逐年下降,饲料成本上升和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市场价格差异大,市场混乱,直接影响了特禽养殖的发展前景。优质大雁生态标准化养殖是在特禽养殖行业中的必然趋势,大雁肉营养丰富、味美是宴请接待之上品。  相似文献   

17.
特禽养殖业作为近年来崛起的新生产业,目前发展的主要特禽品种已涉及山鸡、黑凤鸡、孔雀、鹧鸪、鸵鸟、大雁、贵妇鸡、肉鸽、红腹锦鸡等十个,特禽养殖户遍及全国各地。但是,面对当前的养殖市场,投资选项不当,也有可能让你“赔了夫人又折兵”。那么,在新世纪里,究竟哪些特禽品种将成为市场的宠儿,大展风采呢业内专家预测:下列几种特禽品种在今后几年时间里走势强劲,发展前景看好,广大养殖户可放手发展。一、鹧鸪又名石鸡、骞飞龙,由于繁殖快、效益高,人工养殖迅速升温,成为我国特禽业当中大红大紫的品种。鹧鸪肉野味浓郁、鲜…  相似文献   

18.
据权威部门最新透露,下列特种动物在2000年可走俏市场。 一、特禽类 特禽养殖是近几年一直火爆的特养项目,以其投资少、见效快、获利高而备受养户的青睐,专家预测,2000年以下几种特禽将继续走销市场。 1.美国鹧鸪:美国鹧鸪是近几年从美国引进的特禽新品种,具有生长快、饲养周期短、生产性能好、饲料转化  相似文献   

19.
1我国特禽养殖业现状我国特禽养殖快速发展始于80年代,发展速度迅猛,现己成为养禽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特禽养殖业是我国近十几年兴起的一个新兴产业,上马容易,不需过高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养殖规模可大可小,效益较易获得,被广泛地认为是养殖业中投资少的热门项目。 一、行业现状 我国特禽养殖具有悠久的历史,但进行大规模工厂化养殖还是在1980年之后。迄今为止,全国各地养殖的特禽品种大约有数十种之多,其中包括七彩山鸡、鹧鸪、中国黑风鸡、白凤鸡、贵妃鸡、丝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