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指出了"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村庄景区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纵深推进村庄景区化,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的开展,不断挖掘地方特色,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产品,催生乡村与旅游之间的化学反应,让越来越多的村庄加入到提升的队伍中,真正形成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特色、服务特色,增强全域旅游竞争力。以武汉江夏区五里界乡村旅游建设为例分析了五里界乡村旅游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秦戈 《绿色天府》2019,(2):36-37
崇州山清水秀、宜业宜居宜游。这里有天府之国最富魅力的生活方式,有处在新经济前沿的大数据产业基础,是开拓绿色发展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崇州市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以“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域景区”理念指导森林康养产业旅游发展,突出康养旅游主导地位,明确森林康养、古镇医养、山水怡养主攻方向,使森林康养产业旅游发展建设迸发活力,扎实有效,理想诱人。  相似文献   

3.
立足黄岩实际,结合重点工程和产业发展,通过实施"一村万树"行动,大力发展珍贵树、彩叶树,建设乡村大花园,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弘扬森林生态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探索绿化美化型、林苗结合型、林果结合型、林药混合型和休闲旅游型五种建设模式,种好"一村一品",推进全域绿化美化。  相似文献   

4.
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分析了桂林会仙镇旅游建设的现状;并从地脉属性、文脉属性、地位优势阐述了会仙小镇全域化建设的可行性;然后陈述了会仙镇全域化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了会仙小镇全域化旅游建设的模式,旨在推动小镇旅游发展,农民发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山东省阳谷县历史悠久,古老的龙山文化,水浒文化以及运河文化在给这座千年古城带来丰富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但旅游开发利用程度不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探析了阳谷县全域旅游发展条件的基础上,从资源保护、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阳谷县全域旅游发展条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在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打造知名旅游品牌形象、立足差异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打造全域旅游下的"东夷之都、千年古城、武松故乡",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金仕琴  王桂英  董彬 《绿色科技》2019,(11):261-262
指出了全域旅游是新时期以旅游业发展为主要优势的一种新型发展方式,是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一场变革。全域旅游是发展的新模式新战略,是旅游的新形态新品牌,更是区域内全方位、系统化的全面发展优化提升。在充分研究黔东南开发的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黔东南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存在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开发优势。从文化创建、交通发展、经济建设、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产业融合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以期为黔东南的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目前中国的旅游发展正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全域旅游并非单纯意义上的旅游发展模式,更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区域发展理念,是新型区域经济形态下的一种创新力较强的形态与模式,可为精准扶贫政策的逐步推进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从全域旅游的视角探讨了郑州旅游精准扶贫的可行性及扶贫模式,以期对郑州市旅游精准化扶贫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浙江安吉是“两山”理论发源地,位居“中国十大竹乡”之首,竹文化在安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基于近年来安吉竹产业及生态旅游发展实践,研究了“竹文化+”生态旅游的安吉现象。研究表明:竹文化提升安吉生态旅游的竞争力,生态旅游为竹文化注入新动力,“竹文化+”生态旅游模式推动乡村振兴;但还存在着竹文化研究不够系统深入、竹文化与生态旅游结合不紧密、产业深度开发不足等问题。为促进竹文化与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有必要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竹文化挖掘整理工作,重点培育以竹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企业、景点,实现全域融合发展,串点连线全域特色旅游,实现安吉“竹文化+”生态旅游的特色化、品质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梳理文旅产业的融合机理,对近年来河南文旅产业中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品牌搭建、全域旅游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系统阐释了河南文旅融合的发展态势,进而提出了重塑河南文旅品牌新形象,通过融入科技创新,赋能智慧旅游,打造“全产业链”式文旅产业业态,创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以引领全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为河南全域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油茶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之一,发展油茶产业对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山区农民经济增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根据广西龙胜县自然地理概况与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油茶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与技术措施,对促进龙胜县油茶产业发展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龙胜县油茶资源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广西龙胜县油茶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国有林场深化改革、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转型等背景下,森林旅游正在成为国有林场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将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发展与产业减贫及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有利于实现国有林场多重效益和乡村振兴。文中分析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在减贫中的作用和机制,并总结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在促进减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国有林场森林旅游自身发展薄弱、可能抑制社区发展、农户管理参与度低、森林资源产权纠纷严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树立保护重于开发的意识、重视解决国有林场改革遗留问题、注重森林旅游与乡村产业振兴相融合、培养森林旅游专业经营管理人才、拓宽森林旅游金融支持渠道、积极处理林地纠纷等建议,以期推动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发展获得新动能,促进周边区域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四川宜宾市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中的5大方面(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提出了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文章认为,近年来宜宾市竹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着重政府主导轻竹农和市场作用、产业发展水平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业规划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发展竹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充分发挥市场及市场主体作用,注重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引进和培育高素质人才,推动竹文旅结合,坚持生态优先、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发挥基层组织作用、使政策落实生效。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利用香根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农林果业技术在龙胜县山区坡地、荒废地复合种植香根草绿篱、果树,建设灌溉系统,以扶助山区少数民族农民发展经济,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探讨了香根草叶片手工艺品编织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三都县是我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民族文化底蕴深厚。高铁时代的到来,给三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三都旅游资源禀赋及发展现状、高铁开通运营对旅游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三都旅游的发展应把握高铁带来的区位优势,结合咕噜产蛋崖3A级景区、尧人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都柳江省级风景名胜区、闻歌起舞的“风流草”、通天测地的“晴雨石”、左冷右热的“冷暖洞”、塘州喀斯特天生桥、十里水晶葡萄长廊等自然风光,以及独具民族特色的怎雷国家文化民村、水各卯文化风情园、水族端节、卯节、马尾绣、水书、九阡酒、鱼包韭菜等民族旅游资源,对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和优化升级。加强旅游宣传力度,健全旅游配套设施,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化与荔波、平塘和都匀等周边区域的旅游发展合作,积极调整传统的旅游产业格局,设计更加完善的旅游发展体系,从而有利于旅游产业扶贫和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6.5亿元引导和支持竹产业的快速发展,竹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是,江西省竹产业仍存在着资源质量偏低、经营管理模式滞后、企业规模小、品牌影响力缺乏、三产融合不足等问题。文章立足江西省竹产业发展现状,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好产业规划、加强资源分类经营、延伸产业链、发展林下经济以及森林康养和森林旅游、提升竹业科技水平和加强科技服务等策略,并将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江西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县乡镇林业工作站情况的全面调查,认为林业工作站在体制不顺,条件艰苦的情况下,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淳安县竹文化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淳安县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充分开发竹文化生态旅游对发展淳安地方特色的竹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淳安县竹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竹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竹文化生态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方堃 《林业科技情报》2021,53(1):4-6,12
方竹笋产业是桐梓县的特色产业,是高海拔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也是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在深入调研了解桐梓县方竹笋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加强方竹林基地建设、拓宽以方竹笋为中心的产业链、拓展销售渠道、以及发展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业等措施,为桐梓方竹笋产业的全方位发展保驾护航,助力桐梓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相似文献   

20.
吴铎权  蔡如 《广东园林》2021,43(2):14-17
远郊村数量较多且占地面积大,加快远郊型乡村建设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探讨广佛地区远郊村与城边村的发展条件差异,界定远郊型村庄概念,并以佛山市海丰村为例,总结其存在人口结构失衡、产业模式单一、景观资源单一等问题。并基于乡村产业和生态振兴的目标导向,提出两大规划策略:重塑乡村空间结构及乡土植物景观,盘活乡村自然资源;完善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乡村主题旅游产品体系,推动产业升级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