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铰接式车辆稳态转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铰接式车辆的动态数学模型,对其稳态转向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为铰接式转向车辆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简化的三自由度车辆模型,建立了车辆稳态转向特性的评价指标(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侧向速度增益和侧倾角增益)与气动力的关系。分析了侧向气动力、侧倾气动力矩和横摆气动力矩对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为改善车辆高速行驶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转向半径是研究农机转向特性的重要指标,目前常用的测量方法存在着局限性大、操作复杂、价格昂贵等缺点。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农机转向半径测量方法,在测试地放置标杆,农机上安装摄像机,农机运动时,记录标杆上特定点的影像经过读取图像信息计算出某一时刻的转向半径。用北斗导航系统对结果进行校验并改进,最后的测量误差在10cm以内,满足田间试验的精度要求。此方法操作分为标定、摄像和图像处理、计算等步骤,大部分时间在室内完成,可以大大减少现场工作的时间和强度,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可以应用于农机转向特性测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转向油缸工作腔流动连续方程及转向油缸动力平衡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得出了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系统的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对由输入信号和外加负载信号引起的系统稳态误差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影响系统稳态误差的主要参数,为负荷传感型全液压转向系统的设计与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汽车的转向操控特性主要取决于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的机械结构特性和电气控制特性,从EPS系统的机械结构方面来看,提升其转向特性的空间不大,但EPS系统的控制策略和电气控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基于EPS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其力矩传递函数,结合EPS系统转向的动态特性要求,建立了EPS电机的电流控制方程。在Matlab中建立了相应的动态仿真模型,并对EPS系统的转向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K_P、K_i、K_d参数对EPS系统转向特性响应输出的影响规律,为EPS系统的控制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汽车转向路感的形成及定义,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路感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路感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路感的方法,并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正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全液压转向特性测试的实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全液压转向系统的特性,提出拖拉机全液压转向特性的实验测试方法及传感器在拖拉机上的安装方法,采用lab-view软件平台设计测试软件,实验测试分别在水泥硬路面与泥土软路面上进行,将所测得的数据导入到Matlab软件中绘制出不同工况下的特性曲线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液压转向系统的方向盘转角与油缸活塞位移有着对应的函数关系,而方向盘转矩的大小不随着轮胎转向阻力矩大小的变化而变化.这些结论对今后转向系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9.
基于三自由度汽车动力学微分方程,在Simulink中建立某车后桥随动转向仿真模型,以质心侧偏角、侧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和车身侧倾角速度为评价参数,仿真分析车速、整车质量、转动惯量和轮胎侧偏刚度对随动转向特性的影响,得出了它们对汽车随动转向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汽车后桥随动转向特性影响各异,在进行汽车产品设计开发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汽车动力学参数,以改善其转向特性。  相似文献   

10.
线控转向汽车的路感特性试验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了线控转向汽车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接着针对路感特性试验的需求选用了试验仪器,然后明确了试验条件,最后确定了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多轴车辆定比例转向系统理想模型和多轴车辆侧向动力学模型,通过对两模型定比例转向时的低速转向半径进行比较,验证了多轴车辆侧向动力学模型的合理性.基于该模型,分别分析了定比例转向系统和变比例转向系统的低速转向半径和高速操纵稳定性.结果表明:定比例转向的多轴转向系统低速机动性不够好,且高速稳定性很差;变比例转向的多轴转向系统在提高车辆机动性的同时,还能改善车辆的高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目前山地甘蔗收割困难、缺乏适用收获装备的问题,设计了三角履带式甘蔗联合收割机转向系统,主要包括后桥、轮桥连接架的设计和转向油缸行程确定。针对关键部件转向后桥和轮桥连接架进行了受力计算与有限元应力分析,对转弯半径进行了计算,并进行了相应的试验。关键零件应力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转向后桥的最大静应力为43. 67MPa,动态稳定应力约50MPa,仿真误差为12. 66%;轮桥连接架转向最大静应力158.59 MPa,动态应力为176 MPa,仿真的误差为9. 89%,仿真与实际基本一致。转弯半径试验结果表明:理论转弯半径为6.4m,实际测试时由于车速不同,转弯半径在6.127~6.5m范围内,与理论最大误差4.27%,在可接受范围内,转向系统的设计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沼泽地的开发价值越来越大,但是其地质条件很差,土层成流动状态,轮式挖掘机车移动需要较大转弯半径,在这种环境中传统转向困难、平衡性差。在对转向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四轮独立转向液压系统,四个车轮可实现独立转向,并配备有转台旋转部分、车架升降部分,实现全方位工作,提高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数学模型,然后分析了助力特性曲线的特征形式以及它对转向轻便性和路感的影响,最后结合系统的控制特性建立MATLLAB/Simulink仿真模型,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稳定性、跟随性、轻便性和路感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四轮转向汽车操纵稳定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的稳定性是影响其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并且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进行了四轮转向汽车(4ws)的仿真研究.在建立四轮转向数学模型后,用simulink等仿真模块对前后轮转角成正比关系的四轮转向汽车在双移线性能测试中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前轮转向汽车和不同线性比例的前后轮转向角的四轮转向汽车的车轮转角和汽车的侧偏角,并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6.
某车型经过减速带时,经常会出现方向盘打手现象。为分析原因,在ADAMS中对该车进行了建模,通过更改制动钳的布置位置、减小轮心到主销的距离,分析车辆经过冲击路面时方向盘处所受冲击力矩的大小。通过分析知,制动钳向后布置后,方向盘处力矩减小了211N.mm,轮心到主销的距离每减小1mm,方向盘处力矩可减小229N.mm。因此提出,可通过更改制动钳的布置位置和减小轮心到主销距离解决该车方向盘打手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两轴四轮汽车四轮转向机构的运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四轮转向汽车四轮机构的基本运动关系.系统地分析了二自由度四轮转向汽车模型的运动方程,建立四轮转向汽车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得到质心侧偏角与前轮转角之间的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对四轮转向汽车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四轮转向汽车与传统两轮转向汽车相比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转向纵拉杆是汽车转向传动机构中重要的零部件,通过转向纵拉杆受力分析,对转向纵拉杆的强度、稳定性进行了校核,提供了纵拉杆设计分析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多轴汽车操纵稳定性,针对五轴全轮转向汽车的高速同相位转向工况,进行了受力分析,建立了运动微分方程,利用Fiala轮胎模型建立了轮胎的力学模型,利用LabVIEW软件建立了整车的动力学仿真程序。通过虚拟试验仿真分析,发现采用全轮转向,可以使后轴车轮较早地参与转向,从而提高了汽车的转向响应速度,并使车身侧倾角由7.5°减小为4°。  相似文献   

20.
对中心差速、内侧降速和外侧升速3种履带车辆转向方式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对3种方式下的转向半径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对比了3种转向方式的内外侧履带功率需求;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了仿真。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表明:在相同转向速度下,3种方式转向半径的变化率相同,但转向半径的数值不同,相比之下内侧降速式的转向半径最小。功率需求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内侧降速式转向的外侧履带功率需求最小,中心差速式较大,外侧升速式最大;内侧降速式转向可以实现较小的转向半径,而功率需求最低,是3种方式中最为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