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豆不同生长期叶片总黄酮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木豆叶利用价值,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木豆叶资源,测试了131份木豆品种现花期木豆叶总黄酮含量及研究不同采收期木豆叶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测定不同生长期木豆叶总黄酮的含量,得知从播种后75天至结荚期,木豆叶总黄酮含量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呈现明显的累积现象,结荚期的总黄酮含量最高。若以黄酮类化合物作为评价木豆叶药材质量的指标性成分,则可确定黄酮含量高的木豆资源及木豆叶的最佳采收期,此结果为木豆叶的质量评价、选材和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阐明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开花习性与异交率之间的关系,是选育高异交率粳稻不育系的重要基础。在对284份滇一型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自然异交率检测和部分不育系开花性状观测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和开花习性的精细比较,发现粳稻不育系间自然异交结实率变化幅度较大,大多数粳稻不育系的自然异交率都比较低,但同时也鉴定出少量高异交率的不育系。相关分析发现颖花的开颖角度与粳稻不育系的自然异交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对三个不育系开花性状的精细观察分析,显示了开花集中度是影响粳稻不育系异交率的重要因素。在粳稻不育系的育种实践中应该加大对不育系开颖角度和开花集中度的选择,以提高粳稻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4个大豆品种在单、间作条件下进行了花荚脱落习性的观察,结果表明:1.大豆花荚脱落的顺序和开花习性是一致的,开花早的花朵,脱落早,同一品种,单作的花荚脱落比间作早。花朵开放早的部位,脱落也早,主茎花荚脱落早,分枝花荚脱落较晚。2.落花落荚在整个开花结荚期都能发生,花荚脱落的高峰期多出现在末花至结荚期,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出现得早,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则较晚,同一品种单作比间作出现得早,处于不良的环境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几个高峰期。3.花荚脱落的部位与大豆始花部位的商低有关,始花早,始花部位越低;始花越晚,则始花部位越高;开花早的部位,花朵数多,落花数也较多,但成荚数也多;开花晚的部位,则反之。同品种间作比单作最早出现花荚脱落的节位高1~2个节位;分枝上的花荚脱落大于主茎。4.单株开花数、花开天数、结荚天数与花、荚脱落率呈正相关,成荚数与花、荚脱落率呈负相关。5.耐阴品种的花荚脱落率低于不耐阴品种;除少数品种外,落荚率高于落花率;单作的落花率、落荚率和花荚脱落率除个别材料外,均低于间作,单、间作之间的t测验除落荚率接近显著水平外,落花率与花荚脱落率达到了显著水平。大豆花荚脱落是普遍而严重的,单作大豆一般花荚脱落率为50~60%;严重的可达70~80%。贵州,大豆种植多是间套作,尤以玉米、大豆间作为多,间作大豆的花荚脱落率未见详细报道。为探讨在贵州的生态、栽培气候条件下,特别是间作大豆花荚脱落的习性,我们开展了大豆花荚脱落习性的观察,为贵州大豆增花保荚,减少脱落以及为提高杂交育种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蚕豆是常异花授粉作物,异交率一般为20%~30%,最高可达84%。媒介昆虫、气候条件、地理因素、种植密度、品种基因型、花序的小花数量及小花结构特点、田间环境等都对异交率产生影响,媒介昆虫是异交发生的主要途径。异交会导致种质一致性的丧失,给资源的保存利用、品种繁育和应用基础研究等带来一定阻碍,但同时异交又是群体遗传多样性保障和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条件。本文从异交率、异交媒介、异交影响因素及异交率的应用研究4个方面总结蚕豆异交率研究和应用情况,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路红卫  杜红  宋广杰 《种子科技》2009,27(12):35-35
棉花杂种优势的高低与亲本的纯合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据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研究,混杂退化的亲本配制的杂交种比纯度高亲本配制的杂交种优势下降8%~10%.棉花是常异交作物,异交率一般为8%~10%.根据田间实际测定.棉花在田间的异交率在13%~14%.所以,杂种利用中必需对亲本材料进行保纯,以保持亲本材料的纯合性.  相似文献   

6.
大白菜的杂种优势明显,近年来国内外都在生产上广泛利用。由于大白菜为雌雄同花天然异交作物,所以在推广杂交种时首先要解决合理的制种方法,否则将无法保证杂种一代的种子质量。目前大白菜杂交种制种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雄性不育两用系制种,二是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法,使用得当都可获得杂交率高的杂种一代种子。  相似文献   

7.
<正>制种田的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母本的异交结实率;母本异交结实率的构成,一是开花当天,柱头接受花粉受精结实,它包含非柱头外露结实和柱头外露结实。二是开花当天以后通过柱头外露来接受花粉受精结实。据测定,开花当天以后柱头外露的结实籽粒数约占总异交结实粒数的60%~90%,后者是制种产量形成的产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母本花时越早,开花  相似文献   

8.
《种业导刊》2008,(3):46-46
常异花授粉作物以白花授粉为主,主要性状上多处于同质结合状态,但由于天然异交率较高,遗传基础比较复杂,群体则多处于异质结合状态。生产上使用的品种多为群体品种或杂交种,在种子生产过程中,要严格隔离种植,及时去杂去劣,防止异交混杂,并要严防各种形式的机械混杂。  相似文献   

9.
《种子》2014,(11)
以新选育的转绿型新叶黄化标记不育系热农1 A和对照品种丰源及博A为试验材料,在海南自然条件下对比研究热农1 A与对照不育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开花习性和异交特性。结果表明,热农1 A全生育期新生叶片黄化,随后由黄转绿,对照品种叶片均表现绿色;热农1 A株高、生育期、主茎叶片数、分蘖能力、单株有效穗数和穗长都与对照不育系相差不大,每穗着粒数较对照多,具有较好的产量潜力。育性方面,热农1 A与对照不育系一样,败育彻底,以典败花粉为主,套袋自交不育株率100%。开花习性方面,热农1 A单穗逐日开花动态表现为盛花期内的开花率高,开花高峰早而集中,单穗日开花动态表明热农1 A具有单日开花高峰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从柱头外露、包颈粒率、不闭颖率和柱头活力4个指标来看,热农1 A总外露率和双边外露率高,包颈粒率和不闭颖率低,柱头活力下降较平缓,与对照相比,在异交特性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李正红  梁宁  马宏  刘秀贤  宗绪晓 《作物学报》2011,37(12):2187-2193
木豆是世界上唯一的木本食用豆类作物,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木豆杂交制种需昆虫传粉,制种地传粉昆虫的种类及数量是制种产量的决定性因素。而对木豆杂交制种中传粉昆虫与种子产量关系的研究极为少见。国内尚无传粉昆虫种类、数量及木豆杂交种制种产量的任何研究报道。本文调查了云南省元谋县CGMS木豆[Cajanus cajan (L.) Millspaugh]杂交种ICPH2671制种田访花昆虫种类、数量、访花频次及杂交种制种产量等。结果表明在云南元谋,木豆访花昆虫共有5目15科25种,其中主要5种传粉媒介为绒切叶蜂(Megachile velutina)、切叶蜂属一种(Megachile sp5)、圆柄木蜂(Xylocopa tenuiscapa)、蜜蜂亚科一种(Apinaesp)和切叶蜂属一种(Megachile sp2)。木豆盛花期,制种亲本不育系每个分枝昆虫访花频次为每10 min 2.8次,而恢复系植株上的访花频次为每10 min 5.2次,表明昆虫对恢复系花朵有明显偏好;在前述昆虫访花频次下,不育系单株干籽粒产量达383.7 g,恢复系单株产量为357.0 g,二者无显著差异,说明这样的昆虫访问频次已能满足杂交制种中将花粉由恢复系传至不育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