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稻米》2004,10(6):6-6
(本刊综合消息 )今年 ,各地陆续有消息报道 ,水稻新品种示范种植产量创下新高。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天台县农业局在街头镇埠头村实施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内2优6号”百亩示范片 (102亩 )经浙江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组验收 ,百亩示范片平均单产达805.5kg/667m2,最高产量达825.7kg/667m2,创浙江省水稻百亩平均单产和小面积单产记录 ,达到了农业部制定的超级稻第二阶段的产量 (800kg/667m2)目标 ,表明了中国水稻研究所在三系法超级杂交稻选育与生产技术集成方面继续保持了世界领先地位。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内2优6号”是由“中国超级稻研究”计…  相似文献   

2.
2013-2014年连续2年在新疆南疆垦区兵团第一师一团进行水稻机械精量旱穴直播百亩连片示范,经农业部科教司组织相关专家现场实割测产,2013年示范方平均产量1029.4 kg/667 m2,2014年示范方平均产量1042.9 kg/667 m2,一举创造了水稻机械精量旱穴直播大面积单产全国纪录。本文总结了南疆垦区水稻机械旱穴直播技术,以期为当地水稻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D702优多系1号百亩超级再生稻头季稻平均单产874.12kg/667m2  相似文献   

4.
甬优8号系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杂交晚粳稻品种,该品种表现为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米质优、抗倒性强等特点。2012年笔者对甬优8号机插进行试验示范,示范面积11.3 hm2,平均实收产量916.3 kg/667 m2,取得预期目标。介绍了甬优8号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D70 2优多系 1号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选用不育系D70 2A与多系 1号恢复系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强再生力杂交水稻新组合。 2 0 0 0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2 0 0 1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 0 0 1年引进建瓯市东峰镇记源村再生稻示范70hm2 ,在一般栽培条件下 ,头季稻单产 5 5 0 7kg/667m2 ,再生季单产 2 5 0 5kg/667m2 ,两季合计单产 80 1 2kg/667m2 。 2 0 0 2年扩大到 2 0 0hm2 ,又获两季高产丰收。其中 ,房道镇上庠村超高产示范栽培 2 0 8hm2 (即重施催芽肥和壮苗肥 ) ,经市科委组织专家测产验收 ,头季稻平均单产 60 2 6kg/667m2 ,再…  相似文献   

6.
Ⅱ优航2号(Ⅱ-32A×航2号),属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具有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现将Ⅱ优航2号的特征特性及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产量表现Ⅱ优航2号2004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产量602·33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27%,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产量570·54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8·27%,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29·98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7·69%。2006年在尤溪县西城镇音头村连片种植7 hm2,经专家验收,平均干谷产量763·6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02%。2主要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7.
T优898是龙岩市种子站用T55A与武恢898配组而成的三系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上杭县2004年开始试种,2005-2006年在上杭县作烟后稻和双季晚稻示范种植,表现高产稳产,米质较好,生育期适中,茎秆粗壮,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等特点。现将示范种植情况总结如下。1产量表现2004年在上杭南阳沙下坪双晚试种0·53 hm2,平均产量523·9 kg/667m2。2005年在上杭庐丰中坊作烟后稻试种1·33 hm2,平均产量662·9 kg/667m2,在上杭南阳罗屋作双晚种植1·8 hm2,一般产量达510~580 kg/667m2,高产田块达620 kg/667m2…  相似文献   

8.
两优多系1号是三明市种子站、福建旺穗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共同选用SE21S与多系1号配制而成的晚稻新组合。具有大穗、高产、米质较优、适应性好等特点,2006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6年大田县种子站引进两优多系1号新组合在全县作晚稻种植33·33 hm2,经田间现场验收,平均干谷569·3 kg/667m2。现将两优多系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产量表现两优多系1号2004年参加福建省晚稻组区试,平均产量473·06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88%,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产量471·74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  相似文献   

9.
杂交稻再生利用技术具有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随着栽培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产量大幅度提高,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级农业技术部门的重视。1999年龙泉市推广面积1000hm2,主栽品种汕优669、协优63、优63、优92等,平均单产797kg/667m2,示范方面积71.5hm2,平均产量846kg/667m2,超吨粮田块有6个,最高产量达1111kg/667m2,再生季超400kg/667m2田块有3个,超450kg/667m2田块1个。从生产情况看,杂交稻再生利用高产技术,已趋成熟,只要技术到位,全年每667m2产量超“吨粮”已能够实现。现将该技术作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一、…  相似文献   

10.
D优15系南平市农科所、南平市种子管理站、邵武市种子管理站用不育系D62A与南平市农科所选育的恢复系大粒香-15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松溪县于2004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表现群体整齐,产量高,丰产、稳产性较好,熟期转色好,适应性广等特点,是松溪县水稻新品种推广潜力较大的组合。1特征特性1.1产量表现2004年在松溪县大布村作单季稻种植,平均产量558.3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89%;2005年晚季在松溪县花桥村作烟后稻种植8 hm2,平均产量518.7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10%。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