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钱癣又称脱毛癣,由疣状毛癣菌引起的一种以脱毛、脱鳞屑为特征的慢性、局部性的真菌性皮肤炎,因其病变常从感染的原始点呈环状发展,故名钱癣。  相似文献   

2.
犬皮肤真菌病俗称钱癣或轮癣,由丝状菌(皮肤真菌)侵入皮肤、趾爪角质蛋白组织引起的皮肤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皮肤出现明显的脱毛圆斑、鳞屑或结痂、瘙痒为特征。本病主要由变形小孢霉引起,石膏样小孢霉、须毛癣菌也可使犬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3.
钱癣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主要特征是皮肤上出现界限明显的秃毛或保留残毛的圆形癣斑,在癣斑上多有硬皮,癣屑或小泡,又称做秃毛癣或轮癣。本病对工厂化大群饲养的育肥牛健康有很大危害。2003年6月我场育肥牛基地从省外引入架子牛68头,其中患有此病的有23头,1个月后40头发生本病。病的初期,可明显看出有高于健康皮肤的小而微圆的斑点,患部被毛松乱,斑点逐渐增大被有灰白色鳞屑,大的有掌大,或更大呈扁状,主要在头部、口腔周围、耳附近及颈部。治疗:我们使用山东德州神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阿维菌素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0.2毫升1次皮下注射。注药…  相似文献   

4.
牛毛癣菌病又称钱癣,是由毛癣菌属皮肤真菌引起的皮肤真菌病,易感染头颈肩等部位出现圆形、椭圆形,边界明显的病变部,附有疏松干燥的浅灰色痂皮且易于剥离.患牛是本病的主要感染来源,病牛与健牛接触成为直接传播,或经被污染的饲养用具、圈栏上的病原体传播形成间接感染途径.牛毛癣菌病常常是由疣状毛癣菌、须毛癣菌和马毛癣菌引起.多见于犊牛和青年牛,成年牛对本病抵抗力较强,症状也较轻微.本病的特征是在患牛的头、颈等部位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秃毛圆形癣斑,有的在癣斑上保留少量残毛,病程很长,在前期和晚期表现有剧痒和触痛.癣斑初期为覆盖白色鳞屑的小结,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隆起的痂块状,形如钱币,又称"钱癣".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发,多呈散发,多发生于世界各地,对幼牛生长发育有明显不良影响,造成生产力低下、皮张质量受损等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牛钱癣病     
牛钱癣属于一种慢性局部性表面霉菌病性皮炎,特征为鳞状癣及部分皮肤无毛发。由于钱癣的传染在皮肤内且属表面性及局部性,故经济上损失较低。但感染本病的牛只因发痒、不安静而使生长率低,同时感染部位的皮肤使皮革生产造成极大的缺陷。幼犊感染严重时更影响其生长率,故不能不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牛钱癣病     
牛钱癣属于一种慢性局部性表面霉菌病性皮炎,特征为鳞状癣及部分皮肤无毛发。由于钱癣的传染在皮肤内且属表面性及局部性,故经济上损失较低。但感染本病的牛只因发痒、不安静而使生长率低,同时感染部位的皮肤使皮革生产造成极大的缺陷。幼犊感染严重时更影响其生长率,故不能不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皮肤真菌病俗称钱癣、脱毛癣、秃毛癣等,是由多种皮肤真菌引起的人和动物的一种真菌性皮肤病。主要侵害被毛、皮肤、指(趾)甲、爪、蹄等角化组织。本病在世界上广泛分布,并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本病也可使人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兽用复方癣净凝胶剂的安全性,试验以家兔为模型,通过一次给药及多次给药,观察兽用复方癣净凝胶剂对家兔皮肤的刺激性反应;同时建立豚鼠模型,观察兽用复方癣净凝胶剂对豚鼠皮肤的过敏反应。结果发现:兽用复方癣净凝胶剂对家兔完整皮肤刺激反应的平均分值小于0.5、属于无刺激药物,但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对豚鼠皮肤过敏反应的分值为O,致敏率为O,具有弱致敏性。表明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研制的兽用复方癣净凝胶剂用于治疗动物皮肤真菌病安全,但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  相似文献   

9.
兔真菌病是由须毛癣菌或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兔真菌性传染病。该菌在动植物体上依附,在土壤中生存或存在于体外环境中。不同性别、年龄,品种的兔均易感,但以感染仔兔、幼兔为主。该病传播迅速,圈舍潮湿,饲养密度大,卫生条件恶劣等可诱发本病发生。患兔逐渐消瘦、虚弱以致死亡。因此加强饲养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本病发生。1临床症状病兔头部、背部皮肤掉毛,掉毛部位露出淡红色皮肤,有的可见灰色鳞屑,严重者发生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牛癣也叫脱毛癣,秃毛癣或匐行疹,是由毛癣菌、须毛癣菌以及马毛癣菌所引起的牛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真菌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在皮肤上形成界限明显的圆形、不规则圆形或轮状癣斑。  相似文献   

11.
猫真菌性皮肤病属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引起猫的头、颈、四肢、躯干的皮肤形成鳞屑状癣斑为主要特征。病原主要是红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犬小孢子菌等病原真菌,并常伴有螨虫和细菌的混合感染。目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多数药物价格较贵且有毒副作用,应用受到限制。而  相似文献   

12.
真菌性皮肤病是猴类感染皮肤真菌而引起,以在患猴皮肤生成丘疹、糜烂、结痂、屑皮并脱毛为临床特征的皮肤浅层真菌病。本病发病率受季节、年龄、性成熟和营养状况等影响较大,炎热、潮湿气候比寒冷干燥季节发病率高,通风不良,空气污浊,饲养密度过高,也会使本病的发病率增加。据报道,其病原真菌有犬小孢菌、须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等。本病通过直接接触而传染,各种猴对本病均易感,并可感染人。  相似文献   

13.
<正>兔真菌病是由须毛癣菌或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兔真菌性传染病。该菌在动植物体上依附,在土壤中生存或存在于体外环境中。不同性别、年龄,品种的兔均易感,但以感染仔兔、幼兔为主。该病传播迅速,圈舍潮湿,饲养密度大,卫生条件恶劣等可诱发本病发生。患兔逐渐消瘦、虚弱以致死亡。因此加强饲养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本病发生。1临床症状病兔头部、背部皮肤掉毛,掉毛部位露出淡红色皮肤,有的可见灰色鳞屑,严重者发生炎性反应。病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牛皮肤真菌病主要由毛癣菌和小孢子菌感染皮肤、黏膜等引起[1],四季均可发病,感染部位表现为脱毛、鳞屑等皮肤炎症并引起不同程度的瘙痒,有很强的传染性。本病无太强致命性,但对动物的经济效益上有一定的损失[2],同时具有感染人的危害[3]。1 发病情况2019年3月,林芝市巴宜区百巴镇强嘎村一牧民家中2头犊牦牛头部、颈部等同时出现类似圆形的癣斑,其上有暗红色鳞屑和灰白色痂皮,犊牛表现有痒感,常摩擦墙体等地方进行止痒,食欲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鸡冠癣病由鸡头癣菌感染所引起,是一种皮肤霉菌病,主要通过鸡之间相互接触进行传播,皮肤无毛处出现蚊虫咬伤、擦伤或打斗伤时很容易感染.病鸡表现鸡冠、肉髯等无毛部位出现鳞片状癣痂或结痂,精神不振,生产性能下降.预防本病需加强鸡场卫生管理,做好消毒工作,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夏季做好蚊虫的预防.治疗本病需将病灶部位癣痂去除,涂抹外用消毒剂或药物,本病的治疗一定要尽早.  相似文献   

16.
<正>奶牛皮肤真菌病是由疣状毛癣菌引起的一种以脱毛、鳞屑为特征的慢性、局部表在性的皮肤炎症,俗称钱癣,主要侵害奶牛的被毛和皮肤。病原菌侵入牛的毛囊管,随后进入皮层内部增殖,引起被毛脱落。病灶可发生于机体的任何部位,但以头部、颈部、  相似文献   

17.
羊皮肤霉菌病又称羊钱癣或脱毛癣,是由皮肤真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皮肤病。引起皮肤感染的真菌主要有毛癣菌属的疣状毛癣菌、须毛癣菌和小孢霉菌属等,最常见的是毛癣菌属的疣状毛癣菌。1病因分析本病发生与气候有一定关系。秋冬季通风不良,羊舍潮湿,不勤换垫草,适于霉菌的生长,因此易发生钱癣。环境条件差易发生钱癣。如果养羊地区气候  相似文献   

18.
皮肤真菌病(钱癣)是一种角质化组织(皮肤、毛发和爪等)的感染,它是由统称为皮肤真菌属中的某个属引起的。这些致病性真菌呈世界性分布,所有的家畜和人都易感,病不致死,易传染,常年与患畜接触的饲养员、屠宰员,甚至是制革员及肉品销售人员,都应做好防护。本文重点介绍牛、犬、猪、羊皮肤真菌病的分析诊断与防控。1牛皮肤真菌病1.1病症分析诊断疣状毛癣菌是牛钱癣的常见病原,但也曾分离到其他真菌。皮肤真菌病最常见于犊牛,虽然全身性的皮肤病变并不常见,但个例也有存在,通常看到最多的是非瘙痒性眼周病变是本病的最常见特征。随着病情发展,母牛和小母牛的胸部和四肢逐渐出现病灶,而公牛的病变部位常在肉垂和上颌。病区表现为特征性的、不连续的鳞屑性斑片状脱落,并伴有灰白色痂皮,如果病灶合并其他感染,可能会有带脓的厚痂皮。钱癣作为一种影响牛群健康的疾病,在冬季最常见,特别是集中饲养的舍饲牛群更易引发此病。  相似文献   

19.
牛秃毛癣又称钱癣、甸行癣,是家畜和人的一种真菌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皮肤出现境界明显的结痂性癣斑,上面覆有皮屑,并发痒。本病对家畜的健康有很大影响。2009年秋季,新民市东蛇山子某养牛户从外地购入28头犊牛,其中有1头患有本病,由于当时没有被及时发现,致使10余头发生该病。  相似文献   

20.
牛皮癣,又称钱癣或银屑病,属现代医学神经性皮炎范畴。祖国医学古籍中称为“干癣”或“松皮癣”,是一种常见的顽固性皮肤病,以皮肤红斑性损害,上皮被覆银白色鳞屑特征,剥去鳞屑可见出血点,有传染性,不易治愈。笔者应用吴茱萸、狼毒、百草霜配制成散剂或软膏、治疗牛皮癣,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