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四川省油稻两季田常年种植面积在 4 6 6 90 0hm2左右 ,在水稻收获后至油菜栽植前尚有 50~ 6 0天空闲时间。为了充分利用四川省秋季的光热资源和油稻两季田的闲期土地 ,提高稻田的复种指数 ,达到持续多熟高产高效的目的。近年来 ,南充市农科所针对我省实行油 -稻 -豆三熟连作积温不足 ,而不能正常衔接秋大豆和油菜的生态特点 ,进行了适宜稻田连作的特早熟高产良种的筛选、秋大豆育苗免耕移栽、带状预留种植方式等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经试验和示范 ,获得了秋大豆平均每hm2 产 1552 .5kg ,亩增纯效益 2 0 0元以上 ,经济效益十分显…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小麦春播栽培的意义及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春播栽培的意义及代表品种 "稻--麦"、"稻--油"栽培是四川盆地特别是盆西平原两季田主体种植模式,但经济效益不高,高产条件下亩(1亩=1/15公顷,下同)纯收入也不过两三百元.  相似文献   

3.
两季田秋红苕是利用水稻收后至种小春前这段空闲时间增种一季秋红苕.它既能提高两季田复种指数,实现稻、苕、麦或稻、苕、油三熟,多产粮食,又是增加青饲料的一项可行性措施.具有投资低、用工少、时间短、效益高的特点,宜于在水稻早收排湿方便的沙质田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两季田秋红苕是利用水稻收后至种小春前这段空闲时间增种一季秋红苕。它既能提高两季田复种指数,实现稻、苕、麦或稻、苕、油三熟,多产粮食,又是增加青饲料的一项可行性措施。具有投资低、用工少、时间短、效益高的特点,宜于在水稻早收排湿方便的沙质田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以水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油菜品种浔油9号为试验材料,进行连续4 a的油稻轮作秸秆还田试验,设置油稻两季秸秆均不还田(CK),油稻两季秸秆均还田(TA),水稻秸秆还田、油菜秸秆不还田(TS),水稻秸秆不还田、油菜秸秆还田(TY)4个不同处理,研究周年秸秆还田对两季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周年秸秆还田方式使油菜的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TA处理的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显著增加,TS处理对每果粒数的影响更显著,而TY处理的分枝部位显著提高,但TS处理对油菜的产量提升效果最佳;周年秸秆还田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水稻植株的有效穗、穗总粒数、千粒重,提高了植株结实率,进而使产量提升,其中TY处理的效果更佳。连续4 a的周年秸秆还田试验结果表明,单季作物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比双季作物秸秆还田更好,以TS处理的平均周年产量为最高,达到9 890 kg·hm-2。  相似文献   

6.
金问模  姜心禄 《农技服务》1997,(3):15-16,23
<正> 麦(油)稻两熟两季田地区的水稻抛秧,由于茬口迟,时间紧,温度高等特点,栽培技术完全有别于冬闲田地区,技术关键在于能否培育出适龄的矮健、带泥、不串根的秧苗。虽然全国各地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尚无一套成熟的模式。根据我们在成都平原的研究和小面  相似文献   

7.
(续第11期)1.解决了双季稻田油菜生产的季节矛盾目前,我省双季水稻大田生长期180天左右,油菜全生育期220天左右,稻-稻-油生产全生育期约需400天。安仁县通过集中育苗,使油菜苗期40天在苗床度过,将稻-稻-油大田生长周期控制在360天以内;又通  相似文献   

8.
<正>从2005年起,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大力推广两季田免耕稻草覆盖秋洋芋套作油菜模式,经连续两年抽样测产,平均亩产秋洋芋1350千克,亩产油菜137.3千克,实现了增产增收。该模式主作为油菜,将两季田秸秆还田免耕栽培技术、水旱轮作与秋洋芋-油菜套作技术有机地结  相似文献   

9.
超高茬麦(油)套稻栽培技术是指在麦子灌浆(油菜结荚)中后期,将处理后的稻种直接撒播到麦(油)田地表,麦(油)稻共生,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发挥增产潜力,又可节本省工,减轻劳动强度,缓解农忙时节劳力紧张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两种除草剂复配剂防除油菜田杂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市售油道,仙耙一牛两种除草剂复配剂防除稻茬油菜田杂草安全性高,在推荐剂量向上浮动30%用药,未见明显药害,向下浮动30%用药,稻茬油菜田杂草防除效果依然极好。建议在防除稻茬油菜田杂草时用药量以推荐剂量下浮30%用药,用药时间为田间单子叶杂草2~3叶期,不宜过早或过晚,一次用药即可。  相似文献   

11.
自1999年起,我市开始进行"超高茬麦(油)田套稻秸秆还田新技术"试验,在前两年试验成功的基础上,2002年进行扩大示范,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稻田双孢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南充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20万亩左右,产量110万t以上,其中两季田面积达120万亩以上.为高效利用冬闲稻田,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市、县农技部门通过联合攻关,探索出了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稻—菇连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近年来,粮食过千斤、收入上万元的"千万田"种植模式,每年推广面积均在5万亩以上,3万余户种植户年均增收6 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研究鸭子在稻鸭种养共作田复合生态系统中对病虫草害及蜘蛛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放入鸭200只/hm2,适当早放鸭(7月10日、7月17日放鸭)有利于提高地表水层中的溶解氧.7月17日、7月24日放鸭,有利于提高土壤表层硝酸根、有机碳、总碳、铵态氮营养积累.稻鸭田对农田杂草的控制率为90%.稻鸭田、苦参碱田、常规施药田每50穴稻飞虱发生量分别为200头以下、300头以下和350头以下.稻鸭共作田的蜘蛛群落少于生防田和化防田.稻鸭群在稻田中觅食可以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四川省油菜产业的发展,培育适宜稻-油两熟制地区种植的早熟油菜品种,解决稻-油轮作地区作物接茬季节矛盾,避开不良天气对油菜生产的危害,南充市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以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南A5为母本,以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并染色体加倍选育获得的胞质不育恢复系23R为父本,配组育成甘蓝型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德恒油900,201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14年、2015年参加四川省油菜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18.00 kg/hm2,较对照德油早1号增产10.05%;全生育期214 d,与对照德油早1号熟期相当;芥酸含量未检出,硫苷含量22.93 μmol/g饼,含油量平均42.95%,具有早熟、优质、高产、稳产、抗(耐)病及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稻茬小麦油菜免耕稻草覆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陕南这样的稻-麦、稻-油水旱轮作区来说,很好地解决了前作水稻收获后土壤粘温板结严重和秋季连绵阴雨导致的田湿土粘、粗耕滥种、湿害严重等问题,引进免耕技术后,经多年实践组装形成了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稻茬麦油免耕稻草覆盖技术。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初步明确了油-稻保护性耕作田稻飞虱呈季节性双峰型消长,前中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发生相对较重,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发生相对较轻,其天敌数量在水稻整个生长季节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稻田秸秆覆盖免耕沃土技术,是指水稻、小麦或油菜两季种植连续免耕栽培,稻、麦、油收获后,及时将秸秆均匀覆盖还田,水稻采用抛栽,小麦、油菜实施撒播的一项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该技术适合在有水源保证的两季田中大面积推广应用。井研县最近几年在四川省农业厅土壤肥料与生态建  相似文献   

18.
在湘南的江华、新田和常宁3个主产烟区分别采集同一地形部位的由相同母质发育的烟稻轮作田和稻稻连作田耕层混合土样和剖面分层土样,进行了烟稻轮作田和稻稻连作田土壤肥力状况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烟稻轮作田和稻稻连作田土壤的耕层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含量以及土壤pH值之问差异不显著,而土壤有效P、速效K含量则烟稻轮作田显著高于稻稻连作田,表明植烟季P、K肥施用水平过高.在土壤剖面中,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全P、有效P、速效K含量大部分都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土壤全K及土壤pH随深度的变化则较复杂.  相似文献   

19.
1.解决了双季稻田油菜生产的季节矛盾目前,我省双季水稻大田生长期180天左右,油菜全生育期220天左右,稻-稻-油生产全生育期约需400天。安仁县通过集中育苗,使油菜苗期40天在苗床度过,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从早稻、晚稻、油菜大田生产的品种选择、播种期、集中育秧、机械整田、机械插秧、大田管理、机械收获等技术进行规范,从而集成稻-稻-油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