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水稻螟虫主要有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三化螟主要为害单季晚粳稻、中稻和连作晚稻。近来改变栽培制度,在杭嘉湖晚粳地区和浙东中秈稻地区,因改制后形成混栽,三化螟为害严重,一般枯心率在20%以上,重者达62.99%。二化螟主要为害晚粳稻和双季间作稻,晚粳稻被害早期形成变色叶鞘和枯心,后期造成半枯穗,重者半枯穗达3成以上;至于为害间作晚稻,往往造成无收。1956年我们对666  相似文献   

2.
滁县是江淮丘陵地区主要稻区之一。一般以中稻栽培面积最广,晚稻次之,早稻較少。水稻螟虫有三化螟、二化螟、大螟三种,其中以三化螟危害最重,二化螟次之,大螟危害最輕。三化螟主要危害中、晚稻,在一般年份里,麦茬中稻白穗率和单季晚稻枯心率均为5—10%;而严重年份白穗率和枯心率可达20—60%,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因此,及时掌握螟情,并及早防治三化螟,是水稻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螟虫的消长主要决定于气候、食料和天  相似文献   

3.
水稻螟虫是龙岩市水稻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20世纪70年代重发时曾造成较大面积大减产,局部绝收。历年来龙岩市水稻螟虫以三化螟、二化螟为主,但其重要性正发生着变化,20世纪主要以三化螟为主,进入21世纪后,二化螟的为害比三化螟更加突出,已成为优势种群。1水稻螟虫发生特点1·1两种螟虫的主害代不同龙岩市三化螟和二化螟年发生4代,三化螟是4代多发型,主要造成晚稻白穗;二化螟的主害代是第1代和第3代,主要造成早、晚稻枯鞘(心)。1·2近年来二化螟发生面积比例升高水稻螟虫在20世纪70、80年代几乎年年偏重发生,但随着…  相似文献   

4.
水稻螟虫是福建省水稻的重要害虫,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1].其中闽南稻区以三化螟为主,闽东稻区以二化螟为主,闽中、闽西、闽北以二化螟和三化螟混合为害.20世纪70年代三化螟发生重于二化螟[2-3];80年代后期,因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改变、品种的更换、防治措施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等,水稻螟虫种群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二化螟已上升为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其发生区域由纯单季稻区或单双混栽区向双季稻区、从高海拔稻区向平原稻区、从闽西北和闽东稻区向闽南沿海稻区扩展,其发生量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探讨水稻螟虫在我省越冬的特点及原因,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发生趋势以及可持续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四川省西部水稻螟虫组成及发生危害特点。[方法]于2007~2009年对四川西部稻区螟虫的组成及危害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川西稻区螟虫由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组成。二化螟在川西绝大部分稻区都是优势危害种群;三化螟主要在龙泉和青白江及部分稻区有分布为害,表现出扩散加重趋势;大螟数量很少,但在水稻生长后期危害较重。[结论]研究结果为川西稻区水稻螟虫的有效防控措施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广东稻区近年钻蛀螟虫群落组成、分布及发生为害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稻区钻蛀螟虫主要种类有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三化螟的分布遍及广东全省且在台山、南雄及新会稻区占绝对优势.二化螟具有由北向南扩散的趋势;台湾稻螟除了在南雄稻区未发现外,其余稻区都有发生.从蛀茎稻螟在稻田的为害程度来看,蛀茎螟虫在调查区中的发生为害因为化学防治和农业栽培防治措施总体上较轻.  相似文献   

7.
我省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水稻害虫,主要为稻螟虫(主要为二化螟和三化螟,大螟和褐边螟只在局部地区为害严重)、稻飞虱、稻浮尘子、稻苞虫、稻椿象、稻纵卷叶虫、稻象鼻虫等七种。水稻病害,主要为稻瘟、稻胡麻斑病、稻恶苗病、稻白叶枯病等四种。 消灭病虫害,应根据各地水稻栽培制度和病虫发生为害特点,抓住关键,采用农业技术和化学药剂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螟虫,又名水稻钻心虫,是水稻的重要害虫,发生较为普遍的是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在豫南地区最为常见是二化螟和三化螟。二化螟第1代为主害代,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始见,5月上中旬盛发,因越冬场所的不同,羽化很不整齐,可一直持续到6月上旬。第1代幼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害早栽早发的春稻,造成大量枯心、枯鞘,减产显著。二化螟2代幼虫在7月下旬发生,为害比较分  相似文献   

9.
螟虫(二化螟、三化螟等)和稻纵卷叶螟等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每年造成上百亿公斤的稻谷损失和因化学防治而造成的农田生态环境污染.培育抗螟水稻品种,是预防和控制螟虫和纵卷叶螟为害的重要措施.由于在现有的水稻种质资源中,只有极少数野生水稻对螟虫具有一定抗性,而...  相似文献   

10.
我省水稻螟虫有三化螟、二化螟、大螟和褐边螟四种。其中以三化螟近年来持续大发生,为害最严重。二化螟也有上升趋势。根据去冬今春气候温暖,越冬幼虫死亡很少,存活数量很多的情况,今年这两种螟虫都可能是个大发生年。为了彻底消灭它们的危害,保证水稻稳产高产,作者根据我省水稻螟虫发生为害的规律,以及多年生产实践和群众性的治螟斗争经验,将二、三化螟虫调查方法及药剂防治指标,整理写成本文,仅供我省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常德稻区螟虫种群的发生危害规律。[方法]通过对常德地区1956~2006年螟虫种群发生危害程度及规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危害规律的演变过程。[结果]常德稻区螟虫发生危害1957年之前以二化螟为主,1958~1969年以三化螟为主,1970~1986年三化螟、二化螟混合大发生,1987~2001年以三化螟为主,2002~2006年以二化螟为主。螟虫发生危害规律变化主要受桥梁田、有效越冬虫源田面积,水稻播期、品种和栽培方式及防治农药品种的变化的影响,使三化螟和二化螟经历了从次要害虫上升为重要害虫、混合大发生或相互交替变动的演变过程。[结论]该研究为常德稻区螟虫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其中普遍发生较严重的主要是二化螟和三化螟,还有稻苞虫、大螟等。二化螟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三化螟为单食性害虫,只为害水稻。一、水稻螟虫发病特点1.大螟1.1大螟在我国一年可发生2~7代,随着纬度的变化自北向南代数递增。大螟的寄主除水稻外,还有玉米、小麦、  相似文献   

13.
螟虫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产量,是当前农业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因稻区辽阔,耕作制度复杂,水稻品种繁多,加以气候年复不同,而3种螟虫的生物学特性各异,发生早迟,为害现象亦不甚一致,且分布情况又极错综,所以造成防治上的困难。我国许多学者曾经多年的研究,对三化螟还有一套较成熟的防治方法;但对二化螟尚少系统研究。二化螟系杂食性,且具有抵抗和适应外界环境的顽强性,它能从稻根中向外逃逸。目前从其生活习性上观察研究,获得一些防治的途径,如高割低割、秋耕秋耙等结合综合性的农业技术措施,并在秧田,本田适当采用666,或根据一定条件插菸绳、菸茎作为辅助方法,以达到减轻螟  相似文献   

14.
湖南滨湖一带地区,当地水稻螟虫以大螟为主,它的为害远超过当地的二化螟和三化螟。笔者在工作中初步发现大螟的为害与二、三化螟不同,有两个主要特点:(1)幼虫多分布在田边为害。如1956年6月上、中旬在沅江西湖农业社调查田边1—3行水稻的600株枯心苗,共有螟虫100条,大螟占89%,二化螟  相似文献   

15.
水稻病虫害历年来发生、危害严重,造成减产甚至失收,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本文主要介绍包括立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与三化螟等水稻病虫害的专业化防治技术,以为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农业》2006,(12):47-47
5%锐劲特悬浮剂是拜耳公司开发生产的新型广谱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持效、低毒的特点,对多种害虫如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象甲、稻蝗、小菜蛾、菜青虫等具有特效,对水稻飞虱控制效果好,时间长。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等害虫,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最近几年的观察,资阳水稻螟虫的种类主要为二化螟,约占60%左右;三化螟约占30%左右,特别是长势好、密度大、生长茂盛、嫩绿的田块,三化螟明显要多些;大螟数量少,约占10%以下,主要分布在田边。在资阳范围内危害水稻的主要是第一代和第二代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发生时间不一致,在第一代螟虫中,三化螟比二化螟晚发生10多天,但第二代螟虫中三化螟比二化螟发生期早7~10天,这就为螟虫的防治增加了难度。大螟发生数量少,发生时间与二化螟基本一致,不作  相似文献   

18.
黄金涛 《农技服务》2015,(3):106-107
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俗称钻心虫、蛀心虫,是我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水稻分蘖期受害造成大量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造成虫伤株和白穗,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时减产可达3—5成以上。近年通过对水稻螟虫发生期、发生量和危害程度的系统监测和科学预测,采取绿色防控技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实行"防、避、诱、保、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因地制宜合理施用化学农药,有效控制螟害发生。  相似文献   

19.
通过80%比双灵可湿性粉剂对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试验,明确了每667m^2施用比双灵35g和40g处理可有效防治以上水稻害虫。  相似文献   

20.
55%杀·苏可湿性粉剂是武汉科诺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新一代生物农药复配剂,本站对该药防治水稻二化螟、纵卷叶螟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具有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的特点,亩用75g防治稻纵卷叶螟保叶和杀虫效果均达100%,防治一代二化螟保苗和杀虫效果达95%以上,是大面积使用并可替代杀虫单和有机磷药剂的理想药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