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Q345钢的T型单边焊接接头在弯曲循环载荷下的疲劳裂纹产生位置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结构件的名义循环应力最大位置(不考虑焊接引起的截面变化),实际循环应力最大位置(考虑焊接引起的截面变化)。结果表明:疲劳试验中的名义应力最大位置不能反映焊接结构件的真实应力分布情况,而通过考虑焊接引起的截面变化的理论计算和有限元仿真得出的应力分布较为准确,由此得到的最大应力处为焊趾处,与裂纹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   

2.
采用干冰急冷、自然冷却和250℃×2 h低温回火三种方式对焊接接头进行焊后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试验,研究三种焊后处理对Q690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CGHAZ)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焊后处理由干冰急冷向自然冷却、250℃×2 h回火改变时,CGHAZ显微组织由以板条马氏体为主改变为板条贝氏体为主,并有少量粒状贝氏体产生。焊后处理对焊缝显微硬度影响较大,对CGHAZ的显微硬度影响程度较小,自然冷却和250℃×2 h回火,可避免焊缝形成淬硬组织,缓解焊缝区的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3.
以青海省云谷川倒虹吸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考虑热-固耦合效应的压力钢管全熔透坡口焊三维焊接有限元模型,选用单向顺序耦合法,对输水压力钢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提出合理的焊接工艺,计算不同焊接工艺的压力钢管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分布。焊接热源采用内生热率热源模型,多道施焊过程采用热源生死单元法模拟焊接全过程,从压力钢管施焊后内部残余应力与残余变形的大小及分布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压力钢管制作的焊接工艺建议,为实际工程压力钢管制作提供技术依据,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冷焊法就是在焊前不预热,焊后也不必放炉中缓冷,焊接可用电弧焊,也可用气焊法。利用加热减应法焊补铸铁零件应掌握几个问题。 一、原理:焊补铸铁零件要得到预期的结果,关键在于消减焊接应力。即在焊前,焊接过程中用火焰加热铸铁零件适当部位,使该部位受热膨胀,冷却收缩,控制焊接过程中形成的热应力,以防焊缝产生裂纹。 二、加热减应区的选定 正确选择加热减应区是焊接成败的关键。减应区一般选择在阻碍焊缝膨  相似文献   

5.
焊接残余应力是焊件在进行焊接过程中通过热力加工、相对变化应力与塑造应力等超过焊件本身的阈值极限产生的,在经历冷却加工后依然不能进行消除的应力结果。焊接残余应力对大规模焊接工程十分重要,消除与否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后续焊接零件工程的使用年限,因此凡所涉及焊接的相关工程都对焊接残余应力的消除方式方法十分关注。本文通过对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条件进行阐述分析,介绍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基本方法措施,从而探讨出焊接残余应力消除原理,提出在残余应力的产生过程中能够随着温度的持续上涨而发生弹性变化,并在常规条件下采用伸缩性应变能够减轻残余应力带来的弹性应变。此外,从焊接零件与工程还出现不间断裂纹的现象进一步证实了焊接残余应力消除原理的正确性,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6.
采用武钢开发的高强度高韧性埋弧焊丝WGX2用于低合金高强度调质钢HG70的埋弧焊接 ,分析了WGX2焊丝及HG70钢的焊接性能 ,指出高强度调质钢采用合适的焊接材料进行埋弧焊 ,焊缝及热影响区均可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90 A,110 A和130 A三种不同焊接电流对510L汽车大梁钢进行单层焊,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对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焊接电流为110 A单层焊时,得到的焊缝组织较细,硬度适中,便于机械、锻造、焊接加工。然后以最佳电流值进行多层焊。结果表明,多层焊比单层焊硬度低,具有消除应力和退火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数值模拟为基础,通过半球胀形数值模拟,研究拼焊板成形性能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拼焊板对板料成形高度、板料成形极限、应力应变等的影响及改变焊缝位置对其最大成形高度、应力应变状态等情况的影响。并分析焊缝位置变化对各成形极限影响的一些基本规律,从而得到了拼焊接板冲压成形过程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焊接过程必不可免的要产生焊接残余应力,由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原理入手,分析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真正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减小及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具体方法,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0.
以90 A、110 A和130 A三种不同焊接电流焊接710L汽车用底盘钢,研究焊接电流对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大,焊缝中晶粒尺寸增大,先共析铁素体增加;热影响区粗晶区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变化明显,随焊接电流的增加,由屈氏体组织转变为魏氏体组织。随焊接电流的增加,熔合区和焊接热影响区硬度降低。通过分析,最终确定了710L底盘钢的最佳焊接电流值。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焊接应力的产生、消除和测量,以及焊接残余应力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一个实例,介绍了焊接车架残余应力的消除及测量过程,为焊接车架设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从平面闸门整体模型不同位置提取实体子模型,在实体子模型中考虑不同类型、不同大小、不同位置的焊缝缺陷,并通过从壳到体子模型技术,把考虑焊缝缺陷的实体子模型连接到平面钢闸门中分析计算,研究不同位置处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缺陷对平面钢闸门的影响。研究表明,裂纹缺陷会产生很大程度的应力集中,超过材料的容许应力,从而影响闸门的整体强度,在实际的水工金属结构制造验收、安全检测中应该加强监控。这种方法也可以为焊缝缺陷对结构强度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304/Q345R不锈钢复合板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与耐腐蚀性能,在生产中最为常用,由于这两种材料的化学成分差别很大,若焊接工艺选择不当,焊接时极易产生裂纹,会对实际应用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就304/Q345R不锈钢复合板的焊接工艺与焊接缺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关建议和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Invar36合金具有与航空复合材料相近的低膨胀系数,是制备航空复合材料模具的首选材料,涉及材料厚度多介于10~20mm,采用传统MIG多层多道焊工艺存在焊接效率低、使用成本高及成品率低等问题。鉴于此,选用厚度为10mm和19mm厚Invar36合金,采用K-TIG焊和摆动MIG焊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焊缝组织及接头性能分析表明,10mm和19mm厚Invar36合金焊缝各区域均未发生相变,热影响区为粗大的奥氏体等轴晶,焊缝为奥氏体柱状晶。10mm厚Invar36合金K-TIG接头热影响区晶粒尺寸为178μm;19mm厚Invar36合金K-TIG侧和摆动MIG侧的热影响区晶粒尺寸分别为150,131μm。10mm和19mm厚Invar36合金接头抗拉强度分别为427,452MPa,延伸率分别为31%和36%。  相似文献   

15.
304不锈钢不仅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而且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它是不锈钢中应用最广泛、使用量最大的牌号之一。本研究主要对304不锈钢的TIG焊进行研究,以8 mm厚的304不锈钢为母材,研究不同焊接电流条件下TIG焊的焊接接头,分析焊缝的组织组成,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的硬度分布,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特点及焊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分析,指出晶间腐蚀、热裂纹、应力腐蚀开裂、焊缝成形不良等是焊接时易出现的问题。可从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包括焊条选择、焊接工艺参数、焊后处理等方面确保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St12、St16深冲钢激光拼焊板的焊接温度场分布对焊缝形状影响较大的问题,在分析试验钢板温度相关性、熔化潜热、对流及辐射对激光焊接温度场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焊缝形状预测模型。在模型节点选取时提出了首尾节点控制法,使焊接温度场模拟时的节点选取具有更高精度,所得预测焊缝形状与实际焊缝形状吻合度高。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的焊缝及其热影响区晶粒尺寸预测模型。焊缝及其热影响区晶粒尺寸的预测精度均达95%,充分表明该模型与工艺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合理性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主要是通过Q235B和Q345R的可焊性分析制定合适的焊接工艺。在焊接完成后,测试其拉伸强度,分析焊缝部分的金相组织结构,分析硬度数据等,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拖拉机拐轴焊接合件图如图 1所示。拐轴A 1、拐轴B 4和拐轴体 2都是用 35号钢的锻件加工而成。拐轴A 1和拐轴体 2之间的焊缝A 3与拐轴B 4和拐轴体 2之间的焊缝B 5是两条平面圆弧平焊缝 ,它们在两个不同的平面内。原先采用的是手工电弧焊、E5 0 16 (J5 0 6 )直径 4 .0mm的焊条 ,在平焊位置先焊接焊缝A 3,然后手工翻转过来 ,再焊接焊缝B 5。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 ,减小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需要研制一台拐轴自动焊专机 ,以实现拐轴的自动焊接。1 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由于CO2 气体…  相似文献   

20.
以7.0 mm厚高强度钢板为试验材料,采用CO_2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方法,研究了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焊接中,焊缝熔池在运动状态下结晶,焊缝在熔池壁处形成的柱状晶,由池壁向中心生长。由于激光能量的介入,焊缝组织得到细化,组织均匀程度高于母材。焊缝各区域中热影响区硬度最高,主要是魏氏组织,其综合力学性能最差,且电弧能量越高时,其位置离焊缝中心越近。就抗拉强度而言,母材最大,焊接接头次之,焊丝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