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了2 a生和10 a生连翘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连翘生长期的延长,其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总量呈增长趋势,其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增长明显,放线菌呈下降趋势,所有土壤微生物中细菌数量均占优势;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厌气性固氮菌等重要有益微生物生理类群随连翘生长年限的延长而增强,而反硝化细菌和好气性固氮菌数量变化不明显;同时连翘生长能够显著增加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的活性,显著降低蛋白酶活性,而对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梨园间种白三叶草对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梨园间种白三叶草对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全钾之外,种草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都比清耕土壤的明显增多;细菌、放线菌、真菌、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亚硝酸菌、硝酸菌的数量明显增加,反硝化细菌与固氮菌则减少,说明草增加了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3.
光合细菌在果树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合细菌是对果树生产有益的细菌,包括红色非硫黄细菌、红色硫黄细菌、绿色硫黄细菌、滑行丝状绿色硫黄细菌等4个科,在果树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红色硫黄细菌。1 作用1.1 促进土壤中放线菌、固氮菌等微生物生长 在施用光合细菌1个月后,每克土壤放线菌、固氮菌总数比对照组增加8.7×105和1.1×106个。放线菌的增多有利于土壤中抗菌素和激素类物质的增加,对各种病害起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木屑发酵料的制备工艺与香菇开放式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木屑堆积发酵料的制备工艺,堆料的物理化学变化和微生物群体特点,并对发酵料进行了香菇开放式栽培。木屑发酵料在中温和高温条件下都以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在中温条件下分离出的细茵以无芽抱杆菌、芽孢杆菌为主,放线菌以链霉菌为主,真茵主要是青霉属、毛霉属、木霉属。在高温条件下(50~60℃)细菌总数变化不大,主要是嗜热芽孢杆菌,放线菌仍属链霉菌属,数量由10~5增至10~8,真菌数量骤减,只有少数微紫青霉和烟曲霉,常污染食用菌培养料的霉菌多数被高温杀死。文中还提出水分、温度、酸碱度等的变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惠竹梅  李华  龙妍  张瑾  庞学良 《园艺学报》2010,37(9):1395-1402
在酿酒葡萄生产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研究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相比,行间生草总体使葡萄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其中固氮菌与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升高幅度较大,平均升高幅度分别为223.4%和83.4%,细菌数量平均升高68.1%,放线菌数量升高的幅度最小。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较高羊茅处理增加的幅度大,除放线菌外,均与清耕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行间生草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全P、速效P含量降低;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使土壤全N、碱解N、速效K含量显著提高,高羊茅处理使其降低。除速效P外,其余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因子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纤维素分解菌是影响土壤有机质最重要的微生物因子,放线菌是影响土壤N、P、K最重要的微生物因子。  相似文献   

6.
蘑菇病害     
二、干扰性病害 (一)放线菌病害 1.放线菌病害名称放线菌病病原菌 Actinomyces 分类地位裂殖菌门,放线菌纲,放线菌目,放线菌科生长环境此属内的许多种是喜热的,在46.1-57·2℃生长茂盛,在此温度范围内可以在分解了的稻草内、马粪和牛粪内发现。此属是重要的土壤微生物组成菌。在有氧条件下,它们可以良好地生长在腐熟的蘑菇堆肥内。宏观特征在暗色稻草堆肥上很容易见到的灰色至白色斑点状菌落即此属放线菌。微观特征此菌为大量的纤弱菌丝网且罕分枝  相似文献   

7.
以温室内黄瓜为试材,以试验区周边农户常规化肥施用量为对照,以化肥施用量依次递减1/3的4个不同施肥量为处理,在结果期通过测定养分及土壤有机质、微生物和酶活性变化,分析养分吸收利用状况及其内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减少化肥用量可提高黄瓜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果实P和K含量;当N、P2O5和K2O施用量分别为68、30、90kg/hm2时,可显著提高根际土壤细菌数50.41%、固氮菌数24.07%、放线菌数25.50%、纤维分解细菌数23.22%、过氧化氢酶活性13.64%、脲酶活性14.08%、蔗糖酶活性30.12%。影响设施黄瓜养分吸收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土壤和根茎部速效养分含量、土壤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1983,(5)
(一)有益微生物:许多微生物能为食用菌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如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sp.)、嗜热真菌[腐质霉(Humicola)等]和嗜热放线菌[嗜热连霉菌(Str.thermophilus)、高温单孢菌(Thermo polyspora)、高温放线菌(Thermo actinomyces等)],不仅能帮助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复杂物质,软化草茎,而且还能为蘑菇的生长提  相似文献   

9.
采用涂布平板法和最大或然数法,研究了红花檵木和西洋杜鹃2种校园绿化植物根际土壤主要微生物和氮素生理类群微生物的数量差异。结果表明:2种绿化植物根际土壤主要微生物以细菌占绝对优势,红花檵木的细菌数量为5.60×105 cfu/g;西洋杜鹃的细菌数量为2.15×105 cfu/g,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氮素生理类群微生物的数量差异依次为硝酸细菌固氮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2种绿化植物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氨化细菌数量间差异显著;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间差异显著;硝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杨国良 《食用菌》2011,33(3):69-70
4蘑菇堆料中有哪些微生物?在堆料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嗜温细菌、放线菌,有时还有嗜温霉菌。这些微生物自然存在于堆料的原材料中,在合适的条件下生长繁殖,分解利用堆料中的可溶性营养物,进行生物代谢而产生热量、水和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1.
康恩祥 《长江蔬菜》2011,(24):52-54
为分析不同粒径砂砾石覆盖对砂田西瓜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2010年在位于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的甘肃省庄浪县万泉镇境内进行了不同粒径砂砾石覆盖土壤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露地对照相比,砂砾石覆盖明显改善土壤中的根际微生物区系,显著提高各类微生物数量,增强酶活性;各粒径砂砾石覆盖下的土壤微生物数均为细菌>放线菌>真菌...  相似文献   

12.
张亮  盛浩  谭丽  袁红  易建平  邓立平 《蔬菜》2020,(6):15-19
为了筛选获得复合型功能微生物(PGPR)菌株材料,进而从功能微生物的角度理解稻—油轮作制度的优势,以稻—稻、稻—油轮作制度下耕层水稻土壤作为筛选源,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传统培养法对可培养细菌、固氮菌、解磷菌以及产IAA菌株进行分离和筛选,并利用人工气候箱培育试验验证了对部分筛选获得的复合型促生菌株对油菜、黄瓜幼苗早期生物促生效果。结果表明:稻—稻轮作耕层土壤可分离固氮菌35株、解磷菌3株;稻—油轮作耕层土壤可分离固氮菌38株、解磷菌35株;具有固氮、解磷以及较强生长素分泌能力的复合型促生菌株6株,其普遍对油菜和黄瓜早期幼苗株高生长具有一定的促生效果,可分别提高25.45%~111.96%和4.45%~18.22%;此外,DD-69和DY-111菌株对黄瓜根长、DY-6和DD-79菌株对黄瓜鲜质量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濒危植物双蕊兰根际生长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进行了分离和测数。结果表明:双蕊兰生长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明显的多于非生长土壤中。说明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多少对双蕊兰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溶磷菌和解钾菌为供试菌,采用田间根际追施的方法,研究对拱棚连作辣椒根际养分环境的影响,以期为改善宁夏彭阳拱棚辣椒连作土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TR1处理(单施溶磷菌)、TR2处理(单施解钾菌)和TR3处理(溶磷菌和解钾菌配施)均能显著降低土壤盐分含量(49.8%~56.94%),增加辣椒坐果初期的土壤速效氮含量。溶磷菌对速效钾含量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解钾菌不仅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同时对于土壤磷元素的释放效果优于溶磷菌。溶磷菌和解钾菌配施产生了叠加效应,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且使用次数越多,效果越佳,TR3处理辣椒667 m^2产量达到4 878 kg,较CK增产14.5%。因此在生产中溶磷菌与解钾菌配施效果更好,且应持续多次施用。  相似文献   

15.
平邑甜茶幼苗与葱混作对苹果连作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葱(Allium fistulosum L.)与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混作对苹果连作土壤环境及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作土对照相比,平邑甜茶与葱混作能促进幼苗株高、地径、鲜样质量、干样质量的增长(分别为对照的1.42倍、1.67倍、3.63倍和2.99倍);提高了平邑甜茶幼苗的根系呼吸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58倍、2.74倍、2.41倍和6.79倍);显著提高土壤中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表现为混作石灰氮溴甲烷连作土;同时混作土壤中细菌数量为连作对照的2.44倍,放线菌数量为连作土对照的1.79倍,而真菌数量较连作土对照减少了69.4%,土壤中细菌/真菌比值表现为溴甲烷混作石灰氮连作土;提高了土壤真菌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降低了优势度指数;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明显减少。平邑甜茶幼苗与葱混作,可以减少连作土壤中真菌数量,提高细菌数量,减轻苹果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6.
 从沟叶结缕草枯草层、土壤和腐烂木头上共分离到45 株真菌菌株, 经刚果红透明圈法初筛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法复筛后共选出6 株可用于降解沟叶结缕草枯草层的菌株。它们对沟叶结缕草植株无致病作用, 其中HU43 ( Aspergillus awamori) 生长速度最快, 降解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能力最强, 经3 d 固体发酵后纤维素酶活力达35.7 U·g-1 , 经25 ℃恒温保湿7 d 后对沟叶结缕草枯草的降解率达24.34 %。  相似文献   

17.
 以蓝灰类型玉簪‘蓝伞’(Hosta 'Blue Umbrella')为材料,研究了4种光强(自然光照的100%、50%、30%、10%)和4种氮素水平(盆栽土施尿素量0、0.5、1.5和2.5 g·kg-1)处理对玉簪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蓝伞’玉簪的生长和光合特性受光强、氮素水平以及光氮互作的影响。在同一氮素水平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玉簪的生物量、叶面积、叶片数、光合速率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30%~50%光强下达到最大值;叶绿素含量则随光强的减弱而增加。在同一光照强度下,随着氮素水平的升高,玉簪的生物量、叶面积、叶片数、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0.5 g·kg-1氮素水平下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
崔兴国  范玉贞 《北方园艺》2011,(12):150-151
以白车轴草根际和根外土样为试村,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对白车轴草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际、根外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硝化细菌的数量及根际效应均随光照增加而提高;真菌、反硝化细的数量及根际效应均随光照减少而上升;不同光照条件下,各类微生物的根际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9.
深层培养诸因素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在500ml摇瓶振荡培养条件下,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不同碳源、不同氮源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和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H值的变化规律,并测定了菌丝体和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深层培养7d,菌丝体生长量最高,培养液的pH值用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第7天最低;培养基最适pH为5.5~7.4;金针菇的适用碳源是葡萄糖、蔗糖和纤维素;适用氮源是蛋白胨和酵母膏。菌丝体与子实体的营养成分种类相似,而菌丝体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子实体。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河北省苹果园行间生草现状,探究草种适应性,为河北省果园生草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依据。采用调研的方法探究河北省果园行间生草的现状;在邢台市浆水镇富士苹果园,设置清耕、苜蓿、白三叶和自然生草4个处理,测定土壤有机质、无机氮、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储水量和土壤酶活性等土壤性状,分析叶绿素、叶面积和新梢长等树体生长指标以及产量、果实品质。结果表明,河北省果园以清耕管理为主,生草园占31.96%,其中自然生草园占25.77%,人工生草园占6.19%;自然生草园草种选择更多样化;果农对生草认知缺乏且获知途径单一。自然生草显著提高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分别为15.46 g/kg和8.85 g/kg;苜蓿与白三叶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且对0~40 cm土层储水量有显著影响。白三叶与自然生草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SPAD值,苜蓿与自然生草则显著增加了叶面积,苜蓿与白三叶显著增加了新梢长,连续6年生草老园叶绿素SPAD值(58.96)、叶面积(18.57cm2)以及新梢长(28.00 cm)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苜蓿、白三叶与自然生草显著增产7.21%~13.40%。连续6年生草老园果实Vc(182.20 mg/kg)和可溶性糖(16.93%)显著高于各处理,可滴定酸(0.309%)显著低于清耕。河北省生草技术普及度低,行间种植苜蓿与白三叶能改善土壤性状、促进树体生长,改善果品品质、增加果品产出,因此推荐河北省苹果园种植豆科植物苜蓿和白三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