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农早9号(原代号CQ081)是我所用(红410/湘东)F_1×(红410/罗青向4)F_1杂交选育成早籼中熟新品种。1987年所内品比试验,亩产与“119”相当,熟期比“119”早熟1天左右。1988年续试,亩产428.89公斤,比“119”增产16.97%,同1年参加南平地区早籼中熟组预试,平均亩产370.0公斤,比对照种“119”增产6.0%,居参试品种第二位,日产量第一位;宁波市农科所新品种引进比较试验,亩产455.0公斤,居16个参试品种首位,比浙江省当家品种“二九丰”增产26.67%,比“119”增产17.42%。1989年分别参加省、地二级区试:地区区试据12个试点统计,平均亩产387.33  相似文献   

2.
一、生产性能: “119”是我所用红410×湘矮早9号选育而成的中熟早籼良种。1982年本所品比试验,亩产794.7斤,比对照种红410亩产789.3斤增产0.68%,地区农校引种0.15亩,亩产943斤,比红410亩增44.1斤,增产4.9%,名列第一。1983年参加地区中熟组区试,据15个点统计平均亩产812.6斤,居中熟组首位,比对照种7944亩产799.04斤亩增13.12斤,增产1.64%;比胜红16亩产786.62斤亩增  相似文献   

3.
“余红1号”是湖南农学院育种室1982年育成的中熟高产晚籼新品种。1983—1984年参加品比、分别亩产529.1公斤和517.5公斤,比对照“余赤231—8”分别增产27.26%和34.87%,均达极显著水准,全生育期与“余赤231—8”相近。1986—1987年参加省区试,分别平均亩产461.9公斤和415.2公斤,均居供试品种首位。  相似文献   

4.
珍汕97A/97107—125简称“汕优125”,其恢复系是湖南省郴州地区农科所于1979年用窄叶青 8号与 IR30杂交,经多代选择培育而成。与珍汕97A配组后,经1983—1984年两年多点试验鉴定,表现熟期早、产量高、抗性好、结实率高等优点,是目前表现好的早熟组合之一。 “汕优125”1983年参加郴州地区农科所新组合鉴定,平均亩产477.5公斤,居23个组合第一位,比对照广陆矮4号每亩增产61.1公斤,增产14.6%;1984年参加郴州地区杂交早稻区试,平均亩产484.115公斤,日产量4.25公斤,7个试点中,有6个点比对照湘矮早9号增产,幅度为2.2—14.3%,1984年参加湖南省杂交…  相似文献   

5.
品种简介     
湘早籼1号 (原名81—292)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1978年用“温选青”作母本,“湘矮早9号”作父本杂交,于1981年定型育成的迟熟早籼品种。1985年10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试验、试种及推广情况: 1984华参加全省早稻区试,平均亩产1010.7斤,此对照“广陆矮4号”增加8.6%,比对照“湘矮早9号”增产6.4%,居同组供试品种的首位。1985年继续参加全省早稻区试,平均亩产999.3斤,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9.2%,此对照“湘矮早9号”增产4.6%,仍居同组供试品种的首位。1985年淑浦县农科所单本示范繁殖12.2亩,平均亩产961.8斤,浏阳县试种325亩,平均亩产900多斤。该品种亩产900斤左右,高的可达1000斤。  相似文献   

6.
杂交早稻“威优35”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周坤炉用成优20不育系与26窄早恢复系配制而成。我县桥墩、灵溪区1984年从福鼎县引进少量种子试种,面积约30亩,其中沪山乡百丈村3.3亩,平均亩产为542公斤,农户金钦标种植1.179亩,平均亩产达577.3公斤,比当地常规品种亩增164公斤,增产40.2%;1985年全县威优35试种面积为1010亩,据25.37亩调查,平均亩产491公斤,比竹菲10号、竹科2号、矮青3号等其他中迟熟品种平均亩产408.5公斤,亩增82.5公斤,增产20.2%;仓桥乡农科员吴传坤种植1.3亩,平均亩产达564公斤,比当地同熟品种增产约3成;1986年全县种植面积扩大…  相似文献   

7.
双青810系我所用科青3号与温选青杂交经八代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通过三年稻瘟病鉴定与示范试种,表现丰产性好,抗瘟性强。株型前松后适中,叶短色淡绿,分蘖力中等,后期转色好。 84年参加本所品种比较试验,亩产938.3斤,居十二个新品种之冠,比对照种(1)“77-175”增产11.82%达显著,比对照种(2)“7944”增产18.52%达极显著,日产量7.45斤。85年早季大田示范1.134亩,亩产949.8斤,仍居首。大区对比0.19亩亩产896.3斤,也居十五个对比品种之冠,比对照种“78130”亩产876.8斤增产3.3%;参加闽东稻区区试(小区面积2厘,4重复)亩产898.3斤也居十个品种之首,比对照种“红410”亩产833.8斤增产12.6%达极显著;参加宁德地区区试(二厘三次重复),亩产898.3斤,比对照种“红410”亩  相似文献   

8.
一,选育经过: 早糯“717”系宁德地区农科所于一九七九年早季用“意印6号”和“珍白”杂交的“(意珍)”F_4材料,再与红410杂交,经过七代选育而成的早稻糯中熟种,其亲缘关系见图一。一九八三年参加省水稻育种协作攻关,随即推荐参加省预试和闽东稻区区试,抗稻瘟病多点鉴定和接菌诱发鉴定,同时扩大示范试种,表现高产、抗瘟、糯性好、中熟。二,区试表现: 一九八三年参加省早糯组预试,平均亩产379.3公斤,第二名,比对照种早沂糯增产32.3%,抗叶瘟点占88.9%,抗穗颈瘟点占88.9%。参加闽东稻区区试平均亩产395.4公  相似文献   

9.
“闽科早22号”是以“四丰×竹科2号”作母本和“78130”杂交而育成的早中熟早稻新品种,1989年全省示范3~4万亩。1990年全省示范10万亩,现将示范结果汇总如下: 产量表现“闽科早22号”1989年参加福建省水稻中熟组预试,平均亩产410.2公斤,比对照种“119”增11.6%,达极显著,产量名列第一;199年继续参加中熟组省区试,16个区试点平均亩产391.8公斤,产量也位居首  相似文献   

10.
威优86049     
威优86049是安徽省青阳县种子公司育成的早籼新组合。其父本86049系IR26通过CO60—γ射线辐射诱变后代经多代测交选育而成。该组合1988年在青阳县初试鉴定,熟期早于广陆矮4号,平均亩产521.28公斤,比对照品种广四增产15%以上。1989年参加省早杂区试,平均亩产485.63公斤,居第二位。1990年参加省区试续试和沿江五省区试,在省区试续试中平均亩产482.47公斤,居第二位;在沿江五省区试中比对照威优48一2略有增产,熟期较早,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定为1991年沿江五省栽培试验统一组合。1990年在省内示范201亩,据对46.96亩连片示范实收统计,平均亩产51…  相似文献   

11.
“84-265”是湖南农学院遗传学教研室用He-Ne激光辐照迟熟早(禾山)“湘矮早9号”诱发的突变株经5代选育定型的抗病、高产、优质中熟早(禾山)新品系。1987年进入省区试鉴定,17个点平均亩产433.6公斤,比对照一“浙辐802”略增产,比对照二“湘早(禾山)4号”增产4.5%。1988年续试,15个点平均亩产466.8公斤,比对照一“浙辐802”增产9.6%,达极显著水平,比对照二“湘早(禾山)4号”增产4.6%,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台杂2号     
“台杂2号”(台二A×T806)是浙江台州地区农科所选育的早熟晚粳杂交新组合。其不育系台二A(原名76-27A)是典型矮秆晚粳型不有系,具有矮子占矮源。T806属大穗中粳型,花粉量充足、恢复力强。均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1.产量表现:1983年试种,亩产491公斤,比对照“秀水48”增产47.3%。1984、1985年参加台州地区区试比对照:“秀水48”增产2.1%和18.7%,均名列第一。1985、1986两年参加南方稻区双季稻区试,平均亩产为418.5公斤和468.3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i16. 33 %和8。 66 %,名列第一和第三。1985、19肠年参加浙江省粳杂品比及区试,亩产分别…  相似文献   

13.
“威优402”(V20A×R402)是湖南省安江农校选配的杂交早稻迟熟组合。1991年3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可在全省双季稻区推广。 一、产量表现:1988年怀化地区区试,平均亩产505.7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号增产17.7%。1989~1990年两年参加湖南省区试,平均亩产516.9公斤,比对照威优49增产2.8%,日产量4.45公斤,比威优49高0.13公斤。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高产丘块可超过550公斤,如怀化市桐木乡1990年成片种植100亩,平均亩产525公斤。 二、主要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6天,与威优49相同。一般3月底播种,5月初移栽,6月中下旬抽…  相似文献   

14.
“卡青”系湖南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室用卡拉杜玛×温选青,再用温选青作轮回父本连续回交,于1980年培育而成的早稻迟熟品种。 从1981年起,在湖南农学院实验农场连续进行三年品比试验,三年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湘矮早九号增产2.9%,生育期则比湘矮早九号短3~4天。1984年参加零陵地区区试,亩产比湘矮早九号增2.4%,日产增6.1%,产量居迟熟组第二位。1985年继续参加零陵地区区  相似文献   

15.
汕优桂44     
汕优桂44是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1984年用珍汕97A和新选育的恢复系84—4(即桂44)配组而成,属感光型杂交晚稻组合。1988年经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一、试验试种情况 1984年参加水稻所杂交晚稻型新组合产量比较试验,平均亩产452.5公斤,比汕优30选亩增63.5公斤,增产16.3%。1985~1987年参加广西杂交晚稻区试,三年22个区试点平均亩产均比对照种增产,名列第一。1985年桂南7个试点平均亩产450.5公斤,比对照汕优6号增产5.21%;1986年桂南8个试点平均亩产383.4公斤,比对照汕优30选增产7.12%;1987年桂南7个试点平均亩产319.2公斤,比对照汕优3…  相似文献   

16.
冈优12     
冈优12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冈46A与明恢63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组合。冈46A的保持系来源于二九矮7号/V41//珍汕97/雅矮早;其不育胞质为西非栽培稻Cam-bikakakwm。 一、产量表现 该组合1990年通过四川省级区试;同年参加全国籼型杂交稻区试中稻组试验,18个试点平均亩产579.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居第一位。1991年续试,21个试点平均亩产545.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9%,达显著水平,居7个组合之首。两年全国区试平均亩产比汕优63增产2.65%,日产量增0.18公斤,是近几年来全国区试中稻组中唯一比汕优63连续两年增产的组合。适宜在川、云贵…  相似文献   

17.
一、选育经过: “宁早517”于1982年早季用“意珍”与“红410”杂交的高代材料再与“IR50”杂交(图一),经过5代选育,1984年秋季插,全生育期124天,亩产499.17公斤,居第一名,比“78130”增产5.2%,比“77-175”增产7.92%。比“7944”增产22.44%。 1986年继续品比,仍比“78130”增产定型。随后在省水稻育种协作攻关组与宁德地区科委的支持下,进行品比、区试、示范,面积逐年扩大。 1985年早季所内品种比较试验,单本4.77%。 1986年漳平县种子公司引种,进行县区试,3月2-14日播种,7月10-20日成熟,平均全生育期130.3天,亩产486.91公斤,比对照种“79106”增产9.24%,居第一名。  相似文献   

18.
湘春豆10号     
湘春豆10号是湖南省作物所以六月白为母本,四月白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春大豆中早熟品种。1982—1983年参加湖南省春大豆品种区试,平均亩产144.3公斤,比矮脚早和湘豆5号分别增产8.86%和7.88%。1985—1987年参加南方九省春大豆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40.6公斤,比矮脚早增产16.58%。湘春豆10号抗病、抗倒伏、耐旱、  相似文献   

19.
“虎优211”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干1982年用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的农虎26A与我中心的C培211配组育成,属迟熟中粳类型。1984年参加新组合比较试验,11个点平均亩产425.45公斤,比对照农虎6号增产11.2%,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14个组合第3名。1985年在湖南汉寿县西湖农场试验,亩产530公斤,与鄂宜105同熟期,增产11.19%,居参试8个新组合首位。1986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粳稻预试,6个点平均亩产465.57公斤,其中长沙试点亩产540公斤,居16个新组合第一名,比对照秀水48增产2 0.67%,增产极显著;湖北武昌试点亩产59o公斤,比对照增产13.7%,达显著水平。1987…  相似文献   

20.
矮优L011     
系安徽省农科院用不育系“矮A”与L011组于1989年筛选出的早中熟杂交中籼新组合。1991~1992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籼区试,1993年参加生产试验,1994年4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并命名为“皖稻53号”。1产量表现1991~1992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籼区试,亩产分别为434.6和517.7kg,比对照汕优64增产4.5%。1993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籼早熟组生产试验,亩产490.5kg,比对照汕优64增产15.0%。1994年在潜山县作双晚种植,亩产511.8kg,比汕优64增产19.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