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摸清二化螟性信息素在本地二化螟测报和防控方面的实际效果,探索对二化螟的可持续治理有效途径,进行本试验研究。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条件1.1.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试验对象:二化螟。作物:水稻。品种:深两优5814。1.1.2环境条件该试验在松木坪镇金岗坽村进行。试验地地势较平坦,土壤类型为白善泥,p H值6.2,土壤有机质含量21.5g/kg,肥力中等偏上,排溉方便。  相似文献   

2.
《植物医生》2007,20(5):53-53
2005年农业部完成了75种药剂针对水稻、棉花、小麦和蔬菜4种作物上的10种靶标生物的1200余项室内活性筛选试验,推选出38种田间小区和示范试验的备选药剂。其中,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推荐替代产品为:  相似文献   

3.
随州地处鄂北,常年中稻种植面积为11.33万hm2左右,近年来,二化螟已上升为我市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而市场上防治二化螟的药剂品种繁多,据2005年市场调查,药剂达80多种,品质良莠不齐。为了搞清这些药剂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从市场上购得一些药剂作了田间试验,现报道如下:1试验条件1.1作物和靶标供试作物为中稻Ⅱ优725,防治对象为水稻第2代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1.2环境条件试验在曾都区东城裕民村试验田进行,该田肥力中等,排灌方便,试验田四周种植水稻。试验田栽插期为5月29日,每667m2约1.8万蔸,前茬作物为小麦。试验田为壤土,PH…  相似文献   

4.
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俗称钻心虫 ,是南方稻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受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 ,近年来 ,二化螟发生加重 ,在 1 999~ 2 0 0 1年上高县早稻枯心率未防治田一般 2 .7%~ 7.6,高的1 5% ,严重的损失达 50 %以上。为探讨几种不同成份的杀虫剂防治二化螟的效果及有效防治剂量 ,我们于 2 0 0 1年在上高县锦南村早稻田进行了多种杀虫剂防治二化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试验条件1 .1 作物品种 :早稻 ,品种为优 I 40 2。1 .2 环境条件 :试验在上高县锦江镇锦南村的双季稻田进行 ,禾…  相似文献   

5.
世玛和阔世玛防除冬小麦田杂草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江苏省农林厅植保站的要求,用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开发的世玛和阔世玛进行田间药效大区示范试验,以明确其对冬小麦田恶性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并观察对小麦的安全性,确定最佳使用剂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作物及防除对象试验作物为冬小麦,品种为宁麦9号。防治对象为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1·2试验田概况试验在江苏省宜兴市大浦镇张渎村小麦田高产示范区实施,土壤为白土,pH值6.32,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前茬为水稻,于2004年10月25日收割。小麦种植方式为稻板田免耕直播,小麦品种为宁麦9号,播种期…  相似文献   

6.
正通过喷施不同品种和同一品种不同剂量的杀菌剂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取得各种药剂各种剂型的防治效果,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筛选出最佳药剂。材料和方法试验对象试验对象: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light)马铃薯品种:鄂马铃薯3号。试验地试验地选择选择试验田时,要尽量避免选取前茬为茄科作物的田块,例如辣椒、茄子等,应选取前茬为水稻、玉米、黄豆等作物的田块进行试验。试验田  相似文献   

7.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昌县常年种植水稻2.1万hm^2左右.占粮食种植面积的76.51%.为主栽品种,水稻上的重大虫害主要是二化螟。为了有效防治二化螟的为害.减少农药残留量和环境污染,净化水域环境.保护水生动物.最大限度扩大水稻的绿色成分,笔者研究探索了二化螟的生物学特性,找准防治的最佳时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推广生物防治.示范“稻鸭共育控螟”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锐劲特防治水稻一代二化螟效果好李昌炽(四川乐至县植保植检站641500)5%锐劲特胶悬剂,系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生产。1996年,在省农业厅植保站的安排下,我站在本县的石湍镇5村15社进行了该药剂防治水稻一代二化螟试验、示范工作。试验、示范调查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
二化螟是我区水稻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害虫.近年来,随着冬、春季节气温的偏高,耕作制度的改变,该虫发生期提前,发生为害程度明显加重,1~4代已连续数年在我区偏重至重发生,未防或防治不力的田块枯心率或白穗率一般可达2.5%~6.0%,高的可达15%以上,而虫伤株率更高,对水稻生产构成重大威胁,是早晚稻保苗保穗重点考虑的防治对象之一,化学防治上,我区连续多年选用三唑磷及其复配制剂防治二化螟,其防效逐年下降,各地用户反映不一,为明确几种药剂防治二化螟效果,以便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004年我们在早稻上进行了防治第1代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5%阿维·毒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娟  陈菲 《江西植保》2009,32(3):135-136
进行了15%阿维菌素·毒死蜱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能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每667㎡用40~80ml喷雾防治,药后20 d防治效果达76.24%~98.66%,防治效果随用药量的增加而提高,且对试验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1.
宁强县地处陕西西南部汉中盆地边缘山区,境内地形复杂,作物种类、品种多,杂草丛生,相应病虫草鼠种类也多,为害重。为搞好本地病虫测报调查,我们对一些害虫调查方法进行了创新和改进,以提高工作效率。1.水稻二化螟第二代虫伤株调查方法二化螟第二代为害98—100%是虫伤株,造成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找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特效药剂,2018年笔者对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进行了观摩、研究,现总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对象、作物品种试验对象为小麦赤霉病,试验作物品种为郑麦119。1.2环境条件1.2.1试验地试验田选择在枣阳市琚湾镇郑岗村,前茬作物玉米,常年小麦赤霉病发生严重的田块进行,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如品种、土壤类型、施肥、播种期、生育期等)一致。  相似文献   

13.
二化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对水稻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然而,现在的防治方法难以有效控制该害虫为害。本试验选取38个东北稻区种植较为广泛的水稻品种和8个杂草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活体成株鉴定法对这些品种进行抗螟性鉴定。田间鉴定结果显示,46个水稻品种中,有1个高抗品种,3个抗性品种,13个中抗品种、15个耐虫品种、12个感虫品种和2个高感品种。室内鉴定结果表明,14个代表品种中1个抗性品种、1个中抗品种、5个耐虫品种、5个感虫品种、2个高感品种。田间和室内鉴定结果共同表明,品种1688、1654具有明显抗螟性。  相似文献   

14.
生物助剂安融乐对水稻二化螟减药控害增效作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生物助剂安融乐对水稻作物减药控害的增效作用。以水稻二代二化螟为研究对象,在水稻圆杆孕穗期施药进行安融乐与杀虫剂常规用量和减量20%使用的大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25%甲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混用安融乐悬乳剂对水稻二代二化螟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在甲维·茚虫威用量相同的条件下,加入安融乐后的防效提高10.13%,在甲维·茚虫威减少20%用量的情况下,加入安融乐后也比单用甲维·茚虫威常规用量的防效略高。水稻田推荐使用生物助剂安融乐与杀虫剂混用来保障农药的减量增效。  相似文献   

15.
关于水稻二化螟为害后的补偿能力,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报道。这些报道指出,水稻受二化螟为害后的补偿能力依地区、品种和施肥水平的不同而变。为明确我省大面积种植的几个主要水稻品种(或杂交稻组合)对二化螟为害的补偿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水稻生物学质量和营养与二化螟危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早晚稻的两系法杂交稻、三系法杂交稻和常规稻中各选1个品种(组合),通过测定各品种的各生物学质量指标和营养指标,研究3类型水稻品种(组合)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危害的影响。结果显示,二化螟的危害株率随水稻株高、外径的增加而加重;二氧化硅含量高的早稻品种和含量低的晚稻品种,二化螟危害重;还原糖和酪氨酸含量高的品种二化螟危害均重。早稻湘早籼24号、金优974和陆两优996的二化螟危害株率为0.33%、0.39%和0.72%,且随着株高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二氧化硅含量的升高而加重。晚稻湘晚籼12号、金优217和两优527的二化螟危害株率为0.42%、0.86%和1.25%,且随着外径的增加、还原糖含量和酪氨酸含量升高而增加,随着二氧化硅含量的降低而增加。表明通过水稻的生物学质量和营养指标的检测可判定水稻品种对二化螟的抗性。  相似文献   

17.
彭丽年  蒋凡  徐翔  黄新春 《植物保护》2011,37(3):170-172
为减少化学农药在稻田的使用,在四川新都进行了2种生物农药混配制剂〖CD*2〗甜核·苏云菌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采用PB 16手动喷雾器防治试验,甜核·苏云菌对水稻二化螟的枯心、白穗和虫伤株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8.0%、99.56%和99.29%,采用东〖CD*2〗18机动喷雾器喷雾示范,甜核·苏云菌对二化螟的枯心、白穗和虫伤株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44%、97.83%和96.69%,效果良好,可以在大面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大发生原因分析及综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阳市常年种植水稻面积 2 .8万 hm2 ,二化螟、三化螟分别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 ,由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作物品种、气候因素 ,以及防治规范化技术的差异 ,三化螟继 70年代之后 ,再次回升到猖獗为害 ,而二化螟的发生又居高不下 ,形成两螟同时大发生的局面。1 发生概况据历史资料分析 ,70年代 ,我市水稻生产以早稻、晚稻、中稻为主 ,二化螟仅为 1代大发生 ,2、3代为轻 ;三化螟猖獗为害 ,年度发生面积 6.7万hm2 ,三代平均 666.7m2 落卵量 2 37块 ,最高为 741块 ,平均被害率超过 1 .0 % ,高达 5 .3% ;1 995年前的 1 5年间是三化螟…  相似文献   

19.
二化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且已对部分化学农药产生抗性。毒·赤眼蜂是携带杀虫病毒的活体赤眼蜂,是水稻螟虫绿色环保的生物防控方法。为提高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水平,促进农药减量,在荆门市沙洋县高阳镇王集村进行毒·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示范,并对防效进行评价。示范结果表明,连续3次投放毒·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卵的寄生率达70%,防治效果达64.03%,说明毒·赤眼蜂能有效防治二化螟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二化螟是新余市水稻上的一大主要害虫 ,近年来 ,第一、三代均偏重至重发 ,对早稻、二晚苗期为害较大。为明确农家乐、辛·三唑防治二化螟的效果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于 2 0 0 1年 5-6月在早稻上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试验条件试验设在渝水区水西镇宠江村 ,所选试验田地势低洼 ,排灌便利 ,肥力中等 ,品种为优I40 2 ,二化螟为害程度偏重 ,试验时天气晴好 ,微风 (药后 7d未见下雨 ) ,水稻已移栽 2 0 d,处于分蘖盛期 ,叶色青绿 ,长势均匀 ,禾苗基本封行 ,各试验小区的土壤类型 ,栽培及水肥管理条件一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