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石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石水库是辽宁省大凌河干流上的控制骨干性工程。白石水库泥沙淤积问题严重,原设计水库调度运用方式不能有效解决防洪兴利、排沙等诸多矛盾问题。由此提出要加大研究资金的投入。整合科研、水文测验、水库运行管理部门泥沙研究、监测力量,成立白石水库泥沙研究课题组,重点研究水库淤积形态、入库的水沙特性及水库运用方式。加大对白石上游流域的水土保持治理力度。依据其地貌及土壤特点,山脊部营造分水岭生态防护林带,防止山顶部上层水土流失;腹部宜发展薪炭林、经济林带,减轻上游流域生态压力;坡脚以发展农业为主,并配套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围库山峦的治理应综合旅游项目,多以营造风景树为主,体现景观效益;水库边缘淤积土区可采取岸顶截排、岸坡防浪、坡脚防冲加固。以期确定科学合理的调度方式,同时采取拦、减等综合措施,达到长期有效发挥白石水库防洪兴利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白石水库为辽西多泥沙河流大凌河干流的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水库于2000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行。白石水库的初期运行近10 a,水库泥沙淤积十分严重,防沙减淤已成为水库日常运行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对2008年底水库监控断面的淤积测量与水库来水输沙率监测值计算的对比分析,确定水库当前的淤积总量,根据断面监测数据判断泥沙淤积形态;分析水库淤积现状,提出控制或减少水库淤积的措施,从而延长水库的有效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白石水库是大凌河干流上的控制性骨干工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17 649 km2,占大凌河流域面积的76%。水库建成运行10 a来,泥沙淤积及水体污染一直是水库急需解决的问题。水库监测结果表明:至2004年库区淤积量已达3 293.4万m3,严重影响水库的兴利效益。水质丰、平水期好于枯水期;入口水质低于库中、坝前。造成白石水库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为水库上游农作物施用化肥农药等随径流进入大凌河流域所致及来自于水库上游的工业及生活污染水排放。应对措施:加强点源污染治理力度,使流域内城市污水要全部进行处理,达标排放。全面开展面源污染治理,努力做好农业水土保持工程,造林种草。恢复河滩地生态,建立人工湿地,推广人工水生态体系,维持生态平衡系统。  相似文献   

4.
对大凌河流域多个水文站的水量、泥沙资料进行统计,根据统计资料进行水沙来源及水沙规律分析,经分析可以看出局部暴雨产沙是大凌河流域的特点,大凌河河道泥沙多数来源于中游地区,导致大凌河站输沙量最大,且其上游河道泥沙沿程变粗,其下游泥沙较细,反映出下游平原冲击河流的淤积特性。  相似文献   

5.
白石水库是大凌河流域干流上唯一的控制性骨干工程,水库总库容16.45亿m3,是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及养鱼功能于一体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承担着下游阜新、义县城市用水及盘锦生态和凌海农业灌溉用水任务。通过对白石水库水质监测成果分析,根据水污染特征、原因,通过3种评价方法综合确定水质状况,据此提出减少和控制水污染建议,降低污染,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6.
应用泥沙资料分析看水土流失治理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凌河流域是辽宁省西部典型水土流失区,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很大,大凌河干流平均含沙量为6.86~12.6 kg/m3。1993年列入国家重点治理区。应用大凌河流域水文站具有40 a以上观测系列的泥沙站8处—计342站年的泥沙资料,对大凌河流域泥沙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治理前相比,朝阳大部分河流输沙量都在减少,减少最多的是大凌河流域上窝堡站,减少了91.1%。从建平县三义号小流域治理前后的拦蓄效益比较可以看出,治理后的流域减水效益达59.31%,减沙效益达55.58%,足见辽宁省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利用实测资料,对大凌河泥沙产区分布来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输沙量与径流、降雨基本相对应,水沙关系较好,大凌河流域内地质地貌条件相对稳定,降雨的雨量、雨强是影响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阎王鼻子水库泥沙年入库量进行计算,求得水库上游径流泥沙来源,25%的泥沙来自于上窝堡站以上地区,4%来自于叶柏寿站以上地区,36%来自于德立吉站以上地区,上述控制站以下地区至水库控制断面的区间段泥沙输入量占35%。由此提出朝阳市水土保持近期与中期工作方向。近期主要抓好老虎山河及水库区间段的流域综合治理,中期抓好上窝堡站以上的大凌河上游的流域治理。  相似文献   

8.
山西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河流含沙量一般较大,对推移质泥沙及全沙的估算,目前还没有比较理想的方法。本文通过对水文站和水库大量系列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统计,运用沙量平衡原理分析,提出了我省不同河流推移质及全沙的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9.
大凌河流域源头区域是大凌河径流的主产区,分析其水文特性,对大凌河沿岸城市防洪、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利用1957—2016年共60a系列降雨、径流、泥沙资料,统计水文特性。分析水文要素年内、年际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变化趋势都呈现不同程度的衰减趋势,降雨量的衰减最小,径流量的衰减较大,输沙量衰减最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凌河中上游4个水文站1980~2008年实测水沙资料分析,表明大凌河中上游属"水少沙多"河流,且泥沙主要来源支流第二/牛河以及老虎山河。但近10 a大凌河中上游径流、泥沙总体呈现减少态势,且集中在汛期。并对该区域降水、水利工程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等人为活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双累计曲线表明主要产沙支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总体效果明显,但受局部地区矿业开采剧增,第二/牛河从2000年输沙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朝阳市是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辖区内由大凌河、小凌河、老哈河和青龙河四大流域部分面积组成。其中,大凌河流域面积1.273万km2,占全市总面积的65%,占大凌河全流域面积的53%。大凌河是朝阳最主要的河流,对水资源的需求很大。通过对大凌河流域的水资源特点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为今后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资源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大凌河是朝阳市最大河流,大凌河水资源量短缺,水环境承载力较低,水污染严重。造成大凌河(朝阳段)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工业排污产生的点源污染、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面源污染、大凌河流域多沙特性加剧了河道淤积,污染物滞留,使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资源量极度匮乏,造成水体严重污染。通过对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对改善大凌河水环境质量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凌河流域朝阳区段水环境恢复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凌河是辽西地区最大的河流,大凌河流域是辽宁省干旱地区之一,也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现存问题是:水资源量严重短缺,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地下水过度开采,水质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治理对策:节约水资源,建立节水型社会环境,强化水环境管理措施,恢复水源、治理污染源,全面治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4.
影响白石水库水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白石水库水源污染主要来自上游工业、生活垃圾等点源污染及上游水土流失面源污染。2001年检测有6项超标;2005年检测有2项超标;2006年检测水质已达到Ⅲ类。从2005年监测结果揭示出水库上游地区的工业及生活污染水还没有得到完全治理,上游水土流失也没从根本上得到控制,仍对白石水库水质构成严重污染威胁。白石水库要想提高全库综合水质等级,其治理方略是: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政府关于《白石水库水污染防治方案》,治理点源污染,实行污水达标控制。以建立清洁型小流域为切入点,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实现库区水体自净。加强水源保护及水质监测,尽快划定水库水源三级保护区。为随时掌握水库水质动态,开展定期的水质监测。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从根本上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水库泥沙淤积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省水库泥沙淤积灾害十分严重,泥沙淤积不仅降低了水库的兴利效益,甚至危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该系统地阐述了水库泥沙淤积的危害性,成因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柳河是东北地区泥沙问题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该文分析了流域水沙运移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流域16年的沙量平衡关系,分析了流域产沙、沉积特征及沉积的分布格局。研究表明,53.5%的悬移质泥沙沉积在河道中,其中,87.9%沉积在闹德海至彰武之间;对流域上游产水、产沙与流域内泥沙沉积及流域产沙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耦合分析,丰富了沙量平衡计算的内容,并可对深入认识流域泥沙发展趋势及泥沙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汾河水库上游流域治理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汾河水库是山西省最大的水库,担负着向太原市及太原盆地工农业供水的艰巨任务。由于上游水土流失严重,致使水库泥沙淤积量很大。多年来,特别是1988年开展汾河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有效减少了入库泥沙。但也存在着治理速度慢、人为新增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今后应采取重视河道治理,大量用洪用沙;加强水土保持,有效拦截泥沙;强化监督管理,防治人为新增水土流失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大凌河流域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凌河流域属辽西低山丘陵区,全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大凌河是辽宁省西部地区最大的河流,大凌河流域面积为23 263 km2,其中山地丘陵占89%,平原区占11%。大凌河干流河道全长522 km。大凌河流域辽宁省境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78 m3,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治理与保护管理薄弱。生态治理方案采取分区治理。治理范围为大凌河干流河道全长522 km,涉及葫芦岛、朝阳、锦州、盘锦等4个市的11个县(市、区)。治理措施分别为退田还河封育治理;生态林建设;人工湿地建设;河道疏浚;管护路等。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建设总体规划与布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辽宁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建设规划基本涵盖了全省所有地类、流域及水土流失类型,也覆盖了辽河、大凌河、浑太河等大流域.监测点类型包括坡面径流场和小流域卡口站,以及水文站点等.这些监测站能够监测当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水土流失的成因及侵蚀模数.通过所设置的水文站提供的泥沙、流量及降雨量等数据,能够监测流域内的总土壤流失量.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大凌河流域是我国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影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选取大凌河河岸带范围作为研究区,通过对比不同的海拔、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特征,得到研究区范围内土壤侵蚀的变化规律,对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区土壤侵蚀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