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林木苗期营养诊断与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木苗期营养诊断与施肥研究对于指导培育壮苗、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至关重要。文中详细介绍了形态分析、植物组织分析、生理生化分析等几种主要的林木营养诊断方法在国内外林木苗期诊断试验中的应用情况, 从施肥方式、施肥量以及元素配比等方面对国内外林木苗期施肥研究进行总结, 并展望未来林木苗期营养诊断与施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人工林精准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肥是实现人工林速生丰产的重要手段,合理施肥可以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提高土壤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同时减少环境负效应。人工林精准施肥是以农业精准施肥为基础形成的营林应用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林地管理单元精准划分、林地营养精准诊断、精准施肥及施肥效应精准检验。精准施肥技术在农业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应用到人工林上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文中结合农林业施肥研究现状,分析实现人工林精准施肥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人工林精准施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营养诊断施肥是林业现代化技术之一,是培育速生丰产林,缩短林木培育期,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不可缺少的技术。为此,近几年我们对落叶松中幼龄人工林进行了营养诊断和诊断施肥研究,通过大量采样分析,取得了判别林地是否需要施肥的土壤和针叶  相似文献   

4.
林木营养诊断及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木材需求不断增加,林木施肥成为营造速生丰产人工林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措施,林木营养诊断技术以及施肥技术备受林业工作者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介绍了林木营养诊断与施肥研究的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推广先进的林木施肥与诊断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全国林木施肥研讨会于1985年12月20—25日在广西凭祥市召开。这是我国从事林木施肥工作者的第一次聚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广西新闻报道单位以及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47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45篇,包括林地施肥的国内外动态、施肥经济效益和丰产林合理施肥途径和技术、叶面积营养与林木生长关系、林带中种草提高土壤肥力以及应用三维反应曲面正规方程计算出落叶松苗最佳施肥量配合方案等方面内容。这些论文以周密的试验设  相似文献   

6.
对林地施肥以提高林木生长量是目前被普遍接受和广泛应用于林业生产的集约经营手段之一。正确估计林地的施肥种类及其用量,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迄今为止,在林地的养分诊断等方面的许多尝试均未取得十分理想的结果。究其原因,多把问题考虑得过于笼统、片面,且对野外调查数据缺乏正确的处理,对实验室的分析结果不能加以合理地解释。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木施肥与营养诊断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养分供给是林木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树体营养元素浓度与林木生长量、产量有密切的关系,它是林木施肥与营养诊断的理论基础。植物必须通过合理施肥,使树体营养元素浓度保持适当的水平与比例,才能实现稳产、高产的目标。本文对我国林木施肥方法、施肥时间、主要用材林树种施肥效应与营养诊断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并对此提出了自已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木施肥与营养诊断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养分供给是林木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树体营养元素浓度与林木生长量、产量有密切的关系,它是林木施肥与营养诊断的理论基础。植物必须通过合理施肥,使树体营养元素浓度保持适当的水平与比例,才能实现稳产、高产的目标。本文对我国林木施肥方法、施肥时间、主要用材林树种施肥效应与营养诊断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并对此提出了自已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壤林木营养诊断与平衡施肥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万泉 《福建林业科技》2008,35(1):239-243
简要概述土壤和林木营养诊断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发展动态、应用现状,阐述土壤和林木营养诊断的必要性,并结合福建省的具体情况,提出土壤林木营养诊断与平衡施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为现代林业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叶分析法指导林木施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促进林木的速生丰产,制定合理的林木施肥制度,必须加强对林木营养状况的研究,以便合理地供给林木所需要的各种矿质元素。早在50年代,国外就用植物组织分析法研究植物的营养状况。近年来,我国在杉木、桉树、杨树、桦山松等树种作了大量的营养诊断工作,现将我们两年来在落叶松、红松、樟子松营养诊断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思茅松人工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定植3年的思茅松人工林进行施肥试验, 结果表明: 施肥对思茅松幼林的林木高、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需N、P、K肥配合施用。在一般立地条件下, 思茅松幼林追肥较为合理的施肥用量为: 尿素50g/株; 过磷酸钙200g/株, 硫酸钾50g/株。此外, 合理施肥能够保持思茅松人工林地的土壤肥力, 以至提高林地土壤的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2.
Plantation resour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forest resources.Overall plantation quality is not high in China,and the problems like low growth,low preserving rate and low productivity are commonly observed.This paper reviewe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on plantation productivity,described factors affecting plantation productivity including site conditions,initial planting density,thinning measures,ground clearance,and continuous planted algebra and fertilization.Finally,it was proposed to carry out key technology system research on plantation productivity maintenance an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long-termness, systematic development and multi-purpose of plantation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维持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工林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人工林总体质量不高,普遍存在着生长量低、保存率低以及生产力低下等问题。文中在对人工林生产力研究的历史背景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概述立地条件、初植密度、间伐措施、林地清理、连栽代数、施肥等方面对人工林生产力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促进我国人工林生产力维持关键技术体系研究的建议,即加强人工林生产力长期性、系统性、多目的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目前毛红椿人工林的地力概况、毛红椿速生丰产林的养分需求状况、施肥技术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毛红椿人工林施肥技术研究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保持我国人工林的长期生产力和提高森林质量,达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作者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广泛收集了国内外有关成果与资料,概括论述了我国人工林森林生产力的现状、不能保持生产力的原因与机理以及长期保持人工林生产力的技术对策。按第八次清查的全国森林资源数据,每公顷蓄积量为89.79 m^3,其中天然林为104.6 m^3,人工林为52.76 m^3,人工林森林生产力明显低于天然林;我国优势树种人工林每公顷蓄积量也不高,如杉木为69.8 m^3,马尾松为56.2 m^3,落叶松为58.6 m^3,这些数据比日本2002年3月公布的人工林相似树种的数据低很多,如日本针叶树蓄积量为227.97 m^3·hm-2,柳杉为295.83 m^3·hm-2,落叶松为189.88 m^3·hm-2。关于年生长量,按全国第七次资源清查的中龄林与近熟林的数据做统计:杉木人工林5.2~4.2 m^3·hm-2,马尾松为3.2~1.8 m^3·hm-2,柏木为3.4~3.2 m^3·hm-2;但按作者掌握的我国重点或示范性、试验性小面积人工林生长量看,却很高,按我国编制的速生丰产林标准的生长量数据看比较高。我国大面积人工林生产力不高,短周期经营的杨树、桉树人工林也不高,主要原因是:(1)纯林化与针叶化严重。按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统计,纯林占人工林的85%,而且针叶化明显,人工乔木林10个优势树种中针叶林比例高达56.9%。人工纯林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低,生物学上缺乏稳定性。人工纯林特别是针叶纯林,抗性低,抗自然灾害和大气污染能力均差,人工纯林维护地力的能力也弱。(2)集约育林的技术措施:立地控制技术未得到推广,适地适树适品种原则在育林中未能认真贯彻;密度、植被、地力控制技术也执行不力,大面积上的人工林仍属于粗放经营;连作引起林地土壤理、化、生物特性恶化,土壤质量衰退,导致林木生长不良,林分生产力逐代下降;造林作业造成水土流失,如杉木造林,传统的育林技术未得到明显改进,福建尤溪炼山后进行的3年观测结果表明,炼山和水土流失损失的有机质高达989.35 kg·hm-2,养分586.26 kg·hm-2。桉树在砖红壤进行的机耕整地,水土流失也很严重,不合理的造林作业,最终导致土壤质量与森林生产力下降。短周期培育人工林带来了2个重要问题,一是对林地肥力要求高,二是如何利用无性系才能保持长期生产力。短周期经营采用的无性系,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轮伐期短,养分需求量大,如刚果12号W5无性系,通常利用地上部分,以5~7 a的轮伐期计,消耗的养分达571.75 kg·hm-2,我国培养短周期人工林的土壤质量本底原本普遍不高,如果采取连作,土壤有机质养分会明显下降,土壤质量衰退,并对其功能产生危害。我国杨树、桉树等人工林要达到短周期持续经营,还需要实行多无性系造林。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的技术对策,应采取先进的集约育林措施,包括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植被控制与地力控制。  相似文献   

16.
桉树人工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按树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按树人工林不但提供各类木材和非木材产品,而且对农田风沙防护、园林绿化以及水土保持等也有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对按树人工林的生态问题存在很多争论,本文就此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