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86年7、8月,中国农科院生防室和陕西省植保总站、四川省万县地区植保站分别在陕西渭南、四川万县召开了农抗120防治西瓜枯萎病、水稻纹枯病、玉米纹枯病现场效果考察会。 在渭南地区,农抗120防治西瓜枯萎病面积8千多亩,防效达85—95%,远超过双效灵(4—10%),增产作用也明显,每亩多收1500斤以上。农抗120防治西瓜炭疽病效果达80%,高于多菌灵(17%)、甲基托布津(43%)等化学农药。 在万县地区,农抗120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玉米纹枯病示范面积3千多亩,效果相当显著,达90%以上,超过或相当于目前使用的主要化学农药。农抗120对防治水稻稻瘟病也显示出很好的苗头。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舟山地区1985年推广“农抗120”防治西瓜炭疽病,取得较好效果;1986年扩大示范,防治面积2000余亩,防效达60~70%,经济效益显著,深受瓜农好评。1986年7月9  相似文献   

3.
1987~1989年进行了农抗120与常用化学杀菌剂防治西瓜枯萎病的药效对比,及不同使用期农抗120的防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全省多点用300倍农抗120,施药2次,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效果平均为83.91±11.86%,比常用化学杀菌剂高23~43%,农抗120的防效与施药时期关系密切,两次灌根时间都应在发病之前,第一次施药时间:直播西瓜在4~5片真叶期,移栽西瓜在苗床期,右,据河南省120个县市,11万亩西瓜的防治示范结果,隔7~10天,进行第二次施药,病株率已控制在0~8%左平均防效为70~95%,每亩挽回西瓜损失200~400公斤。  相似文献   

4.
抗霉菌素“120”是中国农科院从土中分离所得的一种吸水刺孢链霉菌北京变种所产生的一种抗菌素。1983年,在无锡市郊区蠡园乡进行“120”防治西瓜炭疽病小区试验并与5种常用杀菌剂(托布津、多菌灵、退菌特、波尔多液、农抗“401”)对比。以“120”和托布津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62.22%和61.97%。1984年,在蠡园乡东红村(1亩小区试验)、河埒乡农科站(1.5亩大田示范试验)进一步对比“120”和托布津防治西瓜炭疽病的防病增产效果,结果“120”防病效果60%以上、保瓜效果50%以上、增产30%以上,而托布津的防治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科院生防室于1985年10月6~9日召开了抗霉菌素“120”扩大应用经验交流会。 会上,代表们就农抗“120”对白粉病、水稻纹枯病、瓜菜类炭疽病及其它病害的防治作用,作了肯定,并开展了讨论。一致认为,农抗120的防治效果达到了常用化学农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西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是西瓜的主要病害之一。1987~1988年我们在湖北省宜城县龙头乡窑湾进行了农抗120防治西瓜炭疽病试验。 供试西瓜品种为新澄1号。试验地为沙质连作地。试验设:2%农抗120(湖北生物药厂)、丰利农200倍(武汉工业用油厂)、40%多菌灵500倍(湖北蕲春制药厂)、抗枯灵350倍(山西临猗县精细化工厂),清水对照。三次重复,小区面积0.1亩。各处理分别于6月3日和6月13日(西瓜拉蔓期)喷药。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科院生防室、全国植保总站、陕西省植保总站,于1988年6月28日~7月1日,在陕西省渭南市,联合主持召开了“应用农抗120防治西瓜病害现场经验交流会”。来自全国17省(市)52个单位72名代表参加了现场考察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农科院生防室研究成功的农抗120,经过多年来在全国20多个省市示范推广应用,已取得了很大成绩。最近,全国植保总站和中国农科院生防室在西安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农抗120示范推广应用交流会议。 会议总结出:农抗120是当前防治作物白粉病的最佳药剂之一,全国推广面积已达40万亩,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农抗120也是当前防治西瓜、蔬菜上炭疽病的良好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9.
芦笋茎枯病(病原菌为Phoma asparagi Saccarao)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在山东严重发生。1986年,临沂地区因该病导致芦笋罐头减产75%;济南市历城区芦笋栽培基地达2.1万亩,发病率11.32%,个别地块发病率达100%。为了保证芦笋基地的正常生产,1987~1988年,对芦笋茎枯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在药剂防治中,3年共试验9种农药,分喷3次、6次、12次药效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药剂的种类有:“农抗120”、“双效灵”、“多菌灵”、“复方多菌灵”、“硫酸  相似文献   

10.
棉花枯萎病在渭南市不断扩展蔓延,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我们于1986~1987年在渭南市郊里仁村连作5年以上春播棉田,进行了农抗120灌根试验。1986年6月18日和28日分两次,对施药区病株灌100个单位的农抗120,每次每株1斤;以灌清水为对照。施药(灌根)后10天、20天的防效分别为52.58%和82.07%;1987年6月22日施药一次,灌根后10  相似文献   

11.
1989—1990年在河南省8个县市对农抗120防治小麦白粉病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4月上中旬,小麦白粉病发生的病株率达15~20%,病叶率10%左右时,应用100ppm农抗120喷雾防治2次,防效达70~85%。防病效果与防治时间、喷药次数和发病程度关系密切。施药越晚,效果越差。农抗120的防治效果优于多菌灵等常用化学药剂,在发病初期喷药2次,防治效果与施用粉锈宁相近,可作为粉锈宁紧缺情况下的首选替补药物。但在病害大流行时施用,作用缓慢,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
利用TF-120和KT-739菌株理化特性相似、抗性互补、届者生长速度快等特点,进行了原生质体的形成、再生及其融合的研究,从近千个融合子中选育出一株FR-220。经鉴定,确认FR-220为农抗120高产菌株。工厂中试结果,其发酵单位可以提高一倍,由6000~8000μg/ml增加到14000~17000lμg/ml,相当于生产成本降低一半。1988-1089年田间防治瓜果蔬菜上的白粉病、炭疽病、枮萎病,试验示范面积2000亩,防效达70~90%,增产20~25%,扩大推广20万亩。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为推动玉米螟的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残毒,保护环境,自1991年起开展了玉米螟“生防杯”竞赛活动。凡当年采用BT 乳剂、白僵菌、赤眼蜂等生防手段防治玉米螟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防效超过60%的县(市)均可获得奖金为0.2万—1万元的“生防杯”奖。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近5年的大量田间试验和20万公顷作物上的防治实践,作者认为农抗120对枯萎病的主要抑菌机理是通过植物体的吸收,在体内产生尚未知的生理生化过程,显著提高植物的抗病和免疫能力。因此,在农抗120应用中应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作者对防治瓜、菜枯萎病提出了一套浸种,苗床处理,移栽浇穴,苗期灌根等技术措施,并对施药时机和用药量等因素与防治效果的关系做了详细讨论。文章对农抗120防治其它作物叶部病害及果树腐烂病试验、示范及技术要点也做了说明。还讨论了农抗120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5.
农抗120是中国农科院生防室研制的一种新的农用抗生素。在全国植保总站制订的“北方片无公害蔬菜生产规范化措施”中,农抗120列为防治白粉病的首用药剂。 农抗120的产生菌系链霉菌属,刺孢吸水链霉菌的一个变种,定名为刺孢吸水链霉菌北京变种(ftreptomyces hygrospinosus var.beijingesis)。其作用机制是直接阻障病原菌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病原菌死亡。经多年室内及大面积防治试验表明:农抗12抗菌谱广,防治瓜、果、蔬菜、花卉、烟草、小麦等白粉病;瓜、果、菜发疽病;西瓜、蔬菜枯萎病;水  相似文献   

16.
用农抗120防治花生网斑病,不同使用方法效果不一。用常规喷洒叶面方法控制再侵染源,防效为21.4%,相当于多菌灵(29.4%);用农抗120和杀菌剂(抗枯灵或多菌灵等)混合,在花生播种时喷洒地面一次,控制初侵染源,防效为48.6%,用农抗120同杀菌剂混合,播种时喷洒地面,以控制初侵染源,7月上旬再喷洒叶面,控制再侵染源,效果最佳,防效高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玉米螟是黑龙江省玉米的主要害虫。据1986~1990年5年统计,平均每年发生1014万亩,防治457万亩,占发生面积的45%。其中生物防治只26.8万亩,仅占防治面积的5%。为了加快玉米螟生防步伐,认真落实“八五”期间在“东北玉米带,重点推广玉米螟生物防治(Bt制剂、白僵菌、赤眼蜂)技术”的要求,黑龙江省1991年首次组织了防治玉米螟“生防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黄瓜炭疽病和枯萎病日趋严重,一般减产10~20%。1989年我们在运城市北街应用农抗120进行了药效试验。 防治炭疽病:防前调查,病叶率6.2~8.0%,病情指数1.9~2.5%。5月21日喷农抗120(100ppm),7天后防效63.5%,5月28日再喷一次,第二次喷后防效达76.2%,第三次调查防效达80%,而双效灵Ⅱ防效为55.1%。  相似文献   

19.
我区1985—1986年在多点试验和示范的基础上,1987年大面积推广氟乐灵灭除油菜田杂草(8.5万亩),增产油菜籽190万公斤,价值达137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我国把生物防治作为近代科学来宣传和研究大约于1865年清王朝在上海成立江南制造局,附设编译馆时起,但有组织地开展生物防治科学研究和应用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后来由于化学农药的广泛应用,生物防治曾一度被忽视,只是很少数科研单位仍坚持一些研究工作.自60年代以来,我国生防科技工作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据1986年统计,全国生物防治推广面积已由1972年我国最早统计面积的120万亩发展到3亿多亩,占病虫防治总面积的10—15%左右,目前生物防治已被公认为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一些地区和作物上,农药使用面积及数量显著下降,并出现“无公害”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