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3月有"惊蛰"、"春分"2个节气。"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其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时至"惊蛰",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进入春耕大忙季节。但因冷暖空气交替,气温常不稳定。因雨量增多有限,冬干之后常伴春旱。"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时至"春分",大部分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  相似文献   

2.
《南方农业》2012,(3):87-90
3月有"惊蛰"、"春分"2个节气,"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其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时至"惊蛰",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进入春耕大忙季节。但是,因冷暖空气交替,气温常不稳定。因雨量增多有限,冬干之后常伴春旱;"春分"是反  相似文献   

3.
《南方农业》2013,(3):81-84
3月有"惊蛰"、"春分"2个节气。"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其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时至"惊蛰",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进入春耕大忙季节。但因冷暖空气交替,气温常不稳定;雨量增多有限,冬干之后常伴春旱。"春分"  相似文献   

4.
《南方农业》2011,(2):86-89
3月有惊蛰、春分2个节气。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其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时至惊蛰,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进入春耕大忙季节。但是,因冷暖空气交替,气温常不稳定。因雨  相似文献   

5.
3月农事     
3月有"惊蛰"、"春分"两个节气,"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其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时至"惊蛰",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进入春耕大忙季节。但是,因冷暖空气交替,气温常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南方农业》2010,(2):90-93
3月有惊蛰、春分两个节气,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其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时至惊蛰,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进入春耕大忙  相似文献   

7.
《南方农业》2012,(9):103-106
9月有"白露"和"秋分"2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时至"白露",气温开始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白露"时节,一方面要抓  相似文献   

8.
3月主要农事     
《农业信息探索》2010,(2):41-41
1.节气与气候 (1)节气。3月惊蛰和春分。惊蛰指土壤解冻,地温升高,冬眠蛰伏的昆虫及其他动物开始活动。春分即春季昼夜平分。当太阳光直射线从南回归线北移至赤道时,各地昼夜时间相等,此时正值北半球初春,故称“春分”。  相似文献   

9.
《南方农业》2022,(3):134-136
2月有"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天气暖和.气温、日照、降雨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薹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但在气候温暖的重庆,冬干之后...  相似文献   

10.
4月农事     
《农业信息探索》2012,(3):48-48
4月有"清明"、"谷雨"两个节气。农谚"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气候温暖,春意正浓,气温继续回升。时至谷雨,雨量充足而及时,作物能够茁壮生长。但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  相似文献   

11.
正9月有"白露"和"秋分"2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时至"白露",气温开始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白露"时节,要抓紧中稻的收割和翻晒,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也要趁雨抓紧蓄水,满足秋冬种植和春播用水。"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  相似文献   

12.
正7月有"小暑"和"大暑"2个节气。时至小暑,盛夏已至,颇感炎热。小暑前后,暴雨日数增多,常有大风、冰雹相伴出现,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时至大暑,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雷暴常见,高温频繁,注意蓄水抗旱、防雹防洪。7月日平均气温26.8~28.1℃,雨量150~205 mm。重庆市农事重点是抓好大春作物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3.
《南方农业》2013,(7):101-102
7月有"小暑"和"大暑"2个节气。时至小暑,盛夏已至,颇感炎热。小暑前后,暴雨日数增多,常有大风、冰雹相伴出现,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时至大暑,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雷暴常见,高温频繁,注意蓄水抗旱、防雹防洪。7月日平均气温26.8~28.1℃,雨量150~205mm。重庆市农事重点是抓好大春作物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4.
《南方农业》2012,(7):98-100
7月有"小暑"和"大暑"2个节气。时至小暑,盛夏已至,颇感炎热。小暑前后,暴雨日数增多,常有大风、冰雹相伴出现,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时至大暑,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雷暴常见,高温频繁,注意蓄水抗旱、防雹防洪。7月日平均气温26.8~28.1℃,雨量150~205mm。重庆市农事重点是抓好大春作物病虫害防治,加强畜禽水产的饲养管理,防治各类疾病。  相似文献   

15.
《南方农业》2010,(4):111-112
7月有"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时至小暑,盛夏已至,颇感炎热。小暑前后,暴雨日数增多,常有大风、冰雹相伴出现,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时至大暑,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雷暴常见,高温频繁,注意蓄水抗旱、防雹防洪。  相似文献   

16.
7月农事     
《农业信息探索》2012,(6):36-36
7月有“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时至小暑,盛夏已至,颇感炎热。小暑前后,暴雨日数增多,常有大风、冰雹相伴出现,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睛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时至大暑,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雷暴常见,高温频繁,注意蓄水抗旱、防雹防洪。  相似文献   

17.
《南方农业》2022,(7):251-253
4月有"清明""谷雨"2个节气.农谚"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气候温暖,春意正浓,气温继续回升.时至谷雨,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但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要注意寒流的侵袭.4月日平均气温15~23℃,雨量100~130 mm.重庆市农事重点是抓紧小春田管、大春粮食作物移栽和播种扫尾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2月有"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时至"立春",气温、日照、降雨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薹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但在气候温暖的重庆,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有"春雨贵如油"之称。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薹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2月日平均气温7.2~9.6℃,雨量22~29 mm。重庆市农事重点要密切注视天气预报及旱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南方农业》2012,(11):82-84
11月有"立冬"和"小雪"2个节气,说到"冬",自然就会联想到冷。"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时至"立冬",重庆市各地仍处于"三秋"繁忙时期,适宜于油菜田间管理以及生长期较短、春性较强的小麦播种;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时至"小雪",高  相似文献   

20.
9月有白露和秋分2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时至白露,气温开始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白露时节,一方面要抓紧中稻的收割和翻晒,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要趁雨抓紧蓄水,满足秋冬种植和春播用水;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