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山鸡幼雏至性成熟而称为山鸡育成期。雏鸡笼养6-7周即可转入地面平养或转入育成鸡笼。至18周龄这一段时间是山鸡生长发育最陕的阶段,平均日增重10~15g。公山鸡13周龄的体重可达到成年鸡的73%;母山鸡达到75%左右。至20周龄,已基本接近成年山鸡体重。山鸡育成期的饲养和管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上市山鸡的品质及其种用性能,因此养殖者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2.
<正> 山鸡育成期的饲养和管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山鸡能否早日作为商品上市或其作为种用性能的好坏。这里,笔者将山鸡育成期阶段的饲养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1 饲养方式。简易平养饲养法:即舍内地而垫料,外有供山鸡的运动场,运动场与舍内门、窗均设网罩,以防山鸡外逃。 2 饲养管理。5~10周龄的育成雏,日喂4次以上,11~18周龄每天饲喂3次,每天第一餐尽量安排早,最后一餐安排在黄昏前半小时至1小时,80~100日龄的山鸡是采食量最大的时期,应满足其对采食量的需要,若限量容易出现啄癖。  相似文献   

3.
山鸡幼雏至性成熟前(7月龄左右)的这一阶段为山鸡的育成期,这一阶段是山鸡一生当中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山鸡育成期的饲养和管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山鸡能否早日作为商品上市或其作为种用性能的好坏,山东省曹县位湾镇杨楼村青年农民蔡生华,从1996年开始饲养山鸡,在饲养  相似文献   

4.
肉牛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牛要全部登记建卡、打耳号、照相、建立档案。母牛的发情周期:成年母牛的发情周期范围为20~24 d,平均为21 d,育成母牛的发情周期范围为18~22 d,平均为20 d。母牛的发情持续期:成年母牛的发情持续期范围为10~21 h,平均为15 h。1适宜的配种时机母牛初次配种年龄应根据母牛的生长发育速度、饲养管理水平、生理和营养等因素综合考虑,但最重要的是根据牛的体重确定。育成母牛应在14~18月龄体重达到成年母牛体重的70%左右,配种时体重应达到350 kg以上,育成母牛初次配种年龄最迟不能超过20月龄。母牛产后应尽可能提早配种,以产后50~70 d配种为宜,…  相似文献   

5.
李帅 《新农业》2011,(3):27-27
传统的肉鸡饲养从育雏到出栏均在同一舍内,育雏设备在一个饲养周期中闲置一多半的时间,利用率不足50%,在育雏阶段整个鸡舍的利用率仅为30%左右。为解决这个问题,大连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在瓦房店市西林农场做了肉鸡立体笼养育雏实验,肉仔鸡在育雏合立体笼养育雏25天,转到育成舍,育雏舍经过清理消毒处理后,又继续育雏;再经过25天,育成舍的肉仔鸡正好出栏,清理消毒后,马上进入第二批育成,依次循环。  相似文献   

6.
山鸡的饲养管理可分为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和休产期的饲养管理.其中育雏期的管理是整个饲养周期的关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珍珠鸡的育成期一般为22~175日龄,分为育成前期(22~56日龄)和育成后期(57~175日龄),进行网箱育雏的珍珠鸡可转至地面育成。育成期的珍珠鸡较为健壮,抗病力强,易饲养。但农户在养殖的过程中要保持较好的成功率,仍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调整密度,增加水、食槽在舍温20~25℃、相对湿度65%~70%的饲养条件下,珍珠鸡育成前期的饲养密度为15~20只/平方米;育成后期的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8.
白山鸡     
白山鸡,又称白羽山鸡、白野鸡,属鸟纲、雉科,是久负盛名的珍禽。目前各地饲养的白山鸡由野生白山鸡经过60余年的饲养驯化、选育而成。一、品种特征白山鸡全身羽毛纯白色,体形较大,体态紧凑,面部皮肤和两边的垂肉呈鲜红色,耳羽两侧后面的两簇白色羽毛向后延伸。母鸡面部无鲜红色。白山鸡成年公鸡体长65~75厘米,体重1.3~1.6千克,9~10月龄性成熟。母鸡体长45~55厘米,体重1.1~1.4千克,10~11月龄开产,年产蛋80~120枚,蛋呈椭圆形,蛋壳呈橄榄黄色或棕绿色,蛋重30克左右,公母配比为1∶4,种蛋受精率为80%~86%,孵化期为24~25天。白山鸡肉质结…  相似文献   

9.
在我区现有饲养水平条件下 ,美国七彩山鸡饲养 12 0日龄达性成熟 ,育成率 96 8% ,种鸡年产蛋量在 80~ 10 0枚 ,平均蛋重 2 7 8g ,蛋形呈扁圆状 ,蛋形指数 79,母山鸡产蛋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在 3月下旬 9月份产蛋 ,种蛋受精率 88% ,孵化率 84 6 % ,产蛋期日采食量 72克。  相似文献   

10.
柳志余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97-13398,13417
[目的]为珍珠鸡的科学饲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日龄初生重相近的珍珠鸡180只随机分为散养、地面平养和立体笼养3组,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珍珠鸡生长、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与散养相比,地面平养和立体笼养可提高珍珠鸡生长性能,但效果不显著。散养珍珠鸡腹脂率较其他2组显著降低,而胸肌肉色显著高于其他2组,腿肌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结论]各种饲养方式各有利弊,生产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11.
肉用母牛是指断奶后到配种前的母牛。育成期是母牛的骨骼、肌肉发育最快的时期,体形变化大。6~9月龄时,开始发情排卵,一般在18月龄,体重为成年体重的70%时可配种。肉用母牛的饲养目标是在维持正常生理机能、达到一年一胎的基础上,提高母牛泌乳性能和哺育犊牛的能力,进而生产质量好、断奶成活率高的犊牛。因此,就必须在母牛的成长过程中,按照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进行饲养。做好肉用母牛的饲养管理有利于提高母牛的繁殖机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王宗银  李德凤  汪善海 《农技服务》2010,27(8):1048-1049
从场舍的建造,育雏前的准备,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繁育期)的饲养与管理和疫病防治方面介绍了山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庞海鹏 《新农业》2009,(12):23-23
1.饲养密度大 除少数规模化养殖场外,绝大部分养殖户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育雏期密度大,使用四层甚至更高的育雏笼,造成育成期饲养空间紧张,育成鸡(40~50日龄)提前上产蛋笼,每个产蛋笼养4只鸡,个别5只鸡。鸡群整齐度差,体重不达标,骨架发育较小,产蛋高峰不明显,高峰期短,总产蛋量低。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和啄癖,死淘率高。应根据房舍面积,预算育雏数量,及时扩群,疏散密度。  相似文献   

14.
<正> 一、适时合群,比例得当。山鸡野性强,善飞翔,胆小怕惊,群属性强。家养为了防止其飞跑,一般采用室外铁丝网罩养,或采用房舍和网罩联结构成饲养,舍内架设栖息架。成年山鸡由于品种不同,进入繁殖期亦异。美国山鸡一般6月龄性成熟,每年从3月份进入繁殖期,开始公母合群,到9、10月份停产,年产蛋100枚左右。中国山鸡10月龄成  相似文献   

15.
一、分别饲养法奶牛是食草动物,青、粗饲料和辅助料可占奶牛采食干物质总量的60—90%,其价格相对精饲料便宜,生产中常采用因牛而异,分别饲养,不同的牛喂不同的料的饲养方法。具体方法是:对育成期的奶牛、空怀奶牛和非繁殖期成年种牛等生产力较低的牛,可以只供给青、粗饲料及适  相似文献   

16.
时下,国内外山鸡市场日趋火爆,尤其是国际市场销量大增,一只成年山鸡(3—4月龄)售价30美元,香港售价每只150港元。价格的上涨,掀起了养殖热潮。但能热多久?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适应性如何山鸡又名野鸡。抗逆性能特别强,只要做好一些主要疫病的防疫,就基本可以控制疾病的发生。一般饲养100天体重即可达1.5公斤,饲料主要以玉米、麸皮为主,另外再补充些饼类,搭配些菜叶,完全可以满足山鸡的营养需要。我国现在饲养的山鸡品种大多是8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该鸡毛色鲜艳,体型大。在我国长期饲养证明,它不仅生长发育快,产…  相似文献   

17.
七彩山鸡的育肥阶段是指从35日龄开始至112~126日龄.此阶段山鸡体重呈直线上升,饲养管理应掌握好以下几点: 1合理饲喂  相似文献   

18.
在养鸡生产中,人们普遍对育成鸡不重视,一是因育成鸡吃料多长得快,易饲养好管理,不易得病死亡;二是育成期较长(7~20周龄),在此期内光投入不产出。所以生产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育雏期和产蛋期,而忽视育成期,这些都是传统的饲养方法。而现代蛋鸡饲养法大大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观念。传统育雏期是按周龄划分的,而现在是按体重划分时期的,如迪卡褐,体重达650g以上为育成期(8周龄),1540g以上为产蛋鸡;法国伊莎褐,体重850g以上为育成期(10周龄),1570g以上为产蛋期。另外,现代蛋鸡品系的开产日龄普遍提前…  相似文献   

19.
山鸡,又叫野鸡,学名雉鸡,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现将其主要饲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适时合群,比例得当山鸡品种不同,性成熟期亦不同。美国山鸡一般6月龄性成熟,每年3月份进入产蛋期,开始公母合群,9~10月份停产,年产蛋100枚左右。中国山鸡10月龄性成熟,5月份为产蛋期,4月末公母合群,7~8月份停产,年产蛋40~50枚左右.合群过早,公鸡求偶,母鸡惧怕;合群过晚则影响种蛋受精率。公鸡少,易漏配,公鸡多易斗架,影响鸡群安宁,受精率也不高。公母的比例以1∶6最为适宜,受精率可达89%,孵化率可达90%。种母鸡可留用2年,种公鸡留  相似文献   

20.
<正>育成牛一般指从7月龄到18月龄阶段的后备牛,此期是奶牛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育成牛可划分为7~12月龄(小育成牛),13~18月龄(大育成牛)两个不同阶段,不同阶段应分群饲养。一、意义和任务:保证幼牛的正常发育和适时配种。哺乳期的结束并不以为着培育的结束,就体型,体重,适应性和产奶量等方面的培育更为重要。因此要加强对育成牛的饲养管理。二、育成牛的培育目标:(1)小育成牛的生长速度目标应该是日增重700~8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