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森林可持续经营战略规划已经被提上日程。各级政府与相应管理部门积极深化生态发展与资源保护,不仅能够有效实现森林经营计划发展的实施与开展,也能够推动森林生态可持续发展与进步。基于此,结合当前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现状与改革需求进行研究,分析有效完善可持续经营战略规划的有效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中水土保持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指标是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介绍了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的概况,水土保持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国际和中国水土保持指标的研究现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森林可持续经营实践和水土保持指标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森林资源是全人类宝贵的财富,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落实森林经营管理措施是实现森林资源有效利用的前提,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森林可持续经营背景下的森林经营管理应结合森林资源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国内森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确保森林资源的利用和发展都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森林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林业的发展,森林生态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林业产业链和林业经济的管理和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形势。对此,从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森林可持续发展和森林可持续经营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前,森林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在林业管理中要贯彻可持续经营理念,但在林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需要通过严格限制森林采伐额度合理调整森林结构,以改变森林消耗的现状。基于此,在分析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森林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方法,以促进森林实现可持续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消耗的速度已经超过了自然形成的速度,从而诱发了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为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需要强化可持续理念,开发与保护并举。森林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过度开发和利用,会造成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土地沙漠化、盐碱化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生存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在不断发展中,人们需要重视森林经营管护,创新植树造林技术,扩大森林面积,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推动森林生态可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分析我国主要采用的植树造林技术,探究森林经营管护的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森林经营方案是科学培育和精细管理森林的重要技术性文件,对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结合中德财政合作湖北省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探讨了村级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主要程序和主要内容,指出了编制村级森林经营方案需注意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基层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森林资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因此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发展十分必要。森林经营管理是实现森林资源利用的基础,因而有效落实森林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在目前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背景下,在落实森林经营管理工作中,需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特点,通过科学合理方式及途径开展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促使森林资源管理更好地符合实际需求,保证其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环境健康评价初探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森林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是森林保护与持续利用的基础,建立一套科学的森林生态环境 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制定科学的森林保护对策提供依据,对提高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和 环境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依据一定的原则,从森林自然环境背景、森林生态 系统、林区社会经济3个方面,探讨并建立了一套操作方便,既能反映森林生态环境健康质 量,又能反映森林生态环境健康变化趋势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森林生态环境健康评价的综合指数法及其等级划分.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小亮  陈珂  揭昌亮  龙婷 《水土保持通报》2016,36(5):312-319,325
[目的]对2009—2013年吉林省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价,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第8次森林资源清查和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的8个林业局森林经营方案等数据为基础,建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指标体系和定量方法,采用价格倒算法推演森林涵养水源价格公式。[结果](1)2013年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3 801.35亿元。(2)森林生态系统各服务价值排序为净化大气环境(10 225.91亿元,占总服务价值的74.09%)生物多样性维护(1 063.27亿元,占7.70%)涵养水源(997.70亿元,占7.23%)保育土壤(941.61亿元,占6.82%)农田/草场防护(564.75亿元,占4.09%)固碳释氧(8.12亿元,占0.06%)。[结论]在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以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涵养水源服务价值最高。倒算法推演得到的结果较以往研究更贴合实际,有力地提升了森林涵养水源价值核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也使森林涵养水源价值研究评价方法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1.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及森林培育措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通常采用分类经营的方式进行,可充分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在进行森林培育时,应首先考虑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与生态优先的原则。在此情况下,首先分析森林分类经营应坚持的原则,之后详细探讨森林培育有效措施,以促进我国森林资源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木材及珍贵大径材生产基地。长白山林区经过长达几十年的经营利用,林分由原始林退化为森林质量不高、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的过伐林和次生林,很难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本文根据吉林省长白山林区天然林现状,提出长白山林区天然林经营技术,尽快促进林分向长白山林区地带性顶级群落——红松阔叶林过渡,既保持森林的连续稳定产出,又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达到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在森林经营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当下绿色发展的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森林经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而,对新时期森林经营工作开展的现状进行深度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制定完善的森林培育体制;确保森林经营的资金支持、人员建设;提高林木改造水平;明确森林经营的方向;维护森林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14.
森林经营水平的高低决定森林质量的好坏,要培育好的森林资源必须对森林进行科学经营。而其中关键的措施是森林抚育。文章在分析我国森林经营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森林抚育的重要作用,并对现代森林经营的理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森林经营策略与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充分保证森林系统的内部循环的基础下,人为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组织、控制、优化森林的机构和功能,最终实现我国森林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需求相互协调。主要论述我国森林经营策略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切实促进我国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多种森林经营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我国林业产业的整体发展速度,针对森林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展开深入分析和研究,针对现阶段我国森林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森林调查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以全面提高森林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7.
森林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自然资源,更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保护生态,同时增加森林经营管护,可以进一步提升森林质量,助力森林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从植树造林与森林管护原则、植树造林技术与森林经营管护的重要性、植树造林技术与森林经营管护策略3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市场经济日益多元化,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森林经营逐渐成为林业的经营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同一个林区中,尽管林木在经营利用方面有着一致性,但由于小区域中的环境特点和经营目的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需要分类经营。森林经营实施分类之后,森林管理将更加合理和科学。基于此,主要分析了森林的分类经营与林区发展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森林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目标、多指标综合效益的系统评价问题,评价结果是否具有可靠性与所选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有着直接关系。在对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甘肃兴隆山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各指标对应权重、评价方法以及评价过程,以利于兴隆山森林生态效益的分析与评价,进而为该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过程中人工调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国林业相关部门为了更好地保证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强了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但效果并不显著。基于此,从林业资源保护中的防火意义出发,提出了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