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满足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建设要求,笔者分析了机器人工程这一新工科专业中"嵌入式系统"课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课程实践及考核方式等维度上研究改革目的及对应措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动手能力强、创新思维强、兼具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2.
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为例,通过建设高水平师资团队、增设思政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法、挖掘思政案例、优化评价方式几个方面介绍了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措施,为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特色工科专业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追求的新模式。本文结合电气技术专业课程特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基于创新思维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4.
郎超男  徐乐  朱玉斌 《南方农机》2023,(16):192-194
新工科理念提出后,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复合型、创新型,师范院校机械类专业因自身特殊性更需要进行改革和优化。为了突出学校特色和适应新工科要求,课题组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监督等方面对师范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进行研究。师范院校机械类专业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量身制作”,对制定出的方案和实施过程加以落实和管理,对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等实施过程进行合理的监督和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建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监控反馈等闭环系统,从而不断提高师范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实现师范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新时代要求,满足新时代社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金工实训是金属工艺学实训的简称,是工科中职学校大多数专业必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学生们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最早接触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金工实训的有效性不仅直接影响了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影响到大多数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要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出适应检测一线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专教育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融入课程思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专业教育与立德树人并举的教育目标。机械制造工艺学为机械类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具有专业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文中以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为例,介绍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分析了课程中的德育素材,进行了案例展示,并对课程思政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新时期用人单位对工科专业学生制图能力的需求,提出了基于课程群的制图能力培养新思路,探讨了基于课程群的制图能力培养目标、实施方式及考核评价方法。通过制图课程群建设,切实提高工科学生的制图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制图能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梁芬 《南方农机》2023,(18):174-177
【目的】为了解决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培养目标“单一化”等问题。【方法】笔者结合学校服务中原区域经济的发展定位和新工科建设需求,提出了“行业+企业+专业+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人才培养“升本、就业、创业”的培养目标,探讨了该专业面向智能电网方向的专业特色,构建了新工科背景下的专业课程群,详细论述了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过程及实施方法。【结果】解决了新工科背景下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传统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升级改造的瓶颈,打造了新兴产业下面向智能制造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其他同类高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与新工科发展的推动下,机械类专业作为工科建设的重点专业,急需探索和研究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机械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本文结合新时代发展的特征,对地方性高校提出增设人文教育基础课程、引导性和系统化专业课程的建议;将信息化授课模式融入到传统授课模式中;实施以项目分组制和交叉学科分组制为实践内容的培养模式,为后续机械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研究提供理论与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等农业院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是农业院校工科专业培养的重要环节,但现行的工科实践教学模式存在学生创新能力普遍不强、实践教学体系运行缺乏保障等问题。本文针对实践教学的弊端,提出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构建合理课程体系、创建良好实践教学环境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实践教学师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考核与质量监控体系等的保障以确保实践教学稳步进行。  相似文献   

12.
《机械CAD/CAM》是机械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笔者从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考核方式上总结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技术技能人才总量不足,高职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从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展开分析,深入剖析了产业技术链的应用、人才链需求,结合高职机电专业建设现状,认为以专业集群的方式培养人才更加有利于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同时,文章还提出了高职机电专业建立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学科融合的实训基地、构建"基础课程共享、核心课程分立"的专业课程体系等策略,以期更加高效地为产业发展培养适用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提高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抓手,从师资队伍培养、书证融通课程体系、教材建设、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了在"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改革系列举措,以期为职业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创新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该文以机械类专业主干课程——机械制造工艺学为例,对目前高校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构建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和该课程的特点,结合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拓展、工程应用分析和思维等能力的全方位素质培养为目标,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对构建整体优化、结构合理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新体系进行研究与探索,为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新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机械专业学科竞赛是提升在校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文章通过研究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指出了各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阐述了参加机械专业学科竞赛对促进相关工科专业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基于实际情况指出了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的学科竞赛及在开展学科竞赛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各高校工科专业开展机械专业学科竞赛并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芳环  闫春爱  向亮 《南方农机》2023,(7):187-189+198
【目的】“新工科”建设对传统工科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机械原理”作为传统机械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了适应人才培育的要求,必须进行课程建设。【方法】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课题组提出应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学习理念、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教师要树立“新工科”的教学理念,要以人才培育为主线,搞清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让学生把安全、法律、规范放在心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范意识,优化考核评价方式。考核评价方式优化后,平时成绩占30%,实验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50%。【结果】“机械原理”课程从教学内容整合和取舍、教师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改变学习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评价体系进行课程的建设,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习者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将知识更好地内化,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工科理念的不断深入,汽车后市场对汽车类专业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目标,从教材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探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形成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体系,为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培育课程思政理念、重构课程教学体系、课程思政案例实践等方面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探索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让专业课程成为课程思政实践的主渠道,实现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西安工商学院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建设突出数字化创新的机械制造核心专业课程和专业能力体系课程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工匠精神及担当意识。该课程群的教学改革,对旨在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其他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