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基因的表达与青山羊皮肤毛囊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组织学技术和显微观测的方法,研究济宁青山羊1日龄、1-5月龄,共6个年龄段的皮肤毛囊的组织学特性,结合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其与EGF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并用SAS9.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初级毛囊直径在出生后随日龄稍有增大,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次级毛囊直径在2月龄之前极显著增大(P<0.01),达到发育高峰,之后保持相对稳定。EGF基因在出生后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在2月龄达到最高,之后表达量极显著减少(P<0.01)。【结论】初级毛囊在出生前就已全部发育形成,而次级毛囊在出生后可继续发育至2月龄。自出生至2月龄,EGF表达量与次级毛囊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组织学方法,系统地比较研究了小猾皮和出生1月龄以内的大猾皮鞣制前后的组织学特性和皮革品质.结果表明:大、小猾皮的表皮和真皮层的厚度不均匀,颈、背、腹、臀部之间的部位差显著(P<0.05).自出生至1月龄,青山羊表皮和真皮厚度均明显增加,且真皮网状层的生长要快于乳头层.小猾皮的花纹品质优于大猾皮,其干皮重为88.75±11.33,平均皮厚为0.62±0.05;总面积为1145.67±43.92 cm2,有花面积占总面积比例为67.87±2.97%;优等波浪花所占比例为41.67%±3.76;但其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等物理机械指标不及大猾皮;大、小猾皮厚度均以颈部最厚,背部次之,臀部稍薄,腹部最薄.大猾皮的部位差较大.青猾皮鞣后的抗张强度、撕裂强度、崩裂强度和收缩温度均随日龄增长而增加;但规定负荷伸长率却随日龄增长而下降.揭示这些组织学特性可为山羊早期选种提供理论依据,为改良青猾皮板皮及皮革的鞣制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济宁青山羊的兴衰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济宁青山羊的种质特点及兴衰史,并对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主要以不同季节济宁青山羊的垂体组织和外周血为研究对象,研究外周血和垂体组织中促性腺激素(GTH)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以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宰前外周血YSH和LH浓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交化(P〈0.05),垂体组织中LH浓度在不同季节间有极显著变化(P〈0.01),垂体组织中YSH浓度季节间变化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外周血LH浓度与垂体组织中LH浓度呈正相关(r=0.544,P〈0.01),外周血YSH浓度与组织中YSH浓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5.
苏博美利奴羊胎儿皮肤毛囊结构及形态发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苏博美利奴羊毛囊的组织结构与形态发育过程,为解析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分析胎龄为第65、85、105和135天的苏博美利奴羊胎儿头部、颈侧、颈上缘、鬐甲、背部、体侧、肩甲、腹部、荐部及股部等10个不同部位皮肤的组织学特性。【结果】苏博美利奴羊毛囊结构同其它动物一样,由毛球、连接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和毛干等几部分组成。在胎龄65d时初级毛囊(primary follicles, PF)已经发生形成毛芽,毛芽延长,继续向真皮层深入,形成柱状结构,通过由大量真皮细胞在末端聚集,形成帽子结构,各部位表皮均形成完整的结构。胎龄85d时毛囊上部形成一个膨大部,在毛乳头上方形成锥形结构,毛球基本形成,毛乳头长度明显大于宽度;在初级毛囊基底部可见次级毛囊(secondary follicles ,SF)的囊泡结构,并形成皮脂腺原始细胞。在胎龄105d时次级毛囊大量形成,伴随着初级毛囊毛芽伸长,次级毛囊毛芽向真皮层深入,毛乳头直径逐渐增大,皮脂腺开始形成;原始次级毛囊颈部隆突部开始再分化出再分化次级毛囊(secondary-derived follicles ,SD),并可见汗腺,毛管发育完整;已形成完整的毛囊群结构,主要为三元毛囊群,每个毛囊群由1—3个初级毛囊和围绕其周围的几个次级毛囊组成。胎龄135d时大量形成再分化次级毛囊,形成成熟的汗腺,大部分初级毛囊和部分次级毛囊发育成熟,毛囊形成角质化毛干并穿出体表。【结论】苏博美利奴羊胚胎皮肤初级毛囊约50—55d开始形成;胎龄65—75d是初级毛囊形成的重要时期;胎龄80—85d是次级毛囊形成期,此时期,初级毛囊大量形成;胎龄105—135d是次级毛囊大量再分化,再分化次级毛囊形成及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解苏博美利奴羊毛囊的结构及毛囊从发生到发育成熟的形态变化过程,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济宁青山羊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宁青山羊是我国乃至世界珍贵的裘皮用山羊品种,以其高繁殖力、轻柔薄暖的青猾皮和味美鲜嫩的肉质而著称。本文对山东省境内济宁青山羊的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产业发展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济宁青山羊的生化指标,分别对6月龄、1岁龄、2岁龄和3岁龄的济宁青山羊的生化指标和电解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酶、甘油三脂、胆固醇和钙的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6月龄济宁青山羊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6月龄和1岁龄球蛋白含量显著低于2、3岁龄(P0.05)。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的活性及总蛋白、白蛋白、尿素、肌酑、尿酸、钾、钠、氯、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各年龄段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本试验可以初步建立起济宁青山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参考值,为今后济宁青山羊的饲养管理、疾病诊断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山东农业科学》2019,(5):129-134
为了解近年来山东省对济宁青山羊品种资源保护效果,采用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对山东省境内的4个济宁青山羊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显示:24个微卫星位点在4个群体135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5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6.6个;4个群体的PIC在0.6016~0.6653之间,群体的He在0.6750~0.7559之间,但是群体的Ho均低于He,LWQ最低(0.5375),JXQ最高(0.6260);群体分化系数(Fst)为0.0774,基因流(Nm)分析表明每世代4个群体间有效迁移个体数为1.8905;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指数分析表明,SXQ、HHQ和JXQ群体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LWQ群体间遗传距离相对较远。结果表明:济宁青山羊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遗传分化水平较低,但4个群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近交,SXQ和LWQ群体的近交程度较高,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扩大群体数量,避免近交衰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舍饲和放牧补饲条件下济宁青山羊妊娠母羊的繁殖性能。[方法]分别研究舍饲和放牧补饲条件下青山羊妊娠母羊平均产羔率及产后发情率、羔羊初生重和断奶成活率,分析不同饲养方式对青山羊妊娠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探讨适宜的饲喂方式。[结果]养殖方式和营养水平对济宁青山羊发情率、受胎率和产羔率没有显著影响。由于舍饲和放牧补饲造成的管理和营养水平差异,舍饲组羔羊初生重和断奶成活率比放牧补饲分别提高10.7%和17.1%,表明饲养方式是影响济宁青山羊妊娠母羊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结论]可以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水平来提高母羊繁殖性能和羔羊成活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促进济宁青山羊规模养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济宁青山羊初生重和死亡率2个重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因素,利用SPSS 19.0和SAS 9.2软件对这2个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最小二乘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分析2012—2017年产羔记录中出生年份、出生季节、配种季节、性别和产羔类型5个因素对济宁青山羊羔羊初生重和死亡率的影响并求得羔羊初生重、死亡率的最小二乘均值。结果表明:1)出生年份、出生季节、性别和产羔类型对羔羊初生重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产羔类型对羔羊死亡率有显著影响(P<0.05)、配种季节对羔羊死亡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2)2012—2017年6年羔羊初生重呈先下降后增加再下降的趋势,死亡率呈先下降再增加的趋势。3)公羔初生重极显著高于母羔初生重(P<0.01)。4)随着母羊产羔数的增加,死亡率升高。单羔的初生重极显著高于四羔及以上(P<0.01),双羔的初生重与三羔差异显著(P<0.05)。5)秋季出生的羔羊初生重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春季所产羔羊的初生重显著高于夏季和冬季(P<0.05)。综上,济宁青山羊初生重和死亡率受出生年份、出生季节、配种季节、性别和...  相似文献   

11.
三个山羊品种FSHR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波尔山羊、莱芜黑山羊、崂山奶山羊为研穷对象,对其FSHR基因5’端调控区及第一外星子部分序列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波尔山羊与莱芜黑山羊、崂山奶山羊三者序列的同源性为98.13%,相应的突变率为1.87%。三个品种间共有27处发生碱基缺失/插入,且碱基突变区段位于基因的5’端区转录启动调控区,主要集中在-210~—290bp之间,莱芜黑山羊与崂山奶山羊之间仅出现3个碱基的突变。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区狗牙根自4月上旬始苗,4月中旬~5月达高峰,11月后地上部分陆续枯死。地下根茎发芽温度在10~46℃,以30~40℃为适宜,土壤含水量为15%~20%、土深0~3cm时生长最快,耐旱、耐涝性强,对光有敏感性。可与麦轮作或用15%稳杀得乳油于狗牙根株高0~5cm时进行化学防治,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本实验通过石蜡切片和HE染色等技术研究花鼠皮肤毛囊的基本结构及生长过程中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花鼠兴盛期皮肤变厚,且毛囊深入到近皮下组织部位;休止期皮肤变薄,毛囊萎缩,能够观察到得毛囊数量变少.为进一步研究花鼠毛被生长和色素合成的分子机制提供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都尔伯特半荒漠草原牧区牧民家庭采集62份样品中分离到34株乳杆菌对其中27株进行了种的鉴定。结果:干酪乳杆菌植物亚种(L.casei subsp.Plantarum)13株,格氏乳杆菌(L.gasseri)1株,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10株,棒状乳杆菌棒状亚种(L.coryniformis subsp.coryniformis)1株,面包乳杆菌(L.panis)1株,弯曲乳杆菌(L.curvatus)1株。其中高温菌1株。  相似文献   

16.
南京地区黑麦草若干生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秋~1985年秋用11个选系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黑麦草在南京地区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秋播黑麦草具有冬前和春季两个生长旺季,而春季则为干物质积累的主要时期;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多年生黑麦草春季分蘖时间长于多花黑麦草,平均每株分蘖数前者高于后者;早熟型黑麦草花后23~27天、中熟型黑麦草花后21~25天,平均每小穗干物质重最大,含水率40.74%,为种子收获适期。  相似文献   

17.
贵州辣椒疫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来源于贵州省不同辣椒产区的5个辣椒疫病病原菌分离物进行分离鉴定。其孢子囊形态各异,多为圆形、近圆形、长椭圆性,孢子囊平均大小为43.5~52.7×33.3~38.8μm,长宽比1.0~2.3,乳突明显,一般单乳突,偶见双乳突。单株培养不产生卵孢子。病菌能在12℃以上、35℃以下生长,对浓度为1∶8×106的孔雀石绿不敏感,部分菌株可利用淀粉作碳源。根据这些特征将这5个菌株鉴定为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  相似文献   

18.
三叶木通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三叶木通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三叶木通一年内可萌发三次新梢,春梢和夏梢的生长期分别为110,130天左右,当年能进行花芽分化;秋梢因寒害多为枯尖死亡。其花期为3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9.
采用Jaccard指数,Sorenson指数和Mountford指数等三个相似性指数及系统聚类分析对不同样地的植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指数在环境梯度上没有反应出物种的明显变化特征,原因是由于干扰(放牧)使整个环境梯度上系统的时间、空间和种间相悖,结构错乱.聚类分析能够从群落结构上分析群落之间的关系.分类结果表明7个样地可以分为三类(1)以莎草科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2)以禾本科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3)以豆科小灌木为优势种的群落.笔者指出在进行草地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同时也对畜牧种质资源进行了保护,因此在畜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草地生态系统的保育没有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