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以2年生茶花新品种‘玫玉’盆栽苗为材料,设置0、50、100、200、400 mmol·L-1NaCl的盐浓度进行盐胁迫试验,研究盐胁迫对茶花的相对生长量、盐害情况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茶花幼苗新梢的生长受到了抑制,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50 mmol·L-1 NaCl处理后植株的相对生长量与其他3个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盐害指数和盐害率则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50 mmol·L-1 NaCl处理的植株在处理28 d后,相对生长量为65%,盐害指数为22.2%,植株生长状况良好,且慢慢适应了低盐环境。茶花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以及气孔导度(Gs)均随NaCl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并与CK存在显著差异;NaCl胁迫下,气孔限制因素在50 mmol·L-1 NaCl胁迫时起主导作用,而在100、200、400 mmol·L-1 NaCl胁迫时,气孔限制因素和非气孔限制因素共同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GbWRKY32基因的抗旱及耐盐功能。【方法】以转GbWRKY32基因烟草以及本生烟草为材料,研究在不同浓度PEG-6000(0%、5%、10%、15%)以及不同浓度NaCl(0 mm、100 mm、150 mm、200 mm)处理下,对转GbWRKY32基因烟草种子萌发、全苗长、根系以及干重、鲜重的影响。【结果】(1)随着PEG-6000浓度的不断增加转GbWRKY32基因烟草种子与本生烟草种子萌发率全苗长、根系以及干重、鲜重不断降低;(2)在PEG-6000浓度达到15%处理14 d后,三个转GbWRKY32基因烟草株系的种子萌发率、全苗长、根系以及干重、鲜重明显高于本生烟草种子;(3)随着NaCl浓度的不断上升,其整体趋势与PEG胁迫相同;在NaCl浓度达到150 mm时,处理14 d以后三个转GbWRKY32基因烟草株系的种子萌发率、全苗长、根系以及干重、鲜重明显高于本生烟草种子;【结论】GbWRKY32基因转入烟草中可以明显提高烟草对干旱以及盐胁迫的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引发对盐胁迫下红麻生长及生理响应,并揭示SA引发对红麻中逆境相关基因的诱导模式,为红麻耐盐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个不同耐盐性红麻品种(盐抗性材料为CP018,盐感性材料为CP047)为研究对象,将种子引发处理后进行水培试验,分析SA引发对红麻种子萌发及150 mmol·L-1 NaCl胁迫下幼苗农艺性状及生理方面的影响,并通过qRT-PCR技术分析SA引发逆境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盐抗性品种CP018经过0.2 mmol·L-1 SA引发后,能显著提升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提高34.78%、31.30%和58.07%;盐感性材料CP047也有一定的提高,分别提高7.50%、10.56%和6.23%,但是未达到显著水平。在盐胁迫条件下,经SA引发(S1)与未引发(N1)相比,株高抑制率在盐抗性和盐感性品种中分别显著降低4.07%(CP018)和3.91%(CP047),干重抑制率在2个品种中分别显著降低15.50%(CP018)和15.68%(CP047);鲜重抑制率在盐感性品种CP047中显著降低4.46%,但在盐抗性品种CP018中未达到显著水平。根系扫描分析表明,根长抑制率在盐抗性和盐感性材料中分别显著下降10.74%(CP018)和10.77%(CP047);根表面积抑制率在盐抗性和盐感性品种中分别下降5.09%(CP018)和2.95%(CP047),仅在盐抗性品种CP018中达到显著水平;而根系活力抑制率在盐感性品种CP047中降低46.21%,在盐抗性品种CP018中降低6.56%,仅在盐感性品种CP047中达到显著水平。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根系活力是对影响植株干重最重要的因素。SA引发能降低盐胁迫下红麻叶片的MDA含量,提高POD和SOD酶活性。对12个逆境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ACCDAPX2SOS1ARR2PALERF.C3CHITTIFY11表达水平在SA引发处理下均显著上调,而ERF9ERS1MYC2XTH22在2个材料中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其中,XTH22在CP047中显著上调,在盐抗性品种CP018中无显著变化,ERS1MYC2在盐抗性品种CP018中显著上调,在盐感性品种CP047中却显著下降,而ERF9在2个品种中的趋势则与此相反。【结论】适宜浓度的SA引发可以显著缓解红麻在盐胁迫下的生长,且对不同红麻种质资源的影响程度和方式存在差异,SA可能通过影响生理过程如抗氧化酶系统,并通过诱导特异基因的表达调节红麻植株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盐碱地盐分含量在土壤表层的分布通常是不均匀的,研究不均匀盐胁迫条件下高粱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为盐碱地高粱栽培和盐碱地高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分根法将高粱根系均匀分成2部分,并分别置于不同浓度(mmol·L -1)NaCl中,设置对照为无盐胁迫(记作0/0,下同)、不均匀盐处理(0/200、50/150)和均匀盐处理(100/100),在人工气候室培养14 d后取样,测量生物量、叶面积、SPAD值、根系形态、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参数等性状,研究分根盐胁迫条件下高粱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 【结果】 不均匀盐胁迫和均匀盐胁迫均严重影响了高粱幼苗的生长发育,显著降低了高粱幼苗鲜重、干重和叶面积,对叶片的光合能力、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不均匀盐处理50/150和0/200的单株干重比均匀盐处理提高了21.19%和62.71%,单株鲜重提高了35.39%和86.44%,叶面积提高了13.22%和88.66%;50/150处理低盐一侧根系鲜重和干重分别是高盐一侧的1.90倍和2.10倍,0/200处理无盐一侧根系鲜重和干重分别是盐胁迫一侧的3.02倍和3.75倍。同样,不均匀盐处理对局部根系形态影响显著,低盐或无盐一侧根系生长明显增加,50/150和0/200处理低盐一侧的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根尖数和分支数显著高于高盐或有盐胁迫一侧根系,进而不均匀盐胁迫条件下整个根系的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根尖数和分支数都高于均匀盐胁迫处理,其中0/200处理的各项指标与均匀盐处理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不均匀盐胁迫条件下显著升高(P<0.05);不均匀盐处理的叶片渗透调节性物质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SS)含量显著高于均匀盐处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不均匀盐处理条件下植株光合能力相对于均匀盐处理也得到显著改善,主要体现在显著升高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相较于均匀盐处理,在不均匀盐处理条件下50/150、0/200的荧光参数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电子传递效率(ETR)分别提高了5.64%和19.00%、9.25%和18.89%、1.93%和6.89%,其中0/200处理的ΦPSⅡ和Fv/Fm与100/100处理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 不均匀盐处理和均匀盐处理对高粱幼苗生长均产生抑制,但在不均匀盐胁迫条件下,由于低盐或无盐一侧根系补偿性增长,整个根系形态得到改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能力和光合能力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因而缓解盐胁迫对高粱幼苗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甘蔗间作猫豆对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改善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促进甘蔗生长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析单作甘蔗(CK)和甘蔗间作猫豆(T处理)2种种植方式对甘蔗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并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门和属水平上分析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种水平进行主成分(PCA)分析。【结果】T处理的根际土壤中全氮、全钾、水解性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大于CK。T处理的根际土壤中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T处理的根际土壤中细菌丰富度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P> 0.05,下同),其多样性显著高于CK(P< 0.05,下同);T处理的根际土壤中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高于CK。CK和T处理土壤样品的主要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其相对丰度均大于10.00%,优势细菌属分别为水恒杆菌属(Mizugakiibacter)、游动四孢属(Luedemannella)、乳杆菌属(Acidothermus)和布氏杆菌属(Bryobacte),但T处理根际土壤样品中水恒杆菌属、游动四孢属和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较CK下降2.47%、1.78%和0.68%,其他细菌属分别增加0.10%~0.86%。CK和T处理根际土壤中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分别为80.00%和92.00%,其次是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分别为8.00%和6.00%,排名前3的优势真菌属均为戴氏霉属(Taifanglania)、毛壳属(Chaetomium)和镰刀菌属(Fusarium)。CK和T处理的6份根际土壤样品在种水平上的主成分(PCA)分析结果显示,细菌群落PC1的变异为29.37%,PC2的变异为20.26%,二者的总贡献率为49.63%;真菌群落PC1的变异为33.44%,PC2的变异为27.73%,二者的总贡献率为56.17%。CK与T处理的细菌群落分别属于不同象限,CK位于第1和第3象限,而T处理位于第2和第4象限。【结论】甘蔗间作猫豆可改善甘蔗根际的土壤养分状况,改变甘蔗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提高细菌和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但未影响优势菌门的排序。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叶施低浓度氯化钠对樱桃萝卜生长和物质累积的适宜浓度及有益效应,本试验以樱桃萝卜品种荷兰“多可爱”为试材,采用0(CK)、6、12、18 mmol·L-1NaCl对二叶一心期的植株进行连续21 d的叶面喷施处理,分析其对各器官生长、干物质和营养物质累积以及叶片光合碳吸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樱桃萝卜植株生长及光合活性等指标均存在峰值效应,有益效应浓度集中在12 mmol·L-1。在此浓度处理下,樱桃萝卜全株鲜重和干重及肉质根鲜重和干重分别比CK增加89.0%和89.4%及89.1%和102.3%,叶面积(49.8%)、光合速率Pn(14.1%)、气孔导度Gs(54.9%)显著增加,植株生长鲜活指数(128.3%)与根系活力(85.2%)大幅度提升。叶施6~12 mmol·L-1 NaCl更有利于植株干物质从叶片向肉质根转移分配,尤其12 mmol·L-1 NaCl促进了肉质根的可溶性糖(81.2%)、淀粉(100.0%)、游离氨基酸(62.2%)、可溶性蛋白(63.4%...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和筛选耐盐菌株并探讨其对不同农作物的促生作用,为进一步研制耐盐微生物菌肥制剂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培养基从土壤样品中富集、分离光合细菌,采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用水培法培养萌发的番茄和水稻种子,在番茄长出真叶、水稻长出第一叶时,分别灌根施用配制的YYH-1菌液、分离菌菌液、灭活YYH-1菌液、灭活分离菌菌液、培养基和清水,7 d施用1次,连续施用3次.另设盐胁迫试验(番茄和水稻水培液中分别含50和100 mmol/L NaCl),重复上述操作.第3次灌根后7 d,分别测定番茄和水稻的株高、茎长、根长、茎粗、鲜重及叶绿素含量,对比分析菌株BTN-1的耐盐和促生作用.[结果]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菌株,编号为BTN-1.根据菌株BTN-1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orides).促生和盐胁迫试验结果均表明,BTN-1和YYH-1菌液处理对番茄、水稻幼苗的促生效果较佳,其次为灭活BTN-1和灭活YYH-1菌液处理,尤其以BTN-1菌液处理的效果最优.在盐胁迫条件下,与培养基处理相比,BTN-1菌液处理的番茄株高、茎长、根长、茎粗和鲜重分别增长52%、54%、55%、36%和50%,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提高36%和37%;BTN-1菌液处理的水稻株高、茎长、根长、茎粗和鲜重分别增长41%、30%、21%、36%和44%,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提高39%和54%.[结论]菌株BTN-1能促进盐胁迫下番茄和水稻幼苗的生长,同时可提高二者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其光合作用.该菌具有耐盐和促生作用,在海水灌溉农田、盐碱化土壤利用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可作为生物菌肥在农业生产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NaCl胁迫浓度对7个加工番茄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设置6个NaCl浓度梯度0、20、40、60、80和100 mmol/L,对7个加工番茄品种种子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结果]在NaCl浓度低于20 mmol/L时,加工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伤害率、下胚轴伤害率、胚根鲜重和干重、下胚轴鲜重和干重与对照差异不大,在浓度为40~60 mmol/L时受抑制作用较大,在浓度为80~100 mmol/L时受抑制作用最大.[结论]盐胁迫对加工番茄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在供试的7个加工番茄品种中,不同品种加工番茄种子萌发受NaCl胁迫抑制的程度不同.其中石红208在发芽期的耐盐力优于其他参试品种,石红2号发芽期的耐盐力则表现较差.在进行加工番茄萌发期耐盐性筛选时可以将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鲜重、胚根干重和下胚轴伤害率综合起来作为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磷酸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phosphoethanolamine N-methyltransferse,PEAMT)是植物磷酸胆碱合成的关键酶,而磷酸胆碱是可以增强植物抗性的甘氨酸甜菜碱合成底物胆碱的前体。通过对陆地棉磷酸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基因(GhPEAMT1)的克隆、表达模式分析,以及功能验证,探究GhPEAMT1在陆地棉响应盐胁迫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棉花耐盐品种的选育提供基因资源。【方法】根据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最终确定GhPEAMT1为耐盐候选基因;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结构特征、预测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以及进化关系;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耐盐棉花品种早熟长绒7号和感盐棉花品种南丹巴地大花在NaCl胁迫后不同时间点不同组织的表达特征;构建亚细胞定位载体,进行烟草的瞬时转化,确定蛋白质在细胞中的位置;构建基因超表达载体,通过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分析转基因拟南芥种子在盐胁迫下的萌发率和转基因拟南芥主根长度;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对早熟长绒7号棉花品种进行目的基因沉默,提取棉花叶片的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用以检测基因沉默效率,随后用40 g·L-1的NaCl溶液的处理对照棉花植株(CK)、注射TRV2:00的棉花植株、GhPEAMT1AGhPEAMT1D沉默成功的棉花植株,测定棉花叶片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的活性。【结果】克隆获得GhPEAMT1的2个同源基因GhPEAMT1AGhPEAMT1D,2个基因的CDS全长分别为1 488和1 485 bp;构建进化树发现,GhPEAMT1与海岛棉同源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而与其他物种相比,与可可同源性最高;盐胁迫条件下,GhPEAMT1AGhPEAMT1D在耐盐品种早熟长绒7号叶片和根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盐品种南丹巴地大花。亚细胞定位显示该基因位于细胞质中;超表达转基因拟南芥后,在100和150 mmol·L-1 NaCl的MS培养基上,转基因拟南芥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野生型拟南芥。在50和100 mmol·L-1 NaCl的MS培养基上,转基因拟南芥的主根长极显著高于野生型拟南芥的主根长;用40 g·L-1的NaCl溶液处理24 h后,GhPEAMT1AGhPEAMT1D沉默成功的棉花植株叶片比CK和注射TRV2:00的棉花植株的棉花叶片萎蔫严重,盐胁迫后,与注射空载棉花植株相比,注射TRV2::GhPEAMT1A棉花植株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降低。【结论】GhPEAMT1可以增强拟南芥对盐胁迫的耐性,GhPEAMT1能够响应盐胁迫并起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叶绿素荧光可反映盐胁迫下植物光合机构防御机制的受害程度和抗逆性。通过分析盐胁迫对不同耐盐性粳稻种质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揭示其诱导动力学特征,初步阐明叶绿素荧光相关基因调控粳稻种质苗期耐盐性的机制,为耐盐水稻品种筛选和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份耐盐、8份盐敏感粳稻种质为试验材料,于苗期在水培条件下分别测定两组种质0 mmol·L-1和125 mmol·L-1 NaCl胁迫3 d、6 d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关键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和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综合评价各种质资源耐盐性,获得典型耐(敏)盐种质开展叶绿素荧光相关基因OsHCF222OsABCI7的表达特异性分析。【结果】与对照(CK,0 mmol·L-1 NaCl 3 d、6 d)相比,盐胁迫(125 mmol·L-1 NaCl 3 d、6 d)可显著降低粳稻种质的最大荧光产量(Fm)、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与CK相比,耐盐种质的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NPQ)和可变荧光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在盐胁迫3 d时显著降低,初始荧光产量(Fo)在盐胁迫6 d显著升高;盐敏感种质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qN在盐胁迫3 d时显著降低,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NPQ、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在盐胁迫3 d、6 d时极显著降低。盐胁迫下FmFv/Fm、Y、NPQ和ETR与耐盐级别(STS)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在耐、敏盐种质间差异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将8个叶绿素荧光参数转换为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88.018%;结合各因子载荷大小筛选出FmFv/Fm、Y、NPQ和ETR 5个关键指标,可将16份粳稻种质明确划分为耐盐组和盐敏感组两类。以两个主成分的隶属函数结合权重处理并累加计算盐胁迫下叶绿素荧光特性综合评价值DDCF),并依此获得16份粳稻种质排名。采用Kinetic模式测定盐胁迫和正常生长(CK)条件下耐盐种质Cigalon、Bertone和盐敏感种质新竹8号、幸实的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在CK条件下,4份粳稻种质表现为相似的曲线形状,斜率较大,P峰出现时间基本相同;盐胁迫下,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盐敏感种质的P峰迅速降低,M峰和曲线斜率逐渐变小;耐盐种质仍维持较高的P峰,M峰和曲线斜率与CK相比无明显变化。通过对综合排名第1的耐盐种质Cigalon和排名第16的盐敏感种质幸实NaCl胁迫不同时间叶绿素荧光相关基因OsHCF222OsABCI7的qPCR分析,结合叶绿素含量、耐盐相关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和相关分析,初步明确了OsHCF222OsABCI7的差异表达与粳稻种质苗期耐盐性的关系。【结论】不同耐盐性粳稻种质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对盐胁迫的响应不尽相同,FmFv/Fm、Y、NPQ和ETR与水稻苗期耐盐性密切相关;OsHCF222OsABCI7的表达量直接影响了粳稻种质苗期耐盐性;在耐盐粳稻中,NPQ和Fv/Fm起关键作用,Fm可能在调节盐敏感粳稻耐盐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土传病害严重影响了番茄种植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筛选优良的土传病害拮抗微生物用于生物防治对解决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试验以番茄根际土壤为材料,以四株番茄根腐病致病菌立枯丝核菌、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链格孢菌为对峙菌,筛选得到NSB-26和RSB-6两株具有优良拮抗性能的细菌。经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及16 SrDNA序列分析,发现NSB-26为贝莱斯芽孢杆菌、RSB-6为暹罗芽孢杆菌。通过盆栽试验对菌株NSB-26和RSB-6的生防效果进行了验证,实验设置了三个处理:病原菌处理(T1),拮抗菌+病原菌处理(T2)和等量清水处理(CK)。[结果]结果表明:与T1和CK处理相比,T2处理番茄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株高、根长、鲜重、干重均明显提高,株高的增加幅度最高分别达10.06 %和3.95 %;根长的增加幅度最高分别达67.09 %和26.48 %;处理15天时,植株鲜重最高增加幅度分别达133.21 %和93.20 %;植株干重最高增加幅度分别达126.42 %和81.82 %。此外,叶绿素a、b含量也显著上升。[结论]说明拮抗菌处理可有效减轻土传病害,提高番茄幼苗的抗性,这为番茄根际拮抗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疆加工番茄田土壤中获得的贝莱斯芽孢杆菌JTB8-2对加工番茄促生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种子催芽、穴盘育苗和盆栽试验方法。【结果】贝莱斯芽孢杆菌JTB8-2菌株发酵菌液25、50和100倍稀释液处理的加工番茄植株株高、茎粗、茎鲜重和根鲜重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菌株JTB8-2发酵液25倍液、50倍液和100倍液处理的番茄植株茎鲜重显著高于NB培养基25倍液、50倍液、100倍液和空白对照;菌株JTB8-2菌株发酵液原液对20种作物种子萌发和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25倍及以上稀释液对作物种子萌发和芽生长无影响。【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JTB8-2菌株发酵液能够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其发酵液原液不宜做作物浸种处理,发酵液25倍及以上稀释液可以浸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伊犁河谷不同藜麦品种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评价藜麦品种耐盐性,以NXSG56、NXSG85、HP9、GY3、QA13-9共5个藜麦品种为材料,分别用50、100、150、200、250、300、350、40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种子及幼苗,研究不同NaCl浓度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升高,藜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幼苗地下部分干鲜重、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胁迫初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丙二醛、Na+及后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持续上升;地上部分干鲜重、纤维素及K+含量持续下降。说明各藜麦品种幼苗在受到NaCl胁迫时会通过提高渗透物质含量、增加根系吸收面积、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自我保护机制对抗盐胁迫。以上结果表明,NXSG85、NXSG56较其他品种耐盐,QA13-9对NaCl胁迫较敏感。  相似文献   

14.
蓝巧武  刘华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879-880,910
[目的]提高红海榄抗盐胁迫的能力。[方法]用添加51、52、5 mmol/L CaCl2的培养基培养盐胁迫下的红海榄幼苗,研究钙对盐胁迫下红海榄幼苗生长及膜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根及叶片的鲜重在5 mmol/L钙处理时明显高于对照和单独盐处理,15 mmol/L钙处理达到峰值。5 mmol/L Ca2+处理根的SOD活性一直维持较高水平而达到最大值,15 mmol/L Ca2+处理叶片的SOD活性最大,4个月后25mmol/L Ca2+处理的最大,比对照和盐处理分别高28.49%和23.32%。5 mmol/L Ca2+处理根的MDA含量一直维持较低水平而达到最小值。15 mmol/L Ca2+处理叶片的MDA含量最低,2个月后明显低于其他组,仅为单独盐处理的46.98%。钙能有效提高红海榄幼苗根及叶片的鲜重和SOD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其耐盐性。[结论]5~15 mmol/L Ca2+有效提高了红海榄幼苗抗盐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亚低温逆境胁迫下,补光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及光合性能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亚低温胁迫下番茄幼苗对补光的生理响应,为亚低温胁迫下培育番茄壮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番茄Money maker为材料,利用改良Hoagland营养液定期定量灌溉,采用白∶蓝为2∶1的复合光于亚低温胁迫条件下(昼15℃/8夜℃)对番茄叶片补光,共设置4个处理:正常温度处理(CK)、正常温度补光处理(CK+USL)、亚低温胁迫处理(LT)和亚低温胁迫补光处理(LT+USL)。【结果】与亚低温胁迫相比,亚低温补光后,番茄植株株高、茎粗分别显著增加24.92%和4.58%,叶、茎、根鲜重及总鲜重分别显著增加了24.71%、23.68%、31.01%和25.23%;番茄幼苗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及投影面积分别显著增加了25.73%、29.31%、25.93%和14.22%;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分别增加85.77%、19.09%和44.59%,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降低15.60%。【结论】亚低温胁迫条件下,叶背面补光可以显著改善番茄幼苗的生长及光合性能,促进番茄幼苗的健壮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不同盐碱胁迫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盐碱胁迫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NaCl、Na2SO4和Na2CO3+NaHCO3)三种盐碱胁迫类型和盐(碱)度。【结果】不同盐碱胁迫对土壤细菌群落α-多样性Shannon和Simpson指数影响不大,Na2SO4和Na2CO3+NaHCO3胁迫土壤Chao1和Ace丰富度指数显著降低。NaCl轻度盐化土壤细菌群落β-多样性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其它盐碱胁迫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显著。各处理土壤细菌优势门类均为变形菌门、芽单胞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拟杆菌门。盐碱胁迫土壤细菌的拟杆菌门、浮霉菌门增加;而放线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减少。NaCl胁迫土壤绿弯菌门、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增加,Na2SO4胁迫土壤芽单胞菌门、热微菌门增加,Na2CO3+NaHCO3碱胁迫土壤酸杆菌门、疣微菌门增加。【结论】土壤细菌群落通过调节物种组成来适应盐碱胁迫,不同盐碱类型和盐碱度胁迫下,土壤细菌群落会形成显著差异的物种。  相似文献   

17.
香蕉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壤室内培养的方法,以香蕉秸秆不同还田模式为试验唯一变量因素,设置3个处理(无秸秆还田CK;将香蕉秸秆覆盖到土壤表层,作为秸秆自然还田处理F;将土壤与香蕉秸秆彻底混合,作为秸秆掩埋还田处理T),分析香蕉秸秆不同还田模式下的微生物群落差异,以期揭示香蕉秸秆的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 表明:T、F处理与CK...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提高番茄耐盐性的适宜施用浓度。【方法】 选用番茄品种中蔬4号。采用营养液栽培法。NaCl(100 mmol/L)胁迫下,番茄幼苗叶面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GSNO(0、0.1、0.2、0.3、0.4、0.5、0.6 mmol/L)。测定分析不同浓度外源GSNO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及根系活力、叶绿素及丙二醛(MDA)含量、电解质渗透率和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结果】 (1)NaCl胁迫显著降低了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鲜重、根系活力、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显著提高了番茄幼苗的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对电解质渗透率无显著影响;(2)外源施用0.1~0.3 mmol/L GSNO可通过不同程度地提高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脯氨酸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和膜完整性的破坏程度而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和提高盐适应性,而实验施用的高浓度(0.5~0.6 mmol/L)GSNO的施用虽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的已造成伤害,但尚未达到抑制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的作用。【结论】 NaCl胁迫显著影响了番茄幼苗的正常生长,外源施加适宜浓度的GSNO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的影响。以0.1 mmol/L GSNO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核桃内生菌HT3对番茄和黄瓜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测定核桃内生菌HT3的培养滤液对番茄和黄瓜的促生作用,采用浸种法测定了不同稀释倍数HT3培养滤液对番茄、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T3培养滤液稀释倍数在5~100倍之间时,对番茄和黄瓜的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稀释倍数小于5倍时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稀释10倍的HT3培养滤液处理的番茄和黄瓜种子的胚芽生长率最大,分别为对照的215%和142%。番茄种子浸泡时间为12 h时的促生作用明显好于浸泡24 h。HT3培养滤液处理的番茄、黄瓜植株苗比清水处理的健壮、叶片大、叶色浓绿、茎秆粗,且促进番茄和黄瓜幼苗平均鲜质量或干质量增长率均达到13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