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夏季热应激对奶牛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减少夏季热应激,维持奶牛持续高产,已成为全球奶农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特编译此文以供大家参考。 奶牛产奶最理想的温度在10~20℃。从以下图表可看出奶牛在全国各地都会存在热应激问题。轻度热应激,奶牛每天奶损失5磅(2.25公斤);中等程度热应激,奶牛每天奶损失10磅(4.5  相似文献   

2.
奶牛的正常体温为38.5℃,最适宜生长温度为8~16℃。若奶牛体温(直肠内的温度)增加到40~41℃,或者超过这个范围,奶牛的新陈代谢将发生紊乱而使生命受到威胁,这就是热应激持续性或间歇性热应激,都将导致奶牛的生产性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食欲、日采食量、日产奶量下降,奶牛繁殖力降低,牛奶乳脂率和乳蛋白降低,奶牛容易感染疾病等,严重的热应激可导致奶牛中暑,甚至死亡。为了减缓夏季奶牛热应激,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完善饲养管理1.1注意饲草的质量。饲草质量的优劣对奶牛在夏季是否产生热应激有着…  相似文献   

3.
热应激是指动物对不利于其生理的高温环境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奶牛的正常体温为38~39℃,如果升至40~41℃甚至更高,其新陈代谢就会发生紊乱,采食量、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以及免疫力等都会下降,严重时可发生中暑,甚至死亡.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南方)夏季平均气温高,持续时间长,对奶牛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如何缓解奶牛热应激,维持奶牛持续高产,已成为奶农和畜牧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夏季奶牛热应激的发生机制、对奶牛的影响以及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奶牛养殖小区实行统一管理,奶牛饲养密度大,高产奶牛多。如何减缓奶牛热应激是提高夏季奶牛饲养效益的关键。荷斯坦奶牛最适宜的气温是10-16℃,一般的说在气温不超过20℃.对奶牛不产生明显的热应激。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主要是导致奶牛夏季产奶性能下降和繁殖力降低。为减少和缓解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从防止太阳辐射、减少奶牛自身产热、增加散热三个方面考虑,在实际生产中应从改善奶牛福利待遇和提高奶牛饲养技术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浅谈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及调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炎热的夏季,热应激会导致奶牛生理机能发生紊乱,采食量下降,生产性能降低,甚至导致奶牛发病,严重者造成死亡。预防夏季奶牛热应激的发生,为奶牛创造适宜的、良好的饲养环境,可使奶牛安全、顺利地度过炎热的夏季,防止热应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笔者等从奶牛热应激发生的原因与生理机制入手,综合论述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和预防热应激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夏季热应激所造成的鲜乳拒收、收购价格下降问题是我国奶牛养殖者普遍关心的一个难题。本文针对夏季热应激对牛奶成分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力图为奶牛夏季原料奶质量控制提供实用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夏季奶牛生产降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季高温会对奶牛造成热应激,大幅度降低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奶牛的健康和繁殖力亦受到很大影响。连续数日极度的高温天气甚至会导致牛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降低热应激对奶牛生产的影响,应在夏季采用降温系统进行环境控制。1夏季高温对奶牛的影响荷斯坦奶牛的最适泌乳温度为4.4~21.1℃。日均环境温度达到24℃时,奶牛产奶性能就会下降;当环境温度超过32.2℃,奶牛干物质采食量降低8%~12%,产奶量降低20%~30%。热应激还影响高产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在以色列,奶牛的受胎率冬季为50%,夏季降到20%以下。一般认为,在18~34℃气温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奶牛生产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高产奶牛不断选育,热应激已成为全球乳制品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热应激程度与外界环境因素和奶牛自身因素有关。夏季热应激会导致奶牛产奶量降低、乳成分改变和繁殖性能下降,还会给奶牛健康、免疫和福利带来负面影响。营养调控措施在缓解奶牛热应激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奶牛热应激的产生及其对生产、繁殖、健康与福利的影响,总结了通过营养调控策略缓解奶牛热应激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奶牛热应激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奶牛是一种比较耐寒而不耐高温的动物,奶牛适温范围为4℃~21℃。当气温高于20℃,奶牛即表现出体温增高,呼吸频率加快,饮水量增多、采食量下降和肠道充塞等热应激症状,致使产奶量和繁殖率显著下降,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增高,当40℃时,奶牛食欲几近废绝。采食量下降是导致高产奶牛泌乳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改善夏季高温时节饲养管理是实现全年奶牛高产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夏季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中,防暑降温成为奶牛生产的主旋律。现就奶牛夏季饲养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夏季由于受到热应激的影响,奶牛配种受胎率会明显下降,同时为降低热应激对奶产量和奶牛健康的不利因素,在人为调控下,夏季产犊牛只也会很少,有的牧场繁殖工作人员思想会有所放松。然而牧场好的繁殖成绩需要持续性的努力,夏季也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1.
李振 《四川奶业》2006,(2):19-22
奶牛是耐寒不耐热的动物,它要求最适宜的外界环境温度为10℃-16℃,当环境高于或低于这个临界温度,将会对奶牛产生一系列热应激反应。在炎热的夏季,外界气温在30℃以上的时间长达3个月之久(尤其是南方地区)。在这种高温的环境下,奶牛表现食欲下降,呼吸频率加快,体温升高,产奶量和乳品质降低,生理代谢紊乱,严重影响了奶牛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据研究,当气温从25.9℃上升到28.6℃时,奶牛标准奶产量下降25.4%。因此,通过添加抗热应激饲料添加剂,进行营养调控,降低或消除夏季高温环境对奶牛的影响,对保证奶牛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夏季热应激给奶牛的产奶性能、瘤胃健康、免疫机能和繁殖性能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危害着奶牛健康,成为制约我国奶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探讨了热应激发生的原因及对奶牛生产的负面影响,并从品种选育、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等方面总结了减缓热应激相关措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奶牛热应激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热应激是导致奶牛夏季产奶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能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热应激作用会造成奶牛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奶牛热应激机制及其对策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为缓解奶牛热应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营养调控、环境改善和育种途径。本文综述了奶牛热应激与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炎夏热应激是导致奶牛夏季产奶量和繁殖力下降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热应激由此造成的损失也是十分明显的.如产奶量下降,繁殖力下降。为缓解和减少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最主要的应从环境和营养两方面加大饲养管理力度。1热应激的症状,奶牛的理想温度范围为4℃-18℃。温度一旦超过27℃,奶牛的采食量就会下降。开始对奶牛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缓解奶牛热应激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呼图壁县夏季炎热,气温在30℃以上,奶牛热应激发病多。奶牛要求最适宜的外界环境温度为8~16℃,高于或低于这个临界温度,将会对奶牛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夏季外界气温在30℃以上的环境下,奶牛表现出呼吸加快,体温升高,散热量减少,食欲下降,产奶量降低,生理代谢紊乱,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当气温从25.9℃上升到28.6℃时,奶牛标准奶产量下降25.4%。温度和相对湿度共同决定奶牛遭遇热应激的程度,一般认为(见表1),当温湿度  相似文献   

16.
热应激会导致奶牛采食量减少、营养负平衡、免疫力降低等,使得奶牛健康水平严重下降,甚至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降低牧场的经济效益,影响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就夏季热应激对奶牛生理机能造成的危害进行探讨,旨在为牧场防控热应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奶牛是一种比较耐寒而不耐高温的动物,炎热的气候条件会导致奶牛热平衡破坏或失调,造成奶牛"热应激"反应,致使产奶量和繁殖率显著下降、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增高,因此,在夏季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中,防暑降温成为奶牛生产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奶牛热应激的检测方法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奶牛热应激导致奶牛生产和繁殖性能下降、疾病的发生率增加,给奶牛饲养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实际生产中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检测方法,并通过日粮、饲养管理、添加抗应激药物和选育耐热品种等几个方面对奶牛热应激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9.
夏季奶牛热应激的预防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奶牛要求最适宜的外界环境温度为 8~ 16℃ ,高于或低于这个临界温度 ,将会对奶牛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在炎热的夏季 ,外界气温在 30℃以上的时间长达 3个月之久。在这种高温的环境下 ,奶牛表现呼吸加快 ,体温升高 ,散热量减少 ,食欲下降 ,产奶量降低 ,生理代谢紊乱 ,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据研究 ,当气温从 2 5 9℃上升到 2 8 6℃时 ,奶牛标准奶产量下降 2 5 4%。因此 ,采取有效措施 ,消除夏季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 ,对保证奶牛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经济意义。1 植树绿化夏天奶牛在运动场活动时间较长 ,搞好环境绿化 ,有助于改善牛场内部小…  相似文献   

20.
奶牛怕热不怕冷,夏季往往因天气炎热引起产奶量下降。所以夏季给奶牛选择抗热应激饲料添加剂时.既要重视搞热应激,又要兼顾增奶。下面介绍十几种有“抗热增奶”双重作用的抗热应激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