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餐厨垃圾与麦秸混合堆肥中碳素物质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餐厨垃圾堆肥是实现营养物质资源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为了研究不同季节环境条件下餐厨垃圾与小麦秸秆混合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碳素物质变化规律,试验设定了具有中原地区季节代表性的3种环境温度在15、25、35℃条件下分别进行了为期21d的堆肥。结果表明,餐厨垃圾和麦秸混合堆肥在25℃和35℃条件下,堆体温度能满足堆肥产品无害化要求,而15℃时不能满足;35℃条件下的pH值在前期下降幅度最多,15℃条件下pH值则始终保持在6.0以下;在25℃和35℃条件下,TOC含量明显比15℃条件下下降幅度大,堆肥物料中的糖类物质很容易被微生物分解,经过10d95%以上的糖类物质就被分解,粗纤维降解率均达到60%以上,而在15℃条件下到堆肥结束时,仍有30%多的糖类没有被分解,粗纤维也只分解了27.57%。 相似文献
2.
利用好氧堆肥降解装置对餐厨垃圾和绿化废弃物进行处理,研究了2个进气温度(35,45℃)和3个通风速率(1.5,2.5,4 m3·h-1)6个处理组在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规律.在餐厨垃圾和绿化废弃物15 d好氧堆肥过程中,堆肥第3~4天,各处理组CO2体积分数达到最高值,其中处理6的CO2体积分数在第3天达到11%,处理4在第4天达到8%;CH4的排放在第4~5天达到最高值,其中处理3和处理4的CH4体积分数在第5天分别达到14%和12%,CO2,CH4的排放变化趋势均是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平缓的过程.在相同的通风速率下,大体上呈现温度越高,CO2排放体积分数越高,高浓度CH4的排放主要集中在堆肥高温前、中期.通风速率越小,CH4的排放浓度越高,通风速率越大,CH4的排放浓度越低,说明温度对CO2排放浓度影响显著,通风速率对CH4的排放浓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餐厨垃圾水分含量和有机质含量较高,在资源化处理前,需要提前对原料进行预处理,以降低初始含水率和去除杂质。为快速、有效地完成预处理工序,选取分选、破碎、脱水等因素,检验经以上因素预处理后堆肥制品的水分、有机质、总养分等的质量分数,并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有分选的堆肥制品的有机质、总养分含量显著高于无分选的堆肥制品,但对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破碎等级改变对检验结果没有显著影响;脱水二档与一档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三档,脱水三档的有机质、总养分含量显著高于一档。最终,优化得到的预处理工序是经分选、破碎2级、脱水三档。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种小型餐厨垃圾堆肥箱.堆肥箱由自控系统、反应室和通风搅拌装置组成.反应室容积43 L,自控系统可实现对温度、搅拌和通风的自动控制.将餐厨垃圾与辅料投入反应室,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混合,由通风系统保持好氧条件,控温系统控制反应室温度,制作堆肥肥堆.对堆肥箱进行性能测试,初始投料30 kg,温度控制在40℃,含水率调... 相似文献
5.
6.
7.
为提高HM菌剂对餐厨垃圾堆肥的发酵效果,以国内主要商品菌剂为材料,筛选出三株适用于堆肥发酵的菌株:产淀粉酶D6(Bacillus Cohn,1872)、产脂肪酶Z4(Bacillus Cohn,1872)、产纤维素酶X4(Brevibacillus shida,1996)。结果表明:D6体外淀粉酶活达26.48 U/mL,Z4体外淀粉酶活达6.67 U/mL,X4体外淀粉酶活达4.05 U/mL,且菌株之间及菌株与HM菌剂之间拮抗作用不明显。混合菌剂以D6∶Z4∶X4=1∶1∶1时产酶效果最好,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分别达到12.00 U/mL、1.83 U/mL和76.93 U/mL。与HM复合菌剂混合堆肥效果优于HM菌剂单独堆肥。 相似文献
8.
科学合理地施用餐厨废弃物堆肥是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关键。为探讨餐厨废弃物堆肥的水稻田应用适宜性,以及水稻田合理施用餐厨废弃物堆肥的施用量措施,于2020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水稻生态农场展开试验,设置了餐厨废弃物堆肥的不同施用水平,分别为15 t/hm2(T1)、30 t/hm2(T2)、45 t/hm2(T3)、60 t/hm2(T4),以及常规施用化肥(F)、空白对照(K)共6个处理。研究了各处理对水稻株高、叶片SPAD值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并对各处理下稻谷的安全性、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评价。结果发现,所有处理组的株高在灌浆期时达到峰值,高低顺序排序表现为F>T3>T4>T2>T1>K;水稻叶片SPAD值的趋势基本表现为T4>T3>F>T2>T1>K。餐厨废弃物堆肥可作为肥料施用于稻田,且有增产效应;其中,处理T1能显著提高稻米的食味品质。施用餐厨堆肥不会对稻米及土壤造成污染,属于安全范围,而且处理T1、T2均符合国家优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实现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明确园林落叶和EM菌剂对餐厨垃圾堆肥效果的影响。【方法】以餐厨垃圾为主要原料进行好氧堆肥试验,检测关键理化指标和发芽指数,分析添加园林落叶和EM菌剂对堆肥效果的影响。利用16S rDNA微生物多样性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评估园林落叶和EM菌剂对餐厨垃圾堆肥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添加园林落叶可有效调节餐厨垃圾堆肥原料的含水率和碳氮比、促进堆肥升温、pH达标和发芽指数增加,最高温度可达57.8℃(提高34.5℃),最终pH为7~8,发芽指数可达140.18%;同时添加园林落叶和EM菌可使发酵产物发芽指数进一步提高到186.50%;单独添加园林落叶对餐厨垃圾堆肥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表现在腐熟期门水平上变形菌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减少、类杆菌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增加:属水平上多样性明显增加,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的相对丰度显著减少;同时添加园林落叶和EM菌剂对餐厨垃圾堆肥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升温初期已经显著并持续到腐熟期,门水平上以变形菌Proteobacteria和类杆菌Bacteroidetes为优... 相似文献
10.
11.
半连续餐厨垃圾与猪粪混合厌氧消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逐渐提高有机负荷的半连续进料方式,研究中温(35℃)条件下餐厨垃圾与猪粪混合厌氧消化规律和性能,并利用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其试验结果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表明,在0.5和0.75 gVS/(L.d)有机负荷条件下,厌氧消化系统产酸到产甲烷阶段微生物的消长与生化反应均能达到动态平衡。当有机负荷为0.75 gVS/(L.d)时,厌氧消化性能达到最佳,系统出现最大单位原料产气率和最大平均甲烷含量,分别为0.78 L/gVS和51%。对试验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一级动力学模型标准偏差值r2=0.970 0,大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的标准偏差值0.935 5。这说明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0.75 gVS/(L.d)负荷下的产气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高温蒸煮除油对餐厨垃圾性状及厌氧发酵的影响。[方法]在37℃条件下,通过批式试验分析不同温度蒸煮去油后的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气潜力。[结果]蒸煮除油处理提高了餐厨垃圾的sCOD、溶解性糖、溶解性蛋白的水解;未加热处理餐厨垃圾、110℃、120℃及130℃蒸煮除油后餐厨垃圾的单位挥发性固体(VS)产气潜力分别为766、578、624和646 ml/g;随着蒸煮除油温度提高,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的总固体(TS)和VS降解率增大。[结论]蒸煮除油可提高餐厨垃圾的水解效果,有利于提高产气潜力。 相似文献
14.
蚜虫属于同翅目蚜总科 ,是重要的园林植物害虫。采集合肥市园林植物的蚜虫标本 3 5 0个 ,经整理鉴定表明 ,危害合肥市园林植物的蚜虫为 1总科 8科 3 2属 5 7种 ,为从事园林绿化工作者在防治蚜虫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浅论园林植物造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园林植物造型中各种形式植物雕塑、植物建筑、植物图案的特点及在园林中应用的探讨,提出植物造型设计的一些基本技巧和园林植物造型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昆明世博园内万春园、明珠苑园林植物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对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中代表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北京万春园,代表中国现代园林的上海明珠苑中的园林植物群落进行物种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季相的调查与分析.万春园共有植物27种,分属于17科、22属;明珠苑共有植物36种,分属于26科、32属.万春园园林植物水平配置以自然式为主;明珠苑园林植物水平配置以规则式为主.乔、灌、花草成层形成两个展现园林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明珠苑中还有建筑物垂直绿化结构.万春园园林植物群落季相变化明显而明珠苑园林植物群落季相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园林地被植物的含义及分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阐述园林地被植物的含义,指出园林地被植物在园林配置中的主要特性。根据其植物在实际中的应用介绍了园林地被植物的分类及选择标准。分析园林地被植物的应用现状与展望,认为青海省有许多耐高寒、干旱、耐盐碱、可观叶、花、果实的地被植物种类,有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20.
深圳市中心公园园林植物配置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深圳中心公园现状出发,阐述了中心公园园林植物配置原则,对公园现有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总结,将公园现有主要植物按照植物形态以及园林配置作用分为乔木、灌木、草本、藤类等八大类,提出了在植物资源引进与配置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