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66份猕猴桃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枝条、叶片和果实的19项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描述,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表型性状分布频率、变异系数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个描述型性状平均变异类型为4.9个,最丰富为果形(9个);9个数量性状中果柄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1.04%,果实纵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2.14%。Q型聚类分析将66份猕猴桃资源分成4个组群,组群内的种质资源以1年生枝颜色、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等聚类。  相似文献   

2.
枇杷种质资源果实若干性状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224份枇杷种质果实11个性状的分布情况及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枇杷种质资源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果实纵经、果实横径、果实侧径、果形指数、萼片长度、萼片基部宽度、萼筒宽度和深度等11个性状存在广泛的分布,变异系数在11.81%~48.92%之间,分布区间以单果重为最大,果形指数为最小;(2)果形指数不能完全反映果实形状;果形指数在0.91~1.10之间的种质果形最为丰富;(3)单果重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萼片长度、萼片基部宽度、萼筒深度、可食率及果形指数等8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食率与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萼片长度、萼片基部宽度、萼筒深度及果形指数等8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果形指数与果实纵经、单果重、萼筒深度、可食率等4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番茄数量性状与番茄红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DPS软件对50份番茄种质资源的14个数量性状与番茄红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花序花数、单花序果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番茄红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梗洼大小、果柄长度和单果质量与番茄红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形指数与番茄红素呈显著正相关;果实硬度、果肉厚、商品果纵径与番茄红素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供"京白梨"疏花疏果的序位选择依据,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镇孟悟村"京白梨"生态园内,于盛花期对花序1~7序位分别进行留花处理并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品种为"雪花梨"),果实成熟后对不同序位果实的形状、大小及内在品质进行比较研究,并对果柄指标与果实性状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序位对果实形状(果形指数)、纵径、横径、单果质量、果柄长度、果柄粗度、果肉还原糖含量、类黄酮含量、石细胞含量、果肉硬度有显著影响,对果心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影响。其中,1序位的单果质量最大,其次是3序位和2序位;2、3序位果实更接近京白梨标准果形(扁圆形);果柄长度有随序位升高而增加的趋势,果柄粗度有随序位升高而减小的趋势。果柄粗度与果实横径、可滴定酸含量呈正相关,与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呈负相关;果柄长度与果实横径、单果质量呈负相关关系。综合比较,"京白梨"保留2、3序位的花和果实更有利于保证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5.
以裂果性状差异显著的2个小型西瓜材料为亲本,对果实切裂应度、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及果皮硬度等4个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性分析,以掌握裂果性状的变化特点及相互关系,其中以果实切裂应度为判断西瓜易裂与抗裂的主要性状。结果表明:裂果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在0.125~0.814,果实切裂应度的变异系数最大,果皮硬度变异系数最小;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和果皮硬度都是呈连续变异的数量性状;而果实切裂应度满足孟德尔分离定律特征,属于质量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性状中果实切裂应度与果皮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西瓜主要果实性状与果实裂应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I群体,对西瓜的8个果实性状进行统计分析,探索西瓜主要果实性状与裂果性状的相关关系。方差分析结果显示8个性状间差异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果实裂应度与其他性状的相关关系都不显著,果实横径、外果皮绿皮层厚度、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实裂应度呈正相关关系,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与果实裂应度呈负相关关系。通径分析得出果形指数对果实裂应度的直接效应最大,决定系数为0.10241,剩余通径系数为0.94741,说明试验中所调查的7个性状对果实裂应度的相对决定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7.
以98份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果实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探索了黑龙江省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以期为野生软枣猕猴桃优良种质筛选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8个果实质量性状变异类型多,其中果实形状、果喙形状、果肉颜色、果心颜色和果心横切面形状等变异范围较大.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646~1.689,其中果实形状、果肉颜色、果喙形状的多样性指数较高.7个数量性状中,变异系数范围为13.82%~36.34%,以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果实横径和果实侧径的变异系数较小;H'指数为1.353~1.46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数量性状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以单果质量与果实三径相关系数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2.322%,反映了果实大小及质量指标.结合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果实性状可作为野生选优的重要指标.聚类分析可将98份资源分为7类,第1、2类果实大小及质量均较大,可作为遗传改良的优良资源;第3类和第4类的果实综合性状表现中等,可作为野生驯化的资源;第5类果大,可用于培育大果品种;第6类果实长椭圆形,可用于培育长果品种;第7类果实具有红皮、红心特征,可作为特异资源用于新品种培育和杂交亲本.综上分析,黑龙江省野生猕猴桃果实表型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变异幅度大且程度高,遗传多样性丰富,育种选择潜力大.  相似文献   

8.
西瓜主要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是世界重要的经济作物,因此,明确西瓜主要性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25份西瓜品种为试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以期得出西瓜品质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为育种选择方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第一雌花节位与近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单果质量与果实长度、果实宽度、果皮厚度和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长度与果实宽度、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宽度与果皮厚度、小区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果形指数与果皮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皮厚度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近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特征值累积贡献率达87.842 0%,应从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形指数对西瓜品质、产量育种进行正向选择。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青果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对96份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青果的8个性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侧径、果形指数(纵径/横径)、横侧比(横径/侧径)、青皮厚度以及鲜坚果(去除青皮)单果质量]进行了测定,对性状间的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分析,基于青果的8个性状对96份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青果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945%~34.62%之间,各性状依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为青果单果质量>鲜坚果单果质量>青皮厚度>青果纵径>青果果形指数>青果侧径>青果横径>青果横侧比。多数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青皮厚度与鲜坚果单果质量相关性小。8个性状均可以作为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评价和品种选育的衡量指标。96份种质聚类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具有青果单果质量大、鲜坚果单果质量大、果形指数大(长果形)的特征,第Ⅱ类群具有青皮厚的特征,第Ⅲ类群具有果形指数较大、青皮较薄的特征,第Ⅳ类群具有果实小、青皮薄、果形椭圆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以当地表现良好的15个李品种果实为试材,研究其单果重、核鲜重、可食率、果实纵径及横径、果形指数、果核纵径及横径、核形指数等9个外观性状品种间差异及相关性,并采用组间连接聚类法对15个供试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外观性状显示不同程度差异,单果重差异较大,核鲜重与可食率差异较小可忽略不计;果形指数≤1居多,说明15个李品种果形以圆形、扁圆形为主;而核形指数较大,说明核形以近椭圆形居多,且两者波动曲线接近同步。相关性分析显示:9个李品种外观性状间表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说明所选指标间的影响密切。其中单果重与可食率、果实纵径及横径、果核纵径及横径;果形指数与核形指数等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在平方欧氏距离5的临界点可直接分为3类:小果型、大果型、中果型。分类特征主要表现在果实大小(单果重)上。  相似文献   

11.
“桂热1号”火龙果枝条与果实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桂热1号"火龙果结果母枝性状、果实性状及其相关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枝条长度与棱厚、茎围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茎段数显著正相关;茎围与棱厚显著正相关。母枝性状中,枝条棱厚和果实性状相关性最为密切,与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形指数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枝条茎围与边糖(外围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显著负相关,但与心糖(中心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果实多项性状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果皮厚度4个指标两两间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性。果形指数与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心糖和边糖显著正相关;果皮厚度和心糖间显著负相关。92.4%结果母枝的棱厚在14 mm以上,单果质量随棱厚的增加而增加。综合来看,棱厚16~18 mm的结果母枝,所结果实个头相对较大,且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果皮也较薄,综合评价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更好地对江西省境内野生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 Benth.)资源进行评价。【方法】对野生毛花猕猴桃118份资源果实的主要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分级。果实的主要数量性状包括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干物质含量、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溶性糖及可滴定酸7项指标,根据K-S正态性检验及频率分布对数量性状进行分级。【结果】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33.65%;可溶性固形物最小,为11.91%。经K-S正态性检验,大部分性状呈偏正态分布;根据分析结果,提出5级数量性状分级标准,每个等级提出2份不同区域种质作为参照。【结论】该研究可为我国毛花猕猴桃资源描述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玉露香梨’与‘黄冠’梨及其杂交后代群体为试材,通过调查后代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对其遗传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杂种后代亲本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果实大小、果实形状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遗传均符合数量性状连续变异的遗传特点;杂交后代平均单果重、果形指数和果柄长度都小于亲中值,表现为趋小方向的回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值大于亲中值,遗传传递力达到105.79%;果实硬度主要集中在3.0~8.0kg/cm2范围内,整体呈正态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胡颓子属(Elaeagnus Linn.)5种落叶植物为试材,对其果实性状进行观测,并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系统聚类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间果实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果高、果形指数、果质量、果肉率的差异极显著。5种胡颓子属植物中,毛木半夏的果径变异系数最大,其它种以果质量变异系数为最大。聚类分析表明银果牛奶子与江西羊奶子果实性状较相似,较其它3种具有果形指数高、单果质量大、果肉多的性状特点。  相似文献   

15.
黄瓜果实曲直性评价方法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8份黄瓜品种为试材,采用刨分法测量其果实弯曲度,通过黄瓜果实形态指标和相关分析可知弯曲度与果长、果柄长、果柄长/果长、果长/果横径显著正相关,与种腔大小、种腔/果横径极显著负相关,与果横径显著负相关,与果肉厚不相关。依据果形指数和弯曲度对黄瓜进行了分级。筛选出顺直品种8份,次弯曲品种9份,弯曲品种31份。  相似文献   

16.
以玉露香梨与新世纪梨杂交后代群体为试材,测定单果重、果形指数、果柄长度和粗度、果心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等7个指标,分析其分布规律,以期为梨遗传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玉露香梨×新世纪梨杂交后代的单果重、果形指数、果柄长度、果实硬度的平均值均高于亲中值,其中单果重变异幅度较大,分离广泛;果形指数为0.91,表现出较高的倾亲现象;果柄长度的遗传传递力为121.48%,母本玉露香梨果柄长这一特点易于遗传给后代;果实硬度的遗传传递力为117.46%,超高亲率为62.67%,有增大趋势。果柄宽度、果心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亲中值,超低亲率分别为48.00%、54.00%和41.33%,表现为趋小方向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以保存的857份辣椒资源为材料,对首花节位、株高、株幅等23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辣椒资源的23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75,平均变异系数为75.95%,表明857份辣椒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相关性上熟性与首花节位呈极显著相关,单果质量与果形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果肉厚度与单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形指数与果肉厚及单果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商品果横径与果肉厚及单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商品果纵径与商品果横径、果形指数及果肉厚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260份柿种质资源为试材,对果实的纵径、横径、侧径、果形指数、果柄长、果柄粗、蒂长、蒂宽和单果鲜质量等9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相关性、聚类及主成分分析等。供试材料的果实形态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9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6.98%(果形指数)~50.57%(单果鲜质量);累积贡献率为78.85%的前3个主成分包含了9个数量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基于第1和第3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5个类群,其中Ⅰ、Ⅳ类群适合作为扁球形良种选育的育种材料,Ⅱ、Ⅲ类群适合作为球形良种选育的育种材料,Ⅴ类群适合作为长球果形良种选育的育种材料,Ⅳ类群适合作为大果良种选育的育种材料,Ⅱ类群果实鲜质量偏小,可以作为小果良种选育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东北寒地96份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存学  杨晓华  刘海荣 《园艺学报》2020,47(10):1917-1929
为了深入了解李(Prunus L.)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按照《李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李资源圃内保存的96份寒地李种质资源20个描述型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描述,对16个数量型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聚类、主成分等分析。结果表明,20个描述型性状,共观测到66个变异类型,其中叶片形状、果皮颜色、果核形状等变异范围较大。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H)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D)变化范围分别为0.3768 ~ 1.3993和0.2188 ~ 0.7196,其中果皮颜色(H:1.2093,D:0.6814)、叶片形状(H:1.1227,D:0.5484)等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16个数量型性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61.32%;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小,为8.72%。聚类分析将96份寒地李种质资源在欧式距离22处将各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群,其中第Ⅰ类可用于选育离核、抗性强的品种;第Ⅱ类可用于选育抗性强、丰产品种;第Ⅲ类可用于选育果大、可食率高、离核品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8.191%,主要有果实纵径、果实横径、1年生枝粗等性状,主要反映了果实大小和枝条性状因子,果实性状对于东北寒地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的贡献率最大,一年生枝条次之。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16个数量型性状可简化为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叶片宽、果核横径、果形指数、叶片长、1年生枝粗7个主要指标,提高了寒地李种质资源评价和选育鉴定工作的效率。性  相似文献   

20.
对海南省6份野生与栽培品种黄皮的果实、种子形态和果实品质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果实性状,从野生品种到栽培品种果实质量、纵横径均变大,果实形状也从近圆形或圆球形变成鸡心形或椭圆形。对于种子性状,栽培品种种子纵横径均比野生品种大。果实品质分析表明,除可滴定酸外,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与维生素C在栽培品种与野生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