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对广州市海珠湿地核心区—"花溪景区"内植物种类及其配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景区内植物种类共140种,隶属于67科,其中乔木38种,灌木43种,地被植物27种,湿生、水生植物32种。陆生植物群落多以常绿阔叶群落和落叶阔叶群落为主,水生植物群落以挺水植物为主。植物配置主要有乔木+地被植物结构、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结构、乔木+灌木+水生植物结构、乔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结构、灌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结构、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等模式,配置手法上多采用孤植、片植、丛植、群植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合肥市35个公园142个样方,从植物种类构成、物种来源、植物丰富度、多样性等方面对公园绿地植物群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合肥市公园绿地共有植物84科173属224种,其中裸子植物14种,被子植物210种。表明合肥市公园绿地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乔灌草搭配合理,植物层次类型多样,群落较稳定,景观季相变化显著;但不同公园差异较大,草本植物应用较为单一;在植物景观配置中使用了较多的外来植物,缺乏对乡土植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杜鹃花在世界园林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杜鹃花植物景观群落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龙里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杜鹃园为研究重点,对杜鹃园的植物种类、配置情况以及植物群落进行系统的调查与分析,探寻园内杜鹃花植物景观群落配置要点,同时对园内部分处于劣势的杜鹃花植物群落从植物种类、数量和配置方式进行调整,以提高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为前提,对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杜鹃园景观进行改造提升,总结杜鹃花在植物造景中的运用形式与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4.
以南充市北湖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植物景观进行美学评价,并分析不同植物群落配置的优点和不足。结果表明,北湖公园景观效果整体较好,植物种类丰富,结构层次清晰;部分植物群落长势较差,景观单一,乡土树种较少。研究提出加强植物养护管理,增加乡土树种,提高文化内涵,以此提升南充市北湖公园的艺术性、地域性和功能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逐渐提高,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精神生活,对周边生活环境也越来越重视。本文以南昌市象湖湿地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其园林植物的物种组成、来源、观赏特性、生活型和配置模式,以期为城市湿地公园园林植物景观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南昌象湖湿地公园园林植物共计118种,隶属55科93属。其中乔木类35种,灌木类40种,藤本类4种,草本及地被17种,水生植物类16种,竹类6种;乡土植物66种,占调查总数的55.9%;观花植物75种,观果植物10种,观叶植物60种,观型植物58种。介绍了这些园林植物在象湖湿地公园的应用现状,列举了目前湿地公园园林植物运用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并对湿地公园植物景观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常州紫荆公园为研究对象,重点调查公园内的主题植物和植物群落,结果表明:紫荆公园中常用的月季品种为271种;紫荆公园内观赏植物共224种,隶属于82科,157属,并定量分析其植物类型构成、季相结构及群落数量特征3方面内容;归纳总结紫荆公园植物配置特点,旨在为今后月季主题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郑州市绿茵公园为例,分别从春季观赏植物种类及配比关系、春季植物的配置特点和季相设计特点等多个角度,对郑州地区春季植物群落景观模式进行调研,总结出了适宜郑州地区的优秀植物配置模式和配置要点,为植物群落景观的研究及评价提供了可以参考借鉴的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实际应用意义,并对郑州地区春季植物群落景观的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古滇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种类及植物配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公园共有植物种类55科86属109种,其中乔木34种,灌木29种,草本43种,蕨类1种,竹类2种;并对植物的配置形式和配置手法进行分析,发现该公园的植物配置形式以混合式为主,通过乔灌草的搭配种植来营造丰富的景观空间层次感;在配置手法上,多采用孤植、列植、丛植、群植、片植等。最后,对该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湿地公园中,园林植物群落特征决定了湿地的观赏特性、生态价值等功能。为揭示人类管理在城市湿地公园不同功能区植物配置的作用,通过实地调查贵州明湖国家湿地公园不同功能区园林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应用频率及多样性,得出以下结论:(1)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园林植物种类丰富,但各功能区园林植物种数差异较大;(2)保育区人类干扰少,无栽植植物影响,因此,乔木树种占比低;(3)除保育区外,其他功能区道路绿化带以乔木为主,灌木各区分布不均;(4)从植物重要值和应用频率上来看,乡土植物应用不高;(5)各功能区园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且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更能反映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各功能区园林植物群落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以南昌市八一公园园林植物及其景观为研究对象,对该公园园林植物应用进行调查分析。从植物群落配置分析其景观应用效果,并从南昌八一公园挑选出4个应用较好的植物群落来分析,为乔——灌和乔——灌——草2种配置模式。植物群落配置空间层次性较差。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公园园林植物景观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样本,遵循景观生态学和湖泊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与修复等理论,使用实地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作为研究依据。针对湿地植物景观营造法则、陆地、驳岸、水体等三大功能区的湿地植物景观营建策略和动植物生境设计实践等方面,进行多次实地调查及比较归类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陆地优势植物群落为"雪松+旱柳+梧桐+枫杨"和"白蜡+刺槐+柳树+竹子"。2)驳岸优势植物群落为"芦苇+荷花+睡莲"生态岛或人工浮岛式配置、"荷花+空心莲子菜"弧形半弯条带状群落配置及"芦苇+香蒲"群落。2种芦苇群落均是成功实践,生境类型丰富多样,为鱼类、水禽类等提供食物和安全隐蔽的生活空间。3)水生植物群落"芦苇+荷花"和"睡莲+荷花+芦苇"形成开合自如、疏密相间的竖向立体群落景观。  相似文献   

12.
选择葫芦岛市城区范围内公众性较强、与城市居民生活联系密切的公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绿地植物景观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参考有关葫芦岛植物资料以及目前国内外植物配置基础资料,分析公园绿地植物景观特色,并做出系统总结,分析公园绿地植物景观当前存在问题。得出结论:公园绿地的树种选择、绿地群落结构、植物配置模式与其立地条件和生态、景观功能的发挥有关;公园绿地植物种类最多、群落最复杂。  相似文献   

13.
对滁州市区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滁州市区彩叶植物数量较多,共有88种,其中乔木占43.2%,灌木占30.7%,藤本占8%,草本占18.2%;应用广泛,但配置形式较为单一,以道路、居住区、公园中的色块种植为主。针对此类状况提出改善滁州市彩色叶植物景观配置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东阳市江滨3处公园进行植物资源现场调查,统计分析园林植物资源。结果发现,本调查区域植物种类共计151种,园林植物与野生植物分别为127种和24种,分别隶属于59科95属和22科25属;生活型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竹类,观赏特性中,观花、观叶植物占据绝对优势。植物景观营造大多采用乔-灌-草进行层次搭配,但存在植物种类不够丰富、缺乏水生植物的运用、层次欠缺、垂直绿化不足等问题。建议加大乡土植物的运用,科学引种新品种植物;因地制宜应用藤本植物,打造立体绿化景观;增加植物配置层次和植物色彩,强化水生景观。通过分析东阳市江滨景观带公园绿地植物资源及植物景观现状,旨在为该地区园林绿地建设中植物资源及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调查南宁市5个公园、2所大学水生植物的分布及应用情况,并对水生植物种类、景观效果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水生植物品种丰富,植物配置方式多样化,造景形式单一,校园主要以荷花、睡莲居多,公园植物材料配置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植物作为造园的四要素之一,对公园景观的创造,环境的改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运用植物配置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马甸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在植物群落、空间、种植方式及季相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公园植物造景提出一些建议和不足,希望对公园的植物景观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17.
植物是园林四大要素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要素,它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姿态。合理配置园林植物,是园林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通过调查分析八一公园植物的种类、生长势、季相变化、配植形式、配置结构、配置模式等方面,总结其植物配置结构和模式。经实地全面调查发现,八一公园植物种类较少,木本植物61种,草本植物15种。植物配植形式多为丛植、散点植。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为夏秋2季较丰富,观花、观叶植物较多。植物配置结构较为简单,多为乔木层+灌木层的结构。配置模式较为丰富,有孤景树型、草花地被型、乔木+灌木型、乔木+灌木+草花地被型、乔木+草花地被型。针对调查研究结果,提出了几种植物配置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普洱市梅子湖公园历史悠久,现已建成为综合性公园。在调查公园主要园林植物的基础上,探讨植物的配置模式。研究发现,植物配置模式主要有3种:乔木——灌木——草本模式,乔木——灌木模式,灌木——草本模式,对各种模式不同的植物配置依据其生物学特性分析了营造的景观的特点,为城市公园的植物配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国内外植物景观季相设计的理论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潮州市厦寺公园、凤城公园开发建设现状,从公园植物景观的季相配置入手,分析了2个公园植物景观季相变化的规律;并在此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园林学、生态学、造林学、植物景观等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发现并找出植物景观季相配置改进的发展方向。并结合厦寺公园、凤城公园的实际情况,比如地形、公园用地情况、不同景点的不同要求、公园园林植物构成、林相状况以及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情况等,对2处公园重点景区的植物群落提出了林分景斑特色规划,最后在景区设计、植物品种选择、有害昆虫防治方面提出了适合这2处公园现阶段建设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佳木斯市水源山公园植物群落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科学、合理、优美的植物群落,不仅能够营造精致的植物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使植物充分的利用空间和营养物质,对环境的生态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现以佳木斯市水源山公园植物群落实地调查为基础,分别对门前广场区、眺望阁景区、百鸟园景区、阳光充足的南区、贯穿南北的环路的植物群落配置进行了探讨,分析和总结了水源山公园的植物群落特征,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植物景观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植物群落配置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