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建梅  于宝  张锐  徐兴兴  蔡鸿昌 《现代园艺》2023,(3):129-130+133
以地域化为视角,通过调研、问卷、走访等方式概括秦皇岛市传统村落景观的建设现状,并分析其营建原则、方法与步骤等,建议秦皇岛市传统村落乡土景观营建要从实用性出发,坚持以旧复旧、因地制宜、强调自然的方式开展景观建设;提出村落景观未来发展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突出城市文旅特色,坚持保护与设计并重,健全传统村落功能,再生与创新秦皇岛市传统村落景观,从而推动城乡共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颜政纲 《现代园艺》2023,(10):80-82+85
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和营建理念。以清水江流域传统村落文斗村为例,基于“三生”景观的整体系统,分析传统村落独特的景观特征及内在机制,提出滨河沿线传统村落自然生态景观、农业生产景观、人文生活景观提质的方式方法,旨在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要求,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滨河沿线传统村落景观营建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交通系统联系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同时承担着组织城市交通景观,引导人们感知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功能。本文结合对城市交通景观的理解,总结相关设计原则,提出城市交通景观提升策略,从而达到提升城市形象展示、营建绿色廊道等目的。  相似文献   

4.
营建乡村景观,保护村落环境,恢复村落历史文化遗产,维系基层信仰体系,建立充满活力的和谐乡村关系,是乡村振兴战略建设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老村庄不应被彻底夷为平地,城市也不应完全改变它。通过乡村景观的格局营建,使乡村景观的生态,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过程可以连续不断地再生。  相似文献   

5.
陶彦松  区智 《现代园艺》2023,(10):91-93
面对当下乡村旅游消费更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需在传统村落房屋、街巷、广场、标志性景观、周边水系等景观基础上进行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改造设计。围绕乡村旅游的传统村落玩赏、文化消费需求导向,考虑不同乡村地区存在的地形地貌、建筑文化理念、景观审美观念,以传统村落景观为例,对传统村落景观中的宏观生态环境、中观建筑及空间结构、微观旅游体验景观进行综合性设计,尽可能在保留与还原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完成传统村落景观空间格局、建筑结构、生态及服务环境再造,以满足乡村旅游民众的生态性、文化性与娱乐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6.
于英丽  陈强  谢芳  姚辉 《现代园艺》2023,(12):64-66
冀东地区拥有丰富的长城文化资源,长城文化带村落景观几千年来受到长城潜移默化的军事功能影响,加之自身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村落景观。但多数沿线村落景观仍属于缓慢发展的原始山地自然村落。通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整合开发长城文化带村落“三生”景观特色,探索乡村景观兴盛和创新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美丽宜居的现代化乡村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现代乡村景观营建是推动美丽新农村建设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彩叶树种因其随季而变的树叶色彩,是现代乡村生态廊道、乡村道路、田园综合体、现代生态农庄与乡村田园景观营建中的重要树种,通过探讨彩叶树种在现代乡村景观特色营建中的应用,以期为现代乡村景观的更好营建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坪坦河流域横岭侗寨是典型的侗族传统聚落,其景观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侗族传统景观基因,包括鼓楼、风雨桥、凉亭、戏台等特色建筑,各种生动的建筑装饰、民族图案以及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等。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提取相关景观基因,研究了横岭侗寨的村落景观现状,并尝试运用现代造园手法、景观材料、工艺对横岭村落的现存景观空间进行翻新与再现设计,力求打造出一个具有地方民族风情的侗族传统村落景观空间,为湘西地区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再现设计开展探索性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布满众多各具风情、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传统村落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和自然生态景观,村落景观充分展示着中国农民的生活物质、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正确掌握传统村景观的营造手法,才能更好地通过景观手段来保护传统村落的景观资源,也为我们获得新的设计借鉴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0.
风水林是中国传统村落营建中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在生态保护、园林观赏、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在介绍指南村风水林现状的基础之上,通过实地调研,阐述村落风水林的保护应用现状,总结出指南村践行群落生态保护、景观美态营建、地域文态延续的"三态"保护利用理念,以"指南红叶"主题,着力将风水林与村庄建设融合,为乡村建设中...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乡村振兴政策建设的简单了解,阐述了乡土景观设计的主要依据,根据文化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协调等原则设计规划乡土的村落、农业以及旅游服务设施等景观,进一步分析探讨构建聚落格局、推动地域经济等具体设计,为我国乡村景观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村落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随之相关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乡村景观也日益衰败,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和持续性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当前中国传统村落已采用的景观保护方法理论,如数字化保护理论、生态博物馆理论、景观基因理论等几类保护理论进行归纳总结,为正在消失或即将消失的村落景观保护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使体现文化多样性的乡村景观得以保存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3.
彭屯村是鹤庆县坝区典型性传统村落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村落景观基因。运用景观基因理论,从环境基因、建筑基因、文化基因、布局基因4个方面对彭屯村景观基因进行识别提取、特征分析,结合村落景观现状提出保护与发展规划思路探析,力求传承村落优秀景观基因,打造村落特色景观环境,为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体验化设计理念,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景观元素,提炼村落的传统手工艺文化元素,并将其景观化设计,突出景观的体验性,以探究传统村落体验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龙翔宇  徐术菁 《现代园艺》2023,(24):123-125
以文化表征理论为依据,通过解构代表性传统村落常见文化符号(表征物)所表征的乡土景观环境,以及提取元素重新构建传统村落风貌,从而追求“乡愁思念、游客向往”的独特景观意象,实现传统景观村落的多元化发展,为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合理化模式方案,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为传统村落文化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步道在各地园林景观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是一个城市的亮点,但乡村步道多年来一直不被人们重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建设被作为重点,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旅游最大的卖点,设计应推动乡村特色生态保护、传统村落、自然风貌等的有机结合,反映到景观步道设计中就需要其有艺术特色和一定文化内涵,要深入挖掘乡村本土文化,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旅游吸引力,目的是以文化传承及休闲旅游型模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村落景观改造设计项目,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将进坑村改造设计为传统村落乡村旅游景观项目。  相似文献   

17.
古镇水岸景观营建涉及景观生态学、园林美学、环境心理学、乡村旅游学等多门学科,如何结合相关学科理论基础,营建共性与个性并存的古镇水岸景观环境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文章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分别探讨古镇水岸景观营建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福绿地"广场是宝鸡市为北坡滑坡区移民安居示范新区配套建设的公园绿地,景观规划设计采用中外造园手法,充分挖掘宝鸡市地域文化内涵,与植物文化有机融合,突出"新福绿地"的景观文化主题,体现绿地景观、文化展示、居民休闲、防灾避险四大功能,为安置移民营建一处"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19.
提升绿道驿站景观设计质量,有助于促进其使用功能、文化传递效应的发挥,可以为绿道使用者提供丰富的游憩体验。通过对驿站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概况、作用、总体原则等方面展开论述与分析,得到相关的设计方法:进行景观设计时提前做好景观序列与功能空间规划,注重景观要素美感设计,以场地安全性与生态化的设计促进驿站景观设计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结合国内外高架桥附属空间景观案例分析,通过对商洛各县区高架桥附属空间利用现状的实地调研,以商州区丹江公园高架桥附属空间为例进行景观改造,总结适宜商洛高架桥附属空间景观提升的设计原则,即环境融入与协调、服务城市居民生活和注重人性化空间营造等原则,并从安全性、舒适性、生态性等方面阐述高架桥附属空间的艺术性与功能性,以及如何营造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个性化城市景观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