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与景观营造是城市综合性公园设计中的两大重点,只有将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两者紧密结合,在生态设计中创造景观,在景观设计中实现生态效益,才能达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也只有通过生态一景观营造,才能使郊野森林生态景观与赭山公园这个城市综合性公园相协调,融于斯又高于斯,在性质、功能及景观方面突破真正的郊野景林,营造出大气,兼具古典与现代、人文与自然而又绚丽多彩、气势恢宏的城市综合性公园中的森林景观。  相似文献   

2.
台旖  区智  方敏 《现代园艺》2023,(2):100-102+105
湿地公园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除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外,湿地公园在植物景观营造方面,不仅有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还有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本研究论述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相关知识,以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通过调查分析湿地公园内植物物种的选择和植物景观配置方式,探讨湿地公园内植物景观的营造,探索符合当地湿地公园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的湿地植物景观营造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编制成都市崇义镇新华村村庄规划过程中,笔者从景观生态学、产业生态学角度,基于生态理念提出了崇义镇新华村村庄生态规划策略,并依据本地资源和特色,提出了几种与其发展相适应的生态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城乡发展的长期二元化管理体系,乡村信息化发展严重滞后。乡村景观评价中存在数据分散、数据老化等问题,导致乡村生态保护和景观建设的进程严重滞后。在现状调研基础上,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乡村景观评价数据管理平台,将乡村各部门的景观数据、生态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并统一共享。同时赋予平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准入的乡村建设企业、公众代表等相关管理权限,实现数据的共享共建和实时更新。本研究有助于打破乡村景观改造中资金提供方、技术提供方、环保主管部门和村庄民众的信息沟通壁垒,化解乡村景观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难题,推动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乡村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5.
钟炜婷  庞玥  徐瑾 《现代园艺》2023,(3):102-10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域文化消逝、“千村一面”等问题受到重视。湛江市位于粤西临海地区,农村基数庞大,村落蕴含多元的地域文化,为了加速乡村振兴进程,湛江启动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并取得新成效。本研究基于地域文化的视角,以营造乡村公共空间场景为抓手,整合村庄资源和空间建设现状,提出打造村落标志、构建生态、修复文化和植入文创等场景的营造策略,以期为乡村公共空间场景营造提供新思路,激发乡村内源活力,为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村庄逐渐失去了原有色彩,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现象。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村庄建设带来新的机遇,考虑乡村产业与乡村景观间相互作用性,以此进行村庄规划。以海宁市许村镇永福村为例,分析其村域内资源、产业优势及问题现状,以产业为导向,提出乡村景观营造策略,为其他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低碳理念是指低污染、低排放、低消耗,是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提出的新时期生态发展理念。在高校校园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低碳理念,结合校园实际环境,设计符合校园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的景观营造方案,树立科学合理的景观营造理念,完善现有景观营造内容,并改进营造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提高我国校园景观营造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湿地景观营造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如湿地生态遭到破坏、湿地公园风格雷同、乡土文化特点不突出等。太湖自古以来是江浙地区发展的中心区域,其文化底蕴深厚,流域毗邻的每个省市都有其独特的乡土文化历史。以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改造为例,研究如何将湿地景观与苏州乡土文化融合,营造出有地区辨识度的湿地景观。  相似文献   

9.
风景园林在自然空间的营造上独树一帜,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设计越发地彰显自身的魅力。生态环境大地景观更需要合理的梳理与营造,移步换景式的园林空间就需要景观栈道这一特殊的表达方式来营造空间的流线。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生态环保都是对景观栈道营造的最高要求和原则,如何将景观栈道融入自然环境就成为景观栈道空间的营造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阐述农耕景观的界定以及现状与危机,分析农耕景观的园林生态价值、生产价值与场地营造价值,并提出今后农耕景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初探——以乌鲁木齐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乐 《中国园艺文摘》2012,28(3):79-80,86
摘要:西北干旱区面临的严峻自然环境,致使干旱区域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步履艰难。以典型的干旱区域城市乌鲁木齐为例,探讨土壤沙漠化、盐渍化严重以及干旱缺水的自然环境下,城市道路绿化与道路功能,生态、多样性以及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理念之间的关系,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绿地景观的景观功能、生态恢复功能和文化内涵,营造出体现城市特色的道路绿地景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在国内发展迅速,乡村景观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许多乡村景观都面临着千村一面、村落特色文化无法留存等一系列问题。文章以福建省赤溪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挖掘村庄的景观资源,从乡村特色景观营造的角度出发,提升赤溪村的乡村景观,增强其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在当前建设中出现了景观地域特色丧失、乡村景观环境场所感、归属感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选取四川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蒲江县铁牛村为研究对象,从人工景观、自然景观、社会环境3个方面综合构建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及YAAHP层次结构模型,采用专家群决策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中,对于乡村内部自然景观环境的营造程度较好,而对于人工与社会景观环境方面的建设程度则相对薄弱,尤其是在村庄管理、村庄格局和建筑环境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本研究可为我国全面进行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婕 《花卉》2020,(8):35-36
当代水景观的营造已经逐步脱离单纯的美学范畴,逐步发展为以水文化为基底,融合生态安全、现代科技、地域历史遗产和人文关怀等多方面功能的综合性水景观建设。以海绵城市以及城市水景观的营造,阐述水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水景观建设的耦合关系。从对海绵城市中水文化载体景观化营造方式的探究以及河道景观与城市共生案例的分析,旨在为现代水景观设计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朱钦震 《现代园艺》2021,(5):123-125,12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风貌正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但许多村庄在建设过程中难以寻求适宜自身的发展途径,难以营造具有差异性的特色景观,无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作为自身发展的契机,“千村一面”的情况屡见不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步伐的不断推进,在一些具有丰富农业资源的村庄,“田园农业旅游”模式成为了破局之策。以乡村振兴示范村——鲁家村为调研对象,总结凝练出乡村田园农业旅游模式下鲁家村的乡村景观发展路径和经验,并为资源条件相似的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一套完善且科学的景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陈国锋  陈伟  傅开阳 《现代园艺》2023,(16):153-155
应用景观生态设计理念,以构筑功能强大、健康稳定、景观优美的沿海防护林体系为目标,把加强沿海基干林带建设做为重点,在优先保护的前提下,通过营造景观节点、建设特色示范林、人工造林、补植改造和森林抚育等5类工程措施,改善苍南168海岸线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美化森林景观,形成兼具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沿海防护林体系,以期为沿海地区防护林的生态修复和景观价值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景观生态林在森林旅游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加强景观生态林的营造和保护工作已经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本文首先分析了景观生态林的营造工作,接着对如何更好地保护景观生态林进行了论述,最后针对景观生态林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便发挥景观生态林的生态保护功效。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进而更加注重生活环境的质量。因此,在私家庭院的总体设计中,植物景观营造备受关注,如何营造出舒适、幽美、生态的私家庭院植物景观,是当下的研究重点与热点。笔者将从私家庭院植物景观营造的原则、手法及良好植物景观的功能作用等三个方面展开探讨。1.私家庭院植物景观营造的原则1.1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私家庭院的使用主体是人,因此,在植物  相似文献   

19.
景观营造是一个整体,它既要符合自然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又要体现一定艺术性,实现各要素之间的平等。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问题,而水湿生植物生境与景观营造工程也成为了讨论的话题。将先分析生境设计与景观营造之间关系,再以杭州植物园水生植物区为例,详细阐述水湿生植物生境与景观营造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20.
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是有意识的设计活动,在园林设计中,通过地形、水体、建筑、植物等要素共同营造,同时这个过程要借助植物材料作为限制空间的主要因素。优秀的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既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更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新材料的兴起,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方法也越来越多。传统的营造方法多基于生态视角,该研究尝试结合空间理论,基于生态化、艺术化、表达方式和不同空间组合的方法对现有的营造方法进行综述,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未来营造方法的选择,以期为营造出有层次、有深度感的园林景观空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