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一、主要除草剂单剂种类1.酰胺类除草剂:是目前玉米田最为重要的一类除草剂,可以为杂草芽吸收,在杂草发芽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有效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该类除草剂品种有乙草胺、甲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等。试验证明在同等有效剂量下,除草活性比较结果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丁草胺甲草胺;根据其有效用量除草活性的量化比较结果是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丁草胺:异丙草胺为1∶0.9∶0.8∶0.7;  相似文献   

2.
随着土地集约化的进一步推进,机械化耕作和化学除草的应用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还有农业经营者对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分不清楚。笔者特整理这几种除草剂,详细进行了区分,让农业经营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都属于酰胺类除草剂。  相似文献   

3.
《农家参谋》2012,(12):10
市面上的"草胺"除草剂多为酰胺类除草剂,多为土壤处理剂,主要在作物播后芽前施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效果好,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差,一般情况下防除效果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丁草胺>甲草胺>毒草胺。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一、除草剂概述1、除草机理除草剂是通过干扰和抑制植物的生理代谢而造成杂草死亡,其中包括光合作用、细胞分裂、蛋白质及脂类合成等。2、按化学成分分类一共有27大类,河北省常用除草剂可归纳为9大类。(1)酰胺类:如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甲草胺、丙草胺、萘丙酰草胺、丁草胺等。  相似文献   

5.
一、玉米田主要除草剂种类1.主要单剂种类酰胺类除草剂:酰胺类除草剂种类较多,常用的主要有乙草胺、甲草胺、丁草胺、异丙草胺、异丙甲草胺等。该类除草剂多数品种的作用机制是抑制杂草种子发芽和幼芽生长,使幼芽严重矮化而最终死亡,因此  相似文献   

6.
一、主要除草剂单剂种类(一)酰胺类除草剂该类产品是目前玉米田最为重要的一类除草剂,可以被杂草芽吸收,在杂草发芽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能有效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该类除草剂品种较多,如乙草胺、甲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等。  相似文献   

7.
刘燕 《河南农业》2011,(4):35-35
一、主要除草剂单剂种类(一)酰胺类除草剂 该类产品是目前玉米田最为重要的一类除草剂,可以被杂革芽吸收,在杂草发芽前进行土壤列闭处理,能有效防治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该类除草剂品种较多,如乙草胺、甲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等。  相似文献   

8.
《农家顾问》2012,(7):33-34
市面上的"草胺"除草剂多为酰胺类除草剂,多为土壤处理剂,主要在作物播后芽前施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效果好,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差,一般情况下防除效果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丁草胺>甲草胺>毒草胺。具体情况如下。乙草胺(禾耐斯):持效期40~70天。主要保持在0~3cm的土层中,高温、高湿下或药后持续低温、高湿易产生药害,但一般情况下10~15天后可恢复正常。播种后24~72小时施药易产生药害。杂草吸收主要部  相似文献   

9.
酰胺类除草剂与脲酶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紫外差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酰胺类除草剂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与脲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除草剂浓度的增加(0.0~1.6 μmol/L),脲酶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红移,吸收强度减弱.除草剂对脲酶的荧光均有猝灭作用,且静态猝灭是引起脲酶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从荧光猝灭结果求出除草剂和脲酶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乙草胺K= 1.17×103 L/mol,n=0.81;丙草胺K=1.46×102 L/mol,n=0.67;丁草胺K= 2.29×101 L/mol,n=0.50;异丙甲草胺K=1.49×103 L/mol,n=0.84.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离取代脲类除草剂的高效降解菌,为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方法]从农药厂废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1株取代脲类除草剂的高效降解菌株,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其降解特性和降解途径。[结果]经鉴定,菌株Pu21为鞘氨醇杆菌(Sphingobium sp.),该菌能同时降解N,N-二甲基取代脲类除草剂异丙隆和N-甲氧基-N-甲基取代脲类除草剂利谷隆。外界温度在25~35℃时对异丙隆和利谷隆降解影响较小,降解2种除草剂的最适温度均为35℃。在初始p H值为6.0~8.0时皆能快速降解异丙隆和利谷隆,最适p H值均为7.0。外加葡萄糖或麦芽糖时,对异丙隆的降解没有影响,但能提高利谷隆的降解,加入蛋白胨或酵母粉后2种除草剂的降解效率都显著提高。降解谱试验表明,菌株Pu21还可以降解敌草隆、伏草隆、绿麦隆、甲氧隆、灭草隆、非草隆和绿谷隆。依据HPLC和MS/MS结果,推测Pu21降解异丙隆途径为:异丙隆脲基侧链N-上脱甲基生成1-(4-异丙基苯基)-3-甲基脲(MDIPU),接着脱甲基生成1-对异丙基苯基脲(DDIPU),断开脲桥形成对异丙基苯胺(4IA)。利谷隆降解途径为:利谷隆脲桥直接断裂生成3.4-二氯苯胺(3,4-DCA)。[结论]菌株Pu21具有优良的降解能力,且降解底物谱广,在取代脲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或生产废水生物强化处理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脲酶催化尿素的水解生成形成铵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巴氏芽孢八叠球菌ATCC11859为出发菌株, 通过亚硝基胍诱变,得到高产脲酶突变株。其中菌株B\|20的脲酶活性最高,为28.4 mmol/min,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07%。对该菌株接种量、氮源种类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接种量为10%,且采用大豆粉为氮源时,脲酶活性最高为32.9 mmol/min。对脲酶高产菌株的选育表明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氯代乙酰胺类除草剂的薄层分离、显色和定量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可以作为甲草胺、异丙甲草胺和丁草胺乳油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方法测定结果重现性好,与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相近,绝对误差小于3%。  相似文献   

13.
摘要:采用盆钵试验来探究Sphingomonas sp.DC-6对玉米乙草胺药害的修复功能。结果显示,菌株DC-6具备高效降解乙草胺的能力,仅在48 h就能完全降解50 mg/L乙草胺。当玉米种植于乙草胺含量不低于1.0 mg/kg干土的土壤中,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和叶片卷曲畸形,而当接入DC-6后,玉米植株前期虽生长迟缓,但叶片无畸形,后期生长情况与未受药害的处理组相近。将菌株DC-6接种到含1.0 mg/kg乙草胺土壤中,第3 d时乙草胺降解率为57.14%,而第15 d时降解率达到89.29%。本文通过qPCR技术进一步探究DC-6菌株定殖于玉米根际土的情况,总体上,接入根际土后的菌株DC-6数量呈下降趋势,并且前9 d下降速率较快,之后下降幅度明显降低。加药加降解菌组与只加降解菌的处理组相比下降幅度较小,且在第15 d时DC-6的菌落数平均为245 cfu/g,表明DC-6可有效在玉米根际定殖2周左右。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乙草胺与吡嘧磺隆混用防除稻田杂草,经过1994~1995年小区试验,筛选出防除稗草、野慈菇和萤蔺等一年生及多年生杂草的最佳配比;1996年进行了大区药效试验,防除效果达90%~95%。成本低于丁草胺与吡嘧磺隆混剂。  相似文献   

15.
50%乙草胺乳油、96%金都尔乳油、12%噁草酮(农思它)乳油、30%噁草.丁草胺乳油4种除草剂对花生地杂草小藜防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 400 mL/hm2浓度的50%乙草胺和12%噁草酮(农思它)与50%乙草胺混合的除草剂对杂草小藜的防效都在90%以上,且药剂持效期长,对花生无药害,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陈元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08-5208,5248
进行了有效成分为异丙甲草胺的96%金都尔乳油、90%禾耐斯乳油(乙草胺)和50%丁草胺乳油的防除花生田杂草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96%金都尔乳油防除花生田杂草以1 275、900 ml/hm^2防除效果最好,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对花生生长无不良影响,安全系数高,可以作为丁草胺、乙草胺的替代除草剂在田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施氏假单胞菌YC-YH1对甲基对硫磷的降解及其代谢产物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验室已获取的菌株YC-YH1对甲基对硫磷进行降解,以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质谱分析(HPLC-MS)测定菌株YC-YH1对甲基对硫磷的降解速率并检测其代谢产物,通过基因克隆研究菌株YC-YH1对甲基对硫磷降解的分子机制,同时分析代谢产物对菌株YC-YH1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YC-YH1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能够高效降解甲基对硫磷,其同时含有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mpd和有机磷水解酶基因ophC2.经质谱分析确定,菌株YC-YH1将甲基对硫磷水解为对硝基苯酚和二甲基硫代硫酸酯,其中对硝基苯酚显著抑制YC-YH1的生长.综上,施氏假单胞菌YC-YH1能够高效地降解甲基对硫磷,但对硝基苯酚作为其代谢产物对YC-YH1的生长存在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尿素与3种酰胺类除草剂在稻田的混用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军  柏连阳  李广领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01-3103
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酰胺类除草剂丁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单用及与尿素混用对除草剂药效、尿素肥效和水稻的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酰胺类除草剂与尿素混用对稻田各类杂草的株防效、鲜重防效都略高于除草剂单用;对水稻的生长表现为“前控后促”的趋势,水稻收获时的各项经济性状指标都优于除草剂单用;,可以提高水稻的安全性和氮素的吸收利用率,且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尿素在土壤中的释放及延长农药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19.
桔梗田播后芽前除草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合桔梗田使用的安全高效除草剂。[方法]通过盆栽安全性试验和田间试验,评价了50%乙草胺、33%二甲戊灵、24%乙氧氟草醚、42%异丙草胺·莠去津、50%噻吩磺隆·乙草胺在桔梗田使用的安全性和除草效果。[结果]1 500 mL/hm250%乙草胺田间使用对桔梗苗无药害,对禾本科杂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阔叶杂草防效一般;1 500 mL/hm233%二甲戊灵田间使用对桔梗出苗安全,对阔叶杂草防效高于90%,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超过80%;450 mL/hm224%乙氧氟草醚对桔梗出苗基本安全,对阔叶杂草的防效超过了95%,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在85%左右;42%异丙草胺·莠去津和50%噻吩磺隆·乙草胺虽然对田间杂草有很好的防效,但严重影响桔梗的出苗并有较重的药害。[结论]33%二甲戊灵、24%乙氧氟草醚和50%乙草胺可作为桔梗田播后芽前杂草封闭用除草剂。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酰胺类除草剂丁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单用及与尿素混用对除草剂药效、尿素肥效和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酰胺类除草剂与尿素混用对稻田各类杂草的株防效、鲜重防效都略高于除草剂单用。对水稻的生长表现为“前控后促”的趋势,水稻收获时的各项经济性状指标都优于除草剂单用,可以提高水稻的安全性和氮素的吸收利用率,且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尿素在土壤中的释放及延长了农药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