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燕 《茶业通报》1998,20(3):43-44
农业产业化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以发展生产和增加农民收人为目的,是把农业建成集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和农科教紧密结合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效农业。茶叶产业化也不例外,就是在生产的基础上,发展加工业,直接进人市场,使其成为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商品,是茶叶综合开发向纵深发展的客观要求。霍山地处皖西,大别山北坡,是典型山区县。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高云雾大,具有茶叶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霍山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最老的北方茶区。茶叶历来是全县主要…  相似文献   

2.
田长恩 《茶业通报》1993,15(4):9-11
茶叶是我国最主要的饮料,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很大,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茶叶单产不高,质量下降,致使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低下。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措施很多,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就是其中之一。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加速茶树繁殖、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从而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将就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与技术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北方茶区绿色食品茶品种选择与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茶区较适宜生产绿茶.在品种选择上要选用产量高、品质优良、芽叶粗壮、经济效益高、适宜做绿茶的优良品种,并要求多品种配搭。多品种配搭十分重要,不同品种发芽时间不同,这样可错开采摘高峰期.有利于茶叶加工.有利于多样产品的开发.增强市场的应变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该文详细地分析了铜仁地区茶叶生产的气候资源,揭示了该区具有发展优质高产茶叶的气候环境,阐明了茶树品种的气候适应性及优化布局,提出了发展茶叶生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该文详细地分析了铜仁地区茶叶生产的气候资源,揭示了该区具有发展优质高产茶叶的气候环境,阐明了茶树品种的气候适应性及优化布局,提出了发展茶叶生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黎正夏 《茶业通报》1989,11(3):22-24
我国茶叶种类丰富多采。在一个地区发展多茶类生产,研究多茶类产销结构,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仅对争夺国际茶叶市场、调剂国内茶叶供需矛盾、保证边销,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保护茶叶生产、充分发挥茶叶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促进茶叶生产发展有重要作用。多茶类生产的意义 1.有利于及时扩大和占领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7.
安徽茶树气候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茶叶,在国内外久负盛名。茶树生长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利发展茶叶生产。作者在原六十年代初期,研究安徽茶区气候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安徽地区茶树气候区划,用以揭示安徽各地种植茶树的有利、不利条件,并对茶叶产量、质量影响的程度等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8.
通什茶场是海南省最早建立的茶场,地处五指山脉的南麓,茶园多分布于海拔640米以上,土层深厚肥沃,终年云雾弥漫、气候温和湿润,为生产高档、优质的茶叶品质奠定了良好的生态条件。而且这里四季如春,茶鲜叶采摘期长、轮次多、每年2—11月均有采摘,这是北方茶区所不及的。通什茶场以生产红碎茶为主、绿茶为辅。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机制的调整,绿  相似文献   

9.
茶树是我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全区各县均有种植,由于气候条件适宜,茶叶品质较好,尤其是石阡县坪山公社的毛尖茶,相传是“贡茶”,久负盛名,驰名中外。然而本区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气候的地区差异很大,兼之茶叶品种繁多,各品种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因而给茶叶生产带来一些复杂问题。因此,研究茶树及其品种的合理分布,对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茶叶产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陶广中 《茶业通报》1995,17(3):37-38
对芜湖市茶叶资源开发利用探讨陶广中(芜湖市农业局经作站)要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加大对茶叶生产的各种投入,加强对人财物的严格管理,并借助现代高科技研究开发茶叶系列新产品和多层次深层次对茶叶生产中的副次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使之增值增...  相似文献   

11.
为发掘利用北方古老茶区地方资源优势,丰富国家资源宝库;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益茶叶生产服务。陕西省茶树种质资源圃,由西乡县茶叶试验站、汉中地区茶叶技术工作站承担,经四年实施,已在西乡县茶叶试验站建成。该资源圃占地8.73亩,已征集保存省内外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万紫娟 《茶业通报》1992,14(4):35-36
随着茶叶生产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茶叶品质有了新的追求,高档茶消费量大增,低档茶滞销,军天湖农场1989年以来积压的大多是夏秋粗老茶。可见和其他商品一样质量是茶叶生产的生命,效益是茶叶生产的中心。抓住质量提高效益是茶叶生产的根本。回顾多年生产实践,体会到只有狠抓春茶,提高春茶的产量和质量的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发展茶叶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常红 《茶业通报》1998,20(2):16-17
发展茶叶绿色食品不仅有助于提高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和竞争力,也是实现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促进茶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绿色食品生产的技术关键是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商品销售及包装贮运各个环节"无污染"。从我国茶叶生产现状来看,茶叶绿色食品生产发展还比较缓慢。茶叶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原料生产中茶园污染还难以有效控制,这是目前茶叶绿色食品生产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茶园可能污染源多、缺少有效而规范化的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及生产组织形式。1充分认识茶园污染及其危害。某些…  相似文献   

14.
选育茶树新品种是加速茶叶生产良种化进程,进一步提高茶叶产量、品质,发挥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我院地处沿江江南丘陵地区,选育适宜丘陵地区栽培时高产优质,茶类适制性强的品种,对提高丘陵地区茶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茶叶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为此,从1974年开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省内外优良群体品种和无性系品种的有性后  相似文献   

15.
松桃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武陵黔东北,境内山峦叠嶂,溪水飞瀑流泉,气候温和,土地资源丰富,发展茶叶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态自然气候条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极为重视茶叶发展,特别是2007年,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贵州茶产业发展意见》的文件精神,把茶叶发展列入为农民增收致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来抓,  相似文献   

16.
辛崇恒 《茶业通报》2007,29(1):19-21
本文介绍了日照市茶叶产销概况,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今后打造目照绿茶品牌,建设北方第一绿茶生产基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徐平均 《茶业通报》2003,25(3):136-136
开化地处钱江源头,位于三省七县绿茶“金三角”地区,境内的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适宜茶树生长,茶叶生产得天独厚,栽培历史悠久,茶叶历来是开化传统优势,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而且茶叶作为传统的出口产品原料闻名于世。为了充分发挥开化茶叶品质优异的优势,1997年,由开化工商局投资500多万元,兴建了浙西最大的名茶市场———开化龙顶名茶市场。从而为茶农和茶商提供了直接销售的场所,结束了开化过去有茶无市的历史。有了市场,自然给茶农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给茶商带来了获利的商机。如今龙顶名茶市场经营户由开业时的36家增至78…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气候变暖的表现,分析研究了其对北方种子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茶叶就是中国和世界市场上的重要商品。早在中唐时期,随着茶叶需求的增加,生产得到发展,茶叶贸易也繁荣起来,大批茶叶运到北方与塞外、西域进行茶马交易,唐朝制定了茶叶管制的法令,建立了茶税制和贡茶制。此后历朝逐步实行了官营专卖,即所谓榷茶制度。清朝、随着门户开放和西方对华贸易发展,茶叶生产激增,1886年,全国产茶达22.75万吨,出口量达13.4万吨,西方列强对华茶叶贸易的逆差成了导致鸦片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在茶政上,清政府仿效明制,实行引法、征收茶税。由朝庭户  相似文献   

20.
黄秋转 《茶业通报》1992,14(4):9-11
茶叶不仅是我省的一项重要经济作物和传统出口商品,而且也是种植业产品中最具有出口创汇优势的拳头商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的茶叶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但与有些产茶省相比,我省的茶叶生产水平还不高,发展速度也不快,经济效益欠显著。为使我省茶叶生产在“八五”期间再上新台阶,本文仅就我省茶叶生产的主要途径作一研讨。一,加快茶树良种推广和应用 1.实现茶园良种化是实现茶叶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益的根本途径。实践证明,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对发展我省茶叶商品经济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如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