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探讨混菌发酵奶牛精饲料发酵条件的优化,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的方法,研究种子液中腐植酸钠添加量、发酵底物中腐植酸钠添加量、麸皮含量、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发酵产物中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枯草芽孢杆菌与酵母菌接种比例3∶7的前提下,奶牛精饲料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种子液中腐植酸钠添加量2.0%,发酵底物中腐植酸钠添加量2.0%,麸皮5.0%,含水量50.0%,接种量5.0%,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4℃。在此试验条件下进行发酵,测得产品中枯草芽孢杆菌数量可达48.00亿CFU/g,酵母菌数量可达4.96亿CFU/g。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奶牛精饲料,比较不同菌种比例、接种量、腐植酸钠添加量、含水量、麸皮含量和发酵时间等条件下奶牛精饲料中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以3∶7,按5%的接种量进行发酵后,与原料相比,还原糖的含量增加1.7倍。在培养基和种子液中腐植酸钠的添加量均为2%时,奶牛精饲料中还原糖的含量是原料的2.44倍。当含水量为52%,麸皮含量为10%时,奶牛精饲料中还原糖的含量是原料的2.47倍;在发酵时间为60 h取样时,奶牛精饲料中还原糖的含量由原料的1.48%提高到3.79%,增加2.57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2种不同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接种苹果渣原料进行微生物发酵的效果,并对混合菌种发酵结果的影响条件进行分析比较。通过3因素(浆料比、接种量、pH)正交试验设计,测定发酵产物中真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混合菌种最佳发酵条件下真蛋白质含量最高,可达到13.58%,混合菌种发酵对产物中真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浆料比,其次是pH,推荐发酵参数为浆料比1.0∶1、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3%、pH 5。酵母与菌剂之间呈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提高发酵苹果渣中真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4.
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发酵豆粕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对豆粕进行固体发酵,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不同碳源组合、发酵时间、培养温度、水分比例、接种菌量等因素对发酵豆粕粗蛋白质增加率和蛋白质水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发酵豆粕粗蛋白质增加率的条件因素的主次顺序为玉米粉比例>培养时间>温度>麸皮比例>水分比例>次粉比例>接种菌量,表观分析固体发酵条件最佳组合为A3B1C3D3E2F2G1,粗蛋白质增加率达到28.05%;影响发酵豆粕蛋白质水解率的条件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温度>培养时间>玉米粉比例>接种菌量>麸皮比例>次粉比例>水分比例,表观分析固体发酵条件最佳组合为A2B3C1D3E3F3G1,蛋白质水解度达到46.46%。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发酵豆粕的粗蛋白质增加率与蛋白质水解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2=0.556)。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选出最佳单一菌株且确定其混合菌比例和发酵路线,再运用正交试验对混合菌固态发酵红薯渣工艺进行条件优化,以达到提高产物粗蛋白质含量的目的。首先采用4株酵母菌,4株黑曲霉菌,5株枯草芽孢杆菌,1株乳酸菌,在相同发酵条件下固态发酵红薯渣,以产物粗蛋白质含量为主要衡量目标,进行单一菌株的筛选;再利用筛选出的4株最佳单菌进行发酵路线选择;最后对选出的发酵工艺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氮源添加量和菌液接种量4个因素为变量进行L16(44)正交试验,通过测定产物粗蛋白质含量,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黑曲霉41126、枯草芽孢杆菌Y111、乳酸菌为最佳单一菌株;混合菌比例为(黑曲霉41126∶产朊假丝酵母=2∶1)+(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1∶1∶1)的二次发酵路线产物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5.11%;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28℃,氮源添加量1%,菌液接种量3%。此发酵条件下,产物粗蛋白质含量达12.35%,较同等氮源添加量原料发酵前提升了85.99%,且产物能量值和氨基酸含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6.
《养猪》2017,(5)
利用植物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菌、酿酒酵母菌对菜籽粕进行单菌固态发酵,采用3因素3水平的拉丁方设计,观察接种量、麸皮添加量、发酵时间对发酵菜籽粕中植酸和单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是去除植酸的最优菌种,以9%接种量、15%麸皮添加量、发酵48 h效果最好,植酸去除率63.2%;黑曲霉菌为去除单宁的最优菌种,以9%接种量、10%麸皮添加量、发酵48 h效果最好,单宁去除率77.3%。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花生粕的条件优化.试验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要发酵菌种,以发酵花生粕中多肽含量为优化目标,使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考察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发酵花生粕中多肽含量的影响.结果 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花生粕的最佳发酵参数为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为150 g、发酵温度38℃、发酵...  相似文献   

8.
试验通过在种子液培养基中添加腐植酸钠,探讨腐植酸钠对酵母菌发酵特性的影响。将腐植酸钠按不同比例添加到酵母菌种子液培养基中,以活菌数为指标筛选腐植酸钠的最适添加量;再将含有最适比例腐植酸钠的酵母菌种子液接种到稻壳粉、精料、豆粕和统糠4种固态培养基中,测定发酵产物中的活菌数,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真蛋白质含量等指标。试验结果为:种子液中添加1%~4%的腐植酸钠对酵母菌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当腐植酸钠添加量为2%时,酵母菌活菌数最高(P0.05)。种子液中添加腐植酸钠可明显改善酵母菌在固态培养基中的发酵特性:种子液中添加腐植酸钠可显著提高4种固态发酵基质中酵母菌的活菌数,且在豆粕中提高量最大(P0.05);可显著降低精料、豆粕、统糠发酵物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稻壳粉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其中统糠中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最为明显(P0.05);可显著提高精料发酵产物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0.05),对稻壳粉、豆粕和统糠三种培养基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可显著增加稻壳粉、精料、豆粕和统糠4种培养基中真蛋白质含量(P0.05),其增加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稻壳粉、精料、统糠、豆粕。结果显示,种子液中添加腐植酸钠可显著影响酵母菌固态发酵的特征,进而提高发酵效果,改善发酵饲料品质。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鲤鱼幼鱼粉状配合饲料为原料,以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菌3:7为最佳接种比例,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佳发酵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益生菌发酵鲤鱼幼鱼粉状配合饲料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5.00%、水分含量50.0%、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4℃。在此试验条件下,测得发酵产物中真蛋白含量较未发酵组相比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江成英  刘晓兰  王松 《中国饲料》2021,1(21):123-125
为提高玉米蛋白粉饲料的利用率,本试验以添加一定比例麸皮的玉米蛋白粉为原料,按一定接种量接入混合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以1∶1∶1的比例混合)制备发酵饲料。以可溶性蛋白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固态发酵玉米蛋白粉饲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为玉米蛋白粉与麸皮比例7:3、料水比1:1.3、接种量6%、发酵温度33 ℃、发酵时间87.08 h。采用该条件进行发酵试验,发酵饲料中可溶蛋白含量平均值为13.77%,达到预测值的99.14%,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多菌种|固态发酵|饲料|可溶性蛋白|响应面  相似文献   

11.
多菌种混合发酵棉籽饼粕制备益生菌生物活性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棉籽饼粕、麸皮、苹果渣为原料,经霉菌XH001、霉菌XH002、地衣芽孢杆菌E01、枯草芽孢杆菌E02、乳酸菌SR01、酿酒酵母和饲料酵母混合发酵生产益生菌饲料。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2℃,原料含水量50%,芽孢杆菌接入时间为发酵后12 h,乳酸菌接种量10%,发酵时间48 h。发酵后饲料粗蛋白含量由原来的27.58%提高到37.92%,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1.88%,乳酸菌活菌数达2.3亿cfu/g(干基),芽孢杆菌达18.4亿cfu/g(干基)。  相似文献   

12.
向日葵花盘、秸秆发酵生产生物蛋白饲料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向日葵花盘、秸秆为原料,研究多菌种混合固体发酵生产生物蛋白饲料。结果表明,混合菌种发酵生产的蛋白质含量优于单菌发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混合菌种发酵蛋白饲料的最佳工艺条件:啤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接种比例为2 2 1,接种量2%,发酵时间48 h,含水量50%,培养温度29℃。在此条件下,发酵产物粗蛋白增加率为92.62%,粗纤维减少率为15.43%。  相似文献   

13.
选择不同菌种复合发酵提取果胶后的菠萝蜜果皮残渣,分析添加不同复合比例的菌种、不同接种量、不同辅料发酵后粗蛋白及酸度的变化,研究复合菌种发酵菠萝蜜果皮残渣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德氏乳杆菌3种菌种复合比例为2∶1∶3,按1%接种量接入到添加20%麸皮的菠萝蜜果皮残渣中,常温发酵10 d,粗蛋白含量可提高80.4%。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益生菌对小麦麸皮进行固体发酵,益生菌包括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和霉菌,设置不同的接种量和温度梯度,通过检测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和营养物质变化,以确定混合益生菌在麦麸中的最适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接种量试验中,3%益生菌接种量麦麸的发酵性状较好。在温度梯度试验中,30℃时最高发酵温度可达45℃,发酵完成后,麦麸中可溶性糖含量降低52%,淀粉含量降低82%,还原性糖含量升高539%,蛋白质含量增加30.1%,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 0.01),最适合混合益生菌发酵麦麸。研究结果显示混合益生菌发酵麦麸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温度30℃、含水量50%、接种量3%。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最佳工艺,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复方中草药生产工艺进行优化。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对复方中草药进行发酵,以复方中草药多糖含量为检测指标,在接菌量、含水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4个单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对发酵效果影响较大的关键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来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4个单因素中,含水量、接菌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效果影响较大,为关键因素,经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后得出最佳条件为含水量为51.50%,接种量为3.60%,发酵时间为2.7 d,此条件下测得复方中草药多糖含量平均值为19.59%,与响应面预测值19.78%接近,相较于未发酵复方中草药中12.70%的复方中草药多糖,发酵后复方中草药多糖含量提高了55.75%。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优化白地霉、米曲霉、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混菌固态发酵白酒糟开发为蛋白质饲料的条件,并评定其营养价值。将白地霉、米曲霉、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按照1∶1∶1∶1混合后按10%接种到培养基中,采用L16(54)正交试验设计,共5个发酵条件,分别为基料、尿素、磷酸二氢钾、p H、水分,每个条件4个变量,共16组发酵条件。按条件配制好的混合物放置于(30±2)℃中培养72 h。对发酵前后真蛋白质、粗纤维含量进行极差分析确定最优条件,再比较最优条件发酵前后白酒糟营养水平和氨基酸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1)基料按照80%白酒糟、10%麸皮、5%玉米粉、5%菜籽粕配比,尿素添加量为1.5%,磷酸二氢钾添加量为0.7%,p H为5、水分为50%时发酵效果最好,为最优发酵条件。2)最优条件下发酵后白酒糟与发酵前相比,真蛋白质含量提高了57.85%(P0.01);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含量分别降低了42.39%、31.95%、27.73%、21.48%(P0.01);钙、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6.67%和68.18%(P0.01);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24.47%,其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09.68%、38.09%、39.39%、71.43%、28.93%、10.87%和3.70%。综上可得,利用白地霉、米曲霉、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混菌发酵白酒糟的最佳条件是:基料组成80%白酒糟、10%麸皮、5%玉米粉、5%菜籽粕,尿素1.5%,磷酸二氢钾0.7%,p H 5,水分50%,发酵产物的真蛋白质含量为24.34%。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将低值的腐竹副产物豆渣转化为富含益生菌的生物发酵饲料。以腐竹生产过程的副产物——豆渣为固态发酵主培养基,通过复配其他辅助组分后,接种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固态发酵。实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豆渣麸皮比、接种量、发酵p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指标对发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复配比例为豆渣:麸皮为8:2,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接种量为15%,发酵温度为35℃,发酵初始pH值为6.8,发酵时间为3d。发酵后的豆渣营养价值和风味品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活性芽孢数达1.25×10~(10)cfu/g,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豆粕为主要原料,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益生菌饲料。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对以豆粕为主要原料的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再以接种量、瓶装量、发酵周期和发酵温度等因素作为研究对象来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通过试验得出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为:45%豆粕,35%玉米粉,10%葡萄糖和10%麸皮;最佳发酵条件为:料水比例1∶2,接种量13%,瓶装量75 g/250 mL,发酵周期48 h和发酵温度36℃。  相似文献   

19.
对适用于固态发酵生产功能大豆肽蛋白饲料的菌种进行了筛选试验并优化其发酵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热带假丝酵母配合使用,效果最好。其最佳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和热带假丝酵母接种比例为1∶1,接种量为15%,发酵温度为38℃,发酵时间为36h。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菌种和营养盐对固态发酵麸皮中复合多糖含量的影响。采用单菌和混菌发酵麸皮,比较发酵麸皮中多糖含量变化,筛选出发酵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以37;再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8种营养盐(包括MgSO_4、MnSO_4、CaCl_2、K_2HPO_4、尿素、柠檬酸钠、酒石酸钾钠和腐植酸钠)进行筛选,发现仅有尿素能够显著提高发酵麸皮多糖含量(P0.05),其最适添加量为0.1%。该试验结果为发酵麸皮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