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由于栏舍、地板、营养、育种、疾病等因素的影响,猪的肢蹄问题愈加突出。肢蹄问题轻则影响母猪的生产,重则导致母猪淘汰,从而降低养殖生产效率和加大经济损失。因此,肢蹄问题的预防和度量在猪的育种和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猪的肢蹄结实度是度量猪的肢蹄问题的重要指标之一。猪的肢蹄结实度是指猪四肢的结实程度,被认为是肢蹄健康程度、结实程度、四肢运动协调程度的综合反映。衡量肢蹄结实度的方法较多,在屠宰测量中,可以使用观察关节软骨状况、测定肱二头肌的长度和质量来评估,在活体状态下,可以通过腿型评分、肢蹄结构评分、步态评分、骨密度测定、观察蹄甲损伤情况等方法来评估。该文对猪肢蹄结实度评估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猪群的肢蹄健康状况是影响种猪生产性能和肉猪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也是种猪被迫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养猪生产水平的提高,规模化、工厂化养猪场越来越多,猪群肢蹄疾病的实际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很多猪场管理人员对猪群的肢蹄健康状况了解并不多,  相似文献   

3.
正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常发疾病,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效率。本文主要介绍了奶牛肢蹄病因、种类、症状及其防治措施。随着奶牛舍饲方式的迅速发展及奶牛单产水平的普遍提升,蹄病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奶牛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对奶牛业的危害越来越大,目前肢蹄病已在奶牛生产中成为仅次于乳房炎与繁殖系统疾病导致奶牛被迫淘汰的第三大疾病。因肢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柱器官,肢蹄的健康直接影响到奶牛的高产、稳产和利用年限,是  相似文献   

4.
刘德武 《猪业科学》2013,(11):42-43
猪群的肢蹄健康状况是影响种猪生产性能和肉猪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也是种猪被迫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养猪生产水平的提高,规模化、工厂化养猪场越来越多,猪群肢蹄疾病的实际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很多猪场管理人员对猪群的肢蹄健康状况了解并不多,或根本没有意识到肢蹄疾病对猪群生产性能的潜在影响,从而使猪场的经济效益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5.
肢蹄问题一直是影响猪群特别是母猪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也是母猪被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其实际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很多猪场管理人员对猪群的肢蹄健康状况了解并不是很多,没有认识到肢蹄病所带来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杨汉春 《猪业科学》2013,(11):32-32
肢蹄问题一直是影响猪群特别是母猪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也是母猪被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其实际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很多猪场管理人员对猪群的肢蹄健康状况了解并不是很多,没有认识到肢蹄病所带来巨大的损失。引起猪群肢蹄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如环境、遗传、疾病、营养等,应引起高度重视。让我们一起关注猪群肢蹄健康,促进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肢蹄病是影响奶牛业发展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即乳房炎、子宫内膜炎、肢蹄病).每年因肢蹄病淘汰的母牛占总淘汰母牛的15%以上,给奶牛场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肢蹄病是指动物机体骨质疏松造成的四肢变形及各种不良因素引起的蹄变形、腐蹄病(蹄间或蹄腐烂)、蹄叶炎等疾病的总称.发病率一般在30%~40%以上.  相似文献   

8.
母猪裂蹄症是规模养猪场极为常见的一种肢蹄病,轻则引起母猪繁殖性能下降,重则被迫淘汰。为解决养殖场母猪的裂蹄问题,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文章对母猪裂蹄症发病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建议通过改善猪舍环境条件、精心选育肢蹄健壮的后备母猪、加强母猪日常营养等综合措施,完全可以控制和减少发病,最大限度降低养殖场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母猪肢蹄骨密度特征以及品种和胎次对骨密度的影响,本研究对广西某规模化种猪场1~8胎次的1 006头纯种丹系母猪进行骨密度特征鉴定及统计分析,测定群体包括杜洛克母猪107头、长白母猪294头、大白母猪605头,通过种猪肢蹄骨密度特征鉴定,研究品种和胎次与母猪骨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杜洛克母猪群体中骨质偏少和骨质疏松所占比例最大,杜洛克母猪的骨密度值极显著低于大白母猪和长白母猪,长白母猪与大白母猪的骨密度差异不显著;母猪骨密度与其胎次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可决系数R~2为0.902 9。这意味着品种和胎次对母猪骨密度均存在影响,规模化猪场可根据品种和胎次进行母猪肢蹄疾病的防护管理,降低母猪因肢蹄问题而淘汰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0.
这里所说的肢蹄软弱(legweakness)是指由骨软化症引起的猪站立和行走困难,表现为骨骼和关节变形,骨折和跛脚,动物不愿意或不能行走。据统计,荷兰每年因为肢蹄软弱和运动障碍而被淘汰的母猪数量大约占全国母猪总数的5%。世界各国学者对肢蹄软弱与营养供应的关系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当然,肢蹄软弱也和遗传、管理、圈舍和传染病等因素有关。首先,尽管钙、磷和维生素D是骨骼发育中起重要作用的营养素,但骨骼的最大程度矿物质化并不是防止肢蹄软弱发生的必要因素,额外提高日粮钙磷含量并不能减少跛脚或关节变形。只有在饲粮长期和严重缺乏钙磷以及…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分析公猪月龄、栏舍类型及早期跛行、蹄部损伤、骨密度、血清Ca和P含量等因素与公猪肢蹄病发生的关系,解析导致公猪肢蹄病淘汰的关键影响因素。实验收集2021年11月份952头杜洛克公猪的品系、血统、月龄、猪群类型、供种猪场、栏舍类型等基础信息,检测公猪跛行评分、蹄部损伤评分、骨密度、血清Ca、血清P含量。追踪公猪后续一年内的淘汰情况,以620头未淘汰公猪和147头因肢蹄病淘汰公猪为分析对象,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公猪肢蹄病淘汰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发现,952头杜洛克公猪在一年内有332头公猪被淘汰,其中,肢蹄病(147头,44.28%)是导致公猪淘汰的最主要原因。单变量Logistic回归法初步筛选到供种猪场、品系、血统、年龄、跛行评分和蹄部损伤评分因素均与公猪肢蹄病淘汰有关。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从上述多个因素中筛选到显著影响公猪肢蹄病淘汰的因素为月龄、跛行和蹄部损伤因素。其中,60月龄以上公猪相较于24月龄及以下(OR:0.24; 95%CI:0.06~0.92)、25~36月龄(OR:0.22;95%CI:0.06~0.85)和37~48月龄(O...  相似文献   

12.
在奶牛饲养业中,随着产奶量的不断提高,肢蹄病的发生逐渐增多,成为危害奶业发展的重大疾病之一。有关资料表明肢蹄病在发达国家发生率约15%,发展中国家达30%~40%,因肢蹄病而淘汰占总淘汰率的15%~30%〔1〕。发生肢蹄病不仅增加兽医治疗费用,过早淘汰缩短利用年限,而且降低产奶量,给奶牛饲养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而肢蹄病防治对奶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奶牛肢蹄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这里对肢蹄病的致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供生产中参考。1引发肢蹄病的原因1.1遗传因素随着奶业与奶业科技的快速发展,肢蹄性状的遗…  相似文献   

13.
正(上接2017年11期《规模养猪》41页)5延长母猪利用年限5.1肢蹄健康的重要性肢蹄病是影响年轻母猪被淘汰的第二大重要原因(Boyle等,1998;Engblom等,2007;Lucia等,2000b),因此,主要影响死淘率。肢蹄不健康导致的母猪经济损失的形式有,认为死淘、临床治疗额外需要的劳动力、兽药成本、降低繁殖性能和部分或全部的尸体废料。肢蹄瑕疵会影响动物福利,因为严重的肢蹄结构问题限制了母猪的  相似文献   

14.
1病因分析1.1营养因素正常情况下牛体内钙、磷比例为1.5~2.0∶1,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或缺乏时,牛就会动用骨骼中储存的钙、磷,从而导致骨质疏松,蹄部角质软化和蹄形态的改变,引发肢蹄病。锌是许多金属酶类和激素的组成部分,如胰岛素,与皮肤的健康有关。蹄是皮肤的衍生物,日粮中缺锌,影响蹄角化,诱发腐蹄病。牛体内维生素A、维生素D不足或不平衡,使机体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而诱发肢蹄病。日粮结构不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4,(11):98-102
本文对华南地区4个规模化猪场生产母猪淘汰数据进行分析,被动淘汰比例达79.55%,主动淘汰占20.45%。被动淘汰以繁殖障碍、肢蹄疾病和采食停滞3种类型淘汰数量最多,分别占所有淘汰头数的34.94%、26.73%和5.19%。淘汰母猪平均胎次为5.46,第一胎淘汰比例达到15.4%。季节对生产母猪淘汰有显著影响,因繁殖障碍淘汰的母猪数量在5和6月淘汰最多,因肢蹄疾病淘汰的在1月份最多。提示猪场应针对季节和猪群做好预防和管理,加强后备猪管理,从而提高母猪使用年限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的饲养条件下,肢蹄病是种公牛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淘汰率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肢蹄病可导致种公牛爬跨困难而影响采精。研究肢蹄病发病的原因,预防肢蹄病的发生,可显著提高种公牛的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17.
1矿物元素 骨骼和肢蹄发育对于长期饲养的繁殖母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肢蹄问题导致的母猪淘汰在很多猪场是非常普遍的。因此日粮钙磷水平需要高于肥育猪,通常后备母猪日粮钙磷的水平需达到0.80%的钙,0.70%的总磷或0.40%有效磷;生产母猪日粮钙磷水平保证至少0.90%的钙,0.80%的总磷或0.45%的有效磷。  相似文献   

18.
乳牛肢蹄异常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乳牛肢蹄异常是危害乳牛业的疾病之一。随着养牛业迅速发展 ,由该病造成的乳牛生产性能下降 ,产乳年限缩短日趋严重。某国营奶牛场 ,98年因病淘汰牛76头 ,仅因蹄病就淘汰 2 1头 ,占淘汰牛的 2 7.6 %。为查明该病发生的原因 ,了解发病情况 ,为今后开展奶牛“肢蹄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我们于 1999年 3月 15日至 4月 10日对某国营奶牛场奶牛肢蹄异常进行了调查 ,现报告如下 :1 调查方法肢蹄异常检查是按乳牛正肢势正蹄形的标准 ,与奶牛场的牛进行对比检查 ,并按前肢 ,后肢和蹄形进行疾病分类统计。1 .1 前后肢的标准肢势前肢在前望时从肩…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矿物元素代谢对奶牛肢蹄病的影响,我们对健康奶牛和蹄病奶牛血清和蹄角质中的部分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其代谢与奶牛肢蹄病发病机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蹄病牛体内矿物元素代谢异常,表现为与骨骼生长发育有关的锌、锰、钙、磷含量极显著(P<0.01)降低以及钙、磷比例严重失调。  相似文献   

20.
在现在舍内群养条件下,群养母猪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肢蹄问题变得愈发严重.肢蹄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母猪是否能平稳地行走,自由地采食以及逃避母猪群的打斗.因此,肢蹄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舍内群养条件下母猪的肢蹄 最近的研究发现,因肢蹄原因而淘汰的母猪,群养的比率居然是单独饲养的2倍.母猪的淘汰影响整个单元或整个猪场的生产成绩,淘汰的越多,后备母猪的培育成本就越大.在舍内群养条件下,对后备母猪还需额外照顾,既要考虑后备母猪的饲喂程序,又要顺利将后备母猪引入一个等级阶层已经比较完善的猪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