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对大学生基层就业面临的困境作了阐述,并就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有效途径提出管见:政府应加大对基层的扶持力度,新闻媒体应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舆论氛围,高校须通过有效途径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强与基层的沟通交流,高校毕业生需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2.
运用河南省10所高校686名在校四年级大学生的调查访谈数据,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意愿和影响因素。调查显示,在中央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的背景下,多数毕业生缺乏到农村就业任职的强烈意愿。通过对比分析,认为:个体禀赋特征、外部环境和政策保障系数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高校在就业工作引导、生源选拔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有待思考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基地,对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高校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面向基层创业就业,国家和地方近年来陆续出台多种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介绍了目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必要性,分析了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促进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主要途径,是推进基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现状,并就如何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李慧静  高玉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149-22150
分析了农林高校学生就业基层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为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应将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方法运用到基层就业的思想教育中,并构建了引导大学生基层的职业生涯规划主题教育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构建毕业生基层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发,探讨了影响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这一体系,促进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国家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此来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并缩小城乡差距和东西部地区间的差距。这不仅解决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失调问题,也为基层进行就业创业提供了高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医学毕业生就业呈现结构性矛盾,城市大型综合性医院医学人才过分集中、毕业生趋之若鹜,而基层医疗机构医学人才紧缺、求贤若渴。引导和鼓励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就业已成为当务之急,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医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心理特点进行抽样调查,深入分析了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阻碍因素,进而提出了引导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大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农业院校大学生在基层就业,有 助于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和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从而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进程。通过对农业院校大学生在梅州市基层就业的现状进行调查,从大学生自身、基层单位、国家政策等3 个层 面分析了农业院校大学生在基层就业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农业院校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四 级联动机制院政府方面应该出台、兑现优惠政策,激励农业院校大学生投入基层建设;基层单位要优化环境,留住农 业院校大学生;高校应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通向基层的桥梁;毕业生自身要更新观念,树立从基层做起的 心态。  相似文献   

11.
速览     
人社部近日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今年我国力争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比例都有所提高,为此要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鼓励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通知称今年我国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挖掘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及残疾人服务、农技推广等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就业潜力,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2.
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生就业难是目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已成为当前制约毕业生就业的瓶颈。文章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分析了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的实践动手能力差、缺乏从基层做起的实干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并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强化实践锻炼方面提出了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为了缓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但高职院校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比例仍然很低,归其原因是学生自身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知识技能以及对毕业生基层就业引导力度不够,基层就业环境有待改善等,为此,需要学生和家长转变就业观念,高校在专业设置和知识培养上做出调整,政府应健全基层工作的保障政策,改善基层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就业面l临严峻的挑战,毕业生自主创业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现状,自主创业的类型、特点和发展趋势,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探索构建多层次、多模式、全方位的创业教育模式,高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走自主创业道路;政府要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和贷款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的服务、资金和政策支持;企业要加强与高校合作,转变用人机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家庭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投身创业道路,实现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15.
农业高校率先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高校毕业生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农业、农民、农村,因此,与"三农"联系最为紧要的广大基层已成为其就业的主渠道.农业高校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率先打通人才通往基层的道路责无旁贷.分析了当前农业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以及农业高校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现实性和可能性,提出建立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对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到就业政策、财政投入、就业质量、就业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积极性不高。政府、高校应从政策和教育上加以引导,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学毕业生在"村官"岗位选择过程中出现的选择缺乏理性和适应缺少主动的现状,从地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视角全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选择与适应现状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并结合湖南农业大学畅通基层就业之路的实践经验指出:在毕业生选择面向基层就业时,高校要做到科学引导,筑牢毕业生扎根基层的思想意识;要让毕业生理性选择,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要使毕业生主动适应,帮助毕业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我国1999年开始实行扩招大学生的教育改革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直接导致每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渐攀升,这直接导致在高校的毕业季,出现了不就业的特殊群体。高校毕业生不就业现象的产生具有诸多原因,其中,高校毕业生自身的主观意识选择是最主要的原因。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不就业现象,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大学生的就业现象进行分析和教育引导,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利用学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优势,建设全程的就业指导体系,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  相似文献   

19.
针对毕业生就业存在供需矛盾加剧、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规划引导不够、大学生自身专业素质低、企业抬高门槛等问题。通过对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600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引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二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计量研究,从政府政策支持、科学设置专业、加强就业指导、提高自身素质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大学生就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岑珊 《河南农业》2023,(9):35-36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科大学生是服务农村、建设基层的重要人才力量。但从现实发展角度来看,农科大学生的基层农村就业意愿不高,其中薪酬待遇水平、农村发展现状、农村就业的相关利好政策等是当前影响农科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主要因素。高校教学系统需认清时代发展需求,通过思政教育、舆论影响、家长协同教育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服务紧密联系,提高农科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