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松的抚育间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松(通常指湿地松和火炬松),我国40年代开始引种,70年代在我国广大亚热带地区开展大面积造林生产,并推广优良种源,营造速生丰产林.  相似文献   

2.
供热管道直埋敷设技术,国外的一些技术发达国家如瑞典、丹麦等国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研究和应用.我国在8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直埋保温管工艺技术,使我国的供热管道直埋技术迅速发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年均扩大1560平方公里,年均增长率为1.01%,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年均扩大面积2100平方公里,年均增长率为1.47%。当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其中,尤以西部地区为烈因此,我国西部地区荒漠化治理的现实路径的选择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能力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回顾,提出其在发展过程中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了我国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能力的发展。指出我国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能力快速增长时期,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为全球中密度纤维板生产量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我国荒漠化现状、动态与成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波 《林业科学研究》2001,14(2):195-202
针对目前我国荒漠化现状、动态与成因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的状况,综述了建国以来我国荒漠化发展趋势;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荒漠化呈加速扩展趋势,80年代以来,我国荒漠化在大部分地区发展非常迅速,只是在局部地区有所逆转。荒漠化发展最快、危害最严重的有两类地区:一是位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农牧交错带,二是我国北方干旱区内沿内陆河分布或位于内陆河下游的绿洲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过高的人口压力及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粗放的管理是导致我国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化学除草剂,是40年代研制的新型化学药剂。一些先进国家早在60年代就应用于农田除草作业上。70年代,我国在农田、蔬菜、园林灭草上逐步推广,并在铁路交通、森林防火、果园及林木育苗上进行了应用。 70年代末,赤峰市一些林业生产单位,在育苗除草中搞了小面积试验,取得了一定经验。1984年以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土地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防治土地沙漠化,扼制风沙灾害,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战略任务。这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领导下,我国土地沙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局部地区沙漠化土地初步得到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风沙灾害受到抑制,促进了沙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土地沙漠化仍呈不断扩展的趋势,形势依然严峻。据有关部门的资料,20世纪7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面积年均扩展约为1560平方公里;80年代增至2100平方公里;90年代上升到2460平方公里;90年代末竟激增至3436平方公里,可以说防沙治…  相似文献   

8.
我国银杏栽培的历史及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杏在我国的栽培历史约1000年,大规律发展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目前,我国在良种选择,苗木繁殖,丰产栽培,种叶利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均居世界领先地位。栽培银杏对于绿化环境发展经济有独特作用。银杏已成为我国发展高效生态林业的重要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9.
市场信息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国际银杏叶及白果市场供不应求,德、韩、日等国家纷纷从我国高价购进银杏干叶和白果,极大地刺激了我国银杏栽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仙客来,别名一品冠、萝卜海棠、兔子花,为报春花科。原产于北非、南欧、阿亚以及地中海沿岸的希腊、塞浦路斯等地区。我国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引进栽培,80年代后仙客来在我国得到了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森林采运机械是逐步发展起来的。50年代初期,从国外引进了电锯、油锯、绞盘机和拖拉机等专用机械,并首先在东北林区生产中应用。随后,我国开始仿制和研制出油锯、集材机、运材汽车和挂车、森铁机车及贮木场作业机械等专用采运机械设备。70年代至80年代以后又陆继研制出新型油锯、轮式  相似文献   

12.
《河南林业科技》1991,(2):41-41
<正> 在1990年11月9日林业部科技委和林业部科技情报中心组织召开的“90年代我国林业科技发展展望研讨会”上,中国林科院情报所研究员魏宝麟简要汇报了科技司下达课题“我国林业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的研究结果。 90年代我国林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应遵循“依靠”和“面向”的战略方针,必  相似文献   

13.
20 0 0年初春 ,北方的沙尘暴 ,黄沙滚滚 ,天昏地暗 ,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们的心理恐慌很难估计。沙尘暴在新千年的第一个春天给国人敲醒了警钟。强沙尘暴在 2 0世纪下半叶就已在我国呈急速上升趋势 ,50年代共发生过 5次 ,6 0年代共发生过 8次 ,70年代共发生过 13次 ,80年代共发生过 14次 ,90年代共发生过 2 3次。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的警报 ,是生态环境恶化的警钟。我国沙漠、戈壁以及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6 8.9万 km2 ,占国土面积的 17.6 %。目前荒漠化土地每年扩展 2 4 6 0 km2 ,而且黄沙正以加速度向绿洲挺进。防止荒漠化 ,已成为全国性重大…  相似文献   

14.
(一)在我国森林经理工作中评定立地质量方法的发展概况在我国五十年代开始的森林经理工作中,普遍是根据林分主要林层优势树种的平均高度和林龄按既定的地位级查定表确定其地位级,用以说明森林立地条件的好坏以及衡量立地条件对培育森林的适宜程度。五十年代初期,从苏联引进的地位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我国园林绿化装备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即20世纪70 年代中后期的闭门造车阶段;80年代中后期的仿制对抗阶段;90年代末期的互动调整阶段.分析了目前我国园林机械绿化装备的总体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6.
40多年来,我国油桐生产几经起落,经历了50年代的恢复和发展;60年代初的回升与后期开始的低落;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的再恢复和再发展;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的平静探索期。目前,全国油桐生产仍未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现有产量只能满足内销及出口需要的一半,供求矛盾突出,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相比,差距很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油桐传统经营方式的继承与发展问题进行探讨,从这一侧面阐述稳定发展我国油桐生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原产美国东南部,由于适应性强,早期生长快,木材质量好,松脂产量高,所以在亚热带和部分热带地区广为引种。我国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引种,6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种子园。现在我国南方省份已大面积造林,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正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培育优质壮苗是保证造林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年均扩大1560平方公里,年均增长率为1.01%,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年均扩大面积2100平方公里,年均增长率为1.47%。当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其中,尤以西部地区为烈。因此,我国西部地区荒漠化治理的现实路径的选择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的温带地区,上个世纪30年代作为观赏植物引进,80年代扩散蔓延为杂草,目前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分布,并呈迅速扩散蔓延之势.2005年我省将其列为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20.
马荣华 《国土绿化》2006,(10):41-41
菌根技术是以活性生物菌制剂为基础的生物新技术,是联合国环境署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寒旱地区,大力提倡并推广应用的一项生物新技术。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已有半数以上的国家都在开展菌根菌剂方面的研究,美国、法国等已在农业、林业、蔬菜、园艺、果树、沙漠化治理以及共生食用菌等方面,进行了开发利用并研制出了商品化的菌剂产品。我国的菌根研究从无到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50年代-70年代末期为起步阶段;70年代-80年代为发展阶段;80年代至今为巩固和提高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