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崇左甘蔗螟虫种群动态及螟黄赤眼蜂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阐明了崇左甘蔗螟虫发生规律和探索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蔗螟的田间效果,为应用该天敌控制螟虫危害提供参考。在崇左市龙州县连续两年开展了甘蔗螟虫人工合成性诱剂诱集成虫,监测其种群动态和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蔗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崇左市诱集到的甘蔗螟虫种类以条螟和二点螟为主,黄螟少;2016年条螟成虫高峰期分别在3月下旬、5月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2017年条螟成虫的高峰期在3月中旬、5月中旬、6月中旬和8月中旬;而二点螟主要诱集到第1代成虫,2016和2017年二点螟第1代成虫的高峰期分别在4月中旬和3月中旬,其他时期诱蛾数量少。释放螟黄赤眼蜂两年后,甘蔗田螟虫造成的枯心苗率和死尾率均控制在1.56%~8.76%,螟害节率控制在4.45%~7.39%,两年平均挽回产量和减少损失为15194.4 kg/hm2和18.68%,糖分含量增加1.18%~2.25%,甘蔗产糖量增加3529.9~3879.3 kg/hm2,可挽回蔗农经济损失7293.31元/hm2,平均每公顷可增加纯收入6873.25元。本研究表明释放螟黄赤眼蜂对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较显著。  相似文献   

2.
经2 a性诱观察表明,甘蔗条螟在江州区每年发生4代,各代成虫盛发峰期间距明显,初步分析条螟成虫发生期与年初气温有关。利用性诱技术进行条螟发生的预测预报和指导防控,是一项较为成熟有效的植保技术。  相似文献   

3.
许焕明 《广西植保》2010,23(2):14-16
2009年在大新县硕龙镇进行了性信息素水盆诱捕器(性诱盆)和频振式杀虫灯(频振灯)对甘蔗条螟成虫诱捕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门村和岩应村2个监测点,每日每只性诱盆和频振灯的平均诱蛾量分别为12.54头和7.33头,性诱盆比频振灯多5.21头,差异极显著(P0.01),但两者诱到的成虫数量消长规律基本一致。综合考虑经济性、简便性和可靠性等因素,作者认为利用性诱盆对甘蔗条螟成虫的诱捕效果更好,监测灵敏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量的田间诱捕试验,比较3种甘蔗螟虫二点螟、大螟和条螟的性信息素配比和浓度剂量在田间的诱蛾效果,筛选出最佳的浓度配比和剂量,以及诱捕方法,为下一步广西甘蔗螟虫测报和防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甘蔗二点螟性息素(顺一11—16碳稀醇)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西甘蔗研究所联合研制成功的一种人工化学合成的性诱剂,主要使用在甘蔗二点螟的发生预测预报上,我站自1984年开始引进,经84、85、86、87四年来在西山乡新岗5~6队,连片面积30亩以上的甘蔗田进行试验诱测,证明利用性诱测甘蔗二点螟,世代区分明显,特别对为害严重的第一、二代,容易掌握其发生规律,指导面上防治,效果显著,对测报有甚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甘蔗二点螟的预测预报中,由于缺少发生量的预测,使防治工作往往又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为此笔者在对甘蔗二点螟多年调查观测的基础上,以性诱蛾量为依据,结合气象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法.试对甘蔗二点螟发生是作出预报,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一、研究方法1.资料来源甘蔗二点螟蛾量取自吉安地区农科所1986~1993年的性诱蛾量,为历年4月1日至10月31日止逐日4个性诱盆,每盆2个诱芯的实诱蛾量。气象资料为吉安县气象局1985~1995年逐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2.资料处理将甘蔗二点螟历年诱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划分世代(见表1),然…  相似文献   

7.
甘蔗螟虫性诱测报,通过逐日性诱蛾量累加数占全代蛾量的百分率来确定螟蛾高峰期,进行短期预报,准确度高,切实可行。但要待全代蛾量结束再推算蛾量高峰期,从时间上说有所被动。笔者根据近年工作实践,认为越冬代条螟成虫发生期与3月份平均气温关系密切,试将广西博白、柳城两县1986—1990年越冬条螟蛾量(实测值)和3月份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探索高效、经济、环保的甘蔗螟虫绿色防控集成模式,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陈双村开展甘蔗条螟性诱成虫试验,采取性诱集成模式配套集成综合防控甘蔗螟虫试验,对比放蜂+性诱、单一放蜂、常规防治3种措施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放蜂+性诱对甘蔗螟虫的防控效果优于单一放蜂和常规防治,试验区平均枯心率、花叶率和总螟害节率分别为3.02%、0.02%和6.68%,比单一放蜂减少47.66%、84.62%和40.85%,比常规防治减少53.32%、94.74%和64.64%;试验区平均亩产6 502 kg,比单一放蜂、常规防治产量分别增加152 kg和1 735 kg。  相似文献   

9.
1984年以前我站对一代甘蔗二点螟的发生期预报,主要是通过剥查越冬代幼虫发育进度来进行推算,但由于越冬代二点螟有向上位移化蛹的习性,因而容易漏查蔗蔸底部的幼虫,加上受虫源田及化蛹至羽化期间的气温影响也较大,因此,单纯靠剥查发育进度来进行发生期预报,常不太准确。为了改进及完善二点螟的测报手段,我站于1985~1988年利用二点螟性诱剂作为辅助手段进行一代二点螟发生期测报,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二点螟性诱剂具有很  相似文献   

10.
甘蔗螟虫(为害甘蔗的二点螟、条螟、白螟、黄螟和大螟的统称,下同)是来宾市甘蔗生产最重要的害虫,也是我国华南、西南等地蔗区的重要害虫。由于其具有世代重叠、发生时间长、危害范围广、生产损失大等特点,是甘蔗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对象。甘蔗螟虫在来宾市一年发生4~5代。苗期为害  相似文献   

11.
甘蔗是我省和珠海市重要经济作物,甘蔗螟虫是甘蔗主要害虫,1973年,甘蔗螟虫为害,苗期枯心苗率达10~15%以上,造成严重缺株,生长中后期,造成蔗茎螟蛀节常在8~10%。珠海市地近海边,大风和台风频繁,螟蛀节常达5~8%左右,使甘蔗倒伏,损失较大。由于甘蔗生长期长,植株高大茂密,蔗螟种类有条螟、黄螟、二点螟等,世代重叠,给化  相似文献   

12.
水稻大螟性诱剂应用于测报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9年对大螟性诱剂A、B、C、D 4种诱芯进行的田间筛选试验结果显示,B诱芯诱蛾数量大,蛾峰明显,显著优于其他3种诱芯。2010年至2011年将B诱芯应用于对水稻大螟的测报,结果表明,大螟性诱剂不仅具有较强的诱蛾能力,而且在不同年份诱测的各世代蛾峰明显、清晰。通过剥查预测及田间大螟卵孵实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验证,利用性诱剂预测能及时准确地反应当年大螟发生的实际情况,预测结果与田间实际发生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果蔗大螟应用性诱剂测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诱性诱剂高性诱剂高性诱剂高灯诱螟虫为温岭市果蔗最主要的害虫,严重影响果蔗产业的发展。本地果蔗螟虫以大螟为主,少量二点螟。2001~2003年我们应用灯诱方法对大螟开展系统观察。由于大螟对白炽灯趋性较弱,诱蛾量偏少,蛾峰不很明显,影响了测报的准确性,加上2003年电力供应紧张,停电多,灯诱数据不齐全,应用价值低。为此,2004年我们从北京中润华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昆虫性诱剂,对大螟开展系统观察,取得了较好效果。1性诱剂的设置和观察方法在本市果蔗种植区泽国镇三王村建立果蔗病虫观察点,分别设立性诱剂诱虫和灯光诱虫2个观察区,观察…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气温回升,甘蔗病虫害也开始陆续发生为害。根据越冬调查、性诱监测和发育进度监测,结合历年资料及气象情况综合分析,预测2017年广西第一代甘蔗螟虫发生程度3(4)级,螟蛾盛发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螟卵盛孵期在3月下旬末至4月中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大螟性诱和灯诱监测效果,揭示大螟成虫种群数量的长期变化规律和季节性消长动态,对2013—2018年张家港市塘市镇河头村水稻基地性诱和灯诱的逐日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8年张家港市稻田中性诱和灯诱的大螟成虫种群总量有差异,以2015年最高;不同年度间大螟成虫种群数量的季节性消长动态基本一致,即越冬代蛾峰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此后成虫种群数量保持低位,直至终蛾期(10月中、下旬)。大螟逐日性诱蛾量(yS)与逐日灯诱蛾量(xL)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其线性回归模型为yS=0.051 8+1.135 6x1(R2=0.689 0,P=0.000)。说明性诱监测可在某种程度上替代灯诱监测,从而为大螟的准确监测和科学预报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甘蔗螟虫是我国甘蔗害虫中分布最广、发生最普遍的一类害虫。在广西发生的主要种类有二点螟、条螟、黄螟、大螟、沿海蔗区还有白螟发生为害,宿根蔗、高旱地、沙质地发生较重,近年来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甘蔗整个生长期间,从下种到收获,均受到各种蔗螟不同程度的为害。苗期受蔗螟幼虫入侵造成枯心;中后期为害造成虫蛀节,甘蔗梢部枯萎,  相似文献   

17.
甘蔗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Sne-llen)成虫趋光性弱,用灯诱法预测虫情效果不大,我们于1975年开始试用性外激素粗提物作虫情测报,指导大田防治的研究,结果如下: 雌娥性外激素活性:用水盆式诱捕器,每个诱捕器放未交配活雌蛾一头,于晚上进行田间诱捕,共77次,593盆,总诱雄量2040头,平均诱捕率52.5%,诱雄量3.4头/  相似文献   

18.
甘蔗螟虫、蓟马、绵蚜虫是我县甘蔗的主要害虫,同时几种螟虫(二点螟、条螟、黄螟)的发生期也不同,且其成虫期也拖得较长(约40天左右),蓟马、绵蚜虫世代重叠.对此我们选用呋喃丹作为同时防治甘蔗上述几种害虫的药剂.为了摸索呋喃丹深施对甘蔗几种害虫的防治效果,适宜的用药期、用药量及其对甘蔗的作用,1982年至1984年我们作了不同用药量和不同用药时间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条螟寄主新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螟[Procerasvenosatum(Walker)]属螟蛾科,又称高粱条螟、甘蔗条螟。国内报道其寄主有高粱、甘蔗、玉米、粟、麻等[1]。近20a来,笔者在苏中地区还发现条螟的几种新寄主,特记录如下:1)番茄。幼虫钻食青果。2)柿。1农户将成熟玉米棒晒于树下,幼虫(与玉米螟幼虫一起)上树蛀食柿果  相似文献   

20.
2016年,在江苏张家港对水稻大螟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性诱及灯诱对越冬代大螟成虫均有较好的监测效果,但对1、2、3代成虫的诱集效果则不理想。在田间开展性诱剂诱杀、稻鸭共作等水稻大螟农药减量控制方案示范,使用性诱剂辅助防控可减少1次水稻中期的化学防治,实现增效1 726.5元/hm~2;稻鸭共育减少田间大螟防治用药3次,在降低水稻白穗率的同时,实现增效5 925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