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作物种子是农业发展的源头,是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最基础的生产资料。所以,农作物种子质量好差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欠丰和农民的经济收益。但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尤其是种子市场的开放,我市一些种子销售单位和个人法律意识淡薄,违规违法操作,加上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种子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二,其一,由于目前我国种子质量水平总体不高,种子来源渠道繁多,而监管手段却较落后,  相似文献   

2.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安排全年农业生产和种子供应的关键季节。为加速良种的推广应用。确保种子供应数量和质量,防止假劣种子进入市场.维护农民利益,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现就做好当前种子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加入WTO的需要,种业的深化改革,政企分离的要求,种子管理者在管理观念、职能、人员、经费、设备等还没有理顺的情况下,种子市场又异常活跃,使种子领域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一些伤农害农的种子案件时有发生,既增加种子管理的难度,又损害了农民利益。因此,建立我国种子市场质量监控体系,增强农业执法职能,强化种子管理,规范种子市场秩序,保证种子质量,维护种子选育、生产经营者和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顾农 《农家顾问》2006,(10):32-33
当前,正是种子销售旺季和农民大量购买种子的时节。种子作为有生命的可再生农业生产资料,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农民一年的收成。种子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商品,用肉眼、凭表象很难识别种子质量的优劣,只能是在购买时加以防范,多加注意。那么农民在购买种子的时候如何防范假劣种子呢?  相似文献   

5.
《浙江现代农业》2006,(3):48-48,4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五年多来,我国农作物种子(以下简称种子)产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种子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农作物品种更新速度加快,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是,由于我国种子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种子管理存在体制不顺、队伍不稳、手段缺乏、监管不力等问题,一些地区种子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假劣种子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了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增收。因此,改革和完善种子管理体制,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种子市场监管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6.
何小谦 《甘肃农业》2002,(11):16-16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不可代替的特殊生产资料,同时又是各项增产技术措施的载体,是决定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内因.推广使用良种,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大的重要增产措施.姜春云副总理曾在全国农业种子工作会议上指出:"真抓农业,就要抓科技,真抓科技,首先抓种子,抓住了种子就抓住关键的关键,要害的要害.抓农业不抓种子,就没有抓住带头的".这段话充分肯定了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所以种子工作历来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同时种子生产也被农民群众自觉接受.定西地区整体解决温饱,应该说种子在科技投入方面起了主导作用.如何使种子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进一步发挥作用,为农业增收、农民增收作出更大的贡献,笔者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种子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搞好种子质量检验,严把种子质量关,对杜绝假冒伪劣种子进入市场,保护农民利益,增强种子生产者、经营者的优种意识,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用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刘建龙 《现代种业》2007,(2):61-61,53
当前春耕在即,正是种子销售旺季和农民大量购买种子的时节。种子作为有生命的再生的农业生产资料,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农民一年的收成。种子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商品,用肉眼、凭表象往往难以识别种子质量的优劣,只能是在购买时加以防范,多加注意,选择合法的经营者、合适的种子等。那么,在购买种子的时候如何防范假劣种子呢?  相似文献   

9.
石秀 《甘肃农业》2004,(8):34-34
“加强种子管理,保证种子质量,维护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发展”,是种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几年来,我县种子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民”为出发点.通过深入开展种子市场清理整顿,依法查处各类违法种子案件,净化种子市场环境,保证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依法管理种子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于广涛 《现代农业》2012,(5):112-113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要素之一,选择和鉴别种子优劣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是获得农业生产丰收的重要保障。目前,种子市场品种多,包装各异,时有假冒伪劣种子出现,因种子质量问题给农民生产造成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为帮助农民朋友购买到优质合格的放心种子,减少不必要损失,广大农民要了解和掌握选择优良合格种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加强种子质量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作物种子质量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也直接关系和影响种子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种子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由于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加之种子生产、经营具有较高利润,在利益的驱动下,个别企业制售假劣种子,害农坑农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搞好种子质量检验,严把种子质量关,对杜绝假冒伪劣种子进入市场,保护农民利益,增强种子生产者、经营者的优种意识,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用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质量好坏事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大事。如何提高种子质量,做好种子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放开了种子市场,众多大小不一的经营企业、分支机构、代销网点,使种子的经营市场更为活跃.大大方便了农户的用种选购.也促进了种子产业的发展。但是,  相似文献   

14.
种子是一项有生命力的特殊农业生产资料,加强种子管理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种子市场的放开,健全种子管理机构,防止假冒伪劣种子充斥市场,伤农害农,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新型的种子管理体系,以保障种子质量安全化、经营法制化和市场有序化,促进农民可持续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5.
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稳定.种子管理是种子工作的基础,随着种子市场的放开,种子管理机构必须强化依法管理意识,切实转变职能,维护正常的种子生产经营秩序,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我国尤其是吉林省的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生产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农民的增产增收,为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产,增加农民收入,各级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很多,大致有品种、肥料、土质地势、管理、气候条件等。笔者在十多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注意影响玉米单产的因素不仅有上述所列几种,种子质量对产量影响也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种子繁育单位和广大农民朋友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种子纠纷是指种子使用者与经营者之间因种子问题产生的纠葛矛盾。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由于种子市场发育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进行贩假。出现种子纠纷后,如不及时处理,不仅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还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更严重的是造成农民集体组织上访和农村社会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生产最重要、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各项农业科技的载体,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安全,农民增收和社会的稳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自2001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目标,认真贯彻实施《种子法》和《四川省种子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19.
农业发展离不开种子技术的进步,要高度重视农业种子的高产栽培技术,确保农作物的整体产量不断提高,对于种子培育工作十分关键。农业种子管理存在着市场监督落实不到位、施肥过程不合理、种植密度控制不当等问题。要认真分析农业种子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严格落实种子播种后的管理工作,加强对收割技术研究,确保农业种子高产栽培技术良好应用。提高粮食产量,满足农业发展需要。在农业种子栽培管理过程中,需根据当地条件,满足农业种子高产栽培需求,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种子管理的重要作用,确保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种子是特殊的商品,种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科学合理选购和使用农作物种子是保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关键,同时也是防止假劣种子坑农害农,避免种子质量纠纷,抵御种植风险的有效手段。种子管理部门要站在为人民服务的高度,正确引导广大农民牢固树立依法维权自我保护意识,严把购种、用种关。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种子市场综合监管:一、建立执法机构之间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