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蓄电池在为脉冲性负载供电时,由于其提供了瞬时大电流,会造成蓄电池寿命减小,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脉冲负载的半主动式结构的蓄电池-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源。复合电源由超级电容器经过DC/DC变换器后与蓄电池并联构成,使得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功率分配可控,其中由蓄电池提供平均功率,超级电容器提供峰值功率,从而达到延长蓄电池寿命的目的。在MATLAB下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半主动式结构复合电源相较于单一电池与被动式结构复合电源,蓄电池的放电电流更加平滑,放电过程得以优化,从而使得蓄电池循环放电的寿命得以延长。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利用蚕桑生产中废弃的生物质资源,以桑枝条为原料,将水蒸气作为活化剂热解制备活性炭和收集产生的木醋液,对不同来源桑枝条制备活性炭的得率、吸附性能以及木醋液的成分等进行试验考察。用实生桑及不同桑品种1年生桑枝条制备活性炭的得率在11.66%~18.02%之间,木质部比率较高的枝条制备活性炭的得率也较高。用二倍体桑品种新一之和三倍体桑品种陕桑305的1年生枝条制备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在1 100~1 130 mg/g之间,亚甲基蓝吸附值在255.0~270.0mg/g之间,达到一级品国家标准(GB/T 13803.2—1999);用实生桑枝条制备活性炭的碘吸附值达到二级品国家标准(GB/T13803.2—1999);用混倍体桑品种陕桑402的1年生枝条制备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接近二级品国家标准。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显示:用不同桑品种1年生枝条生产木醋液中的成分达到23~39种;用实生桑枝条生产木醋液的成分种类相对较多,而且随桑树的生长年限变得更加复杂。采用物理法热解制备桑枝活性炭及获取木醋液的工艺节能环保,是将废弃桑枝作为生物质资源无害化、高值化开发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东北林蛙卵油脂肪酸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到化妆品的研制中。并对化妆品的配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了筛选,根据综合性能评分方法表对化妆品的基质进行打分,以分数为指标确立了护肤乳的配方和制备工艺,最终确定了护肤乳的配方为脂肪酸2 g、单硬脂酸甘油酯3 g、十六醇1.5 g、十八醇1 g、丙三醇4 g、凡士林3 g、吐温-80 3 g、三乙醇胺5 g、生育酚0.75 g。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乳化温度70℃、乳化时间40 min、搅拌速度800 r/min。  相似文献   

4.
改性活性炭对猪场空气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燕  程鹏  黄思嘉 《猪业科学》2017,34(6):96-98
随着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良好的环境才可以养出健康的畜禽生产让消费者放心的产品。恶臭气体作为养殖场养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气体污染,它的治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主要成分是NH_3、H_2S、硫醇和甲硫醇等。文内主要是运用CuCl_2对活性炭进行改造,并测量其去除NH_3、H_2S的最佳条件。在实验中改性后活性炭对NH_3、H_2S的吸附效果可达313.5 mg/g、317 mg/g,相比于普通活性炭提高了72.25%、30.18%。此实验说明改性后的活性炭吸附NH_3、H_2S效果有明显的改善,可用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水质特性对O_3/H_2O_2体系的氧化降解效果影响显著,本文制备了活性炭负载铁催化剂,考察了O_3/催化剂体系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重点分析了O_3/H_2O_2体系在处理垃圾渗滤液中H_2O_2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1.0g、水样为50m L,室温、p H为3、氧化剂O_3通入时间50min(5g/h)条件下,加入0.3m L H_2O可使垃圾渗滤液中COD去除率由79.8%提高到88.7%,这说明O_3/H_2O_2体系对成分复杂、较难降解的垃圾渗滤液MBR出水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不同培养基B5、1/2 B5、MS、1/2 MS以及不同类型、不同浓度活性炭对罗汉果快繁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添加活性炭的情况下,四种不同培养基中生根率最高的培养基为B5培养基,生根率为70%,且生根数最多,平均根长最长;粗、细两种活性炭均对罗汉果生根有促进作用,但细活性炭培养基诱导的根更长。在不同类型以及不同浓度活性炭的培养基中生根率最高的为细活性炭1.0 g/L的B5培养基和粗活性炭1.0 g/L的B5培养基,但细活性炭1.0 g/L的B5培养基生根数量和平均根长显著高于(P<0.05)后者。因此,较为适宜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为:细活性炭1.0g/L,培养基为B5。  相似文献   

7.
从定型的优势血清型菌株中选择了2株,制备了基础种子,并对基础种子第1代、第10代和第13代的传代细菌的培养特性、免疫原性以及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证明,鸭大肠杆菌GX-5株和GX-21株的基础种子传至13代,其培养特性、免疫原性和毒力均不发生变化,表明这两个分离株是良好的疫苗生产菌株,为建立种子批提供了依据。本试验还进行了鸭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试验,获得了鸭大肠杆菌在马丁肉汤培养基中的最佳发酵条件,即发酵温度37.5 ℃,pH 7.4,初糖浓度10 g/L,补糖量为10 g/L,接种量为4%,通气量为1 L/L·min,搅拌转速为200 r/min,培养12 h后得到的发酵菌液浓度最高,D600 nm值达到30.32。本研究为鸭大肠杆菌抗原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也为新疫苗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8.
运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磷钨酸(HPW)掺杂的二氧化钛(Ti O2)复合纳米光催化剂,利用SEM对样品进行表征,观察纳米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并利用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评估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HPW的掺杂减小了Ti O2纳米颗粒的粒径,有利于增大其比表面积,同时明显提高了Ti O2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活性炭对含磷废水的吸附性能,试验利用预处理后的活性炭处理含磷废水,考察了溶液p H值、活性炭相对投加量、吸附时间、磷初始质量浓度对磷去除率和吸附量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箱线图(Box-Behnken Design,BBD)模型优化了吸附条件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是溶液p H值为3,炭的相对投加量为8 g/mg,吸附时间为60 min,磷初始质量浓度为0.78 mg/L,在此条件下,磷的去除率达到67.92%。说明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描述活性炭对磷的吸附过程;活性炭可用于处理含磷废水,对磷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活性炭对罗汉果试管苗生长、继代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对罗汉果试管苗的增殖分化无明显作用,但对试管苗的壮苗生长及缓解玻璃化有较大作用,本阶段培养最佳活性炭浓度为0.5 g/L;其次,活性炭对罗汉果试管苗的继代培养效果明显,最佳使用浓度为0.8 g/L,保存时间能达6个月,半年存活率为86.42%;本试验研究结果也证明了活性炭对罗汉果试管苗生根的促进作用,当活性炭浓度为1.0 g/L时,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了95.1%,根粗壮,根系密度高,长势佳,最适合移栽炼苗。  相似文献   

11.
为进行蛋白质组学的定量研究,研制一种~(15)N稳定同位素标记的副溶血弧菌培养基并进行~(15)N标记副溶血弧菌培育。方法包括连续多次转接培养副溶弧菌和利用LC-MS/MS验证标记的副溶血弧菌细胞中蛋白质氮原子的标记效率。所述培养基的配方为NH_4Cl(2 g/L)、葡萄糖(10 g/L)、KH_2PO_4(0.6 g/L)、KH_2PO_4(0.9g/L)、MgSO_4(0.2 g/L)、Na Cl(20 g/L)和蒸馏水(1L,pH 7.0~7.5);氮源的氮原子采用~(15)N进行标记,标记效率为91.5%。结果表明,该工艺简单合理,培养基组分简单、成本低,为工业化制备~(15)N标记副溶血弧菌培养基提供了新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酵母菌具有较强的富集微量元素的特性,试验对产朊假丝酵母富集微量元素铬的条件进行了优化。从6株酵母菌中筛选出耐铬能力和富集铬能力均较强的CJ2作为试验菌株。试验结果表明:500 mL三角瓶中装入75 mL发酵培养基,采用一次性加铬的方式,适宜的CrCl3·6H2O浓度为50 μg/mL,pH值为5.5,接种量为6%,摇床转速180 r/min,28~30 ℃下培养24 h,获得的富铬酵母生物量能达到1.30 g/100 mL,铬含量能达到2 000 μg/g左右,转化率能达到50%左右。同时CJ2菌株发酵罐培养,铬酵母生物量能达到1.80 g/100 mL,铬含量能达到2 500 μg/g左右。并对普通酵母和富铬酵母中的氨基酸组成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猪圆环病毒2型重组Cap蛋白,对pET-28a-ORF2-BL21重组菌种进行IPTG诱导表达,利用镍亲和层析法纯化可溶性重组蛋白,并利用Western blot和ELISA鉴定其免疫反应性。结果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26ku,主要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存在,纯化后的蛋白纯度可达到90%以上,浓度为1.31mg/mL,产量为30.6mg/L菌液。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证实,重组蛋白能够与PCV2阳性血清反应。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ap蛋白具有较高的纯度和较好的免疫反应性,有望用于PCV2抗体检测免疫试纸的研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优良的注射用甲磺酸培氟沙星。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考察其影响因素,对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最佳甘露醇的量、活性炭的加入量和抗氧剂分别为0.1g/瓶、0.05%、0.01%亚硫酸氢钠和0.01%依地酸钙钠。结论:按该方法制备的注射用甲磺酸培氟沙星,完全符合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以浓缩纯化的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 FCV)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用间接ELISA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获得5株阳性杂交瘤细胞克隆株,命名为1E2、4C3、5F11、6G9和7D2,分别制备腹水后进行纯化。以多克隆抗体为金标抗体,腹水ELISA和中和效价较高的单抗(4C3)作为检测线抗体,羊抗兔二抗为质检抗体,制备检测FCV病毒抗原的免疫胶体金快速诊断试纸条。在pH为7.4的条件下,金标抗体的最适质量浓度为0.1 g/L,检测线最佳包被质量浓度为1.0 g/L,质控线最终质量浓度为0.5 g/L。经检测该试纸条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的特点,用制备的胶体金试纸条与RT-PCR方法同时对76份猫鼻咽拭子进行检测,比较两者的符合率,符合率在90%以上。结果表明,本试验研制的胶体金试纸条可以用于FCV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6.
为使重组乳酸乳球菌在发酵生产后便于存储、运输,本试验利用可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pAMJ399-LFBA/MG1363制备微胶囊,优化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条件,并对胶囊化后重组菌的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通过对不同壁材及壁材浓度进行控制单一变量试验,测定其包埋量,以筛选出最佳壁材及浓度。通过模拟胃肠液环境试验,比较微胶囊释放率,并对不同壁材进行保存期试验,比较最低活菌数,利用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使用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微胶囊后进行验证。优化后的结果为:选取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作为壁材,在海藻酸钠浓度为2.49%,壳聚糖浓度为0.96%,CaCl2浓度为6.67%,凝固时间为57 min的条件下微胶囊效果最佳,预测包埋量为7.85×108 CFU/g。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稳定存在,在模拟肠液中可完全破裂,能释放出微胶囊内95%以上的乳酸乳球菌。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在4 ℃保存3周后,微胶囊中活菌数为1.41×107 CFU/g。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验证结果为微胶囊的包埋量为8.08×108 CFU/g;常温保存2周后,活菌数仍可达到3.89×106 CFU/g;ELISA方法检测微胶囊内重组乳酸乳球菌可见表达的牛乳铁蛋白肽,抑菌试验可见微胶囊内重组乳酸乳球菌表达的牛乳铁蛋白肽对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可制备成为低成本、保存期长、耐胃液的微胶囊,为重组乳酸菌在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去除水体中阿莫西林的有效方法,试验采用静态吸附法对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及花生壳活性炭吸附阿莫西林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磷酸溶液质量分数为30%、活化时间为80 min、活化温度为600℃、液固比为200%时制得的活性炭吸附性能最佳,吸附的最佳条件为投加量3 g/L、时间100 min、温度35℃、溶液初始pH值4。说明花生壳活性炭可作为处理阿莫西林的高效吸附剂。  相似文献   

18.
以新鲜的脱脂牛乳为原料,应用乳糖酶对脱脂牛乳中的乳糖进行水解,经杀菌灭酶研制了营养丰富,且具有保健功效的低乳糖脱脂牛奶。乳糖酶在脱脂牛乳中最适水解条件为:水解温度35℃,水解时间2h,乳糖酶添加量1.2g/L,脱脂牛乳经乳糖酶水解,其乳糖水解率达到65%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制备乙酰氨基阿维菌素乳剂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黏附力与透皮给药特性,试验将乙酰氨基阿维菌素制备成一种新型高效的透皮给药制剂,以吐温-80和聚乙二醇-8-甘油辛酸/癸酸酯(Labrasol)为乳化剂,卡波姆为凝胶基质,用高速剪切进行乳化分散后制成含药量为0.5%的乳剂凝胶;以乳剂作为对照,对三种不同黏度的乳剂凝胶进行黏附力测定;以乙酰氨基阿维菌素水溶液作为对照,采用Franz扩散池考察其体外透皮特点。结果表明:乳剂凝胶的黏附力值可达(7.12±0.48) g/cm~2,普通乳剂的黏附力值过小而无法测定;乳剂凝胶12 h药物累积透皮量Q_(12 h)为(12.59±2.17)μg/cm~2,透皮速率(Js)为1.05μg/(cm~2·h),是乙酰氨基阿维菌素混悬剂的7倍左右,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乙酰氨基阿维菌素乳剂凝胶黏附性适中,透皮特性良好,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20.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绿色储能装置,电化学电容器(又叫超级电容器)由于兼有传统电容和电池的双重功能,其具有充电速度快、放电电流大、效率高、体积小、循环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可靠性好、免维护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在汽车、电力、铁路、通信、国防、消费性电子产品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市场潜力,引起了国内外科研机构、生产厂家的高度重视,因而在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超级电容的分类进行了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