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探明山东古银杏种质及其群体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水平,从20对ISSR中筛选出7对扩增产物重复性好、谱带清晰的引物,对29个山东古银杏种质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对引物共产生34条谱带,其中多态带28条,多态带的比例为82.4%;29个古银杏种质之间的相似系数为0.53~0.95;当相似系数为0.78时,供试种质可分为5类,种质的聚类与种质是否在同一地理区域并非完全相关;泰安与临沂群体之间的遗传一致度比较高,非半岛地区古银杏种质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半岛地区的。  相似文献   

2.
楠木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用材树种,研究楠木核心种质的构建策略对强化楠木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快楠木良种选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4对SSR引物,以102份楠木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M策略、随机取样法、遗传多样性最大法和等位基因最大法分别构建核心种质。采用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等遗传多样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来确定最适合的楠木核心种质构建方法。14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66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875,Shannon’s信息指数为1.297,表明楠木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较高抽样比例时,等位基因最大化、遗传多样性最大化法和M策略抽取的核心种质均对原有种质有较好的代表性。等位基因最大化法抽取的核心种质等位基因保留率与M策略均达100.00%,但其有效等位基因数和遗传多样性的保留率相对较低;遗传多样性最大化法抽取的核心种质的Shannon’s信息指数保留率与M策略相差不大,但其等位基因和有效等位基因数保留率低于M策略。综合考虑遗传多样性参数,M策略构建的核心种质能最大程度地代表原有种质,为最优的取样策略。主坐标分析结果也证明M策略构建的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44份楸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鲁豫地区的44份楸树优良种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对PstI/MseI引物组合从44份楸树种质中共扩增出1087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NPB)1043条,多态性比率(PPB)达到95.60%。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135.88条带和130.38条多态性带。每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平均基因多样性(H)、Shannon平均信息指数(Ⅰ)分别为1.3210、0.2003和0.3204,且8对引物组合共产生261条特异性条带,表明楸树资源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计算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和进行UPGMA聚类分析得出,各种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022~0.7919间,平均为0.6527。以遗传相似性系数0.65为界44份楸树种质可划分为5组,其中第1组包括15个山东种质和2个河南种质;第2组包括18个山东种质和3个河南种质;第3组包括3河南种质;第4组包括1个河南种质;第5组包括2个河南种质。这表明不同地理生态条件造就了各种质材料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多样性以及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并不完全一致。综上,AFLP标记技术能较好的揭示楸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可为楸树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别及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SSR标记深入研究木荷优树无性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揭示其遗传多样性地理分布特点及种质间遗传关系,为木荷种质资源的保护和育种亲本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0对SSR引物,分析我国5个省份24个地区的734份木荷优树无性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利用CERVUS、Gen AIEx 6.5、NTSYS、Arlequin和STRUCTURE 2.3软件进行无效等位基因检测、遗传参数估算、主坐标分析、聚类图构建、遗传变异分析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10对引物共检测到105个等位基因(Na),平均每个引物为10.5个,ss16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最多,为16个。Shannon’s信息指数(I)变化范围为1.121~1.908,平均值为1.473;多态信息指数(PIC)范围为0.557~0.807,平均值为0.668;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713和0.735。木荷优树无性系种质的主坐标(PCo A)和遗传结构分析基本可以保持一致,供试734份木荷优树无性系种质可被分为3个PCo A类群,而在遗传结构上可划分为5个群组。24个种质群体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30~0.804,平均为0.230,表明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但仍有部分种质群体间存在较远的亲缘关系,如HNSZ和GDSX,JXFY和FJSX等;不同种质群体Shannon’s信息指数(I)变化范围为0.980~1.431,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分布不完全相关。STRUCTURE分析表明,71.1%的木荷优树无性系种质遗传组分相对比较单一,28.9%的种质遗传背景比较复杂。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供试的木荷优树无性系种质有5.9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间,而94.09%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结论】木荷优树无性系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群体间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差较大。在木荷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时不仅要考虑地理远缘,还应考虑亲本群体(个体)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银杏雌株种质遗传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64对Eco RI/MseI引物(其中MseI引物为荧光标记物)中筛选出7对扩增产物多态性高、谱带清晰的引物.对来自日本、法国和中国的49个银杏雌株种质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对引物共产生1 219条谱带,132个特异位点(其中缺失带11条、单态带121条),多态带1 200条,多态带的比例为98.44%;每对引物鉴别效率为100%.49个雌株种质之间相似系数为0.39~0.83,来自不同国家的雌株遗传变异程度不同.当相似系数为0.51时,供试种质可分为2类,来源地相同的种质并不单独聚成一类,山东大部分雌株种质聚为一类,它们与其他的雌株种质有显著的遗传差异,亲缘关系较远.叶籽银杏不是很原始的种质,而'海阳'则比较原始.对雌株种质的特异位点、相似系数、聚类结果等的综合分析表明,法国的'垂枝银杏'、日本的'黄金丸'、中国的'盘县1'、'灵川'、'安陆'、'东安1'、'西山大佛手'、'荣城'、'煜?、'郯城2'、'泰安1'、'泰安2'、'泰安3'、'崂山'、'海阳'、'灵岩'16个种质是银杏雌株中的重要特异种质.  相似文献   

6.
白蜡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盐碱地造林树种,研究其遗传多样性,进一步构建核心种质,对白蜡优异种质的筛选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作用,为广泛开展白蜡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挖掘优异基因资源提供核心材料,同时也为白蜡育种提供优良基因资源。本研究运用SSR标记的方法,选取田间表型性状差异较大的4个白蜡品种华雄、鲁蜡5号、金叶白蜡和金枝白蜡,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5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扩增稳定的42对引物。从筛选出的每对引物5′端添加荧光标记后,采用毛细管法通过DNA分析仪检测202个样品不同等位变异的扩增片段,从42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7对扩增稳定的引物,建立基于高通量荧光SSR标记的白蜡种质鉴定体系。研究了来自全国22个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202份白蜡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通过R语言包Genetic Subsetter构建出了40份白蜡核心种质。结果表明:选用的17对引物都表现出多态性,共检测出142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为8.353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42;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635。可见白蜡属植物种间变异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构建了40份白蜡核心种质,占原始种质的20%,t检测表明,所构建的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代表的遗传多样性指标与原始种质资源差异不显著,说明获得的核心种质资源能够充分、最大程度地代表原始种质。研究结果为白蜡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评价及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利用17对高效引物构建了白蜡属植物SSR高通量鉴定体系,构建的40份白蜡核心种质能够最大程度的代表其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南方型黑杨种质材料的表型及生长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黑杨种质资源遗传基础,并进一步为南方地区黑杨种质资源定向选育提供参考,选取地径、苗高、叶面积、叶长、叶宽、叶柄长、叶绿素、侧枝数、叶厚、单株总叶片、叶片干质量共11个树体性状及生理指标,同时观测记录了每个无性系的生长期和抗性,对62份南方型黑杨种质资源的13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2份黑杨资源分成7个类群,各类群材料根据不同性状的相似性进行聚类,整体比较分散,具有较高的分化强度。13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介于0.587~1.550之间,平均值为1.098,叶片相关性状以及生长期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主成分分析将相关变量转化为叶片形态、单株叶片数量、抗性及生长期、侧枝数4个主成分,涵盖了13个测定性状80.953%的遗传信息。本研究首次从表型及生长相关性状等方面探明了南方型黑杨的遗传多样性,对于充分发掘黑杨资源优良基因型,进一步开展南方型黑杨遗传改良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观赏植物研究进展及其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中国种质资源引种驯化、遗传育种、栽培繁殖等方面的分析归纳,论述了中国观赏植物研究的进展。中国特有的植物资源为观赏植物多样性提供了本底素材,国内外引种驯化理论的相互渗透,为不断增加的新优植物引进提供了理念支撑,遗传育种不断创新,现代技术逐步融合,通过连续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城市绿化的植物不断涌现,开放空间的植物材料逐步多样化,中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脚步逐步加快。  相似文献   

9.
云南松种质资源与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松是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约占云南省森林分布面积的70%,是云南省重要的经济及用材树种.掌握云南松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现状,弄清种源间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变异规律,是完善林木资源、开展林木良种选育的重要基础.因此,对我国近年来学者在云南松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遗传多样性方面进行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对云南松的形态、生理、生态、遗传与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许多新的成果,揭示了云南松丰富的遗传资源及多样的地理种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杜仲种质资源雄花主要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有效评价、利用杜仲雄花资源,以及为杜仲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93份杜仲种质资源雄花花径、花高、干质量、含水率、雄蕊长度、雄蕊数及千蕊质量等主要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间杜仲雄花花径、花高、干质量、含水率等7个主要形态性状均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幅度5.18%40.47%。不同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变化范围为1.825 0 2.012 3。不同性状之间相关程度极为显著,其中,花径与花高间相关系数达0.746,花高与干质量相关系数达0.667,雄蕊长度与千蕊质量相关系数达0.831。通过聚类可将193份杜仲种质资源可分为5大类群,其中第Ⅲ类群种质包括15份材料,且各性状表现最优。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6.625%的前3个主成分适于评定杜仲雄花资源。[结论]杜仲种质资源雄花主要形态性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有较大的改良潜力,可为杜仲育种及雄花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银杏为单科属种,雌雄异株,长期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的演变使其产生了较多的分化,形成了丰富的种质资源。银杏种质资源通过植物学、果树学及同工酶标记等方法已得到初步分类并命名。该文在进行银杏种质资源的分类及其DNA分子标记研究的基础上,收集国内外有关文献,主要介绍了目前银杏种质资源的特点、DNA分子标记技术在银杏种质资源分类中的应用及银杏分子基因组研究中常用的RAPD,SSR,ISSR,AFLP等4种分子标记方法,并阐述了分子标记在银杏种质鉴别、遗传图谱构建以及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咖啡碱合成酶基因在特异茶树资源种质创新中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咖啡碱合成酶基因在特异茶树资源种质创新中利用的基础、主要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对茶树中咖啡碱生物合成的了解及已有的茶树种质资源的发掘、保护和评价工作的良好基础与咖啡碱合成酶基因本身的研究成果成为咖啡碱合成酶基因在特异茶树资源种质创新中利用的基础。以茶树再生体系为重点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是咖啡碱合成酶基因在特异茶树资源种质创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开发这种高科技育种技术体系,将有助于提升茶叶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银杏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作者结合近几年的研究,概述了银杏雌雄株早期鉴定、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及叶用银杏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无患子属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患子属(Sapindus L.)种质资源是无患子产业发展的基础,种质资源研究可为探讨无患子属的起源、进化、分类、资源保护与利用、良种选育、高效栽培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无患子属分类、分布及亲缘关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评价,种质资源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得出如下结论:1)世界上无患子属树种共13种,我国分布4种1变种;2)我国多个研究团队收集、保存无患子属种质资源近1 000份,以假种皮皂苷、种子脂肪酸利用为目标,筛选评价出性状优异的9个种源、7个家系和54株优树;3)无患子种质资源在表型、假种皮皂苷、种子脂肪酸、遗传等方面多样性丰富,并受环境因子极大的影响,根据遗传多样性分析推测我国无患子起源于自然分布区中部并向四周扩散。研究认为,目前研究仍存在种质资源收集不足、缺乏对该属树种系统研究和无优良品种推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应加强无患子属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以居群为单位加强无患子属种质资源收集和评价力度、加强良种选育和高效培育技术以及国际合作研究等建议,以期为无患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无患子属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槭树种质资源丰富且分布集中的国家。为了更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兼具观赏、药用、经济等多种珍贵价值的槭树种质资源,文中综述了国内分子生物学研究前期对槭树DNA和RNA提取的方法,以及RAPD、AFLP、ISSR、ITS和SRAP等分子标记技术在槭树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种质资源鉴定、种群遗传结构与遗传多样性、濒危植物保护、物种谱系地理分析等方面的研究;针对槭树类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以期为槭树植物的种质资源开发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利用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概述了林木种质资源的重要作用,着重分析了广东省林木种质资源的现状及其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利用的有效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南方红豆杉是我国珍稀濒危保护树种,其树体所含的紫杉醇是目前最好的天然抗癌药物之一。与其他针叶树种相比,有关南方红豆杉分子遗传学的研究相对滞后。为给南方红豆杉种群保护和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文中就南方红豆杉分子标记的开发、种质资源收集与分子评价、遗传多样性和种群保护、紫杉醇合成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转录组学等5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相关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16个银杏栽培品种的单倍体胚乳DNA为材料,用筛选出了高效引物进行RAPD分析,确定了各品种的标记基因型.在此基础上,可利用单倍体种子胚乳或二倍体叶片等材料实现对银杏无性系品种的有效分子鉴别,为银杏的良种鉴别、保护和登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生物分子标记在林木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生物分子标记技术在林木种质鉴定与群体遗传研究、亲缘关系分析、数量性状的基因定位与分子遗传图谱构建、遗传改良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当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种质资源保存、评价、利用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2006—2010年对河北省林木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对主栽用材林资源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对科学地认识河北省主栽用材林资源结构特点、指导林业生产及科学管理种质资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