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北京市水务局召开生态清洁小流域现场交流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9月15日,北京市水务局就小流域治理和生态治河的经验到门头沟进行调研交流。现场参观了苛罗坨小流域治理工程、中门寺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永定河门城湖工程、永定河山区河道生态修复工程、龙风玲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门头沟区提出了“五横三纵,四水联动”水环境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是门头沟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和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的先决条件,更是建设“三个北京”和世界城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门头沟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门头沟区自功能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区"以来,坚持"生态立区"的战略方针,本着"下山、进村、入户"的原则,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按照山、水、林、田、路、村、洞统一规划,拦、蓄、灌、排、节、废、污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游科学开发的思路,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水土保持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发展"生态农业区、休闲旅游区和山水居住区",2002年以来连续建成了韭园、法城、岭角、炭厂、青龙涧、潭柘寺和闸西共7条清洁小流域,大大改变了山区小流域脏、乱、差的环境状况,为门头沟区从以"黑、白、黄"开采资源型产业为主的老矿区向"清、绿、蓝"生态涵养型产业为主的现代化生态新区顺利转型找到了新路子,为建设"生态良好、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山区新农村提供了基础保障。客观分析了目前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2013年9月,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作出了"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战略决策。该战略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大功能区域。深入分析了五大功能区发展定位、自然生态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及水土流失现状与特点,明确了各功能区水土流失防治方向和防治重点,可指导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推进。  相似文献   

4.
密云县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十一五"时期,县委、县政府明确了水源涵养发展区工作方略、"三个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和"绿色国际休闲之都"的发展定位,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保护了水源;二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三是带动了产业发展。新水土保持法的施行,是加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举措,密云县将以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即:做好全县水土流失区划工作;制定全县水土保持规划;按照规划进一步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依法加强水土流失预防和监督工作;完善监测网络,提高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5.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促进门头沟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门头沟区新农村建设1年来遇到的主要障碍,阐述了门头沟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及水土保持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门头沟区今后一段时间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是:强化监督管理,使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巩固已有治理成果,继续加大治理力度;加强水土保持监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治理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搞好水土保持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6.
基于略阳县水土流失发展现状及趋势,根据水土保持区划原则及分区依据,将略阳县划分成4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针对分区水土流失特点,提出防治措施布局:西北部山地轻度水蚀综合治理区以小流域为单元,结合粮食生产、特色生态产品生产、秦蜀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县城周边景观建设,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东北部山地微度水蚀水源涵养区以涵养水源、保护土壤为目标,采取封山育林措施,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增强森林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植被自然恢复;西南部山地轻度水蚀预防保护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东南部山地轻度水蚀生态修复区以加强矿产资源类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及矿区生态修复为主,促进区域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了解浙江省水土保持植物建设情况,采用座谈、走访、勘察、收集资料等方法对浙江省水土保持植物进行了专题调研。按照水土保持功能可将浙江省分为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维护功能区、水质维护功能区、人居环境维护功能区4个类型区,针对4个区现有的植被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宜每个区的水土保持植物布局、措施配置及优良水土保持植物,并建议:植被建设与人文特色并重,科学规划布局,合理选择树种,立体复合配置,加强后期抚育管护;加强水土保持植物宣传,充分发挥植被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推动浙江省水土保持植物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龙凤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能够直观、全面、科学地展示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内容、新技术,指导、宣传、展示门头沟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综合集成当前国内外的相关先进技术经验,规划建设门头沟区龙凤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结合试验示范区的特点,科学、全面、系统地设置包括径流试验场、壤中流试验场、人工降雨试验场、自动监控设施、气象站、人工降雨设施、坡面防护试验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废弃矿山植被恢复试验示范区、节水灌溉设施展区、生态景观建设、植物品种科普教育、农业观光采摘区等十多项试验示范子项目。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为门头沟区乃至北京市提供了一个水土保持科研、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9.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开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10年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巨大成效:水土保持法深入实施,全国共出台县级以上水土保持配套法规3 000多个,生产建设单位防治水土流失面积8万km2;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万km2;共实施生态自然修复72万km2;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加强水土保持是搞好江河治理、保障防洪安全,改善山丘区民生、建设小康社会,保护水土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实施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分区防治、项目带动、生态修复和科技支撑六大战略,着力抓好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评价、水源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等6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明确了今后15~20年的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提出了6项水土保持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宁波市水土保持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市的水土保持区划工作始于2000年.当时主要依据宁波市地形地貌特点的水土保持区划,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需求.为科学指导宁波市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全国水土保持三级区划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市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土保持的需求,有必要重新进行水土保持分区.作者采用叠图分析法,将全市划分为北部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东南土壤保持水质维护区和西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等4个不同的水土保持分区.北部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重点加强耕地、园地和林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土地的保护,改善平原河网水质;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重点加强城市开发建设中土石弃渣和泥浆处置的管理,构建生态走廊,改善人居环境和河湖水质;东南土壤保持水质维护区,重点改造治理低质林地,完善沿海防护林建设,对经济林园地实施保土耕作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西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重点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充分发挥植被拦截泥沙、调蓄径流、涵养水源和治理面源污染的能力.通过合理的区划,以期科学指导宁波市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